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賦的敘事成素研究--自漢迄唐為範圍
作者:梁淑媛
作者(外文):Shuyuan Liang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簡宗梧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3
主題關鍵詞:敘事文學情節結構對話人物性格主題魏晉南北朝FuPoetryNarrativesPlot structuresDialoguesCharacterizationThemesHan DynastySix DynastyTang Dynas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4
提要
賦學研究,自文學研究的多元化開展後,已逐漸擺脫辭賦只是為帝王服務、歌功頌德的刻板印象,而由此帶出賦的豐富詮釋面向。然而賦的探討雖然趨於多樣化,許多研究卻又囿限於中國文學抒情與言志傳統的觀點,對於賦所具之敘事成素未能加以注意。中國敘事文學的研究,向來以唐人傳奇小說為濫觴,並認為中國敘事學的淵源當在「史」學著作。這看法雖然正確,卻忽略了賦在敘事方面的成就。本文欲藉研究賦的敘事成素,來對中國文學敘事範圍有更全面的觀照與認識。
本文即就敘事的四大成素-情節結構、人物(性格)、對話聲音及主題來探索自漢迄唐,賦的敘事成素發展,藉以瞭解賦的敘事特色。茲將各敘事成素之章節安排及內容略述如下:
一、情節結構
1、 大賦系統            
                 
(1)漢(大)賦情節結構───────陰陽五行思維    
(2)魏晉南北朝(大)賦情節結構───巧構形似思維
                  敘事時空對比結構     
(3)唐賦情節結構──────────慈悲思維意境 
2、 以俚俗語言寫成之賦系統(僅舉「系列」作品為例)
(1)〈神烏賦〉情節結構───────質疑法曹不公,標舉夫妻恩情
(2)〈鷂雀賦〉───────────弱肉強食,諷刺手足相殘之政治現實
(3)〈燕子賦〉───────────質疑偏袒皇親國戚,標舉逍遙自得
從以上的大賦系統來看,漢大賦的情節結構,雖然粗具規模,但是在整體的經營上,最終仍是一種素樸的-「陰陽五行」結構思維來完成。縱使漢大賦的「曲終奏雅」,亦能和亞里斯多德所謂「情緒的淨化」相謀合,可是在情節發展過程中,卻是為了達到「誦美」的效果而運作其瑰字儷辭,於情節結構未能多加佈謀。其實,漢賦作家並非沒有能力來經營賦的敘事情節結構,而是他們為了特殊的現實目的,做了藝術構造的犧牲,而這份遺憾,則有待〈神烏賦〉來完成。據考察:〈神烏賦〉作為敘事之作,不僅空前,而且絕後,確乎不可思議。 依常理而言,如此成熟的敘事作品,在當時不應該絕無僅有。如果這樣的推論有一定的道理,則漢代賦文學題材、手法與風格的樣性,更有重新估價的必要。無疑地,〈神烏賦〉的敘事文學價值,被推到極高的地位,同時也肯定漢賦的敘事研究是一條有待經營的路徑。
二、人物性格
針對性格之義界,展開對於漢、魏晉南北朝至唐賦敘事人物之考察,可以得到下列觀察結果:
(一) 漢賦敘事人物性格─────1、怨而不怒的集體性格
                2、士不遇的他者性格
(二) 魏晉南北朝敘事人物性格──1、漢魏女性賦作家孤寒浪漫性格
                2、風神瀟灑的兩晉敘事人物性格
(三) 唐賦敘事人物性格─────1、盲目的生之意動
                2、人物意志的欲求
                3、取捨抉擇的自由意志   
漢賦敘事人物的性格,不論是遭棄的女子或是不遇的士子,都普遍存有一種複雜的「怨」情。不過「怨」在漢代是可以被接納的情緒,只要是「不怒」即可。這種怨而不怒、至大中和的「集體性格」,乃是漢代在大一統政權之下,藉施行「詩教」以達政教、社教功能,使士人無由任意表現自我獨特個性的結果。
不過一些賦作家,卻藉由敘事賦篇,或「滑稽」自嘲的性格、或「髑髏」變形的形象,出之以「他者」的方式進行自我反省,來抒發有才不被重用的哀憤之情,以及諷諫專制帝王對人臣命運的擺弄。
魏晉南北朝賦的敘事人物性格,由於受到當時人倫品鑑和才性論的風氣影響,衝破了漢代溫柔敦厚、怨而不怒的詩教藩籬,而表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自覺個性。這種人物自覺的表現,與漢代人物最大的不同,就是為賦書寫出、寡婦賦,藉此以展現作家個體獨秀浪漫性格。
兩晉賦作家身處司馬氏集團打擊士人的時代,於是在賦中塑造了一些「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聞其語未見其人」理想人格。事實上,這些風神瀟灑,唯神而行的理想人格,正是如阮籍,嵇康等士人自身個性的寫照。
唐敘事賦,存在著某種內在特質,這項特質就是人物「意志」的塑寫,這乃是唐敘事賦中根源於生命感最具特色的成素。
所謂的「意志」,綜合宗教學、心理學和哲學思維來看,可分為三個層次:1、人物盲目的生之意動,2、人物意志的欲求,3、人物取捨抉擇頓然開悟的自由意志。
由於唐賦敘事賦和傳奇之間相互滲透,交叉影響,故知其不論是在閱讀經驗上,或是意趣和境界上都要較漢魏賦的敘事效果更有進步。這種進步,就是表現在人物個性的塑寫上,其不單單標舉某種典型性格,以符合政治正確思想,而是以多向面的心理反應來表現,而這反而能將「人性」更幽微地刻劃出來。
三、對話聲音
  
