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搜神記」看魏晉思想
書刊名:孔孟學報
作者:蔡妙真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2
卷期:63
頁次:頁233-254
主題關鍵詞:搜神記魏晉思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58
  • 點閱點閱:62
期刊論文
1.李豐楙(19800600)。六朝鏡劍傳說與道教法術思想。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2,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欣義(1959)。從「崇有論」看魏晉玄學。民主評論,10(21),562-5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麗真(19831200)。魏晉清談名士之類型及談風之盛況。中國書目季刊,17(3),96-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慶炳(19750500)。魏晉南北朝的鬼小說與小說鬼。中外文學,3(12),100-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東晉)葛洪。抱朴子。中國思想名著,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湯用彤(1947)。魏晉思想的發展。學原,1(3),203-2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牟潤孫(1965)。論魏晉以來之崇尚談辯及其影響。新亞生活,7(1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姜新立(1966)。六朝時代哲學之省察。思思與時代,1(3),3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逮耀東(1971)。魏晉玄學與個人意識醒覺的關係。史原,2,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顯庭(1977)。探究天人的魏晉思想。鵝湖,2(7),25-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麗真(1977)。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清談論辯的主題。書目季刊,10(4),15-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則芬(1984)。魏晉清談(上)。東方雜誌,18(6),29-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定山(1951)。中國歷史和小說的勢力。暢流,3(6),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黎東方(1957)。歷史與小說。暢流,14(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吉川幸次郎(1957)。中國小說論。大陸雜誌,15(12),15-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夏志清(1967)。中國舊白話小說裡的社會與自我。純文學,2(1),1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宏一(1971)。六朝鬼神怪異小說與時代背景的關係。現代文學,44,37-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古梅(1972)。唐代以前的中國小說名著舉隅。今日中國,18,118-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賽珍珠(1977)。論中國小說。書評書目,47,4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澎湃(1979)。魏晉時代的鬼怪小說。中華文藝,16(5),54-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國良(1983)。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博士論文)。東吳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克斌(1985)。魏晉志怪小說中的世界--以搜神記為中心的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盧建榮(1977)。魏晉自然思想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清泉(1986)。魏晉志怪小說與古代神話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麗真(1978)。魏晉清談主題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顯庭(1974)。魏晉清談及其玄理究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簡後聰(1974)。魏晉南北朝社會風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瑞琳(1985)。魏晉玄論思想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莊子。齊物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統、李善、呂延濟、劉良、張銑、李周翰、呂向(1980)。六臣注文選。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賀昌群、湯用彤(1984)。魏晉思想。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列禦寇。列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翼明。魏晉清談。魏晉清談。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充、劉盼遂(1976)。論衡集解。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干寶、汪紹楹(1980)。搜神記。臺北:里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尹(1978)。中國學術思想大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隱。晉書。廣雅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樂蘅軍(1976)。古典小說散論。臺北:純文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丘為君(1981)。自然與名教--漢晉思想的轉折。臺北:木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勞思光(1980)。新編中國哲學史。友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老聃、王弼、樓宇烈(1983)。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麗真(20080000)。魏晉清談主題之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樂衡軍。從荒謬到超越----論中國古典小說中神話情節的基本意涵。古典小說散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魏)王弼。明爻通變。明爻通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宏一。六朝鬼神怪異小說與時代背景的關係。六朝鬼神怪異小說與時代背景的關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老子(下)。老子(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懷琛(1975)。中國文學八論 小說篇。中國文學八論 小說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以亮(1977)。中國古典小說論集〈1〉。中國古典小說論集〈1〉。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80)。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胡懷琛(1981)。中國小說欣賞導讀。中國小說欣賞導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魯迅。中國小說史語。中國小說史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祝秀俠(1974)。論晉六朝的志異小說。中國文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漢)董仲舒。春秋繁露,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東漢)王充。命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總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清)郭慶藩。莊子集釋,湘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唐)房玄齡(1935)。晉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唐)劉知幾(1981)。史通,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