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才性情感與玄心--論魏晉藝術精神的內涵與發展
作者:黃明誠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何淑貞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4
主題關鍵詞:魏晉藝術魏晉美學比較美學才性藝術精神玄學玄風玄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6
  本論文的研究的目的,在立基於現代學術的基礎上,反省研究中國傳統藝術論及其背後的思想基礎、價值論以釐定藝術創作的根源,瞭解藝術創作所從出的精神內涵;並藉以理解魏晉藝術精神之內涵,進而探討中國藝術精神的根源及其在魏晉時代所呈現的風貌;復進一步探討魏晉藝術自覺的時代背景及緣由,並確認魏晉藝術精神與中國傳統生命哲學與藝術精神的關係,和它在中國藝術發展史的地位與影響。
  本論文名之為《才性、情感與玄風──論魏晉藝術精神的內涵與發展》,是指所謂魏晉藝術精神的內涵就在才性主體、情感主體與玄學人格三者所構成的人格精神,而此人格精神正是魏晉藝術創作的根源,也因為有此人格精神的覺醒,魏晉藝術乃呈現其不同於先秦兩漢的風貌,才性、情感、玄風三者所交融而成的有機整體人格層面,正是所謂「魏晉風度」的精神內蘊。
  我們若將東漢末年至東晉這一時期視為一文化史研究之斷代,實可見出整個時代藝術精神的發展變化與士人如何尋求生命歸宿的心靈演變史。後起的南北朝,甚至更晚的唐、宋、元、明、清的許多藝術理論、士大夫生活情調與審美品味,都與這時代所奠下的士人人格心靈基型有關。魏晉時代不只是中國哲學發展的突破階段,也是藝術發展的重要時代,許多美學理論、藝術理論,諸如書法、音樂、詩文、繪畫的本體論、創作論、形式論、鑒賞論都得到某種程度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中國士大夫的一些藝術品味、審美趣味及生活情調都與這時期所奠下的基礎有關,諸如重雅輕俗,強調士人有別工匠庶人的審美趣味,重神輕形、重意輕言,自然任真、適性任情、表現自我、放情山水等美感品味、生活趣味都在此時期得到明確的行為實踐和理論論述。因此,魏晉時代確實是研究中國藝術精神特性的關鍵時期。
  相較漢代文化,魏晉有一明顯的「文化轉向」 :由經學轉為玄學;由宇宙論轉向本體論;群體生活轉向個人生活;外在政治世界轉向內心感情世界;道德律令轉向藝術情調;德性論轉為才性論、情感論;建功立業的價值追尋轉向人存在的悲劇性處境省思。此時代精神與漢人相較恰為反差:漢人一派厚重、樸質、博大、篤實的儒者氣象,強調尊天崇聖、克己復禮、通經致用,在大一統的制度下整個社會凝結、堅固,士人克盡職守,捍衛三綱五常,扮演忠臣孝子之角色,最後卻流於僵化閉塞的名教。而魏晉人則卸下國家沉重的責任感,脫掉禮教緊密的束縛,精神轉為輕靈、疏朗、飄逸、清新、脫俗的藝術情調,悠游於人世宴饗之樂與山野林園之趣,名士風流的神韻,是追求自然,率性任真,最後卻流於淺薄放蕩,以悲劇作收。 彷彿印證了德人史賓格勒(Oswald Spengler,1880-1936)在《西方的沒落》中所主張的,文化有如生命體,自有其生、老、病、死的生長規律之文化有機論。當我們深入魏晉文化的底層,也宛如聆賞一首生命的樂章,其中有歡愉、瀟灑、輕靈、飄逸的節奏,也有感傷、苦痛、抑鬱、悲愴的曲調,這是魏晉文化的二重奏,也說明了古往今來生命存在的底蘊。
  現今學術界研究魏晉藝術史,有些看法幾乎已成定論,諸如:魏晉是文學自覺、個體自覺、美的自覺與藝術自覺的時代;魏晉在哲學與文學、藝術上創造了重大的成就,開啟了一個新的里程碑。而探討這種現象的成因,有兩個常見的解釋:第一、認為導因於時代混亂、政局動蕩、天災人禍相尋及大一統儒家思想的崩解等社會因素所帶來的價值混亂、人心迷惘,繼而引發存在意義重新認可、追尋的活動,並由此興起個體自覺思潮。第二、認為魏晉以後的門第文化及莊園經濟形態,使得此時的士大夫更有餘暇、餘力及文化資源去從事藝術創作,乃至藝術化的生活追求。
這兩種解釋都是偏於藝術興起外緣因素的解釋,如果我們由文化社會學來看,精神宛如一顆種籽,如果時代背景、經濟因素、學術環境所構成的文化土壤合宜,種籽自然就容易開花結果、枝繁葉茂。魏晉的時代氛圍無疑為藝術精神種籽的成長茁壯、斑斕映發提供合適的環境。因此這兩種解釋自有其合理性。但如果由人內部的精神層面及整個藝術動力論的角度,進一步探討個體自覺與整個魏晉時代藝術自覺的關係,可發現因為個體自覺,所以珍視個人存在的獨特價值,並藉由藝術創作及表現個人獨特形貌精神所流露的美來肯定自我,尋求認同,自我實現;而且試圖為人的精神本質作哲學本體論的闡述,以確立人存在的獨特性及價值依據;加上起於漢末的人物品鑑之風及繼起的才性理論,更助長這股個體自覺的思潮。
但進一步詢問個體自覺的精神本質為何,其實就是一種懷疑權威,肯並自我獨特情感、思想,尋求生命創造實踐與存在意義確立的精神。我們可以確立這種尋求存在意義的精神乃是出於人的天性,也是人有別於其他動物的特質,只有人會為存在的意義所苦,其他的動物只要能夠生存即可,但人除了活下去外,他還會要求存在的意義,因此只有人會思考生命的意義,「人為什麼而活」乃是生命的終極問題,也只有人會為追求存在意義而從事文化的創作。而藝術就是一種人存在意義的詮釋與實踐的特殊活動,透過藝術,人表現了人對生命的理解與價值的渴望。可以說,強烈追求存在意義、尋找自我精神的皈依其實就是一切藝術創造的根源,藝術是作為一種存在意義貞定的感性形式而確立的 。就此而論,漢末以來的藝術自覺就具有藝術學的普遍性價值,也有了作為研究人類心靈史之精神現象學價值。
  魏晉承漢末大亂,面臨的是一個「價值重新評估」的時代,過去大一統政權下,儒術權威所提供的價值信仰系統面臨崩解,昔日許多被視為天經地義的事物開始面對質疑,朗朗乾坤下,所謂的天道、天理彷彿都已消失,「人活著是為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自己獨特的生存價值為何?」成為士人心中所亟於解答的終極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歸結為「人是什麼?」的永恆之謎,人不只是亞里斯多德所說的「形而上學的動物」,他更是尋求意義、建構意義的動物,而這正是人類文化創造的終極動能。許多魏晉文化活動都是對這類問題的反思與回應,不同反思與回應形成不同的世界觀、價值信仰、意識型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信仰、意識型態又進而變成不同的生活行為、行動模式。魏晉士人面對此問題時,或在哲學的思考中建構一種逍遙自在、不受塵垢污染的精神樂土,追求與道合一的玄冥之境;或飲酒服藥,尋求自我麻痺,享受瞬間的歡娛;或者乾脆承認這個世界是無意義的,沒有來世,人沒有什麼形而上的事物值得追尋,只有「此在」才是可把握的,只有盡情的享受目前,才是永恆,笙歌達旦、縱情女色,任誕乖違、行為張狂,這些行徑都可以在魏晉士人身上發現,也成為後世對魏晉典型士風的認知,某些史家也因此視魏晉為一個頹廢墮落的時代。但是這個時代,也有一群敏感的靈魂,不相信生命這種永恆的沉淪,他們相信有些東西可以令他們不朽,令他們的生命得到安歇,讓靈魂不再流浪,不再孤苦無依,生命的意義在這裡可以得到貞定,這就是宗教與藝術。
  魏晉士人有人走向宗教,佛教在此時於中國本土落地生根,絕非偶然,它反映魏晉士人對存在迷惘的恐懼,他們希望進入一個無生無死、無思無慮、無苦無悲的涅槃境界,或超越現世此岸之痛苦,進入彼岸之淨土。也有人走向藝術,相較宗教所提供的精神慰藉,這些人不免有「佛道言人死當得復生,僕不信此之審」、「為道亦死,不為亦死,有何異乎?」(《牟子理惑論》)的迷惑,他們不相信人可以無思無慮、無苦無悲,只有情感、只有具體感受到的生命才是其存在的本質,因此這些士人有了「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的存在自覺,他們毋寧相信只有藝術才能使精神不死,藝術可以把他們的迷惘、痛苦、血淚化為一種美的形式,使他們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這個世界,魏晉時代的許多詩歌只是純粹的眼淚,「就像玫瑰花從有刺的灌木裏生長開放一樣」 ,生命的苦難悲愴變成這些詩歌所以產生的土壤,他們在苦難中歌唱,用歌聲安慰別人,也安慰自己。透過藝術,彼此的苦難有了傾訴的管道,生命在這種藝術的觀照與理解中,遂有了交流的可能。 