針對對話聲音的定義,以下僅序列由漢至唐敘事對話聲音之主調:
(一)漢賦敘事對話聲音───────溫柔敦厚(具自省意識的心理獨白)
(二)魏晉南北朝賦敘事對話聲音───激越的諷刺自嘲
(三)唐賦敘事對話聲音───────卑賤化的俚俗話語 
漢賦作家以問答體式,假設人物對話,作為表達自已才德兼備,卻官卑位低的心理歷程。雖然大多數此類型的賦篇作品,全文形式有時簡略到似乎只有二、三位主角(人名),如某某說,然後某某云,其餘皆為問答的內容,但這卻符合西方心理獨白型小說的形式。西方心理獨白小說中的人物,讓讀者十分自然的進入到他內心深處,並將他最隱密的思想和見解公諸於世。這和漢賦敘事問答體式中的主角有不謀而合之處。而賦篇主角對於所言所想,並不要求回答;卻充滿了自省的能力。
由於他們具自省能力,加上整個漢代籠罩在「詩教」的傳統(見「引語」的緊張性),賦作家雖然語多哀嘆諷刺,但仍屬「溫柔敦厚」之聲。
魏晉南北朝賦家,因面臨社會政治分崩離析,其社會階層之流動,不是雞鳴狗盜之徒躍升,就是「上品無寒門」,一般有才介之士,是無法進入仕宦之途的。特別是到了兩晉,司馬氏父子對風神瀟灑的個性人物迫害益深,賦家乃將其激越對抗的情緒,傾倒渲洩於賦的敘事問答體式中,遂發出諷刺自嘲的聲音。
唐代古文運動的興起,標誌著時代風尚的改變,因而賦作家往往以古文的筆法來為賦。這類賦作往往帶有逆叛的含意。加上賦作家因不遇而貶謫流放,所以敘事賦書寫的是鄉情野趣、百姓日用之題材,所發出的音聲也化為卑賤俚俗之聲。
四、敘事主題研究
  
