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本帝國發展下殖民地台灣的人種衛生
作者:范燕秋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en-chiou fann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
指導教授:許雪姬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人種衛生社會衛生優生學身體檢查台北更生院公設產婆社會疾病民族健康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0) 博士論文(8) 專書(7) 專書論文(4)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7
本論文主要運用「人種衛生」概念分析日治時期公共衛生的動態。蓋因依據日本近代明治國家之建構,所謂優良而健康的「日本人」滲入國體論,強調日本家族國家萬世一系、血統純粹的「先天」遺傳,以及加強後天的健康活動。1895年起日本殖民政府以極少數人統治台灣,仍運用此人種概念,強化日台人的種族界線。
本論文對於在台日本人的人種衛生從學校衛生、傳染疾病防治、人種通婚限制等三方面加以分析。這三方面分別代表人種衛生的幾個重要面向,即確立種族分類、增強人種體格、人種優生、避免人種退化或變質問題等。並探討這些活動如何以日台人優劣的對應方式展開,以及如何引發台灣社會相關的抗爭活動。
本論文認日治期間總督府處理在台日人的健康問題,因應殖民政策之變動大抵區分為三個階段,1920年之前、也就是日治前期,台灣統治是植基於1896年「六三法」,也就是台灣被排除於日本國家有機體之外,設定在特殊的差別統治體制。這是由後藤新平採取的生物學統治,首先建立維護在台日人健康的殖民基礎工程。另一方面界定殖民地社會台民低衛生程度,相對鞏固殖民者的優越地位。
1920年起日本內地法制漸進施行於台灣,公共衛生的背景是社會衛生時代的來臨;其實質的意義是在台日人人口結構的變動,日人定居人口增加,催促日本人種衛生強化,以及加強殖民地熱帶衛生措施,進一步促進殖民地經濟的繁榮,便於穩定在台日人的經濟基礎。此時,也是台灣人主體覺醒的時代,發起社會政治運動從事「民族改良」活動。有關台灣人民族健康問題,最重要的是1929年台灣民眾黨發起抗議鴉片新特許社會運動。
1930年代中期起,特別是1940年初總督府再度普及公共衛生活動。這是基於日本帝國戰爭動員,特別台灣作為帝國南進基地為培蓄人力資源的需要。官方政策轉向融合、凝聚日台人種族關係,並加強鍛鍊「日本國家精神」或國家忠誠。日本學者宣傳學理上已不存在人種通婚的生物學問題,但仍強調日本國家精神的重要,顯示國體概念扮演維護日本人種的最後關卡。
壹、中文資料
一、專書
巴克來(George W. Barclay),《台灣人口研究報告》,台北:中國農
村復興聯合委員會,1955。
王世慶,《清代台灣社會經濟》,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年。
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編,《楊思標教授榮退紀念特輯暨論文集》,台北: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1998年。
台灣大學圖書館編,《伊能嘉矩與台灣研究特展專刊》,台北:台灣大學
圖書館,1998年。
吳三連、蔡培火,《臺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new window
1991年再版(1980年初版)。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92new window
李南衡主編,《日據下臺灣新文學(一)賴和先生全集》,明潭,1979。
李遠輝、李菁萍,《北郭園的孔雀:劉玉英的故事》,新竹:新竹市立文
化中心,1998年。
李鎮源編,《杜聰明教授在職廿五周年祝賀紀念集》,台北:台灣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研究室,1947。
李騰嶽,《台灣省通誌稿衛生篇(一)(二)》,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
會,1953年。
杜聰明,《杜聰明回憶錄》,台北:龍文,1989年。
杜聰明,《杜聰明言論集》第一輯、第二輯,台北,1955年。
周婉窈,《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請願運動》,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new window
部,1989年。
林吉崇,《台大醫學院百年院史-日治時期(1897-1945)》,台北:台
灣大學醫學院醫學人文叢書,1997年。
夏鑄九、陳志梧,《空間之歷史社會變遷-以宜蘭為個案》,台北:台灣
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都市計劃室,1988年。
胡舜之編著,《公共衛生-Hansen''''s Disease》,台北:台灣省立樂生療
養院,1970年代。
胡舜之譯(Dr. Paul Fasal 著),《韓森病的先驅者-Hansen''''s
Disease》,台北:台灣省立樂生療養院,1970年代。
秦賢次,《樂山五十:台北縣私立樂山療養院創立五十週年紀念冊》,台
北:私立樂山療養院,1984年。
張恆豪主編,《賴和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