  魏晉藝術的興起就是源於一種價值信仰失落的痛苦與解脫,這種信仰失落迷惘的痛苦愈劇,那種藝術的創作之火愈是熾烈,魏晉可說是集「美麗與哀愁」於一身的時代,士人沉溺於存在的憂鬱中,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有限性及存在的悲劇境況,在痛苦中,如春蠶吐絲,作繭自縛,最後這些痛苦的糾纏終於化為藝術的彩衣,成為中國藝術史動人的形象。魏晉這種因為痛苦、徬徨、迷惘而生個體自覺,遂演成藝術的自覺,人的自覺與藝術自覺雙軌並行,可以說魏晉士人是先發現了人,才發現了藝術,因此人性論與藝術論是基於同一種思想的觀點而提出,許多人物品鑑的觀念也被用於藝術論上,對魏晉士人而言,藝術是人格的延伸,是人格的實踐,藝術論就是人論,最高的藝術就是自我生命的符號形式實踐。
  人格美、才氣美、情感美、智慧美、生命美等內在美和流露於外的風姿美、文采美、藝術美,遂成為魏晉士人自我實踐和克服存在憂鬱的憑藉,成為痛苦的慰藉,寂寞的依靠。魏晉士大夫以表現個體之美贏得士階層尊重,並藉由藝術才能的展現,作為晉身更高階層的手段 ,因此藝術的地位遂由傳統工匠的地位,提升為士階層交往的社交工具,詩歌、書法、繪畫、音樂、論辯等成為表現自我生命獨特風姿、價值的客觀化活動。因此,藝術可說是當時士人自我實現、自我肯定的一種生命的實踐,也是為了滿足自我心靈的高層需求。魏晉美學遂以一種有別於西方純理論邏輯型態的美學出現,其重心乃由士人對生命的本質出發,將此生命體悟化為的美的感性形式,可說是一種生命的藝術化描述,此乃一種生命美學的型態,即將生命視為藝術創造的根源,最高的藝術就是生命本身,就是自我的人格,藝術美是人格美的對象化,藝術就是自我生命的實踐形式。
魏晉這種生命藝術化、藝術生命化的美學型態,其終極意義在確立生命意識的表現與形式化實踐乃是體用關係,人格為體,藝術形式為用,用因體發,體因用顯,藝術成為自我精神生命的留存與人我生命交流的憑藉,因此本文反對將魏晉時代的美學比附西方「為藝術而藝術」 的思潮,因為魏晉藝術的終極目標其實指向生命的表現、交流與安頓,所以魏晉藝術家對「知音」的渴望是極其強烈的,也強調藝術形式所表現的風格與自我生命型態是合而為一,形式美即生命美的表現。這種生命美學當然有別於先秦德性生命的美學型態,而偏重於感性生命、氣質材性的自然流露,遂成為中國生命美學的兩種型態。中國藝術的核心恆指向人的生命存在,而與西方強調技術法則、邏輯形態、客觀結構的美學形成強烈的對比。
  魏晉被視為中國藝術自覺的時代,已漸漸擺脫道德教條的束縛,重視「純藝術」的觀念,對藝術形式美的規律及藝術技巧、法則的探討,都較先秦兩漢更為細密深入,但其中心思想仍然強調藝術本源必須是某種超越技術層面的精神事物。魏晉思想家在人的道德人格之外,發現了人的氣質、才性、情感、玄風的主體人格,並將此種才性人格之美視為藝術的本質,使藝術開始擺脫道德教條的束縛,與人內在的真實生命取得更緊密的關係,曹丕《典論.論文》的「文氣論」,在先秦兩漢的氣化宇宙論及人物品鑒之學的基礎上,畫龍點睛、千里來穴,精確地點出藝術與主體生命之關係,從此文氣說成為中國藝術思想的中心議題,貫串每個時代每個藝術項目。而當時的才性論代表作品──劉卲的《人物志》開宗明義就說:「蓋人物之本,出乎情性」(<九徵第一>)他所謂的「情性」雖然亦包涵道德的內涵,但本質上其實是一種天生而就、不可學、不可改易的才性氣質人格,而人的才性氣質常表現在外貌舉止和不同的情感模式上,所謂「著乎形容,見乎聲色,發乎情味,各如其象」(同上),劉昺的注就說:「人物情性、志氣不同,徵神見貌,形驗有九」。不同情性的主體對客體世界的理解感受也就不同,形諸於藝術形式時也就化為多采多姿的藝術形貌。人的動作、形貌、穿著及生活,就現代藝術的觀點來看,也是藝術的一個項目,所謂「行動藝術」、「身體藝術」即以行動及身體為符號媒介去表現主體對世界的詮釋與自我獨特的生命觀照,因此人本身的行為生活就是現代藝術研究的一個領域,日本三島由紀夫就曾說過:「我的作品就是我。」
  魏晉時代的才性論及當時的人物品鑒之學,雖未以現代的術語道出這種看法,不過在其論述中,即將人體容止、形貌、風姿視為藝術而加以表現,魏晉名士致力將生命藝術化,將生活藝術化,將身體視為藝術加以表現,觀者也將其視為藝術品加以品味欣賞。中國的美學與這種人物品鑒之學息息相關,學者甚至以為中國美學出發於人物品藻之哲學,美的概念、範疇、形容詞就發源於人格美的評賞 。可以說,中國的藝術論的核心是建立在人學之上,藝術學即人學,因此要瞭解中國藝術思想之發展,必須瞭解整個人格美的內涵的變化歷史。
  魏晉藝術思想的核心就產生自當時的人性論及藝術主體精神內涵的思考上,陸機的《文賦》強調為文之「用心」,強調「詩緣情而綺靡」,劉勰《文心雕龍》則說:「若夫八體屢遷,功以學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氣;氣以實志,志以定言;吐納英華,莫非情性。」(<體性篇>)他們皆將主體生命力所表現出的性格、氣質、情感視為藝術的本源,也是決定藝術風格的主要因素,不同的人格氣質表現出不同的情感反應,形成對世界不同的觀照態度,也就表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因此主體人格是一切藝術創造的核心,也是藝術鑒賞的關鍵。這時代的藝術創造論或藝術鑒賞論都將討論的中心置於作者的主體人格及心理、情感反映過程上。
中國思想強調「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易傳.繫辭上》語)、「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認為藝術創作最重要的是「匠心獨運」,「畫要吾自畫,書要吾自書」 ,相傳為王羲之所寫的<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也說:「夫紙者,陣也;筆者,刀鞘也;墨者,鍪甲也;水硯者,城池也;心意者,將軍也;本領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略也;揚筆者,吉凶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夫欲書者,...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但得其點畫爾。」他認為書法之所以成為藝術,在於超越點畫等技術層面的「藝術性」特質,而此「藝術性」特質乃源於創作主體獨特的審美意念,隨意所適,主體的「心意」才是書法藝術的本體。書法發展伊始,雖強調用筆的技術與書體之勢,因此有許多論「筆勢」的書論產生,但到漢末魏晉,漸漸以藝術家的主體意志為藝術品的本源,如東漢蔡邕其<筆論>已言:「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任情恣性,然後書之。若迫於事,雖山中佳兔毫不能佳也。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認為唯有主體的情志處在自由的狀態下充份表現,才能成就書法藝術。這種自由情志主體的覺醒,成為魏晉藝術自覺的最大動力。而曹丕的文氣論就是這種思潮的結晶。
  曹丕的文氣論也肯定天才之實有與命定性。不過與西方浪漫主義重表現個體天才的藝術論相較,中國藝術論更加重視才與學的辯證關係,而不強調一種非理性的天才,所以《文心雕龍》修正曹丕文氣論的天才宿命論說:「夫情動而言形,理發而文現,蓋沿隱以至顯,因內以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學有淺深,習有雅正,並情性所爍,陶染所鈞。是以筆區雲詭,文苑波詭者矣。故辭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風趣剛柔,寧或改其氣;事義深淺,未聞乖其學;體式雅正,鮮有反其習;各師成心,其異如面。」(<體性篇>)而宋代嚴羽在討論詩學時也說:「詩有別才,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然非多讀書、多窮理,則不能極其至。」 這種重視主體才質在藝術中的主導作用卻又不廢學養功夫的觀念,成為中國藝術論有別西方表現理論最大的特質。
  這種重主體性的藝術觀念源於中國哲學強調主體性的特質。藝術思想由哲學思想發展而來,此在中西藝術思想史皆然。西方美學發展伊始乃以模仿說為主流,模仿說的重心在客體世界,因此重視藝術主體人格的思想,在西方出現得很晚,而羅馬時代雖有朗吉弩斯的《論崇高》將「莊嚴偉大的思想」、「強烈而激動的感情」視為構成崇高風格的主要因素,但朗氏的學說在浪漫主義時期之前並未受到重視,西方傳統藝術論一直是以模仿論為主流 ,所重視的是藝術的技術與法則。這種主體性與客體性的強調不只是中西兩種哲學型態,更是兩種不同的藝術思想性格。