賦的敘述主題,在各個時代中興起什麼樣的主題呢?又能引起我們什麼樣的反省呢?以下茲概述之。
(一)漢賦的敘事主題──────士不遇
(二)魏晉南北朝賦的敘事主題──1、無常(1)時間推移的生命悲哀(2)出寡婦                 
                     的悲哀(3)述行賦追尋生命安頓      
                     的滄桑之感(4)都城繁蕪的悲感
2、憂生 (1)憂愁念亂(2)憤世不平(3)激越      
                     對抗(4)隱遁避害
(三)唐敘事主題─────────以百姓日用經驗闡述人倫心性的主旨
漢代不論是敘事或是騷體賦,都一再地環繞在「士不遇」的主題,其幾乎成為當時文人共同的心靈感嘆。由此並進而竟造成了當時士人「邦有道則隱」的背反現象,此可說是對專制政權的一種抗議。
魏晉南北朝文人因面對整個時代的動亂流徙,他們下筆為賦時,就以迴異於漢賦作家潤色鴻業之筆調,先是轉變為深沉而普遍的人生「無常」之感;再一轉而為「憂生意識」,充分顯露出當時(賦)作家的自覺。
漢末的〈古詩十九首〉已率為先聲,對整個時代的離散分崩,發出時間推移生命「無常」的悲哀。魏晉文人同題共作的(出)寡婦賦、述行賦和都城賦,描寫面對古今的時光流逝,物換星移之摧敗,無常之感油然而生。
面對此種種景象,賦家難免有感時憂生的嘆息,並對造成人民遷流、民不聊生的因由感到憤恨不已,最終這些以風神瀟灑,傳神寫照自許的賦作家,就以其諷刺的筆觸、激越的聲音寫下情感突出具敘事性之賦篇。
賦之「體物寫志」到了唐代,形成一套新的美學風格,即是運用卑俗的事物與經驗來發揮雅正高遠的道理。如此遂形成了唐代敘事賦主題:乃是以百姓日用的經驗來闡發人倫心性的旨趣。
這種美學風格的意義,其實並不止於寫物敘事以貫道、明道而已,而是針對人有時而窮的窘迫之狀,而有呼天喚地的情境,這種賦作的筆調,多以唯妙唯俏,一種「戲謔性」的口吻,敘述和其過程,這些形式上雖為敘事言理,內容意義上實為人格風範高度的展現。
本論文即就上述各章節之安排,展開對於賦的敘述成素之相關論述。
The Researches of Narratives on Fu Poetry--From Han Dynasty to Tang Dynasty
Fu, Poetry, Narratives, Plot structures,Dialogues,Characterization,Themes,Han Dynasty ,Six Dynasty, Tang Dynasty
參 考 書 目 舉 要
一、專著

(一)、辭賦總集、選集及辭典
《七十家賦鈔》張惠言編 道光元年合河康氏刊本臺北:世界書局影印 
一九六四年初版
《全漢賦》費振剛、胡雙寶、宗明華 輯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初版
《中國歷代賦選-唐宋卷》畢萬忱、何沛雄、洪順隆編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初版
《中國歷代賦選-明清卷》畢萬忱、何沛雄、洪順隆編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初版
《中華名賦集成-先秦兩漢卷》郭預衡 主編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中華名賦集成-魏晉南北朝卷》郭預衡 主編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中華名賦集成-唐宋元明清卷》郭預衡 主編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名賦百篇評注》張崇琛 主編合肥:三秦出版社
一九九六第一版
《御定歷代賦彙》陳元龍等編 康熙四十五年刊本 京都:中文出版社
一九七四年
《敦煌賦彙》周紹良主編、張錫厚錄校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初版
《楚辭補注》 

《楚辭集注》 屈原等撰、王逸章句、洪興祖補注 點校本
朱熹臺北:長安出版社 
一九八四年

臺北:藝文印書館 一九八三年
《漢魏六朝辭賦與駢文精品》 曹道衡主編 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初版
《賦選注》傅隸樸 選注臺北:正中書局印行 
一九九七年臺一版
《歷代抒情小賦品匯》惠淇源 著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
《歷代賦彙續》清‧不著撰人 手抄本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
一九八五年
《歷代賦辭典》遲文浚 許志剛 宋緒連 主編瀋陽:遼寧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初版

(二)、詩文總集、選集及類書

《文心雕龍註譯》周振甫 著臺北:里仁書局
民七十三年
《文史通義校注》 葉瑛校 注新竹:仰哲出版社
一九四八年
《文苑英華》 李肪等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一九七九年初版
《文選》蕭統編、李善注新校胡刻宋本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一九九五年
《太平御覽》李肪等編 靜嘉堂文庫藏宋刊珍本臺北:新興書局影印 
一九五九年初版
《史通通釋》浦起龍 釋臺北:里仁書局
民六十九年
《古今合壁事類備要》謝維新、虞載續撰 明‧夏相校刻本臺北:新興書局影印 
一九七一年
《古今圖書集成》 陳夢雷編臺北:新興書局影印 
一九七六年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逯欽立輯校臺北:木鐸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初版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嚴可均輯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五八年初版
《全唐文》董誥等編 臺北:文海出版社
一九七二年三版
《初學記》 徐堅編 明嘉靖桂坡山房刊本臺北:新興書局影印 
一九九二年
《敦煌講唱文學作品選注》張鴻勛選泣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初版
《漢魏六朝三百家集》張溥編臺北:新興書局 
一九六三年
《增補六臣註文選》蕭統編、六臣注 宋末刊本臺北:華正書局 
一九七四年臺一版
《樂府詩集》郭茂倩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一年三版
《藝文類聚》歐陽詢等編 宋刊本臺北:新興書局影印 
一九六0年初版

