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向林冰“民族形式中心源泉”論再探析
書刊名:文學評論
作者:宋玉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2)
頁次:72-79
主題關鍵詞:向林冰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通俗讀物編刊社五四文藝史觀口頭告白性質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7
  • 點閱點閱:32
摘要:向林冰在文藝民族形式論爭中提出的"民族形式中心源泉"論,是他所在的通俗讀物編刊社於抗戰初期尋求轉型的產物。通過批判自身的工具主義取向,編刊社自覺接續"五四"民間文學論的文脈,試圖啟動"舊形式"的文藝屬性。作為編刊社的首席理論家,向林冰以歷史唯物主義話語重構"五四文藝史觀",在戰時"利用舊形式"的大氛圍下,重新確認了民間文學之於新文學創構的重要意義。但向林冰受制於通俗化實踐的既定經驗,對白話文學論的把握存在明顯偏差,其"中心源泉"論過分拘泥於民間形式的"口頭告白性質",偏離了中國現代語文變革運動的"言文一致"主線。
期刊論文
1.(1938)。介紹通俗讀物編刊社簡史及工作。抗戰文藝,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段從學(2009)。「民族形式」論爭的起源與話語形態論析。社會科學研究,200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穆木天(1939)。文藝大眾化與通俗文藝。文藝陣地,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38)。宣傳·文學·舊形式的利用--座談會紀錄。七月,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顧頡剛(1937)。舊瓶裝新酒的創作方法論。民眾週報,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堃(1937)。民俗學與通俗讀物。大眾知識,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向林冰(1940)。發揚五四時代的文藝史觀。讀書月報,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向林冰(1938)。舊形式的新評價。全民週刊,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向林冰(1938)。通俗讀物編刊社的自我批判。抗戰文藝,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22)。發刊辭。歌謠,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適(1917)。歷史的文學觀念論。新青年,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少陽(2009)。未竟的白話文--圍繞著「音」展開的漢語新詩史。新詩評論,4,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適(1922)。北京的平民文學。讀書雜誌,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向林冰(1940)。論通俗讀物的文藝化。文學月報,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向林冰(1939)。現階段通俗文藝的缺陷及其克服--通俗讀物編刊社七月份全體工作大會報告。抗戰文藝,4(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向林冰(1939)。再論現階段通俗文藝的缺陷及其克服--通俗讀物編刊社十二月份全體工作大會報告。大公報·戰線副刊,4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段從學(2009)。「民族形式」論爭的起源與話語形態論析。社會科學研究,200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茅盾(1940)。論如何學習文學的民族形式。中國文化,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金惠俊、錢錦(2005)。「文藝的民族形式論爭」的結束。文化與抗戰--郭沫若與中國知識分子在民族解放戰爭中的文化選擇國際學術討論會。青島。143-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施耐德、梅寅生(1984)。顧頡剛與中國新史學。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鳳珍(2007)。文藝「民族形式」論爭研究。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中(1990)。大後方的通俗文藝。四川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孝悌(2001)。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1901-1911。河北教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振江(2002)。薪火集:河南大學學人傳。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17)。新青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新建(2006)。民歌與國學--民國早期「歌謠運動」的回顧與思考。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顧頡剛(19200504)。我們最要緊著手的兩種運動--教育運動、學術運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汪暉(1997)。地方形式、方言土語與抗日戰爭時期「民族形式」的論爭。汪暉自選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向林冰(2010)。論「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文學的「民族形式」討論資料。知識產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顧頡剛(2010)。通俗讀物編刊社章程。顧頡剛全集·寶樹園文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東平(1937)。請先定「通俗化」的定義!。通俗化問題討論集。新知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顧頡剛(1982)。[古史辨]自序。古史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鐘敬文、董曉萍(1993)。[到民間去:1918-1937年的中國知識分子與民間文學活動]中譯本序。到民間去:1918-1937年的中國知識分子與民間文學活動。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次凡。為了救亡不能不強調通俗化運動。通俗化問題討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顧頡剛。通俗讀物的歷史使命與創作方法。顧頡剛全集·寶樹園文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真(2006)。記顧頡剛先生領導下的通俗讀物編刊社。顧頡剛先生學行錄。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89)。關於「舊瓶裝新酒」的創作方法座談會記錄。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文學書系:第2編理論論爭。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適(1924)。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胡適文存二集。亞東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少陽(2008)。從章太炎的「音」至歌謠徵集運動的「音」--重審白話文運動。東亞人文。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適(1935)。逼上梁山--文學革命的開始。中國新文學大系.建設理論集。良友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向林冰。「國粹主義」簡釋。文學的「民族形式」討論資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毛澤東(1991)。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毛澤東選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風。論民族形式問題底提出和爭點。文學的「民族形式」討論資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向林冰。新興文藝的發展與民間文藝的高揚--再論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之三。文學的「民族形式」討論資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胡適(1998)。〈歌謠週刊〉復刊詞。胡適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茅盾。舊形式·民間形式與民族形式。文學的「民族形式」討論資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向林冰(1939)。民間形式的評價與運用--舊瓶裝新酒的根本問題。通俗文藝五講。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