  中國重主體性的藝術精神傳統,可以追溯自先秦儒、道兩家的思想。儒家往往將個體的真實德性視為藝術的本源,而在天人合一的思維下,主體之德乃是來自宇宙之道,因此「原道」乃成為中國藝術思想的重要核心觀念。而道家雖然對人性的本質看法與儒家不同,但將主體真實之德及德之所從出的道體視為萬有之本質的看法則與儒家無異,而藝術既是萬有之一,因此視德性與道體為藝術的本源。藝術被視為道體的自然呈現,成為中國傳統藝術論最重要的觀念,因此人格即文格,文如其人,乃成中國藝術之主流思想,而既然天人合一,人格之真來自道體之真,則人格之表現即道體之再現,表現、再現不二,人文、天文,人心、天心為一的原道、原人觀念,乃成為中國藝術思想最鮮明的特質,而且有其一貫性,與西方主客對峙、表現再現分離、客觀主義美學與主觀主義美學爭論不休的情況恰為兩種不同文化傳統。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在<傳統和個人的才能>曾說:「每一個國民,每一個民族,不僅僅在創造方面,在批評方面也都有各自獨具的精神傾向。」 艾略特的文學批評可見出十九世紀哲學強調民族性的影子,所謂的「民族性」乃是認為人類的心靈在文化的各層面,諸如文學、藝術、哲學、審美觀、世界觀、價值觀等,皆有結構化的傾向,各民族這些的思想常常是一「整體性」的「表現」,而顯現出其獨具的文化性格。
  我們可以說重視人的道德主體性就是我們的民族性,而這種民族性乃是奠基於先秦儒、道兩家哲學。至於魏晉時代,由於才性主體及情感主體的覺醒,因此藝術論的本源由傳統的德性中心論,一轉而為才性與情感中心論。而魏晉玄學的核心觀念則是來自老莊思想,因此視道為萬有之本的觀念亦為其核心思想,道的本質就是無,也就是無限的有,也就是自然,也就是真,因此一種追求無限玄遠、自然任真的藝術思想於焉興起,這種玄心、玄風乃成為魏晉人格美的核心內涵,才性、情感與玄風遂成為魏晉藝術精神的主體內涵。
  在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惟下,人的主體人格,不論是道德理性人格或才性氣質人格,都是與整個宇宙的本質貫而為一的,這種天人合一思惟下的藝術主體人格論與西方浪漫主義以降的「表現說」並不盡然相同。儒、道皆視人的內在本質與整個宇宙本質是同出一源,主體真實生命的表現就是宇宙生命本質的再現,中國傳統哲學都重視一種實踐的存有論,宇宙的絕對的真實乃是出於生命的存在實踐體悟,透過這種存在的實踐,終極的實在才能呈現出來,如《莊子》所言「其德甚真」(<大宗師>),才能「極物之真」(<天道>)。儒、道所謂的「真」乃是主體、客體合一之真,透過修養後所呈現的主體真實性,也是客體真實性的呈現,道心、天心一體呈現,主客不二,物我合一。
  因此,中國藝術論中幾乎沒有美的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的爭辯,中國傳統藝術精神自始即奠基於這種主客不二、天人合一、物我一體的哲學性格,這種藝術精神不是主觀主義,也不是客觀主義,可以名之為「境界型態的藝術精神」。道家境界型態的哲學精神,在魏晉玄學發揮得更加徹底。魏晉玄學因「體無」所開出的觀物哲學,可以說把中國境界型態的哲學特質發展得淋漓盡致,在「虛靜玄覽」、「無心玄感」、「無我以應物」的審美觀照下,宇宙的終極實在就能呈現於人的心目之前,而此終極實在與人的內在之真性,乃是同出一源,因此表現了人的真性,就是再現了宇宙的最高實在,「與天合德,體道大通」 ,此即魏晉玄學自然思想之核心精神。魏晉玄學奠基於王弼,而在郭象《莊子注》達到理論巔峰,錢穆先生曾說:「俟有郭象之說,而後道家之言自然乃是到達一深邃圓密之境界。後之人乃不復能深邃圓密之境界。後之人乃不復能駕出其上而別有增勝。故雖謂中國思想中之自然主義實成立於郭象之手,亦無不可也。」 「自然」成為中國哲學與藝術思想最重要的觀念,實是成立於魏晉。魏晉所謂的「自然」乃是貫通天人之真立論:「道不違自然,乃得其性」 、「萬物以自然為性,故可因而不可為也」 、「知天人之所為,皆自然也;則內放其身而外冥於物,與眾玄同」 、「自然生我,我自然生,故自然者,即我之自然,豈遠之哉」 、「內保其明,外無情偽,玄鑒洞照,與物無私」。 在道家思想中,「道」、「自然」、「天然」、「真」、「素」、「朴(樸)」可視為同義詞,「自然」、「天然」、「真」、「素」、「樸」乃是作為道體性質的指涉語,也被視為人性的本質,「自然任真」、「平淡素樸」被視為人格美的最高境界,而成為後代審美理想的最高境界。
  魏晉玄學的自然思想容有本體論之歧異,但這種自然思想透過無心以應物的直覺觀念,皆追求物我合一、心物不離的玄境,而自然任真乃成為人格美的核心價值。這種玄學精神就是一種藝術精神,一種審美的心靈。這種自然思想又進一步影響當時的人格審美觀及繼起的山水詩、山水畫所蘊涵的藝術思想及文學理論,「自然」成為美的最高標準。又因為不同的人對自然與個體真性的內涵有不同的體會,因此玄學思潮與當時的才性論及情感主體的人性論就在「自然」思潮下有了溝通之處,而彼此互相影響;這種自然任真的人格論與當時的才性、情感主體自覺的風潮相結合,士人表現自我獨特個性情感姿態的審美風潮更為熾烈,後人所謂的「魏晉風度」 乃建立在此強烈追求自然任真的人格理想上。
魏晉玄學把自然任真視為人格美的核心價值,這種玄學人格在陶淵明的詩歌中具體實現為一種藝術的典型,陶淵明的人格與詩歌本身就是魏晉玄學所追求理想人格的實現。魏晉玄學才士一方面嚮往極高超、極自由的人格境界,但其人格與行徑不是「為人淺而不識物情」, 就是「為人薄行」 ,他們的哲學雖然亦強調實踐性的重要,但最後卻往往流於「戲論」,無法落實於生命實踐中,而陶淵明則把玄學追求的理想人格變成具體真實的生命典型,所以朱熹才會說:「晉宋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面招權納貨。陶淵明真箇能不要,此所以高於晉宋人物。」陶淵明去世後,蕭統撰<陶淵明傳> 表達他對這位偉大詩人的推崇,說陶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說明陶淵明的詩文乃其人格最真實的流露,文如其人,「真」字成為後世評論淵明其人其詩的最高評價。魏晉玄學名士哲學與人格實踐有隔、言行不一的問題,在陶淵明身上得到解決,陶淵明用他的詩歌、他的生命實踐了魏晉玄學所追求的自然任真人格及藝術典範,而「自然任真」這四個字也成為陶淵明千古以來的定評,明代焦竑就說:「靖節先生人品最高,平生任真推分,忘懷得失,每念其人,輒慨然有天際真人之想。」(《陶靖節先生集序》) 「任真推分」即為玄學人格的核心觀念,「忘懷得失」即是玄學所追求非功利的玄心境界,而「天際真人」正是魏晉人物品鑒語中用以賞譽人格美的最高「題目」,《世說新語》就載:「或以方謝仁祖不乃重者。桓大司馬曰:『諸君莫輕道,仁祖企腳在北牖下彈琵琶,故自有天際真人意。』。」(<容止>)因此,我們不能夠把陶淵明當成那個時代的特異現象,陶淵明當然有他特殊的稟賦與生命涵養,但是他也深受那個時代文化的影響,他的人格與詩歌正是魏晉時代精神的精純結晶,正要擺在魏晉的文化背景、哲學思潮、藝術思潮下,才能真正彰顯出他的時代意義。
  魏晉藝術自覺乃是透過人性論與價值論的轉變而發生的,魏晉士人透過藝術追求某種人生的境界,也是透過藝術形式表達了他們對生命的感受與存在的省思,藝術是作為他們生命的感性形式表現而確立其價值的。所謂的藝術自覺其實就是生命覺醒的產物,因此可以說魏晉藝術仍與先秦生命美學一脈相承,藝術的核心就是人。 西方美學的觀物哲學乃是為知識求根據的思辨產物,而中國哲學所追求的這種天人合一的境界乃是為了安頓生命,瞭解生命真正的本質與歸宿,因此這種境界乃是超越語言而訴諸實踐,而其關鍵則在主體心靈的修養上,因此重視主體人格的真實感悟恰為中國藝術哲學的主流。這種主體性的藝術論特質,恰與西方美學重客體、現象之真實鮮明對照,表現為兩種不同的文化性格。中國傳統思想所謂「真」往往是就主體體證感悟而言,因此「真」往往是「誠」的同義語,與西方注重客體客觀規律、原理法則、邏輯形式之真,表現了中西文化一重主體性與一重客體性,一重實踐性而一重分析性的區別。西方哲學所謂的客觀性是建立在主、客分離的二元思惟上,強調純粹就客體的性質結構加以分析,而不涉及主體個人的主體意識;而中國哲學之主流,則本天人合一、主客不二的思惟,認為唯有訴諸主體內在真實的體悟,才能真正突破客體之表象,瞭解其本質,因此所謂主體之真,反而是讓客體之真能呈現出來的基本要件。在中國哲學中,並不強調天與人、物與心、主體與客體的對立衝突,而是將之視為同構共應的和諧體,因此西方那種表現與模仿、主體與客體、物與心、靈與肉對立的二元思想,幾乎很少在中國思想史出現。