(三)、賦學論著

《中國辭賦發展史》郭維森 許結 著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
《六朝賦》張國星 編著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
《六朝賦述論》于浴賢 著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六朝辭賦史》王 琳 著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初版
《建安辭賦之傳承與拓新》廖國棟 著臺北: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初版
《漢唐賦淺說》俞紀東 著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一九九九年初版
《漢賦史論》

《漢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簡宗梧師 著

簡宗梧師 著
臺北:東大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八O年
《漢賦—唯美文學之潮》劉斯翰 著廣州:廣州文化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
《漢賦縱橫》康金聲 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初版
《漢賦攬勝》程章燦 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初版
《家國與性別-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         鄭毓瑜 著 臺北:里仁書局
一九九九年初版
《氣象非凡的漢賦》駱冬青 著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
《習賦椎輪記》朱曉海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一九九九年初版
《漢魏六朝賦家論略》何沛雄 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印行 
一九八六年初版
《漢魏六朝賦論集》何沛雄 著臺北:聯經出版社 
一九九0年初版
《賦史》馬積高 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初版
《賦與駢文》簡宗梧 著臺北:臺灣書店 
一九九八年
《賦學研究論文集》馬積高、萬光治 主編四川:巴蜀書社 
一九九一年初版
《賦學概論》曹明綱 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
《藝概》劉熙載 著臺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一九八六年
《魏晉南北朝賦史》程章燦 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初版


(四)、賦家文集

《司馬相如集校注》司馬相如著、朱一清 孫以昭 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第一版
《柳河東全集》柳宗元 著北京:中國書店出版 
一九八四年
《蘇東坡全集-上、下》蘇東坡 著北京:中國書店出版
一九九六年


(五)、敘事學相關書籍

《小說見聞錄》戴不凡 著臺北:木鐸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初版
《小說理論》The Theory of the Novel巴赫金 著(Bakhtin, 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
《小說理論》The Theory of the Novel盧卡奇 著(Lucus)臺北:唐山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初版
《中西小說比較》饒芃子 著安徽省:安徽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第一版
《中國小說美學》葉 朗 著臺北:里仁書局
一九八七年初版
《中國小說源流論》石昌渝 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一九九四年第一版
《中國早期敘事文論集》王靖宇 著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一九九九年初版
《中國敘事學》楊 義 著北京: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
《中國敘事學》浦安迪 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第一版
《中國現代小說的敘事個性》馬 云 著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中國描敘性傳說概論》譚達先 著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九九三年初版
《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陳順馨 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第一版
《中國歷朝小說與文化》楊 義 著臺北:業強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初版
《先秦敘事研究》傅修延 著北京:東方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第一版
《形名學與敘事學理論》高辛勇臺北:聯經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
《電影敘事》David Bordwell著
李顯立 譯臺北:遠流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初版
《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劉 康 著臺北:麥田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
《文學話語與權力話語》胡學常著 劉澤華 主編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二OOO年
《敘事文學感染力研究》胡 平 著河北:百花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第一版
《敘事學導論》羅 鋼 著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第一版
《敘事藝術邏輯引論》董小英 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第一版
《敘述學:敘事理論》
Narratology米克.巴爾著(Bal , M )
譚君強譯.萬千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第一版
《敘述學小說文體學研究》申 丹 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第一版
《當說者被說的時候》趙毅衡 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第一版
《現代小說的空間形式》
The Spatial Form of Modern Novel約瑟夫.弗蘭克等著 (Joseph frank)
秦林芳編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第一版
《陳平原小說史論集-上》陳平原 著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陳平原小說史論集-中》陳平原 著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陳平原小說史論集-下》陳平原 著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明清之際小說評點學之研究》林 崗 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明清傳奇名作人物刻畫之藝術性》王璦玲 著臺北:台灣書店印行
一九九七年初版
《講故事的奧秘-文學敘述論》傅修延 著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
《漢魏六朝小說史》王枝忠 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第一版


