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逼視存在的異鄉人--論王文興對卡繆的接受與轉化
作者:黃啟峰 引用關係
書刊名:無休止的戰爭:王文興作品綜論;上;黃恕寧, 康來新 (主編)
頁次:240-281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主題關鍵詞:王文興文學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
期刊論文
1.郭松棻(19770701)。冷戰年代中西歐知識人的窘境--談卡謬的思想概念。夏潮,3(1),7-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松棻(197709)。戰後西方自由主義的分化--談卡謬和沙特的思想論戰。抖擻,23,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松棻(1977)。戰後西方自由主義的分化--談卡謬和沙特的思想論戰(現代宗教法庭和新教義)。抖擻,2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松棻(1978)。戰後西方自由主義的分化--談卡謬和沙特的思想論戰(替無產階級規定歷史任務)。抖擻,26,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松棻(1978)。戰後西方自由主義的分化--談卡謬和沙特的思想論戰(行動中的列寧主義)。抖擻,27,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單德興(20000500)。偶開天眼覷紅塵--再訪王文興。中外文學,28(12)=336,182-1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英俊(1986)。試論王文興小說中的挫敗主題--范曄是怎麼長大的?。文星,102,118-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恆雄(198706)。王文興《背海的人》的文體及宗教觀。聯合文學,3(8),199-2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文興(200709)。永恆的游記。逍遙,15,80-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文興(200709)。王文興大事記。逍遙,15,80-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劍橋(20060400)。背時間的人,迎文字的海--王文興的寫作信仰與實踐。文訊,246,1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錦珠(20001000)。王文興《背海的人(下)》。文訊,180,3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啟峰(20070400)。試論《背海的人》隱含之宗教意涵。輔大中研所學刊,17,173-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淑貞(20050200)。札記王文興--遠離抑或靠近?一個現代主義的觀察。文訊,232,1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賴香吟(199003)。繼續《背海的人》。聯合文學,6(5),46-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寬木(197706)。自由主義的解體--談卡謬的思想概念。夏潮,2(6),15-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郭松棻(19610728)。沙特存在主義的自我毀滅。現代文學,9,5-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郭松棻(19640200)。這一代法國的聲音--沙特(封面人物介紹)。文星,13(4)=76,1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郭松棻(19770500)。從荒謬到反叛--談卡繆[Albert Camus]的思想概念。夏潮,2(5),18-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昂(19751000)。長跑選手的孤寂--王文興訪問錄。中外文學,4(5),30-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鄭恆雄、丁邦新(19860600)。文體的語言的基礎:論王文興的「背海的人」的。中外文學,15(1)=169,128-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單德興、張誦聖、鄭恆雄(19870600)。文學對話--王文興談王文興。聯合文學,3(8)=32,166-2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澤(1994)。從四0年代到九0年代--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論文集。從四0年代到九0年代--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輔仁大學外語學院(1988)。文學與宗教--第一屆國際文學與宗教會議論文集。文學與宗教--第一屆國際文學與宗教會議。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時雍(2009)。局內局外:王文興小說論(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Sartre, Jean-Paul、陳宣良、杜小真(2002)。存在與虛無。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amus, Albert、莫渝(2001)。異鄉人。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amus, Albert、溫一凡(1979)。卡繆雜文集:抵抗、反叛與死亡。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artre, Jean Paul、張靜二(1980)。沙特隨筆。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Macquarrie, John、成窮(2007)。存在主義神學:海德格爾與布爾特曼之比較。香港:道風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夏祖焯(2007)。近代外國文學思潮。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邁克爾.伍德、顧鈞(2003)。沈默之子:論當代小說。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文興(1981)。背海的人。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亨利.德.呂巴克、陳一壯、王仁宏(2003)。無神論的人本主義的悲劇。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卡繆、陳山木(197003)。墮落。臺北:水牛圖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阿諾德.欣奇利夫、劉國彬(1992)。荒誕說--從存在主義到荒誕派。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康來新(1990)。王文興的心靈世界。雅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邱坤良(1999)。南方澳大戲院興亡史。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文興、柯慶明(2007)。猶疑的座標:十場臺灣當代文學的心靈饗宴。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呂正惠、趙遐秋(2001)。臺灣新文學思潮史綱。北京:崑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石濤(1997)。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樓成宏(2006)。歐美現代主義文學簡編。上海:百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卡繆、張漢良(1974)。薛西弗斯的神話:闡述荒謬哲學隨筆名作。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卡繆、莫渝(1993)。卡里古拉。臺北: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卡繆、張伯權、范文(1994)。卡繆札記。臺北:萬象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安德魯.本尼特、尼古拉.羅伊爾、汪正龍、李永新(2007)。關鍵詞:文學、批評與理論導讀。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達三、劉介民(1990)。中外比較文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松郎信三郎、梁祥美(1980)。存在主義。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秀玲(20011100)。中外文學:王文興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孫彩霞(2005)。西方現代派文學與《聖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容(1990)。阿爾貝.卡繆。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莫渝(2007)。波光瀲灩:20世紀法國文學。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絳塵瑩(1997)。法國文學面面觀。臺北:漢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載福(1971)。存在主義哲學與文學。臺中:普天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文興(2003)。星雨樓隨想。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錯(2005)。西洋文學術語手冊。臺北: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巴赫金、曉河、賈譯林、張傑、樊錦鑫(1998)。哲學美學。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達三、劉介民(1990)。中外比較文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周芬伶(20070000)。聖與魔:臺灣戰後小說的心靈圖象(1945-2006)。臺北縣中和市:INK印刻。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威爾肯斯、帕傑特、劉平(2005)。基督教與西方思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容(1993)。法國當代文學。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歐梵、陳建華(19960900)。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文興(1979)。十五篇小說。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錦忠、黃錦樹(2006)。重寫臺灣文學史。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文興(1999)。背海的人。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建忠、應鳳凰、邱貴芬、張誦聖、劉亮雅(2007)。臺灣小說史論。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誦聖(20010000)。文學場域的變遷:當代臺灣小說論。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楊照(1995)。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台北:聯合文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夏志清(1979)。新文學的傳統。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李天命(1976)。存在主義概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Sartre, Jean-Paul、陳宣良(1990)。存在與虛無。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陳芳明(2007)。後殖民臺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黃恕寧(20000428)。現代交響樂:王文興訪談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恕寧(20000430)。現代交響樂:王文興訪談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恕寧(20000501)。現代交響樂:王文興訪談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康來新(19871229)。王文興如是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康來新(19871230)。王文興如是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康來新(19871231)。王文興如是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恕寧(20000429)。現代交響樂:王文興訪談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錫德(2002)。卡繆作品的中譯及其在臺灣的影響。世界文學6:消費、流行與文學。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