  中國藝術思想的核心精神就是重視主體性,認為主體人格、情感、意志才是藝術的本源,因此所謂藝術與非藝術的區判,常決定於作品是否出於作者真實人格的流露,這個條件被視為藝術之所以成立的必要條件,借用西方哲學術語來說,這是一種本質主義的假設,強調本質的優位性,作者的創作意圖及心靈主體內涵成為藝術的本源。
如果我們對「藝術」的定義採一個較為全面的看法,自可顧及作者、作品、讀者及宇宙四個要素之間的關係來立論 。問題是這幾個要素雖然彼此可能互相影響,也對藝術產生不同的意義,但總有個先後的順序;藝術作品產生根源的第一序,總是在藝術家本身對其所在世界的反應,或借用現代學術術語──對世界的詮釋,及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動機上。本論文之所以名之為《論魏晉藝術精神的內涵與發展》,即著眼在藝術產生順序的邏輯推演研究,不管是藝術家對世界的反應或是藝術家的創作意圖與動機(無論再現或表現)都是一種精神的活動,因此藝術精神可說是藝術的源頭。
  本論文即研究這種主體性的哲學思想在魏晉時代的變化發展,及這種哲學思想與價值觀如何引導當時士人生命行為及情感反應,士人生命結構產生如何的變化,及此變化對當時藝術發展的影響。本論文將由才性主體、情感主體及玄風文化三個角度切入,呈現出魏晉時代士人對生命本質內涵的理解,及士人在面對漢末以來王綱解紐、儒學衰頹、戰亂不斷所產生的價值危機的情況下,如何重思生命的意義與理想人格的內涵,這種存在意義的反思理解深深影響到士人生命的自我形塑及行為表現,也就深深影響到當時藝術思想的發展,甚至對往後中國士階層生命價值、審美趣味、生活理想及整個藝術的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人類一切的文化就是人類生命自我追尋與形塑的過程,藝術即作者透過某種符號訴說他對生命的瞭解與存在意義的追尋。一切文化的根源總要回到生命本身,回到人的身上,人才是一切文化的根源。因此,作者希望本論文的研究不只是客觀資料的呈現,也是生命真實的存在重現,是生命對生命,心靈對心靈,希望能入乎魏晉藝術精神的核心,亦能出於其外,透過現代語言,重新理解魏晉藝術所表現的心靈史、人格精神及人類對自我存在追尋的某個歷史過程。
  
參考書目
壹、專書
一、民國以前著述
(1)經部
十三經注疏/魏.王弼、唐.孔穎達等/藝文印書館
論語正義/清.劉寶楠等撰(收《新編諸子集成》第一冊)/台北:世界書局 
孟子正義/清.焦循等撰(收《新編諸子集成》第一冊)/台北:世界書局
四書章句集注/宋.朱熹/台北:世界書局印行 
經學通論/清.皮錫瑞/臺灣商務印書館人人文庫本
經學歷史/清.皮錫瑞/臺灣商務印書館人人文庫本
(2)史部
史記/西漢.司馬遷/台北:鼎文書局標校讀本
漢書/東漢.班固/台北:鼎文書局標校讀本         
三國志/晉.陳壽/同上
晉書/房玄齡等/同上
宋書/梁.沈約/同上
南齊書/梁.蕭子顯/同上
梁書/唐.姚思廉/同上
陳書/唐.姚思廉/同上
南史/唐.李延壽/同上
北史/唐.李延壽/同上
逸周書/(收漢魏叢書,影印明.陳榮刻本)/台北:新興書局
漢紀/東漢.荀悅/商務印書館 
後漢紀/晉.袁宏/台北:華正書局印行 
二十二史劄記/清.趙翼/台北:世界書局
文史通義/清.章學誠/台北:漢京文化
(3)子部
春秋繁露 漢.董仲舒/四部叢刊正編本
老子註/魏.王弼
老子微旨例略/魏.王弼/收民國.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
/台北:華正書局/1981年初版
莊子集解/清.郭慶藩輯/台北:華正書局
南華經評注/明.歸有光(收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冊十九)/藝文印書館
荀子集解/清.王先謙(收新編諸子集成第二冊)/台北:世界書局
荀子集釋/民國.李滌生/台灣學生書局/1979年初版
法言/漢.揚雄(收新編諸子集成第二冊)/台北:世界書局
太玄/揚雄/臺北/廣文書局
潛夫論/東漢.王符(收新編諸子集成第二冊)/台北:世界書局
申鑒/東漢.荀悅(收新編諸子集成第二冊)/台北:世界書局
列子注/晉.張湛(收新編諸子集成第四冊)/台北:世界書局
抱朴子/晉.葛洪(收新編諸子集成第四冊)/台北:世界書局
搜神記,搜神後記合訂本/晉.干寶,陶淵明?/台北木鐸出版社
公孫龍子/宋.謝希聲注(收新編諸子集成第六冊)/台北:世界書局
人物志/魏.劉劭(收新編諸子集成第六冊)/台北:世界書局
呂氏春秋/漢.高誘注(收新編諸子集成第七冊)/台北:世界書局
淮南子/漢.高誘注(收新編諸子集成第七冊)/台北:世界書局
論衡/東漢.王充(收新編諸子集成第七冊)/台北:世界書局
二程集/漢京文化
朱子語類/宋.朱熹/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初版
王陽明全書/明.王陽明/台北:宏業書局/民國72年初版
讀通鑑論/明.王夫之/台北:漢京文化
日知錄集釋/明.顧炎武/台北:世界書局
道行般若經/漢.支讖譯/大藏經第八冊
維摩詰經/吳.支謙譯/大藏經第十四冊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後秦.鳩摩羅什譯/大藏經第八冊
肇論/後秦.僧肇譯/大藏經第四十五冊
肇論注/陳.慧達/ 續藏第一五○冊
中觀論疏/隋.吉藏/大藏經第四十二冊
肇論疏/唐.元康/大藏經第四十五冊
出三藏記/梁.僧祐/大藏經第五十五冊
弘明集/梁.僧祐/大藏經第五十二冊
高僧傳/梁.慧皎/大藏經第五十冊
廣弘明集/唐.道宣/大藏經第五十二冊
五燈會元/宋.普濟/大陸中華書局
(4)集部
昭明文選/梁.蕭統(重刻宋淳熙本)/台北:正中書局
白香山集/四部叢刊本
歷代名畫記/唐.張彥遠/台北:世界書局
歐陽文忠公集/四部叢刊本
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焚書.續焚書/明.李贄/台北漢京文化
藝苑卮言/明.王世貞/藝文印書館
袁中郎全集/明.袁宏道/世界書局
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明.張溥輯/台北:文津出版社
薑齋詩話/明.王夫之/漢京文化
古詩評選/明.王夫之/大陸: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初版
唐詩評選/明.王夫之/大陸: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初版
元遺山詩集箋注/清.施國祁注/台北:世界書局
隨園詩話/清.袁枚/廣文書局
小倉山房文集/袁枚/廣文書局
昭昧詹言/清.方東樹/大陸:人民出版社
歷代詩話/清.何文煥編定/藝文印書館
藝概/清.劉熙載/華正書局
說詩晬語/清.沈德潛/藝文印書館
古詩源/清.沈德潛/華正書局
原詩/清.葉燮/藝文印書館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清.嚴可均輯/台北:世界書局
先秦漢魏南北朝詩全三冊/逯欽立校/世界書局
清詩話/丁福保/明倫出版社
二、民國以後專著(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四劃)
王國維著,滕咸惠校注/人間詞話新注/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初版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收入《紅樓夢藝術論》)/台北:里仁/1984年初版
   /靜庵先生遺書/世界書局
   /宋原戲曲史/臺灣商務印書館人人文庫本
王瑤/中古文學史論/台北:長安出版社/1986年初版
王叔岷著/劉子集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四十四
王進祥編輯/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上卷/台北:漢京/1983年初版
王元化/文心雕龍講疏/台北:書林出版社/1993年初版
王夢鷗/文藝美學/台北:遠行出版社/1976年初版
   /文學概論/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年初版
王更生/文心雕龍讀本/台北:文史哲/1991年初版
王煜/老莊思想論集/台北:聯經/1979年初版
王葆玹/正始玄學/大陸:齊魯書社/1987年1版
/玄學通論/台北:五南圖書/1996年初版
王運熙、楊照/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版