(六)、與本論文相關專著書目

《七綴集》錢鍾書 著臺北:書林出版社
一九九O年
《千面英雄》朱侃如 譯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九九七年初版
《夕秀集》張少康 著北京:華文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女性主義批評與文學詮釋》陳曉蘭 著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西方文論與中國文學》周發祥 著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第一版
《天、人、社會》呂理政 著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一九九O年
《文人畫的趣味、圖式與價值》黃專.嚴善錞 著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第一版
《文學批評術語辭典》王先霈 王又平 主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文學的反思》劉再復 著臺北:明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九八九年
《文學原理》裴 斐 著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一九九O年第一版
《文學原理》王元驤 著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第一版
《文學原理》張建業 吳思敬 主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
《文學理論基礎》高國平 編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第一版
《文學理論教程》孫耀煜、郁沅、陸學明主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文學理論教程》樊 篙 主編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第一版
《文學概論》曹廷華 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文學概論》王夢鷗 著臺北:藝文印書館
《比較文學理論與實踐》張漢良 著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印行
一九八六年初版
《比較文學與小說詮釋》周英雄 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O年第一版
《文學與美學》龔鵬程 著臺北:業強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初版
《文學與閱讀之間》周英雄 著臺北:允晨文化事業出版
一九九四年初版
《中國文章論》佐藤一郎 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第一版
《中國文論與西方詩學》余 虹 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一九九九年
《中國文學的美感》柯慶明 著臺北:麥田出版社
二OOO年初版
《中國文學理論》劉若愚 著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一九八一年
《中國文學理論史》王金凌師 著臺北:華正書局 民七十六
《中國文學理論史-六朝篇》王金凌師 著臺北:華正書局 
民七十七
《中國文學論著譯叢-下》王秋桂 編臺北:學生書局印行
一九八五年初版
《中國文學論著譯叢-上》王秋桂 編臺北:學生書局印行
一九八五年初版
《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成復旺 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第一版
《中國古代的時空觀念》劉文英 著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二OOO年
《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楊儒賓 黃俊傑 編臺北:正中書局
一九九六年
《中國古代美學要題新論》張國慶 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第一版
《中國抒情傳統》蕭 馳 著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公司
一九九九年初版
《中國近代化的起始》劉廣京.朱昌崚 編
陳 絳    譯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初版
《中國美學史》李澤厚 劉綱紀 主編台北:谷風出版社
《中國美學範疇與傳統文化》張 皓 著武漢:湘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第一版
《中國神話史》袁 珂 著臺北:時報文化出版
一九九一年初版
《中國神話的思維結構》鄒啟耀 著重慶:重慶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第一版
《中國詩學體系論》陳良運 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第一版
《中國駢文史》劉麟生 著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八O年
《中國駢文析論》張仁青 著臺北:東昇出版事業公司
一九八O年
《中國歷代文學論著精選》郭紹虞主編臺北:華正書局 
一九八四年
《六朝文論》廖蔚卿 著臺北:聯經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
《六朝美學》袁濟喜 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第一版
《六朝情境美學綜論》鄭毓瑜 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一九九六年初版
《六朝駢文形成及其文化意蘊》鍾 濤 著北京:東方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第一版
《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蔡英俊 著臺北:大安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第一版
《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葉嘉瑩 著臺北:桂冠圖書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初版
《王褒集考譯》王洪林 著成都:巴蜀書社
一九九八年第一版
《左思左棻研究》徐傳武 著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樂黛云 陳 玨 編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第一版
《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洪淑苓.鄭毓瑜.蔡 瑜
梅家玲.陳翠英.康韻梅 合著臺北:里仁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初版
《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孫康宜 著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初版
《史傳文學》郭 丹 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第一版
《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羅宗強 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初版
《交織的邊綠-政治和性別》康正果 著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一九九七年初版
《先秦寓言概論》公 木 著濟南:齊魯書社
一九八四年第一版
《好詩共欣賞》葉嘉瑩 著臺北:三民書局
一九九八年初版
《存在與時間讀本》陳嘉映 編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一九九九年
《自我與世界》陳立勝 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宋代女性文學》蘇者聰 著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第一版
