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馬列主義中國化為線索評估中國大陸四十年來的哲學發展--以儒家哲學為範例
書刊名: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作者:曾春海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5
卷期:2
頁次:頁135-162
主題關鍵詞:馬列主義中國大陸哲學發展儒家哲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50
  • 點閱點閱:16
期刊論文
1.陳衛平(1987)。論馬克思哲學中國化與傳統哲學。哲學研究,5,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祝福恩(1988)。文化重構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新華文摘,2,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祝福恩(1987)。馬克思主義傳播的中介與文化場問題。社會科學,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熊自健。李澤厚對儒家思想史的析論。中國大陸研究,3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熊自健(1988)。中共學界孔子研究新貌。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章陵(1993)。大陸文化思潮。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宗昱(1992)。梁漱溟。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吉惠、裴大洋、宋仲福(1993)。儒學在現代中國。河南省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哲學研究編輯部(1957)。中國哲學史問題討論專輯。北京市: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67)。毛澤東思想萬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章陵(1993)。馬學儒化論駁議。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澤厚(1986)。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1984)。宋明理學史。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沫若(1956)。十批判書。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邱漢生(1957)。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范文瀾(1964)。中國通史簡編。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澤厚(1985)。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梁漱溟。追憶在延平、北京迭次與毛澤東的談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李澤厚(19860927)。論西體中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澤厚(19860128)。關於儒學與「現代新儒學」,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澤厚(19860128)。關於儒家與現代新儒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少奇(1981)。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劉少奇選集。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毛澤東(1952)。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毛澤東選集。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53)。論聯合政府。毛澤東選集。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日丹諾夫(1949)。在關於亞歷山大洛夫著西歐哲學史一書討論會上的發言。論文學、藝術與哲學諸問題。時代書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馮友蘭(1962)。論孔子。中國哲學史論文二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馮友蘭(1962)。再論孔子。中國哲學史論文二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馮友蘭(1964)。孔子和初期儒家。中國哲學史新編。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傅偉勳(1986)。馬列主義在中國大陸的思想困局。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梁漱溟。禮記大學篇伍嚴兩家解說。伍庸伯先生傳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澤厚(1987)。關於儒家與現代新儒學。走我自己的路。台北市: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熊自健(1992)。李澤厚對儒家思想史的析論。當代中國思潮述評。台北市:文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