陳君愷,《日治時期臺灣醫生社會地位之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
史研究所,專刊(22),1992年。
陳紹馨,《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1979年。
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台
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
黃富三、古偉瀛、蔡采秀編,《臺灣史研究一百年:回顧與研究》,
南港: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
黃煌雄,《蔣渭水傳》,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
黃靜嘉,《日據時期之台灣殖民地法制與殖民統治》,台北:作者自刊,
1960年。
楊思標,《楊思標教授榮退紀念特輯暨論文集》,台北市:台大醫學院內
科,1998年。
楊翠,《日據時期台灣婦女解放運動-以台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new window
1932》,台北市:時報,1993年。
葉榮鐘、吳三連、蔡培火,《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
出版部,1990年。
蔡禎雄,《日據時代台灣初等學校體育發展史》,台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1995。
蔡禎雄,《日據時代台灣師範學校體育發展史》,台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1998。
熊秉真,《幼幼:傳統中國襁褓之道》,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
年。
劉克智,《台灣人口成長與經濟發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5new window
年。
鄭金德,《人類學理論發展史》,台北:商務書局,1980。
簡炯仁,《臺灣共產主義運動史》,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
魏火曜等,《尼爾遜小兒科學》,台北:正中書局。
龍瑛宗(張良澤譯),《龍瑛宗集》,台北:前衛,1990年。
二、論文
王德睦、陳文玲,〈日據時代以來台灣地區之死亡率變遷〉《二十世紀的
台灣人口變遷研討會》,台北:中國人口學會,1985年。
古文君,〈日據時期台灣的社會事業-以貧民救濟為中心的探討
(1985-1938)〉,台北: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吳叡人,〈祖國的辯證:廖文奎(1905-1952)台灣民族主義思想初探〉
《思與言》,第37卷第3期,1999年9月。
呂哲奇,〈日治時期台灣衛生工程顧問爸爾登(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對於台灣城市近代化影響之研究〉,中壢:中原大學建築
系碩士論文,1999年。
李欣芬,〈基督教與臺灣醫療衛生現代化─以彰化基督教醫院為中心之探
討(1896-1936)〉,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9年6月。
林素卿,〈日本殖民體制下之台灣鴉片政策研究〉,台北:淡江大學日本
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柯志明,〈殖民經濟發展與階級支配結構〉,宋光宇編《台灣經驗
(一):歷史經濟篇》,台北:東大,1993。
城戶康成,〈日據時期台灣鴉片問題之探討〉,台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
所碩士論文,1992 年。
范燕秋,〈日據前期台灣之公共衛生-以防疫為中心之研究〉,台北: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______ ,〈新醫學在台灣的實踐(1898-1906):從後藤新平《國家衛生
原理》談起〉《新史學》,第9卷第3期,1998年9月。
______,〈醫學與殖民-以台灣瘧疾研究為例〉《新史學》,第7卷第3
期,1996年9月。
張文義,〈日本殖民體制下的台灣鴉片政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日本
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張素玢,〈台灣的日本農業移民1909-1945:以官營移民為中心〉,台
北: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1月。
張淑卿,〈戰後臺灣地區傳染病防治之研究(1945-1971)〉,台中:中
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許佩賢,〈塑造殖民地少國民〉,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年。
許雪姬,〈皇民奉公會的研究-以林獻堂的參與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new window
史研究所集刊》,第31期,1999年6月。
郭文華,〈1950-1970年代臺灣家庭計劃:醫療政策與女性史的探討〉,