《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張淑香 著臺北:大安出版社印行
一九九二年第一版
《近代西洋文學》—新古典主義迄現代呂健忠 李奭學 編譯臺北:書林出版社 
民八十四
《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呂正惠 著臺北:大安出版社印行
一九八九年
《兩漢美學史》李澤厚 劉綱紀 著臺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一九八七年
《柳宗元研究》何書置 著長沙:岳麓書社
一九九四年第一版
《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張妙清、葉漢明、郭佩蘭合編板橋:稻鄉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初版
《易經圖書大觀》趙中偉 註譯臺北:洪葉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初版
《奉天承運》王健文 著臺北:東大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初版
《紅樓夢的空間敘事》張世君 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第一版
《美國學者論唐代文學》倪豪士 編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第一版
《美學.哲思.人》李澤厚 著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一九八九年初版
《風騷與豔情》康正果 著中和:雲龍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
《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康正果 著臺北:麥田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初版
《修辭學與文學閱讀》高辛勇 講演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
《原人論》黃 霖 吳建民 吳兆路著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二OOO年
《記號詩學》古添洪 著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印行
一九八四年
《唐宋八大家文章精華》劉禹昌 熊禮匯 譯著湖北:荊楚書社
一九八七年第一版
《建構與範疇》陳嘉明 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第一版
《神女之探尋》莫礪鋒 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第一版
《神話與詩》聞一多 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
《追憶》斯蒂芬.歐文 著
(Steven Owen)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O年第一版
《高唐神女與維納斯》葉舒憲 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
《康德美學研究》馬新國 著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第一版
《探驪得珠》劉承淮 著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第一版
《莊子齊物論淺釋》王靜芝 說解
《陳世驤文存》陳世驤 著遼寧教育出版社
《揚雄及其太玄》鄭萬耕 著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公司
一九八六年初版
《敦煌俗文化學》高國藩 著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一九九九年第一版
《曾國藩治家全書》曾國藩 著長沙:岳麓書社
《華夏女性之謎》李小江 主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一九九O年第一版
《華夏美學》李澤厚 著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初版
《傳奇的世界》陳惠琴 著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傳統的與現代的》楊 牧 著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意志與命運》樂蘅軍 著臺北:大安出版社
《新批評》趙毅衡 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第一版
《新樂府詩派研究》鍾優民 著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
《經典的批判》郜積意 著北京:東方出版社
二OOO年
《詩言志辨》朱自清 著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72年
《境生象外》韓林德 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一九九五年第一版
《漢代文人與文學觀念的演進》于迎春 著北京:東方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
《漢代文學的情理世界》李炳海 著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二OOO年
《漢代思想史》金春峰 著自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第一版
《漢魏六朝騷體文學研究》郭建勛 著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第一版
《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梅家玲 著臺北:里仁書局印行 
一九九七年
《漢魏六朝文學論集》廖蔚卿 著臺北:大安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
《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蕭滌非 著臺北:長安出版社印行
一九八三年
《漢魏六朝樂府賞析》陳友冰 著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管錐編-第三冊》錢鍾書 著蘭馨室書齋
一九七八年
《語象論》臧克和 著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初版
《德才色權》劉詠聰 著臺北:麥田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初版
《齊國史》唐致卿 主編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第一版
《範疇論》汪涌豪 著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第一版
《歷史描述與邏輯演繹》蔣原倫.潘凱雄 著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
《歷史與敘述》孟 悅 著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第一版
《歷史的詩學》吳秀明 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第一版
《駢文與散文》蔣伯潛 蔣祖怡 著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第一版
《講唱文學.元雜劇.民間文學》譚達先 著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九九三年
《魏晉玄學與文學思想》盧盛江 著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
《魏晉南北朝文學論叢》周勛初 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羅根澤古典文學論文集》羅根澤 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第一版
《藝境》宗白華 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第一版
《辭賦文學論集》南京大學中文系 主編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
《辭賦散論》何新文 著北京:東方出版社
二OOO年
《辭賦論集》鄭良樹 著臺北:台灣學生書局印行
一九九八年初版


