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原情達權:趙鵬飛《春秋經筌》的解經方法
書刊名:臺大文史哲學報
作者:康凱淋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Kang, Kai-lin
出版日期:2021
卷期:95
頁次:頁1-37
主題關鍵詞:趙鵬飛春秋經筌捨傳從經原情達權Zhao Peng-fei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n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Focusing on literatures instead of historyOriginFlexibil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7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伍煥堅(20151200)。中唐啖助學派與宋代理學家在《春秋》學說上的相通點--以胡安國為中心。淡江中文學報,33,193-2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丁亞傑(20101200)。春秋寓於史:《四庫全書總目》的春秋學觀。儒學研究論叢,3,185-2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廣欣(2017)。中唐新春秋學「原情」思想探論。孔子研究,2017(5),69-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尚英(2011)。宋人關於「舍傳求經、會通三傳」的理論闡釋與學術實踐。宋代文化研究,19,4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姜義泰(2013)。北宋《春秋》學的詮釋進路(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厚齊(2012)。《春秋》義法模式考述(博士論文)。東吳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明峰(2005)。北宋經學與文學(博士論文)。揚州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薛季宣(1986)。浪語集。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世文(2008)。走出漢學:宋代經典辨疑思潮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范甯、楊士勛(1982)。春秋穀梁傳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從彥(1986)。豫章文集。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皮錫瑞(2011)。經學通論。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長文、朱思(1986)。樂圃餘藁。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家鉉翁(1985)。春秋集傳詳說。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敞(1985)。春秋劉氏傳。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鵬飛(1985)。春秋經筌。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琰(1986)。欽定春秋傳說彙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歐陽修、洪本健(2009)。歐陽修詩文集校箋。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錢基博(1985)。經學通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陸淳(1985)。春秋啖趙集傳纂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寶楠、高流水(1990)。論語正義。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呂溫(1985)。呂衡州文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陸淳(1985)。春秋微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震、張偉、何忠禮(2013)。黃氏日抄。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何休、徐彥(1982)。春秋公羊傳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弱水(2016)。唐代文士與中國思想的轉型。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杜預、孔穎達(1982)。春秋左傳正義。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程頤、程顥、王孝魚(2004)。二程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孫旭紅(2014)。居今與志古--宋代《春秋》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紀昀、吳波、尹海江、曾紹皇、張偉麗(2012)。閱微草堂筆記會校會注會評。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俊傑(2004)。中國孟學詮釋史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傅良(1985)。春秋後傳。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Kuhn, Thomas S.、程樹德、傅大為、王道還(2017)。科學革命的結構。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陸淳(1986)。春秋集傳纂例。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司馬遷(2003)。史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崔子方(1986)。春秋經解。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柳宗元、尹占華、韓文奇(2013)。柳宗元集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程公說(1986)。春秋分記。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知幾、浦起龍(1980)。史通通釋。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孫復、段志強(2019)。春秋尊王發微。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范浚(1981)。范香溪文集。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洽(1985)。春秋張氏集註。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梓材、馮雲濠、舒大剛、楊世文、邱進之(2012)。宋元學案補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文棨、董貽清、伍肇齡、何天祥(1992)。同治直隸綿州志。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金景芳、呂紹綱、呂文郁(1991)。孔子新傳。湖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林維杰(2012)。朱熹與經典解釋。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洛夫喬伊、張傳有、高秉江(2015)。存在巨鏈:對一個觀念的歷史的研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郜同麟(2015)。宋前文獻引《春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梁兆麟、崔映棠(1967)。緜陽縣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景海峰(2016)。經典詮釋與當代中國哲學。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戴維(2004)。春秋學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趙伯雄(2004)。春秋學史。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董仲舒、蘇輿、鍾哲(1992)。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張端穗(20050000)。西漢公羊學研究。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晁公武、孫猛(2011)。郡齋讀書志校證。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胡安國、錢偉彊(2010)。春秋胡氏傳。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張素卿(1998)。敘事與解釋--《左傳》經解研究。書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戶崎哲彥、龔穎(2002)。關於中唐新《春秋》學--以其創始者啖助的學說為中心。啖助新《春秋》學派研究論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培懿(20090000)。解經.身分.主體性--《論語筆解》於中晚唐學術思想史上之深層意義。隋唐五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德明(2017)。趙鵬飛《春秋經筌》初論--以其評價升降與四庫館臣的批評為核心。明誠讚化:岑溢成教授榮退論文集。鵝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盧瑞容(2004)。古代「權」概念之義涵發展及其實踐。中國古代「相對關係」思維探討--「勢」「和」「權」「屈曲」概念溯源分析。商鼎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