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下/台北:五南/1991年初版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台北:文史哲/1994年初版
王曉毅/放蕩不羈的士族/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初版      
王能憲/世說新語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初版
王力堅/六朝唯美詩學/台北:文津/1997年初版
王國櫻/中國山水詩研究/台北:聯經/1986年初版
王仁均/書譜/台北:金楓出版社/1986年初版
王岳川/二十世紀西方詩性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初版
   /現象學與解釋學文論/大陸:山東出版社/1999年初版
王旭曉/美學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初版
方東美/科學哲學與人生/台北虹橋出版社/1959年初版
   /哲學三慧/台北新中國出版社/1968年初版
方珊/形式主義文論/1994年初版
孔繁/魏晉玄談/台北:紅葉文化/1994年初版
孔毅/魏晉名士/四川:巴蜀書社/1994年初版 
史作檉/藝術的本質/台北書鄉文化/1993年初版
牛宏寶/西方現代美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初版
(六劃)
成功大學中文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
                /台北:文史哲/1991年初版
成功大學中文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第二輯
                /台北:文史哲/1993年初版
成功大學中文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第三輯
                /台北:文史哲/1997年初版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灣開明書局/1969年重一版new window
/西方美學的源頭/台北:金楓出版社
   /悲劇心理學/台北:駱駝出版社
   /詩論/台北:正中書局/1962年臺初版
朱自清/詩言志辨/台北:漢京文化/1983年初版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全三冊)/台北:正中書局/1968年台初版
/歷史哲學/台灣學生書局/1978年台三版
   /康德的道德哲學/1982年初版
/中國哲學十九講/台灣學生書局/1983年初版
   /現象與物自身/台灣學生書局/1983年三版
   /圓善論/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初版
/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初版
/中國哲學的特質/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再版
/才性與名理/台灣學生書局/1997年修訂8版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魏晉南北朝/大陸:人民出版社/1988年
伍非百/先秦名學七書/台北:洪氏出版社/1974年初版
江建俊/建安七子學述/台北:文史哲/1982年初版
/漢末人倫鑒識之總理則-劉卲人物志研究/文史哲/1983年初版
成復旺/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初版
(七劃)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1976年初版
/中國古代知識階層史論/台北:聯經/1980年初版
/史學與傳統/台北:時報文化/1982年初版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1987年初版
/猶記風吹水上鱗/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初版
/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初版
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台北:允晨文化/1990年初版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增訂12版
/中國史學史第一冊/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初版
/中國史學史第二冊/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初版
李漢三/先秦兩漢之陰陽五行學說/台北:鐘鼎文化/1966年初版
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第一卷/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再版
/中國美學史第二卷/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台一版
李澤厚/美的歷程/台北:元山書局/1986年初版
/中國古代思想史/台北:谷風初版社/1986年初版
/華夏美學/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初版
   /美學四講/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初版
李霖燦/中國美術史稿/台北:雄獅圖書/1987年初版
李清筠/魏晉名士人格研究/台北:文津/2000年初版
李鈞/存在主義文論/大陸: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初版
李醒塵/西方美學史教程/台北:淑馨文化/1996年初版
李炳海/道家與道家文學/台南:麗文出版社/1994年初版
李銘宗/六朝文學點描/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1年初版
汪湧豪/風骨的意味/大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1年初版
何啟民/竹林七賢研究/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初版
   /魏晉思想與談風/台灣學生書局/1978年三版
呂正惠/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台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初版
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論/台北縣:大千出版社/2003年初版
  /印度佛學源流略論/台北縣:大千出版社/2003年初版
何師淑貞/走出頹廢的列子/台北:尚友出版社/1981年初版
辛旗/阮籍/台北東大/1996年初版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台北華正/1989年初版
(八劃)
宗白華/美從何處尋/台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初版
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聯經/1983年初版
林毓生/思想與人物/台北:聯經/1983年初版
林文月/中古文學論叢/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初版
林麗真/王弼/台北:東大圖書/1988年初版
林聰舜/向郭之莊學研究/台北:文史哲/1981年初版
/西漢前期思想與法家的關係/台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初版