(七)、西方文論翻譯叢書

《西洋哲學史》Frederick Copleston
陳潔明‧關子尹譯臺北:黎明出版社 
民八十二年
《音位學概論》
伊.克拉姆斯基 著
E.Clamsky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
《弗萊研究:中國與西方》諾思洛普.弗萊 著
(Northrop Frye)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第一版
《偉大的代碼-聖經與文學》
The Great Code: The Bible and Literature 諾思洛普.弗萊 著(Northrop Frye)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紐約:哈考特—布雷斯—喬凡諾綁奇
出版公司 一九八二年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s,1982
《國家的神話》
The Myth of the State恩斯特.卡西爾 著
(Ernst Cassirer)
范進、楊君游、柯錦華譯 陳大衛校閱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一九九二年
《論中國詩》
On Chinese Poetry (in Chinese)小川環樹 著 譚汝謙編
譚汝謙.陳志誠.梁國豪  合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
《批評的剖析》
Anatomy Of Criticism諾思羅普.弗萊 著 (Northrop Frye) 陳慧 袁憲軍 吳偽仁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
English Edition , Princeton Univ.Press,1957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一九五七
《語言與神話》
Sprache und Mythas (Franch)恩斯特.卡西爾 著
(Ernst Cassirer)
于曉 等譯
張思明校閱臺北:久大、桂冠聯合出版 
一九九0年
《諾思洛普.弗萊-文論選集》
Northrop Frye Selected Essays 諾思洛普.弗萊 著(Northrop Frye)吳持哲主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
《寫作的零度》
Writing Degree Zero羅蘭.巴特 著
(Roland Barthes)
李幼蒸譯 吳芳玉 校閱臺北:久大、桂冠聯合出版
一九九0年
《詩學》Poetics亞里斯多德 著(Aristotal)臺北: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七年第一版
The Norto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E.Bain,Beaten,Hunter
The Norton The Six Edition 1996
《野性的思維》
La Pensee Sauvage李維—史特勞斯著
(Claude Levi-Strauss)
李幼蒸譯臺北:聯經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
《神話思維》
Mythical Thought恩斯特.卡西爾 著
(Ernst Cassiver)
黃龍保、周振選譯
柯禮文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神話學》
Mythologies羅蘭.巴特 著
(Roland Barthes)
許薔薔.許綺玲譯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一九九八年
西方文論翻譯叢書,若已列於「敘事學」書目中,則不再重出。

二、期刊論文

(一)、期刊論文集

〈試論中國藝術精神〉(上)、(下)高友工 《九州學刊》二卷二期 一九八八年一月
〈推移的悲哀〉 吉川幸次郎 《中外文學》 六卷四期 一九九七年九月
〈楊林故事系列的原型結構〉 張漢良 《中外文學》三卷十一期 一九七五年四月new window


(二)、會議論文集

〈論張衡歸田賦〉朱曉海《台大國際學術會議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民八十五年
〈賦體中「遊觀」的型態及其所展現的時空意識〉鄭毓瑜《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編印
民八十五年
〈唐文辭賦化之考察〉

簡宗梧師《第四屆唐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編印 
一九九八年
《漢代樂府詩與倡優文化的關係考察》高莉芬 著政大第三屆漢代文學與思想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末代才女的「亂離」詩》孫康宜 著中研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

(三)、一般論文集

〈文學與慈悲〉王金凌《陳伯元先生六秩壽慶論文集》
臺北:洪葉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
〈莊子的生命觀〉王金凌《陳伯元先生六秩壽慶論文集》
臺北:洪葉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
《政府遷臺以來文學研究理論及方法之探索》李正治 主編臺北:學生書局印行 一九八八年初版
《唐詩論文選集》呂正惠 著臺北:長安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

(四)、學位論文

《詠物與敘事-漢唐禽鳥賦研究》吳儀鳳 撰臺北:輔仁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二000年
《魏晉詠物賦研究》廖國棟 撰臺北:政大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一九八五年
《明清小說選用辭賦的研究》高桂惠 著臺北:政大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一九九0年
《孤弱的悲慨-陸機詩歌研究》陳恬儀 撰臺北:輔仁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一九八五年
《唐傳奇與辭賦關係之考察》崔末順 著臺北:政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七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