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梁其姿,〈中國痲瘋病概念演變的歷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
刊》,第70卷第2期,1999年6月。
陳培豐,〈殖民地台灣國語「同化」教育的誕生:伊澤修二關於教化、文
明與國體的思考〉,《新史學》,第12卷第1期,2001年3月。
陳昭如,〈離婚權利史:台灣女性離婚權的建立及其意義〉,台北:台灣
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陳偉智,〈殖民主義、「蕃情」知識與人類學-日治初期台灣原住民研究
的展開(1895-1900)〉,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年6月。
陳淑芬,〈「戰後之疫」:臺灣的公共衛生問題與建制(1945-
1954)〉,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陳進盛,〈日據時期台灣鴉片漸禁政策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政治研
究所碩士論文,1988。
陳翠蓮,〈日據時期臺灣文化協會之研究─抗日陣營的結成與瓦解〉,台
北: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陳豔紅,〈後藤新平在臺殖民政策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
碩士論文,1987年。
游鑑明,〈日據時期台灣的產婆〉《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期,
1995年5月。
______,〈日據時期臺灣的職業婦女〉,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博士論文,1995年5月。
劉士永,〈1930年代以前日治台灣醫學的特質〉《台灣史研究》,第4卷
第1期,1999年。
劉麗娜,〈臺灣科學的一種開始及其轉折─以體質人類學及蛇毒研究之發
展為例〉,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蔡錦堂,〈日本據台初期公學校國語教科書之分析〉《中國與亞洲國家關
係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歷史系,1993年7月。
______,〈皇民化運動前台灣社會教化運動〉《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
會》,台北:淡江大學歷史系,1995年。
謝振榮,〈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衛生政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
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謝啟瑞,〈健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台灣日據時期的實證研究〉,國科會
專題研究計畫成果,編號:NSC 81-0103-H-001-08。
鍾淑敏,〈日據初期臺灣總督府統治權之確立〉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
所碩士論文,1989年。
貳、外文資料
一、史料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公文類聚》(拓務省存檔資料)。
台灣總督府,《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明治28-昭和19年,永久保存、
十五年保存)
二、專書
三島通良,《學校衛生學》,東京:博文館,1893年(明治26年)。
丸山芳登,《日本領時代に遺した台灣の醫事衛生業績》,橫濱,1957。
大江志乃夫等編,《近代日本と植民地(4):統合と支配の理論》,東
京:岩波新書,1993.
小田俊郎,《台灣醫學五十年》,東京:醫學書院,1974年。
小野芳朗,《「清潔」の近代-「衛生唱歌」から「抗菌グッズ」へ》,
東京:講談社,1997年。
小熊英二,《單一民族神話の起源-日本人の自畫像の系譜》,東京:新
曜社,1998年。
下川高次郎,《體操科、國語讀方科教授に關する研究》,台北市:子供
世界社,1925年(大正14年)。
__________,《體操科教材解說》,台北:子供世界社,1925年.
川上武、上林茂暢,《國崎定洞-抵抗の醫學者》東京:勁草,1970年.
川島虎雄,《日本体育史研究》,名古屋:黎明書屋,1986年。
水野忠文、木下秀明、渡邊融等,《體育史概說》,東京:杏林書院,
1990。
台北市東園公學校研究部,《カ-ド式體操教程》,台北:台灣子供世界
社,1924年(大正13年)5月。
台北市樺山尋常小學校體育研究部,《臺灣小學校體育實際》,台北市,
1924年(大正13年)5月。
台灣日日新報編,《內地人健康法》,1906年(明治39年)。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台灣省五十一年統計提要》,台北:台灣
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1946年。
台灣教育會,《台灣教育沿革誌》,1939(昭和14年)。
台灣新民報編,《台灣人士鑑》,台北:台灣新民報,1937年.