林童照/六朝人才觀念與文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初版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大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修訂二版
金開誠/文藝心理學概論/大陸:人民出版社/1987年初版
吳曾德/漢代畫像石/台北:丹青圖書/民國75年台一版
吳兆路/性靈派研究/大陸:甘肅出版社/2001年初版
吳瓊/西方美學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初版
吳雲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大陸:北京出版社/2001初版
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台北:里仁書局/1985年初版
周憲/20世紀西方美學/大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初版
(九劃)
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台北:遠流/1986年遠流一版
范文瀾/文心雕龍注/台灣:開明書局/1993年台十七版
姚一葦/藝術的奧祕/臺灣開明書局/1968年初版
/美的範疇論/臺灣開明書局/1978年初版
/審美三論/臺灣開明書局/1993年初版
   /藝術批評/臺灣三民書局/1996年初版
柯慶明、曾永義編輯/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資料彙編/成文出版社
/1978年初版
俞紹初輯校/建安七子集/台北:文史哲/1990年初版
洪順隆/抒情與敘事/台北:黎明文化/1998年初版
俞劍華/中國畫論類編/台北:華正書局/1977年初版
段德智/死亡哲學/台北:洪葉出版社/1994年初版
孫康宜/抒情與描寫-六朝詩歌概論/台北允晨文化/2001年初版
(十劃)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初版
   /佛學研究十八篇/商務印書館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初版
/中國藝術精神/台灣學生書局/1966年初版
/中國文學論集/臺灣學生書局/1974年再版
/兩漢思想史卷二/台灣學生書局/1976年初版
   /中國文學論集續編/台灣學生書局/1981年初版
徐公持編著/魏晉文學史/大陸人民出版社/1999年初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6版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全集校定版
/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台北:正中書局/1992年台二版
   /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全集校定版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坊間本)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坊間本)
唐翼明/魏晉清談/台北:東大圖書/1992年初版       
侯外盧主編/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初版
容祖肇/魏晉自然主義(收入《魏晉思想》甲編五種)/台北:里仁書局
袁行霈/魏晉玄學中的言意之辨與中國古代文藝理論/(《魏晉思想》甲編五種)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台北五南圖書/1989年初版
袁濟喜/六朝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初版
   /興:藝術生命的激活/大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1年初版
高木森/中國繪畫思想史/台北東大圖書/1992年初版
高晨陽/阮籍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初版
   /儒道會通與正始玄學/大陸:齊魯書社/2000年初版
馬馳/新馬克思主義文論/大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初版
徐小躍/禪與老莊/大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初版
(十一劃)
陳寅恪/陳寅恪先生論文集上下/台北:三人行出版社/1974年初版
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台北:華正書局/1988年初版
陳世驤/陳世驤文存/台北:志文出版社/1972年初版
陳兆秀/文心雕龍術語探析/台北:文史哲/1986年初版
陳仁華/品人明鏡上中下/台北:遠流/1991年初版
陳秉璋、陳信木合著/藝術社會論/台北:巨流圖書/1993年初版
陳喬楚註譯/人物志今註今譯/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初版
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東大/1997年初版
陳伯君/阮籍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初版
陳昌明/緣情文學觀/臺灣書店/1999年初版
陳良運/中國詩學體系/大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初版
陳振濂/書法學上下/台北:建宏出版社/1994年初版
陳鼓應/老莊新論/台北:五南/1993年初版
   /老子註譯及評介/大陸:中華書局/1984年初版
陳順智/魏晉南北朝詩學/大陸湖南出版社/2000年初版
許抗生等/魏晉玄學史/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初版 
許抗生/三國兩晉玄、佛、道簡論/濟南:齊魯書社/1991年初版
   /魏晉思想史/台北:桂冠圖書/1992年初版
張仁青/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台北:文史哲/1978年初版
張舜徵/周秦道論發微/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初版
張少康/文賦集釋/台北:漢京文化/1987年初版
   /文心雕龍新探/台北:文史哲/1997年初版
張蓓蓓/中古學術論略/台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初版
張承宗等主編/六朝史/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版
張淑香/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台北:大安/1992年初版
張靜二/文氣論詮/台北:五南圖書/1994年初版
張亞新/漢魏六朝詩/大陸:廣西師範大學/1999年初版
張法/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初版
張立文主編/心/台北七略出版社/1996年初版
張明高編選/魏晉南北朝文論選/大陸人民出版社/1999年初版
陶建國/兩漢魏晉之道家思想/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初版
莊耀郎/郭象玄學/台北:里仁書局/1998年初版
敏 澤/中國美學思想史第一卷/大陸:齊魯書社/1987年初版
陸揚/精神分析文論/大陸: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初版
陶秋英主編/宋金元文論選/大陸人民出版社/1984年初版
(十二劃)
湯用彤/魏晉玄學論稿(收入《魏晉思想》甲編五種)/台北:里仁
/1984年初版
