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晚清臺灣的財政--劉銘傳財政改革的歷史制度分析
書刊名:臺大歷史學報
作者:林文凱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Wen-kai
出版日期:2018
卷期:61
頁次:頁341-392
主題關鍵詞:劉銘傳晚清臺灣財政財政近代化家產官僚制科層官僚制Liu Ming-chuanTaiwan's financial reform in the late Qing periodFinancial modernizationPatrimonial bureaucracyRational bureaucrac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30
  • 點閱點閱:20
期刊論文
1.林文凱(20110600)。再論晚清臺灣開港後的米穀輸出問題。新史學,22(2),215-2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文凱(20140600)。晚清臺灣開山撫番事業新探--兼論十九世紀臺灣史的延續與轉型。漢學研究,32(2)=77,139-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坤輝(19830600)。劉銘傳的財政改革與中外交涉:以改革稅釐及官辦樟腦專賣為例。史聯雜誌,3,87-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文良(20060600)。晚清臺灣清賦事業的再考察--「減四留六」的決策過程與意義。漢學研究,24(1)=48,387-4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品滄(20150600)。十九世紀臺江海埔墾地開發與臺灣郡城的官商利益結構。臺大歷史學報,55,125-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富三(19950600)。板橋林本源家與清代北臺山區的發展。臺灣史研究,2(1),5-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富三(20160600)。林朝棟與清季臺灣樟腦業之復興。臺灣史研究,23(2),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文凱(20170400)。臺灣「中央財政」體制的轉型:日治初期(1898-1905)後藤新平總督府財政改革之歷史意義。中央大學人文學報,63,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文凱(20171200)。臺灣近代統治理性的形構:晚清劉銘傳與日治初期後藤新平土地改革的比較。臺灣史研究,24(4),35-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方瑜(20120700)。晚清臺灣釐金與子口稅的出現與徵收方式(1861-1895)。暨南史學,15,69-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鳳虹(20060900)。劉銘傳在臺鹽政改革(1886-1888)。史匯,10,150-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振輝(1999)。臺海兩岸經貿財政關係一八六五-一八九四。臺灣文獻,50(4),164-1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鄧孔昭(1987)。台灣建省後歲入考訂。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7(1),6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鄧孔昭(1994)。台灣建省初期的福建協餉。台灣研究集刊,1994(4),59-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劉翠溶(1988)。關稅與清季自強新政。清季自強運動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005-1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雪姬(2003)。劉銘傳研究的評介:兼論自強新政。臺北:政治大學文學院。303-3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雪姬(2013)。晚清(1875-1895)臺灣史研究方法芻議。「重返臺灣的近代」工作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13年9月21日)。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隆志(1998)。劉銘傳、後藤新平與臺灣近代化論爭--關於十九世紀臺灣歷史轉型期研究的再思考。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四屆討論會民國以來的史料與史學。國史館。2031-20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鳳虹(2006)。清代臺灣私鹽問題研究--以十九世紀北臺灣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新容(2002)。清代臺灣隆恩租的形成、管理及用途(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博文(2007)。清代臺灣鹽專賣制的建立與發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重義(1980)。清末台灣洋務運動之研究(一八七四-一八九一)(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何烈(1972)。厘金制度新探。臺北: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e Gendre, Charles William、Shufelt, John、Lo, Charlotte、Fix, Douglas L.(2013)。李仙得臺灣紀行。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衍、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臺灣通紀。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松下芳三郎(1924)。臺灣樟腦專賣志。臺北: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福建省例。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清德宗實錄選輯。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臺灣關係文獻集零。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國祁(19850000)。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閩浙臺地區,1860-1916。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臺灣通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繡文(1955)。臺灣鹽業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振輝(1985)。清季臺灣開埠之研究。臺北:葉振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唐羽(1985)。臺灣採金七百年。臺北:財團法人臺北市錦綿助學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湯象龍(1992)。中國近代海關稅收和分配統計:1861-1910。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9)。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施敏輝(19880000)。台灣意識論戰選集:臺灣結與中國結的總決算。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Mitchell, Charles Archibald(1900)。Camphor in Japan and Formosa。London:Chiswick Press。  new window
17.林呈蓉(2006)。牡丹社事件的真相。博揚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大藏省(1937)。明治大正財政史。東京:財政經濟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荒井賢太郎(1899)。臺灣經濟事情視察復命書。東京:大藏省理財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戴國煇(1985)。臺灣史研究:回顧與探索。臺北:遠流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Fukuyama, Francis、毛俊傑(2012)。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蘇同炳(1995)。沈葆楨傳。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0)。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丁紹儀(1957)。東瀛識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銘傳(1958)。劉壯肅公奏議。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璈(1958)。巡臺退思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嘉謨(1979)。美國與臺灣--一七八四至一八九五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2009)。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費行簡(1967)。近代名人小傳。臺北:文海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富三、林滿紅、翁佳音(1999)。清末臺灣海關歷年資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05)。第二部調查經濟資料報告。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Dodd, John、陳政三(2015)。泡茶走西仔反--清法戰爭臺灣外記。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施添福(2001)。清代台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Myers, Ramon H.、陳其南、陳秋坤(1978)。台灣農村社會經濟發展。臺北:牧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楊碧川(1996)。後藤新平:臺灣現代化的奠基者。臺北:一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戴國煇、魏廷朝(1989)。臺灣總體相:住民、歷史、心性。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平井広一(1987)。日本殖民地財政史研究。東京:ミネルヴァ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Foucault, Michel、Burchell, G.(2007)。Security, Territory, Population: Lectures at the Collège de France, 1977-78。Palgrave Macmillan Press。  new window
39.許雪姬(19930000)。滿大人最後的二十年:洋務運動與建省。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黃卓權(2004)。跨時代的臺灣貨殖家:黃南球先生年譜(1840-1919)。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世慶(19940000)。清代臺灣社會經濟。臺北市: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胡傳(1960)。臺灣日記與稟啟。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柯志明(20010000)。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林滿紅(19970000)。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唐贊袞(1958)。臺陽見聞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馬克斯.韋伯、康樂、簡惠美(2004)。中國的宗教宗教與世界。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連雅堂(1920)。臺灣通史。臺灣通史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沈葆楨(1959)。福建臺灣奏摺。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Davidson, James Wheeler、蔡啟恆(1972)。臺灣之過去與現在。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Weber, Max、康樂、簡惠美(2004)。支配社會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漢裕(1955)。日據時代臺灣經濟的演變。臺灣經濟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戴國煇(1970)。清末台湾の一考察:日本による台湾統治の史的理解と関連として。仁井田陞博士追悼論文集。東京:勁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文凱(2016)。清代法律史研究的方法論檢討:「地方法律社會史」研究提出的對話。史料與法史學。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培桂(1963)。附錄一.文徵(上).節錄臺灣十七口設防狀。淡水廳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曹永和(1991)。清季在臺灣之自強運動--沈葆楨之政績。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