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還有救嗎?--論李喬晚期小說的核心母題
書刊名:文史臺灣學報
作者:楊翠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ang, Tsui
出版日期:2018
卷期:12
頁次:頁41-79
主題關鍵詞:李喬臺灣的救贖離經抗鬥自癒安魂Li QiaoTaiwan's redemptionBreaking rulesFighting againstSelf-healingRequie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89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施淑清(2004)。平原之女與山林之子--季季對談李喬。印刻文學生活誌,1(2)=14,28-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瑞金(2017)。不斷翻新自己的文學家李喬。民報文化雜誌,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雅儒(20171100)。咒詛、養生、安魂--論李喬「幽情三部曲」斯土/斯民之裂解/和解歷程。東吳中文學報,34,331-3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賴松輝(2007)。現代主義與李喬早期的小說。李喬文學與文化論述:第5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557-6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喬(1974)。痛苦的符號。高雄:三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喬(2005)。重逢--夢裡的人:李喬短篇小說後傳。臺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喬(2013)。散靈堂傳奇:幽情三部曲之三。台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喬(2010)。咒之環。台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喬(1986)。藍彩霞的春天。台北縣:五千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喬(2010)。格里佛Long Stay台灣。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喬(2017)。亞洲物語。台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薩依德、彭淮棟(2010)。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台北:城邦事業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芳明(20110000)。臺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永熾(2010)。[咒之環]序--脱出咒之環。咒之環。台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喬(2013)。後記。V與身體。台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采燕(2017)。李喬作品「晚期風格」--《咒之環》初探。客家、臺中學、全球在地化:地方文史發展論文。台中:豐饒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彭瑞金(2000)。荒謬的人生舞台--談〈小說〉。李喬短篇小說全集・資料彙編。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彭淮棟(2010)。反常而合道:晚期風格。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台北:城邦事業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