   /理學.佛學.玄學/台北:淑馨出版社/1992年初版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上下/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臺三版
湯用彤校注/高僧傳/北京:新華書店/1992年初版
湯一介/郭象與魏晉玄學/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初版
黃侃/文心雕龍札記/台北:文史哲影潘重規校印本/1973年二版
黃節/曹子建詩注/藝文印書館/1980年再版
  /阮步兵詠懷詩注/藝文印書館/1980年再版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坊間本)
   /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2版
賀昌群/魏晉清談思想初論(收入《魏晉思想》甲編五種)/台北:里仁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增定6版
/新編中國哲學史(二)/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增定3版
程兆熊/人學與人物/台北:明文書局/1987年初版
黃錦鋐/莊子及其文學/台北:東大圖書/1977年初版  
   /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11版 
黃俊傑編譯/史學方法論叢/台灣學生書局/1977年初版
黃霖、吳建民、吳兆路/原人論/大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初版
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台北:萬卷樓圖書/1994年初版
景蜀慧/魏晉詩人與政治/台北:文津/1991年初版
曾春海/嵇康/台北:萬卷樓圖書/2000年初版
   /兩漢魏晉哲學史/台北:五南圖書/2002年初版
曾祖蔭/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台北:文津/1987年初版
華諾文學編譯組/文學理論資料匯編上中下冊/台北:華諾文化出版社
/1985年台一版
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台北:里仁/1995年初版
傅樂成/漢唐史論集/台北:聯經/1980年初版
傅偉勳/西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54年初版
/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台北:東大圖書/民國75年初版
程章燦/魏晉南北朝賦史/大陸: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初版
彭吉象/藝術學概論/台北叔馨出版社/1994年初版
(十三劃)
楊明照/文心雕龍校注/台北:世界書局/1974年三版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氏傳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再版
楊勇校箋/世說新語校箋/台北:正文書局/1992年出版
萬繩楠/魏晉南北朝文化史/台北:雲龍出版社/1995年初版
   /魏晉南北朝史論稿/台北:雲龍出版社/1995年初版
葛榮晉/中國哲學範疇導論/台北:萬卷樓圖書/1993年初版
詹瑛/文心雕龍的風格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4年初版
葉嘉瑩/詞學古今談/台北:萬卷樓圖書/1992年初版
   /漢魏六朝詩講錄/大陸: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初版
   /中國詞學的現代觀/台北:大安出版社/1993年二版
葉維廉/飲之太和/台北:時報文化/1980年初版
/《比較詩學》/台北:東大圖書/民國72年初版
葉太平/中國文學的精神世界/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台初版
葉朗/現代美學體系/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二版
  /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社/1985年初版
(十四劃)
廖蔚卿/六朝文論/台北:聯經/1978年初版
趙 輝/六朝社會文化心態/台北:文津/1996年初版
趙沛霖/興的起源/台北:谷風出版社/1989年初版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初版
虞君質/藝術概論/民國52年,作者自印本
(十五劃)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盤庚出版社
   /歷代文論選上中下/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初版
   /滄浪詩話校釋/大陸:人民出版社/1961年出版
郭 泰/識人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2年初版
郭因/中國古典繪畫美學/台北丹青圖書/1986年初版
魯迅/魯迅全集/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0年初版
葛路/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台北丹青圖書/1987年初版
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台北:河洛圖書/1980台景印初版
劉大杰/魏晉思想論(收入《魏晉思想》甲編五種)/台北:里仁書局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台北:聯經/1998年初版
劉文潭/現代美學/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初版
劉汝霖/漢晉學術編年上下/中文出版社/1979年初版
劉綱紀/劉勰/台北:東大圖書/1989初版 
劉小楓/浪漫.哲學.詩/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0年初版
   /拯救與逍遙/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0年初版
劉昌元/西方美學導論/台北:聯經/1986年初版
劉君祖/人物志/台北:金楓出版公司/1986年初版
劉桐等著/新編現代西方文學史/大陸人民出版社/2000年初版
劉明今/方法論/大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初版
鄭世根/莊子氣化論/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初版
鄭毓瑜/六朝情境美學/台北:里仁書局/1997年初版
儀平策/中國審美文化-秦漢魏晉南北朝卷/大陸:山東出版社/2000年版
董小蕙/莊子思想之美學意義/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初版
(十六劃)
錢 穆/中國文化史導論/台北:正中書局/1951年初版
/國學概論/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台一版
/莊老通辨/台北:三民書局/1971增訂二版
/中國歷史精神/台北:東大/1976年修訂初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台北:東大圖書/1977年初版
/中國文學論叢/台北:東大圖書/1983增訂初版
/晚學盲言/台北:東大圖書/1987年初版
/中國歷史研究法/台北:東大圖書/1988年初版
   /國史大綱/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修訂十八版
   /中國文學論叢/台北:東大圖書/民國72年增定初版
