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喜新戀舊:從日記材料看日治前期臺灣仕紳之服裝文化
書刊名:臺灣史研究
作者:吳奇浩
作者(外文):Wu, Chi-hao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9:3
頁次:頁201-236
主題關鍵詞:日記服裝服飾史臺灣服洋服和服日治前期社會文化DiaryClothingHistory of clothesSuitWestern clothesKimonoEarly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Socio-cul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83
  • 點閱點閱:195
本文以日記性質的史料為中心,觀察日治前期臺灣仕紳階層的服裝文化。許多關於日治時期臺灣社會文化現象的研究,運用的材料主要是報紙報導或調查報告。這些材料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敘述層面雖然廣,但是卻無法貼近人們實際的日常生活樣態。日記材料正可以補充這方面的不足。透過日記主人翁對每日生活的記述,我們可以更貼近當時人們的生活景觀,具體瞭解他們接觸的人物、觀看的世界,及投入在其中的情感與價值觀。 在日記的選擇上,本文以《灌園先生日記》、《水竹居主人日記》及《黃旺成先生日記》等三部為主。透過日記的記述,可以發現1910年代的剪辮改裝風潮之後,男性洋服開始日益流行。西裝、襯衫、詰襟等洋服開始頻繁地出現在各種社交場合,成為社會人士交往迎來的主要服裝之一。至於日式和服在日治前期逐漸進入臺灣仕紳的生活,符合其日常生活上的需要應是重要因素之一。 臺灣服原本是臺人的常服、禮服與社交服,用途廣泛。但是1910年代開始面臨洋服的競爭後,在許多場合中逐漸被取代,但是並未被淘汰。在黃旺成與張麗俊的生活中,可以見到自1910年後半期,臺灣服再度興起,出現在拜壽、祭孔及喪禮等場合。顯然此時臺灣服大多是出現於具有傳統、文化性質的特定場合。又,在林獻堂與黃旺成對於臺灣服的穿用中,可以見到長袍成為臺灣立場與文化傾向的代表,具有象徵在地的、傳統的、文化的意涵。此外,臺灣服也與洋服、和服糅合而呈現出多元的現象。由此觀之,臺人對於服裝,雖然非常「喜新」,但卻也相當「戀舊」。
期刊論文
1.吳奇浩(2008)。清代臺灣漢人服飾之消費與生産。臺灣文獻,59(3),221-2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郁如(20091200)。旗袍.洋裝.モンぺ(燈籠褲):戰爭時期臺灣女性的服裝。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7,3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世杰、林麗娟、鄭仲興(2000)。合作硏發之組織學習與績效的硏究--以參與工硏院科技專案之廠商爲例。科技管理學刊,5(3),105-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雪姬(19980600)。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臺灣文獻,49(2),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雪姬(20061200)。林獻堂與櫟社。兩岸發展史研究,2,27-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雪姬(20020500)。反抗與屈從--林獻堂府評議員的任命與辭任。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9,259-2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夏士敏(1994)。近代臺灣婦女日常服裝演變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世瑛(2006)。清末民初的變局與身體(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旭珺(1993)。臺灣閩族婦女傳統服裝的設計與變化--AD1860-1945(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奇浩(2012)。洋風、和風、臺灣風:多元雜揉的臺灣漢人服裝文化(1624-1945)(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菅武雄(1938)。新竹州の情勢と人物。新竹:菅武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岡本眞希子(2008)。植民地官僚の政治史--朝鮮、台灣總督府と帝國日本。東京:三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培豐、王興安、鳳氣至純平(2006)。「同化」の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市: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McKendrick, Neil、Brewer, John、Plumb, J. H.(1982)。The Birth of a Consumer Society: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London:Europa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5.許雪姬、薛化元、吳文星、張淑雅(200405)。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游鑑明(1988)。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敎學。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振豐(1959)。苑裏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連橫(1962)。臺灣通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美娥(20040000)。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黃旺成個人照,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旺成與亂彈會成員合影,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旺成(1925)。黃旺成日記(手稿),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馬務(1973)。結髮化粧小間物履物史,東京:雄山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新榮(著)、張良澤(主編)(2007)。吳新榮日記全集2(1938),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華東(1991)。話說木屐。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獻堂(著)、許雪姬(主編)(2000-2010)。灌園先生日記(一~十七),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孟悅(2008)。前言/什麼是「物」及其文化:關於物質文化的斷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華梅(2001)。服飾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麗俊(著),許雪姬、洪秋芬(編纂解讀)(2000-2004)。水竹居主人日記,臺中;臺北:臺中縣文化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旺成(著)、許雪姬(主編)(2008-2012)。黃旺成先生日記(一~九),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臺灣總督府(編纂)(1913-1917)。臺灣總督府職員錄(大正二~六年版),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鵬雲、曾逢辰(編)(1959)。新竹縣志初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賴志彰(編撰)(1989)。臺灣霧峯林家留真集:近‧現代史上的活動(1897-1947),臺北: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Bermingham, Ann(1995)。Introduction: The Consumption of Culture: Image, Objects, Text。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洪郁如(2010)。植民地台湾の「モダンガール」現象とファッションの政治化。モダンガールと植民地的近代: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帝国‧資本‧ジェンダ一。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