台灣經世新報,《台灣大年表》,1938年(昭和13年)。
台灣總督府民政局編,《阿片事項調查書》,台北:臺灣總督府民政局,
1897年(明治30年)。
台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臺灣衛生須知》,台北: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
課,1908年(明治41年)10月。
台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第一回臺灣國勢調查記述報文》,台
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24年(大正13年)。
台灣總督府統計課,《明治三十八年臨時台灣戶口調查顛末》,台北:臺
灣總督府統計課,1908年(明治41年)。
台灣總督府陸軍幕僚編,〈明治35年3月1日軍醫部長報告〉《台灣總督府
陸軍幕僚草案(明治28年至38年)》,台北:捷幼出版社,1991.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台灣阿片制度現況》,台北:臺灣總督府警
務局衛生課,1932年(昭和7年)。
台北州警務部,《台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紀錄》,台北:1926.8。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台灣マラリア統計-記述ノ部》,台北:臺
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1926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保健衛生調查要項》,台北:臺灣總督府警
務局衛生課,1922年(大正11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衛生調查書(1)臺灣に於ける最近十箇年間(1909-1919)の現在人口及出生、死亡》,1924年(大正13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衛生調查書(2):臺灣に於ける最近五箇年間の法定傳染病患者及死亡》,1924年(大正13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衛生調查書(3):臺灣マラリヤ統計》(原表の部),1925年(大正14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衛生調查書(4):(マラリヤ統計)又一部》(記述の部),1925年(大正14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衛生調查書(5):臺灣死因統計》(總數の部),1926年(昭和元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衛生調查書(6):(死因統計)又一部》(年齡の部),1927年(昭和2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衛生調查書(7):(死因統計)又一部》(月別の部),1928年(昭和3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衛生調查書(8):(死因統計)又一部》(乳幼兒死亡の部),1929年(昭和4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衛生調查書(9):體格篇(本島人)》,1930年(昭和5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衛生調查書(10):疾病篇(本島人)》,1931年(昭和6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衛生調查書(11):生活篇(本島人)》,1932年(昭和7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衛生調查書(12)乳幼兒篇(本島人)》,台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1933年(昭和8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衛生調查書(13):第二體格篇(本島人)》,1934年(昭和9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衛生調查書(14):台灣在住內地人の體格》,1935年(昭和10)。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衛生調查書(15):第二疾病篇(本島人)》,1936年(昭和11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衛生調查書(16):本島人の體格總括篇》(統計の部),1937年(昭和12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衛生調查書(17):台灣の結核》,1939年(昭和14年)。
石田雄,《日本の政治文化:同調と競爭》,東京:東京大學出版,1983年。
石田雄,《明治政治思想史研究》,東京:未來社,1977年(12版)。
石田雄,《日本の社會科學》,東京:東京大學出版,1990。
田波幸男,《公眾衛生の發達-大日本私立衛生會雜誌抄-》,東京:財團法人日本公眾衛生協會,1967。
寺田和夫,《人類學講座第7卷 人種》,東京:雄山閣,1977年。
________,《日本の人類學》,東京:思索社,1975年。
西川長夫、松宮秀次,《幕末明治期の國民國家形成と文化變容》,東京:新曜社,1996年。
近衛師團軍醫部,《征臺衛生彙報》,1896年(明治29年)5月。
吳秀三,《余の台灣旅行》,台北:1911年(明治44年)。
村上陽一郎,《日本近代科學の步み》,東京:三省堂,1989年。
沈潔,《「滿州國」社會事業史》,京都:ミネルズァ書房,1996年。
見市雅俊,《コレラの世界史》,東京:晶文社,1994年。
和田俊二,《移住と適應》,滋賀:滋賀大學日本經濟文化研究所,1963年7月。
東亞經濟懇談會台灣委員會編,《共榮圈彙報》,台北:東亞經濟懇談會台灣委員會,1945年4月。
松宮秀治、西川長夫,《國民國家形成と文化變容》,新曜社,1997年。
杵淵義房,《台灣社會事業史》,台北:南天書局複刻,1991(1940初版)。
近藤正巳,《總力戰と台灣-日本殖民地崩壞の研究》,東京:刀水書房,1996年。
長野純藏,《台灣に於ける地方病分布調查第一回報告》,台北:台灣總督府,1911年。
阿部文夫,《既往十有六年》,台北:盛文社,1935年(昭和10年)。
厚生省,《厚生省二十年史》,東京:厚生省,1960年。
厚生省醫務局,《醫制百年史》,東京:厚生省,1976年。
後藤新平,《國家衛生原理》,東京:報文社,1889年(明治22年)。
持地六三郎,《臺灣農業殖民論》,東京:富山房,1912年(大正元年)。
故伊澤先生記念事業編纂委員,《樂石自傳:教界周遊前記》,東京:該記念事業會,1911年。
若林正丈,《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東京:研文,1983年。
