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後京滬、平津、東北等地臺灣人團體的成立及在二二八事件中的對臺聲援-
作者:許雪姬
書刊名:七十年後的回顧:紀念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學術論文集;許雪姬 (主編)
頁次:91-141
出版日期:2017
出版項: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主題關鍵詞:臺灣人團體二二八事件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楊奎松(2004)。一九四六年國共四平之戰及其幕後。歷史研究,2004(4),132-152+191-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宏(2013)。我所經歷的平津臺胞對「二•二八」起義的聲援鬥爭。天津臺訊,160,18-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鷹(1946)。就臺人處置而言。新臺灣,1(3)=3,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麗俊(2010)。臺灣旅滬同鄉會:在滬臺胞圑結互助、支持革命事業的陣地。上海文史資料選輯,136,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雪姬(20160600)。戰後上海的臺灣人團體及楊肇嘉的角色:兼論其所涉入的「戰犯」案(1943-1947)。興大歷史學報,30,81-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瑋(1989)。大連地區建國前的臺灣人及其組織狀況。大連文史資料,6,67-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雪姬(20080400)。1937至1947年在北京的臺灣人。長庚人文社會學報,1(1),33-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基振、黃英哲、許時嘉、許雪姬、楊宗義(2007)。楊基振日記:附書簡‧詩文。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肇嘉(2007)。楊肇嘉回憶錄。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處(1946)。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各單位及臺北市各公共機關職員錄。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玲虹、龔晉珠(2007)。臺灣農民運動先驅者:李偉光。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侯坤宏、許進發(2002)。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二)--國家安全局檔案。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鳳嬌(1990)。政府接收臺灣史料彙編。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雪姬、曾金蘭(1997)。柯台山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賴澤涵(1994)。「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雪姬(2016)。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廖繼斌、蔡秀美(2015)。二二八事件文獻目錄解題。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謝東漢、吳餘德(2016)。徘徊在兩個祖國。臺北:謝東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何鳳嬌(2017)。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廿四)--總統府檔案。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許雪姬(20160000)。二二八事件期間上海、南京、臺灣報紙資料選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克泰(2002)。吳克泰回憶錄。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司法院解釋編輯委員會(1976)。司法院解釋彙編。臺北:司法院解釋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明月、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2005)。滬上臺灣人。上海: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第三戰區金廈漢奸案件處理委員會(1947)。閩台漢奸罪行紀實。廈門:江聲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許雪姬、林建廷(2015)。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興唐、戚如高、馬振犢、萬仁元(1992)。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臺灣省旅平同鄉會、天津市臺灣同鄉會、臺灣省旅平同學會(1947)。臺灣二•二八大慘案:華北輿論集。北平:臺灣省旅平同鄉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臺灣省旅平同鄉會、天津市臺灣同鄉會(1948)。二二八週年誌。北平:臺灣省旅平同鄉會:天津市臺灣同鄉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元輝(2009)。二二八事件臺灣本地新聞史料彙編。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翠蓮(19950000)。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吳三連、吳豐山(1991)。吳三連回憶錄。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李天生。天生回憶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顏世鴻。上海•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郭松根(19460323)。為呈請指定輪便接回東北臺胞由,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羽(19940200)。評介《二二八週年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旅京滬臺灣七團體二二八慘案聯合後援會(19470412)。臺灣大慘殺案報告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許雪姬、何金生、鄭鳳凰(2002)。何金生先生訪問紀錄。日治時期在「滿洲」的台灣人。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白先勇(2014)。關鍵十六天:代序。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濃(1987)。溫故求新拓展前景。歷史的見證:紀念臺灣人民「二•二八」起義四十週年。北京: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偉光、蔡子民(2007)。一個臺灣知識份子的革命理想。臺灣農民運動先驅者:李偉光。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志俊(1992)。嘉義市「三•二」事件報告書。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榮國、張榮光、張榮仁(2005)。張錫鈞事略。滬上臺灣人。上海: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雪姬(2005)。歐清石。續修澎湖縣志•卷十四:人物志。澎湖:澎湖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雪姬(2016)。《二二八事件期間上海、南京、臺灣報紙資料選輯》史料的價值與編印的經過。二二八事件期間上海、南京、臺灣報紙資料選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雪姬(2016)。代序:《臺灣二.二八大慘案華北輿論集》的研究。臺灣二二八大慘案:華北輿論集--1947年華北臺灣人眼中的二二八事件。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雪姬、鄭鳳凰(2002)。徐水德先生訪問紀錄。日治時期在「滿洲」的臺灣人。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碧笙(1987)。參加臺灣旅京滬七團體赴臺北調查「二、二八」事變的經過。歷史的見證:紀念臺灣人民「二•二八」起義四十週年。北京: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毓良(2016)。[臺灣二二八大慘案:華北輿論集--1947年華北臺灣人眼中的二二八事件]導論。臺灣二二八大慘案:華北輿論集--1947年華北臺灣人眼中的二二八事件。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雪姬、鄭鳳凰(2002)。許長卿先生訪問紀錄。日治時期在「滿洲」的臺灣人。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慰問團記者(1981)。臺灣十小時。二•二八起義資料集。廈門: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穆德(1948)。我們應當怎樣看臺灣事件!。二二八週年誌。北平:臺灣省旅平同鄉會:天津市臺灣同鄉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蘇瑤崇(20080000)。中國報紙有關二二八事件報導之研究--以南京上海為例。紀念二二八事件60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鐘明宏(2014)。楊威理:書堆背後的思想之情。一九四六:被遺忘的臺籍青年。臺北:沐風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