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另一場新文化運動--梁啟超諸人的文化努力與五四思想界
書刊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作者:周月峰
作者(外文):Zhou, Yuefeng
出版日期:2019
卷期:105
頁次:頁49-89
主題關鍵詞: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梁啟超研究系張東蓀May Fourth MovementNew Culture MovementLiang QichaoResearch cliqueZhang Dongsu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4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羅志田(2000)。歷史創造者對歷史的再創造--修改「五四」歷史記憶的一次嘗試。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5),92-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董德福(2006)。梁啟超與五四運動關係探源。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8(6),29-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月峰(20170300)。五四後"新文化運動"一詞的流行與早期含義演變。近代史研究,2017(1),28-47+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月峰(2015)。從批評者到「同路人」:五四前《學燈》對《新青年》態度的轉變。社會科學研究,2015(6),197-2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馮筱才(2011)。政爭與「五四」:從外交鬥爭到群眾運動。開放時代,2011(4),28-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元青(2005)。梁啟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44-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月峰(2019)。「革命」的文化運動:「五四」後張東蓀的新文化方案。天津社會科學,2019(3),139-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月峰(2019)。五四運動與張東蓀「總解決」方案的形成。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58(1),118-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月峰。折中的「重估」:從「重新估定一切價值」的提出看五四新文化的多重性。近代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馬建標(2018)。曖昧的聯合:五四時期的北京大學與研究系。復旦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8(5),61-70+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崔志海(1997)。梁啟超與五四運動。近代史研究,1997(1),190-2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彭明(1964)。「五四」前後的研究系。歷史教學,1964(1),25-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朋園(19730300)。梁啟超與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6(1),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繆鳳林(1922)。研究歷史之方法。史地學報,1(2),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羅志田(20170600)。體相和個性:以五四為標識的新文化運動再認識。近代史研究,2017(3),4-27+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師渠(2005)。梁啟超與新文化運動。近代史研究,2005(2),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蔣夢麟、曲士培(1995)。蔣夢麟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夏曉虹(2009)。追憶梁啟超。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陶菊隱(1985)。蔣百里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獨秀、任建樹(2009)。陳獨秀著作選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2013)。胡適來往書信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國革命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1980)。新民學會資料。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杰、楊燕麗(1999)。追憶陳寅恪。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茂民(2006)。在激進與保守之間:梁啟超五四時期的新文化思想。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元濟(2008)。張元濟全集。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國革命博物館、榮孟源(1984)。吳虞日記。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謝彬(2007)。民國政黨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以芬(1998)。民國政史拾遺。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柳詒徵(2000)。國史要義。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錢基博(1986)。現代中國文學史。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從五四運動到人民共和國成立」課題組(2001)。胡繩論「從五四運動到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舒新城(1990)。我和教育。臺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周作人、鍾叔河(2009)。周作人散文全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79)。五四運動回憶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茅盾(1991)。茅盾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周策縱、周子平(1996)。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梁啟超、夏曉虹(2005)。飲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曹聚仁(2006)。文壇五十年。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胡適、季羨林、鄭大華(2003)。胡適全集。安徽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瞿秋白(1985)。瞿秋白文集.文學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丁文江、趙豐田(1983)。梁啟超年譜長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國燾(1980)。我的回憶。北京:現代史料編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夏衍(2006)。懶尋舊夢錄。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蒙文通、蒙默(2015)。蒙文通全集。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鄧中夏(2014)。鄧中夏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陶希聖(2009)。潮流與點滴。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瞿秋白(2013)。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論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中共湖北省潛江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2013)。李漢俊文集。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王凡西(2003)。雙山回憶錄。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杜威、趙協真(2012)。杜威全集‧中期著作。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亞東圖書館(1932)。科學與人生觀。上海:上海亞東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林同濟、江沛、劉忠良(2014)。雷海宗‧林同濟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許欽文(1959)。學習魯迅先生。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梁勤峰、楊永平、梁正坤(2017)。胡適許怡蓀通信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1924)。中國青年。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1919)。星期評論。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常乃惪(1928)。中國文化小史。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朋園(2013)。梁啟超與民國政治。上海:上海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彭鵬(2003)。研究系與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以1920年前後為中心。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1928)。一般。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1920)。改造。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1924)。孤軍。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1919)。解放與改造。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1917)。新青年。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1918)。新青年。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1919)。新潮。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1919)。新潮。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1937)。認識月刊。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魯迅(2005)。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梁啟超(1989)。飲冰室合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伍啟元(1934)。中國新文化運動概觀。現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宗白華(1994)。宗白華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胡適、曹伯言(2001)。胡適日記全編。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余英時(1999)。文藝復興乎?啟蒙運動乎?--一個史學家對五四運動的反思。五四新論--既非文藝復興,亦非啟蒙運動:「五四」八十周年紀念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溝口雄三(2006)。另一個「五四」。中國的思維世界。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鍾書(2002)。中國詩與中國畫。七綴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達嘉(2017)。五四運動的發動:研究系和北京名流的角色。近代史釋論:多元思考與探索。臺北:東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絳(2002)。錢鍾書對《錢鍾書集》的態度。七綴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志田(2001)。新舊之間:近代中國的多個世界及「失語」群體。二十世紀的中國思想與學術掠影。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