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進口導向:十九世紀臺灣海產的生產與消費
書刊名:臺灣史研究
作者:林玉茹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Yu-ju
出版日期:2018
卷期:25:1
頁次:頁39-100
主題關鍵詞:漁業鹽魚魚翅舶來品貿易分工全球化南北地域差異Fishing industrySalted fishShark finImported productsDivision of labor in regional tradeGlobalizationNorth-south regional differe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78
  • 點閱點閱:29
臺灣是一個海島,周邊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早在十六世紀,漢人已經追隨烏魚的腳步來到臺灣西部沿岸,甚至進而落地生根,形成最早的移墾聚落。根據中村孝志和曹永和的研究,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時期,臺灣海產輸出相當頻繁,為出口大宗之一。直至清代初期,臺灣的魚翅仍是出口至江蘇、浙江的重要商品。然而,清末臺灣海產的出口已經微不足道,反而大量輸入鹽魚和各種海產品。很明顯地,儘管清代臺灣與中國大陸東南外向型經濟區形成農產品和手工製品交換的貿易分工現象,農業以出口導向為主,但漁業則是完全不同的發展軌跡。清代臺灣逐漸變成海產進口導向的地區。本文即透過各種一手史料,一方面重現清代臺灣海產進口導向的事實;另一方面,從消費、生產以及市場等需求和供給面向來解釋此現象的產生。
Taiwan is an island with rich marine resources. As early as the sixteenth century, Han Chinese had followed schools of mullet to the western coast of Taiwan; some stayed, reclaiming land and forming the earliest Chinese settlements. Research of Nakamura Takashi and Ts'ao Yung-ho indicated that under the rule of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marine products were frequently exported and constituted one of the major exports of Taiwan. During the early Qing era, shark fin from Taiwan remained an important export item to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However, by late Qing, export of marine products from Taiwan had become insignificant; instead, large quantities of salted fish and other marine products were imported. Under Qing rule, trade between Taiwan and the economic zone in southeastern mainland China involved mainly Taiwan expor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exchange for handicrafts from across the Strait. Hence,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n Taiwan was export-oriented while the fishing industry shifted to be import-oriented; revealing two distinct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With reference to primary historical materials, this paper reconstructed the shift in trade orientation and accounted for such chang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in marine product market of Taiwan.
期刊論文
1.朱鋒(1967)。祭祀物品簿。臺灣風物,17(1),7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品滄(20101200)。辦桌--清代臺灣的宴會與漢人社會。新史學,21(4),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俊昌(20061200)。日治時期臺灣漁民之生計。臺灣文獻,57(4),121-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文凱(20110600)。再論晚清臺灣開港後的米穀輸出問題。新史學,22(2),215-2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玉茹(20130900)。殖民地的產業治理與摸索--明治末年臺灣的官營日本人漁業移民。新史學,24(3),95-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文良(20141200)。清代臺灣的「港戶」及其水域權利--以臺江內海新灣二港為例。臺大歷史學報,54,211-2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品滄(20121200)。塭與塘:清代臺灣養殖漁業發展的比較分析。臺灣史研究,19(4),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邱仲麟(20000900)。誕日稱觴--明清社會的慶壽文化。新史學,11(3),101-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邱仲麟(20050000)。冰窖、冰船與冰鮮--明代以降江浙的冰鮮漁業與海鮮消費。中國飲食文化,1(2),3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玉茹(20140300)。過新年:從傳統到現代臺灣節慶生活的交錯與嫁接(1890-1945)。臺灣史研究,21(1),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玉茹(20100600)。從屬與分立:十九世紀中葉臺灣港口城市的雙重貿易機制。臺灣史研究,17(2),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曾品滄(20140600)。生豬貿易的形成:十九世紀末期臺灣北部商品經濟的發展(1881-1900)。臺灣史研究,21(2),33-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小野新市(1910)。桃園廳下養豚概況。臺灣農事報,44,2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小野新市(1910)。養豚調查。臺灣農事報,38,3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小野新市(1910)。養豚調查。臺灣農事報,40,28-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小野新市(1910)。養豚業調查。臺灣農事報,41,35-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小野新市(1910)。養豚業調查。臺灣農事報,43,38-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小野新市(1910)。養豚調查。臺灣農事報,48,35-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小野新市(1910)。阿猴廳下の養豚。臺灣農事報,49,4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瑞成(1941)。冷熱と食補:鄉土食生活隨想二。民俗臺灣,1(5),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瑞成(1942)。煮食、炊粿、捕粽、醃豆油:鄉土食生活隨想四。民俗臺灣,2(2),4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佐佐木武治(1931)。蘇澳の漁港と移住漁民の近況。臺灣水產雜誌,183,1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宗信(20050100)。日治時代小琉球的動力漁船業與社會經濟變遷。臺灣文化研究所學報,2,67-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岸元納次郎(1889)。總督府技手岸元氏の本島鯔魚に關する調查。臺灣產業雜誌,4,2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玉茹(20161200)。通訊與貿易--十九世紀末臺灣和寧波郊商人的訊息傳遞。臺大歷史學報,58,157-1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副島伊三(1934)。蘇澳を根據とする漁業。臺灣水產雜誌,226,44-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篠田平山(1898)。