________,《岩波講座:近代日本と植民地(2)帝國統治の構造》,東京:岩波新書,1992年。
柴谷篤弘、長野敬、養老孟司編,《講座:進化:進化思想と社會》,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9月。
海保洋子,《近代北方史-アイヌ民族と女性と》,東京:三一書房,1992年。
海野幸德,《興國策としての人種改造》,東京:博文館,1911年(明治44年)。
財團法人結核預防協會,《結核預防原則》,東京:長門屋書房,1943(昭和18年)。
財團法人台灣癩預防協會,《昭和13年度事業概況書》,台北:財團法人台灣癩預防協會,1940年(昭和15年)。
國府種武(台北第一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正榕會),《小公學校武道指導細目》,台北,1939年9月。
森川龜吉編,《小公學校體操科教授の實際》,台北市:東京堂,1918年(大正7年)6月。
森下薰, 《マラリアの疫學と予防-台灣に於ける日本統治時代の紀錄と研究》,日本:板菊屋書房,1976年。
渡邊正雄,《日本人と近代科學-西洋への對應と課題》,東京:岩波新書,1976年。
奧武則,《文明開化と民眾:近代日本精神史斷章》,東京:新評論,1993年。
新竹州教育課編,《學校衛生資料》,新竹:新竹州,1924年(大正13年)。
楊肇嘉,《台灣阿片問題》,東京:新民會,1930年(昭和5年)4月。
落合泰藏,《明治七年征蠻醫誌》,日本軍醫部,1887年(明治20年)。
鈴木善次,《日本の優生學-その思想と運動の軌跡》,東京:三共,1983年。
飯島涉,《ペストと近代中國》,東京:研文,2000年12月。
劉明修,《台灣統治と阿片問題》,東京:山川,1983年。
蔡培火,《日本本國民に與ふ》,東京:台灣問題研究會,1928年(昭和3年)。
駒ごめ武,《植民地帝國日本の文化統合》,東京:岩波新書,1997年。
歷史學研究會編,《國民國家を問う》,東京:青木書店。
藤野豐,《日本ファシズム與醫療》,東京:岩波新書,1993年。
藤野豐,《日本ファシズムと優生思想》,京都:かもがわ,1998年。
鶴見祐輔,《後藤新平傳 第一卷》,後藤新平伯傳記編纂會,1937。
鷲巢敦哉,《台灣警察四十年史話》,台北,1938年(昭和13年)。
マ-ク‧ピ-ティ-(Mark R. Peattie)著、淺野豐美譯,《殖民地:帝國50年の興亡》,東京:讀賣新聞社,1996年。
Adams, Mark B. The Wellborn Science: Eugenics in Germany, France, Brazil and Russ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Anderson, Benedict.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Verso Press, 1991.
Arnold, David. Colonizing the Body: State Medicine and Epidemic Disease in Nineteenth Century India.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3.
Arnold, David. Imperial Medicine and Indigenous Societies.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88.
Barclay, George W. Coloni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in Taiwa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4.
Bowler, Peter J. The Evolution: the History of an Ide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Bullough, Bonnie and George Rosen, Preventive Medic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1900-1990. Science History Publication Press, 1992.
Bynum, W. F.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 in the 19th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Curtin, Philip D. Death by Migration: Europe''''s Encounter with the Tropical World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Fabian, Johanes. Time and the Other: How Anthropology Makes Its Object.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3.
Foucault, Michel. Power∕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s and Other Writings, 1972-1977. Ed. lin Gordon The Harvester Press, 1980.
Gould, Stephen J. The Mis-measure of Men. New York: W. W. Norton Press, 1981.
Hawkins, Mike. Social Darwinism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Thought. 1860-1945,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Hobsbawm, Eric and Ranger Terence, eds.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Kevles, Daniel J. In the Name of Eugenics: Genetics and the Use of Human Heredity. 1985.
Myers, Ramon and Mark R. Peattie, eds. The Japanese Colonial Empir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Pick, Daniel. Faces of Degeneration: A European Disorder, C. 1848-C. 1918.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Proctor, Robert. Racial Hygiene: Medicine under the Nazis. Cambridge, M. 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Reilly, P. R. The Surgical Solution: A History of Involuntary Ster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1.
