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文化人類學理論的類型及其構建方法
書刊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何星亮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2)
頁次:18-23
主題關鍵詞:人類學文化人類學理論理論建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83
  • 點閱點閱:38
通過分析人類學理論的特徵、類型和功能,探討人類學理論建構的方法。理論具有普遍性、抽象性、邏輯性和驗證性的特徵。理論的類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類,從理論的形態來劃分,人類學理論可分為宏觀理論、中觀理論和微觀理論;從理論的科學性來劃分,可分為成熟理論、未充分驗證的理論和未驗證的理論三類。理論的功能有多種,主要有認識的功能、解釋的功能、預測的功能和指導的功能。理論與概念不同,概念是理論的構成要素。理論的建構通常有邏輯演繹法、歸納探索法、由果究因探索法和聯想探索法。只有在理論和方法上進行創新,才有可能構建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人類學理論和方法。
期刊論文
1.喬健(1995)。中國人類學發展的困境與前景。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亦園(1998)。人類學中國化之我見。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abbie, Earl、邱澤奇(2000)。社會研究方法。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lalock, H. M. Jr.(1969)。Theory Construction: From Verbal to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s。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new window
3.Gibbs, Jack(1972)。Sociological Theory Construction。Dryden Press。  new window
4.楊堃(1984)。民族學概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acon, Francis、許寶騤(1986)。新工具。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文山(1968)。文化學體系。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2006)。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梁漱溟(1990)。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綾部桓雄、周星(1988)。文化人類學的十五種理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費孝通(1948)。鄉土中國。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Durkheim, Émile、馮韻文(2001)。自殺論--社會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埃米爾.迪爾凱姆、馮韵文(1996)。自殺論--社會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Токарев, С. А.、湯正方(1983)。外國民族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綾部恒雄(1994)。文化人類學の名著50。東京:日本平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Hatch, Elvin、黃應貴、鄭美能(1981)。人與文化的理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蔡文輝(2006)。社會學理論。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培根、許寶騤(1984)。新工具。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許烺光、薛剛、尚會鵬(1990)。宗族、種姓、俱樂部。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耀華、莊孔韶、林宗成(2000)。金翼:中國家族制度的社會學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杜聲鋒(1988)。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孫隆基(1976)。文化體系類型之商榷。黃文山文化學體系研究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