產業調查。臺灣產業雜誌,3,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篠田平山(1899)。產業調查。臺灣產業雜誌,4,12-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謝明如(20101200)。日治時期臺灣烏魚子產業初探。臺北文獻(直字),174,181-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謝明如(20110300)。日治時期臺灣烏魚子產業初探。臺北文獻(直字),175,181-2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藤井賢二(2007)。水産統計から見た日本統治期の朝鮮 • 台湾の漁業。東洋史訪,13,98-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蔡淵洯(19830600)。清代臺灣社會領導階層性質之轉變。史聯雜誌,3,34-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曾品滄(2006)。從田畦到餐桌--清代臺灣漢人的農業生產與食物消費(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昇璋(2008)。日治時期臺灣「特別輸出入港」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博文(2007)。清代臺灣鹽專賣制的建立與發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俊昌(2006)。日治時期臺灣水產業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戴寶村(1988)。近代臺灣港口市鎮之發展:清末至日據時期(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勁樺(2010)。土洋大戰:清代開港後臺灣的紡織品貿易(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昇璋(2017)。興策拓海:日治時代臺灣的水產業發展(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麗俊、許雪姬、洪秋芬(2000)。水竹居主人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獻堂、許雪姬(2008)。灌園先生日記(十五)一九四三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貓貓(1937)。臺灣人食ノ榮養學的考察‧前編:食糧統計ヨリ見タル臺灣人食ト其批判。臺北: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衛生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玉茹、王泰升、曾品滄、吳美慧、吳俊瑩(2008)。代書筆、商人風:百歲人瑞孫江淮先生訪問紀錄。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旺成、許雪姬(2008)。黃旺成先生日記(二)一九一三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嘉義管內采訪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獻堂、許雪姬(2008)。灌園先生日記(十六):一九四四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麗俊、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2004)。水竹居主人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旺成、許雪姬(2008)。黃旺成先生日記(一)一九一二年。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簡吉、簡敬、洪金盛、韓嘉玲、蔣智揚、陳慈玉(2005)。簡吉獄中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臺南州共榮會(1994)。南部臺灣誌。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0)。臺灣私法附錄參考書。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文緯、屠繼善(1960)。恒春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玉茹、劉序楓(2006)。鹿港郊商許志湖家與大陸的貿易文書(1895-1897)。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杉原薰(1996)。アジア間貿易の形成と構造。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鵬雲、曾逢辰(1959)。新竹縣志初稿。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宮田道昭(2006)。中国の開港と沿海市場:中国近代経済史に関する一視点。東京:東方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富三、林正慧、吳俊瑩、何鳳嬌(2014)。霧峰林家文書集:棟軍相關收支單。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富三、何鳳嬌、林正慧、吳俊瑩(2013)。霧峰林家文書集:墾務、腦務、林務。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蔣師轍、薛紹元(1962)。臺灣通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田代安定(1900)。臺東殖民地豫察報文。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彥杰(1992)。荷據時代臺灣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吳振強(1983)。Trade and Society: The Amoy Network on the China Coast, 1683-1735。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4.姚瑩(1957)。東槎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周鍾瑄、陳夢林(1962)。諸羅縣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臺灣總督府財務局(1936)。臺灣貿易四十年表。臺北:臺灣總督府財務局稅務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業鍵(2003)。清代經濟史論文集。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8)。清季申報臺灣紀事輯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中國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海關總署辦公廳、中國舊海關史料編輯委員會(2001)。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北京市:京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石再添(1987)。臺灣地理概論。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Jarman, Robert L.(1997)。Taiwa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ports, 1861-1960。Slough:Archive Editions。  new window
32.張麗俊、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2001)。水竹居主人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Davidson, James Wheeler(1972)。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London:Macmillan & Company。  new window
