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博物館在終身學習社會的角色
書刊名:博物館學季刊
作者:謝文和
出版日期:1997
卷期:11:4
頁次:頁13-16
主題關鍵詞:博物館終身學習社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5
  • 點閱點閱:21
     「 2000 年大趨勢」作者奈思比( John Naisbitt )與奧伯汀( Patricia Aburdene )指出,資訊社會的富裕及教育水準的提高,將造成二度文藝復興, 而文藝復興 則改變教育環境,使人們更有系統地研習藝術、人文和社會科學,博物館成為二度文藝復興 的重心。從教育角度來看,博物館將成為終身學習社會的重鎮。本文試圖從哲學、社會學、 歷史學、心理學、人類學及生態學的觀點,討論博物館在終身學習社會的角色,以作為博物 館政策擬定與經營管理之參考。
期刊論文
1.張婉真(1997)。博物館的記憶。歷史文物月刊,7(5),76-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lexander, Edward P.、程延年(19871000)。博物館與收藏。博物館學季刊,1(4),3-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清江(19950900)。學習社會的教育改革。成人教育,27,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arrison,Julia D.、黃正儒、高忠義(19950700)。1990年代的博物館理念。博物館學季刊,9(3),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Zolberg, Vera L.、蔡佳蒨(19950700)。二十一世紀博物館面臨的挑戰--一個社會學家的觀點。博物館學季刊,9(3),9-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婉珍(19941000)。博物館成人教育的特性與實踐--以美國多勒多美術館與錄音導覽為例。博物館學季刊,8(4),57-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Faure, E.(1972)。Learning to Be: 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Paris:UNESCO。  new window
2.Hutchins, R. M.(1968)。The Learning Society。N.Y.:Britannica。  new window
3.Knowles, M. S.(1975)。Self-directed learning: A Guide for Learning and Teachers。Chicago, IL:Follett。  new window
4.尹萍(1991)。2000年大趨勢。臺北:天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行政院教改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富順(1995)。成人心理與學習。臺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譽騰(1987)。科學博物館教育活動之理論與實際。臺北:文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Dave, R. H.(1976)。Foundations of Lifelong Education。Oxford:Pergamon Press。  new window
9.楊國賜(1993)。社會教育的理念。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清江(1986)。教育社會學。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辛治寧、陳國寧(1992)。博物館教育之推廣。博物館的營運與管理。臺中:臺灣省教育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富順(1996)。終身學習的意義、源起、發展與實施。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