:::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治時期臺灣鞋履文化之探究
書刊名:國史館館刊
作者:蔡蕙頻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sai, Hui-pin
出版日期:2017
卷期:54
頁次:頁1-3+5-38
主題關鍵詞:鞋履文化跣足布鞋草鞋皮鞋Footwear cultureBarefootCloth shoesStraw sandalsShoes made from leather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77
  • 點閱點閱:28
期刊論文
1.吳奇浩(20120900)。喜新戀舊:從日記材料看日治前期臺灣仕紳之服裝文化。臺灣史研究,19(3),201-2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淑雯(2008)。日治時期臺灣解纏足運動之研究(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湘斌(2013)。纏足から天然足へ:日本統治前期(1895-1925年)台湾における学校女子体育に関す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金澤大學,金澤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瀞儀(2007)。平埔族婦女形象與角色的變遷(1603-1895)(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依琳(2015)。1872-1934上海女性足飾流行變遷之研究--以《申報》為例(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端儀(2011)。臺灣『水姑娘』百年物語--傳統理想女性美研究1861-1960(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韋陵(2015)。傳統社會審美觀之研究--以金蓮文化的藝術表現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游鑑明(1987)。日據時代臺灣的女子教育(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奇浩(2012)。洋風、和風、臺灣風:多元雜揉的臺灣漢人服裝文化(1624-1945)(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ackay, George Leslie(1896)。From Far Formosa。Fleming H. Revell Company。  new window
2.(1970)。臺灣詩鈔。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柯基生(2003)。千載金蓮風華:纏足文物展。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振豐(1959)。苑裡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志宏(2009)。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維中(2006)。製作福爾摩沙:追尋西洋古書中的臺灣身影。如果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肇興、鄭喜夫(1978)。陶村詩稿全集。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蕭瓊瑞(2014)。島民.風俗.畫--十八世紀臺灣原住民生活圖像。台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Davidson, James W.、陳政三(2014)。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House, Edward Howard(1875)。The Japanese Expedition to Formosa。  new window
11.Le Gendre, Charles、Fix, Douglas L.、Shufelt, John、羅效德(2013)。臺灣紀行。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德功(1983)。彰化節孝冊。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68)。清季申報臺灣紀事輯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育徳(2002)。王育德自傳。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謝金鑾(1962)。續修臺灣縣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洪棄生(1972)。寄鶴齋選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百川、林學源(1960)。樹杞林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培桂(1977)。淡水廳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徐珂(1965)。清稗類鈔選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周鍾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諸羅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范咸、六十七(1961)。重修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64)。臺案彙錄庚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獻堂、林幼春(1971)。臺灣霧峰林氏族譜。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屠繼善(1960)。恆春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占梅(1964)。潛園琴餘草簡編。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片岡巖(1921)。臺灣風俗誌。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胡傳(1960)。臺灣日記與禀啟。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白麓六十七居魯甫。番社采風圖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西岡英夫。台湾の史的環境と被服竝にその資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村上玉吉。臺灣紀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蘇旭珺(2000)。臺灣早期漢人傳統服飾。臺北:商周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鄭惠美(2015)。儒式婚服研究與設計。臺北:中華亞太藝術文化交流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葉立誠(2014)。臺灣服飾史。臺北:商鼎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曹永和(2011)。近世臺灣鹿皮貿易考:青年曹永和的學術啟航。臺北:財團法人曹永和文教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林滿紅(1997)。茶、糖、樟腦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960-1895)。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方瑞華(2012)。古典時尚.織繡風華: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專輯。高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Pickering, W. A. C. M. G.(1898)。Pioneer in Formosa。London。  new window
38.Davidson, James W.(1903)。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Macmillan & Company and Yokohama。  new window
39.Le Gendre, Charles William(2012)。Note of Travel in Formosa。Tainan: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new window
40.Campbell, William。Sketches from Formosa。London:Marshall Brothers。  new window
41.House, Edward H.、陳政三(2003)。征臺紀事--武士刀下的牡丹花。臺北:常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MacKay, George Leslie、王榮昌(2012)。馬偕日記1871-1901:I1871-1883。臺北:玉山社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1959)。嘉義管內採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1935)。經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1908)。臺關。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1965)。臺灣輿地彙鈔。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黃叔璥(1957)。臺海使槎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王必昌(1961)。重修臺灣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連橫(1963)。臺灣語典。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姚瑩(1960)。中復堂選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林豪(1963)。澎湖廳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胡建偉(1961)。澎湖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連橫(1962)。臺灣通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藍鼎元(1958)。平臺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王瑛曾(1962)。重修鳳山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許南英(1962)。窺園留草。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平臺紀事本末。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施琅(1958)。靖海紀事。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Mackay, George Leslie、林晚生、鄭仰恩(2007)。福爾摩沙紀事:馬偕臺灣回憶錄。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Pickering, William Alexander、陳逸君(1999)。歷險福爾摩沙。原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佐倉孫三(1961)。台風雜記。台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陳淑均、李祺生(1963)。噶瑪蘭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余文儀、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續修臺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鄭鵬雲、曾逢辰、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新竹縣志初稿。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高彥頤、苗延威(20070000)。纏足:「金蓮崇拜」盛極而衰的演變。臺北:左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丁紹儀(1957)。東瀛識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1959)。安平縣雜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朱景英(1958)。海東札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陳文達(1961)。鳳山縣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