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周易》的環境倫理及其大地關係
作者:潘朝陽 引用關係
書刊名:心靈.空間.環境 : 人文主義的地理思想
頁次:415-455
出版日期:2005
出版項:臺北:五南
主題關鍵詞:周易環境倫理
學門:區域研究及地理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1
期刊論文
1.潘朝陽(19830100)。由地理學觀念系統看尚書的地理識覺。思與言,20(5),47-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潘朝陽(19950300)。「中心-四方」空間形式及其宇宙論結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23,83-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金恆鑣(2001)。從李奧波德的土地倫理思考當代的環境倫理。2001年生態哲學與環境倫理研討會。臺北:臺灣師大環境教育中心: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傅隸樸(1975)。周易理解。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經濟地理研究室(1981)。中國農業地理總論。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中舒(1988)。漢語大字典。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布瑞、李學勇(1982)。中國農業史。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奧帕德、吳美真(1997)。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沈思。臺北:天下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子思、蔣伯潛(1964)。中庸。香港:啟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夫之(1974)。船山易學--周易內傳。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來知德(1977)。易經來注圖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Pepper, D.(1984)。The Roots Of Modern Environmentalism。New York:Roudedge。  new window
10.高明(1993)。大戴禮記今註今譯。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俊傑(1991)。孟子學思想史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程頤、朱熹(1974)。易程傳。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Wilson, E. O.、金恆鑣(1997)。繽紛的生命。台北: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立文(1988)。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曾運乾(1973)。書經。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戴璉璋(1988)。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約瑟、姚國水(1977)。中國之科學與文明。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Lovelock, James E.、金恆鑣(1997)。蓋婭,大地之母。臺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Prigogine, I.、Stengers, I.(1984)。Order Out of Chaos: Man's New Dialogue with Nature。New York, NY:Bantam Books。  new window
20.朱伯崑(1996)。易學漫步。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Capra, F.、蔡伸章(1986)。轉捩點-- 科學、社會與新興文化。臺北:牛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牟宗三、盧雪崑(199709)。四因說演講錄。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普里戈金、沈力(1990)。混沌中的秩序。台北:結構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趙岡、陳鍾毅(1989)。中國農業經濟史。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朱維煥(1993)。周易經傳象義闡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方東美、孫智燊(1984)。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臺北:成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牟宗三(1994)。中國哲學的特質。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何炳棣(1969)。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牟宗三(1986)。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俞懿嫻(20010100)。懷海德自然哲學:機體哲學初探。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左丘明、韋昭、黃丕烈(1983)。國語。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沙學浚(1972)。禹貢中黃土的分布和性質。地理學論文集。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君毅(1953)。中國人間世界--日常生活社會政治與教育及講學之精神。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光直(1972)。華北農業村落生活的確立與中原文化的黎明。中國上古史。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光直(1988)。中國古代史在世界史上的重要性。考古學專題六講。臺北:稻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良佐(1985)。中國古代農業施肥之商榷。中國上古史。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明(1993)。八卦起源。周易知識通覽。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儒賓(1999)。氣質之性的問題。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述先(1989)。由天人合一新釋看人與自然之關係。大陸與海外--傳統的反省與轉化。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Capra, F.(1995)。Deep Ecology--A New Paradigm。Deep Ecology For The 21 Century。Boston:Shambhala。  new window
10.Cheng, Chung-ying(1998)。Cosmology, Ecology, And Ethics In Confucian Person-hood。Confucianism And Ecology。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new window
11.Tu, Weiming(1998)。The Continuity Of Being: Chinese Visions Of Nature。Confucianism and Ecology: The Interrelation of Heaven, Earth, and Humans。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new window
12.楊儒賓(19960000)。從氣之感通到貞一之道--《易傳》對占卜現象的解釋與轉化。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臺北:正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光直(1990)。連續與破裂:一個文明起源說的草稿。中國青銅時代。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