Ryle, John A. Changing Disciplines: Lectures on the History, Method, and Motives of Social Pathology, 1948. New Brunswick, N. J.: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Stone, Lawrence. The Family, Sex, and Marriage in England, 1500-1800. London:Weiddenfeld and Nicolson Press, 1977。
Tsurumi, E. Patricia.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in Taiwan, 1895-1945. Cambridge, M. 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三、期刊、論文
大日本私立衛生會,《大日本私立衛生會雜誌》,1883年(明治16年)-1920。
日本醫史學會,《日本醫史學雜誌》,1970年-1990年。
台灣民報社,《台灣民報》,1925年10月-1930年3月。
台灣青年雜誌社,《台灣青年》,1920年7月-1922年4月。
台灣教育會,《台灣教育》,1914年-1942年(141-495號)。
台灣教育會,《台灣教育會雜誌》,1901年7月-1913年(1-140號)。
台灣新民報社,《台灣新民報》,1930年3月-1930年12月。
台灣雜誌社,《台灣》,1922年4月-1924年6月。
台灣雜誌社,《台灣民報》,1923年4月-1925年9月。
台灣協會,《台灣協會會報》,1898-1907年。(1-100號)
台灣社會事業協會,《台灣社會事業の友》,1928,10-。
台灣統計協會,《台灣統計協會雜誌》,1903-1917。(1-143號)
台灣慣習研究會,《台灣慣習記事》,1901-1907。(第1-7卷)
台灣學校衛生會,《台灣學校衛生》,1938-。
台灣醫事雜誌社,《台灣醫事雜誌》,1899,2-1901,4(明治32,2-34,4)。(第1-3編)
台灣醫學會,《台灣醫學會雜誌》,1902-1946。(1-45卷)
東京人類學會,《人類學報告》。
東京人類學會,《人類學雜誌》。
東京人類學會,《東京人類學雜誌》。
東洋協會台灣支部,《台灣時報》,明治42年9月至昭和20年1月。
小林道彥,〈後藤新平植民地經營─日本植民政策の形成と國內政治〉《史林》,第68卷第5號,1985年9月。
小熊英二,〈差別即平等─日本植民地統治思想へのフランス人種社會學の影響〉《歷史學研究》,第662期,1994年9月。
日野秀逸,〈後藤新平「命價說」に關する研究〉《日本醫史學雜誌》,第34卷第4期,1988年10月。
成田龍一,〈身体の公眾衛生-日本の文明化と國民化〉《資本主義は人をどうかんがえてきたか》,東京:東京大學出版,1997年。
杉浦守邦,〈日本學校保健史〉《日本醫史學雜誌》,第21卷第3期,1975年7月。
杉浦守邦,〈明治期學校衛生史の研究-學校身體檢查制度〉《日本醫史學雜誌》,第18卷第期,1972年。
阪野徹,〈清野謙次の日本人種論-大東亞共榮圈と人類學〉《科學史‧科學哲學》,第11期,1993年。
東京大學科學史研究室,《科學史、科學哲學》(特集:帝國主義日本と科學),第11號,1993年。
富山一郎,〈國民の誕生と日本人種〉《思想》,第845期,1994年11月。
瀧澤利行,〈大日本私立衛生會の民族衛生觀〉《民族衛生》,第57卷5號,1991年。
瀧澤利行,〈近代日本に於ける社會衛生學の展開とその特質〉《日本醫史學雜誌》,第40卷第2期,1994年6月。
まつはら洋子、さかのう徹、すすき善次,〈展望:優生學史研究の動向〉,科學史研究180、182;第2卷34號。
Cowan, Ruth Schwartz, “Francis Galton’s Statistical Ideas: The Influence of Eugenics”, Isis, 63:217-220 (1972): 509-528.
Cowan, Ruth Schwartz. “Francis Galton’s Contribution to Genetics.”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Biology, 5(1972):389-412.
Curtin, Philip D. “Medical Knowledge and Urban Planning in Tropical Africa.” AHR, 90(1985): 594-613.
Farrall, Lyndsay A. “The History of Eugenics: A Bibliographical Review.” Annals of Science, 36 (1979).
Lo, Ming-Cheng Miriam. “From Nation Physicians to Medical Modernists: Taiwanese Doctors under Japanese Rule.”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96.
Mackenzie, D. “Karl Pearson and the Professional Middle Class”, Annals of Science, 36 (1979): 125-143.
Norton, J. “Authors’ Preface.”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8 (1987): 1.
Porter, Dorothy. “Public Health.” Companion 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Vol. 2, London: Routledege Press, 1993.
Provine, William B. “Geneticists and the Biology of Race Crossing: Geneticists Changed Their Minds about Biological Effects of Race Crossing.” Science, 182: 23 (1973): 790-796.
Shla, Mark. “What is Colonial about Colonial Medicine?.” Social History of Medicine, 10: 2 (August, 1997).
Weindling, Paul. “The ‘Sonderweg’ of German Eugenics: Nationalism and Scientific Internationalism.” BJHS, 22 (1989): 321-33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