34.孫爾準、陳壽祺(1960)。福建通志臺灣府。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丁紹儀(1957)。東瀛識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中村孝志、吳密察、翁佳音、許賢瑤(1998)。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上卷):概說‧產業。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石鵬(1900)。臺灣三字經。臺北:王石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安東不二雄(1896)。臺灣實業地誌。大阪:吉岡寶文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成文出版社(1985)。舊雲林縣制度考。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吳新榮、張良澤(2008)。吳新榮日記全集(三)1939。臺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林玉茹、周子峰、姜修憲、王湛、吳松弟、戴鞍鋼(2016)。中國近代經濟地理(第六卷):閩臺近代經濟地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章英華(1992)。洞見都市:臺灣的都市發展與都市意象。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連橫(1963)。雅言。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陳文達(1960)。臺灣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黃富三、林滿紅、翁佳音(1997)。清末臺灣海關歷年資料(第1冊:1867-1881)。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黃富三、林滿紅、翁佳音(1997)。清末臺灣海關歷年資料(第2冊:1882-1895)。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廈門漁業志編輯委員會(1995)。廈門漁業志。廈門:鷺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清仁宗實錄選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部(1896)。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部報文:水產之部。東京:大日本水產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蔡振豐(1959)。苑裡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鄭家珍、詹雅能(2016)。客中日誌。新竹:新竹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Clark, J. D.(1896)。Formosa。Shanghai:Shanghai Mercury Office。  new window
53.林玉茹(20000000)。清代竹塹地區的在地商人及其活動網絡。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林玉茹(19960000)。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臺北:知書房。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朱景英(1958)。海東札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曹永和(19790000)。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Shepherd, John Robert(1993)。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 1600-1800。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8.林滿紅(19970000)。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尹士俍、李祖基(2003)。臺灣志略。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周凱(1961)。廈門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黃叔璥(1958)。臺海使槎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唐贊袞(1958)。臺陽見聞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王必昌(1961)。重修臺灣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許滌新、吳承明(1987)。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臺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林豪(1963)。澎湖廳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胡建偉(1961)。澎湖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倪贊元(1959)。雲林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連橫(1962)。臺灣通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林獻堂、許雪姬(2010)。灌園先生日記(十七)1945年。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高拱乾(1960)。臺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Pickering, W. A.、吳明遠(1959)。老臺灣。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姚賢鎬(1962)。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資料(1840-1895)。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丁曰健(1959)。治臺必告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陳淑均、李祺生(1963)。噶瑪蘭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江樹生(2002)。熱蘭遮城日誌。台南:台南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1896)。鹿港風俗ㄧ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淡水稅關(1898)。明治30年淡水港外四港外國貿易景況報告,淡水稅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總督府(1911)。臺灣外國貿易十五年對照表(自明治29年[1896]至同43年[1910]),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財務局金融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玉茹(2006)。導讀:略論十九世紀末變局下鹿港郊商的肆應與貿易:以許志湖家貿易文書為中心。鹿港郊商許志湖與大陸的貿易文書(1895-1897)。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玉茹(2013)。導讀:寧波代理商與泉州、臺灣郊行之間的通信。尺素頻通:晚清寧波與泉州、臺灣之間的貿易文書。臺北:政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Wirth, Albrecht、周學普(1957)。臺灣之歷史。臺灣經濟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偉盛(20120000)。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在臺灣貿易的比較(1624-1642)。比較視野下的臺灣商業傳統。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玉茹(20120000)。由私口到小口:晚清臺灣地域性港口對外貿易的開放。比較視野下的臺灣商業傳統。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玉茹(2015)。由「尺素頻通」看晚清寧波、泉州及臺灣的三角委託貿易。東亞海域網絡與港市社會。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Lin, Yu-ju(2015)。Trade, Public Affairs, and the Formation of Merchant Associations in Taiwan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Merchant Communities in Asia 1600-1980。London:Pickering & Chatto。  new window
8.Morse, H. B.、謙祥(1957)。1882-1891年臺灣臺南海關報告書。臺灣經濟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俊昌(2008)。日治時期臺灣的水產輸出入貿易(1901-1940)。東亞海域與文明交會:港市・商貿・移民・文化傳播。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吉尾寛(2011)。台湾の黑潮流域圈における鰹魚業の近代化と環境。海域世界の環境と文化。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德蘭(1993)。日據時期長崎華商泰益號與基隆批發行之間的貿易。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朱德蘭(1998)。日據時期臺灣與長崎之間的貿易:以海產品雜貨貿易為例。臺灣與四鄰論文集。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匡悌(20160000)。成本與抉擇:臺灣新石器時代早期聚落生活的經濟學觀察。考古、歷史與原住民:臺灣族群關係研究新視野。臺北:順益博物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國棟(2005)。清代中葉廈門的海上貿易(1727-1833)。東亞海域一千年。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