錢鍾書/管錐編(三)、(四)/台北:書林出版公司  1990年初版
   /談藝錄/台北:書林/1988年初版
錢谷融、魯樞元/文藝心理學/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0年台初版
錢志熙/魏晉詩歌藝術原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初版
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大陸人民出版社/1984年初版
蕭馳/中國抒情傳統/台北:允晨文化/1999年初版
盧建榮/魏晉自然思想/台北:聯鳴文化有限公司/民國69年初版
盧盛江/魏晉玄學與中國文學/大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年初版
(十七劃)
韓復智編/中國通史論文選輯上中下/台北:南天書局/1984年增定再版
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台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初版
   /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台灣學生書局/2001年初版
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台北:藍燈文化/1993年初版
蔡景康編選/明代文論選/大陸:人民出版社/1993年初版
蔡鍾翔/美在自然/大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1年初版
蔡振豐/魏晉名士與玄學清談/台北:黎明文化/1997年初版
(十八劃)
戴明揚校注/嵇康集/台北:河洛圖書/1978年初版
戴景賢師/錢穆(收入中國歷代思想家二十四)/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9年更新版第一次印刷
顏崑陽/莊子的藝術精神/台北:華正書局/1985年初版
   /六朝文學觀念叢論/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初版
(十九劃)
羅根澤/魏晉六朝文學批評史/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初版
羅宗強/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初版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初版
蕭華榮/中國詩學思想史/大陸華東大學出版社/1996年初版
(二十劃)
蘇新鍌/郭象莊學平議/台灣學生書局/1980年初版
蘇紹興/兩晉南朝的士族/台北:聯經/1987年初版
(二十二劃)
龔鵬程著/美學在台灣的發展/台北:紅螞蟻圖書/1998年初版
    /美學理論.文學概論.文學散步/台北:漢光文化/1987年三版
/文學與美學/台北:業強出版社/1995年修訂版  
    /文學批評的視野/台北:大安/1990年初版
    /書品/台北金楓出版社/1989年初版
龔斌/陶淵明傳論/大陸華東師範大學/2001年初版
四、外國著作
希臘.柏拉圖著,侯健譯/理想國/台北:聯經/1980年初版
柏拉圖著,朱光潛譯/柏拉圖文藝對話錄/
柏拉圖著,王曉朝/柏拉圖全集第一卷/大陸人民出版社/2002年初版
亞里斯多德著,姚一葦譯註/《詩學箋註》/台灣中華書局/1992年10版
亞里斯多德著,李真譯/形上學/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臺初版
亞里斯多德著,苗力田譯/倫理學/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3年初版
德.溫克爾曼著,潘 箋註/希臘美術模仿論箋註/台北:思想生活屋國際文化事業/1999年初版
德.歌德著,朱光潛譯/歌德談話錄/大陸: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德.席勒著,徐恒醇譯/美育書簡/台北:丹青圖書/1987年初版
德.康德著,宗白華譯/判斷力批判/大陸商務印書館/1964年初版
德.謝林著/先驗唯心論體系/大陸:商務印書館/1976年初版
德.黑格爾著,朱光潛譯/美學(一)~(四)/台北:里仁/1986年初版
德.黑格爾著,賀麟譯/哲學史演講錄(一)~(四)/台北:谷風
/1987年初版
德.尼采著,余鴻榮譯/歡悅的智慧/台北:志文出版社/1982年初版
尼采著,余鴻榮譯/查拉圖斯特拉/台北:志文/1983年初版
尼采著,周國平譯/悲劇的誕生/台北:久大文化/1992年初版
尼采著,劉崎譯/瞧!這個人/台北:志文/1969年初版
德.韋伯著,于曉等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台北:唐山出版社
/1991年初版
德.格羅塞著,蔡慕暉譯/藝術的起源/大陸商務印書館/1984年二版
德.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至第四集/大陸: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德.胡塞爾著,李幼蒸譯/純粹現象學通論/大陸商務印書館/1992年初版new window
德.卡西勒著,甘陽譯/《人論》/台北:桂冠圖書/1990年初版
德.卡西勒著,關子尹譯/人文科學的邏輯/台北:聯經/1986年初版
德.卡西勒著,于曉等譯/語言與神話/台北:桂冠圖書/1998年初版
德.胡賽爾著,張慶熊譯/歐洲科學危機和超越現象學/台北:桂冠圖書
/1992年初版
德.胡賽爾著,李幼蒸譯/純粹現象學通論/大陸商務印書館/1992年初版
德.海德格著,孫周興譯/走向語言之路/台北時報/1993年初版
德.海德格著,孫周興譯/路標/大陸商務印書館/2000年初版
德.海德格著,王慶節譯/存在與時間/台北桂冠圖書/2002年初版
德.海德格/形上學導論/大陸:商務印書館/1992年初版
德.加達默爾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年初版
德.文德爾班著,羅達仁譯/西洋哲學史/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初版
德.策勒爾著,翁紹軍譯/古希臘哲學史綱/大陸:山東人民初版社
/1996年初版
德.佛洛姆著.陳秋坤譯/為自己而活/ 台北:大地出版社/1981年四版
德.安海姆著,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圖書
/1982年再版修訂
德.阿多諾著,王柯平譯/美學原理/大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初版
德.卡爾曼.海姆著,艾彥譯/意識形態和烏托邦/大陸:華夏出版社
/2001年初版
波蘭.達達基維茲,劉文譚譯/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台北:丹青出版社
                      /1987年初版
達達基維茲著,劉文譚譯/西洋古代美學/台北:聯經/1981年初版
達達基維茲著,褚朔惟等譯/中世紀美學/大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1年初版
瑞士.索緒爾著,裴文譯/普通語言學教程/大陸: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2年初版
瑞士.布克哈特著,何新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大陸:商務印書館
                      /1979年初版
瑞士.榮格著,馮川譯/心理學與文學/台北:久大文化/1990年初版
奧地利.佛洛依德著,符傳孝譯/夢的解析/台北:志文出版社/1972初版
佛洛依德著,高覺敷譯/精神分析引論/高雄:綠洲出版社/民國63年初版
奧地利.維根斯坦著,范光棣、湯潮合譯/哲學探討/台北:水牛出版社
/民國79年初版
英.艾略特著,杜國清譯/艾略特文學評論選集/台北:田園出版社
/1969年初版
英.卡萊爾著,李約翰譯/英雄與英雄崇拜/台北:阿爾泰出版社
/1985年再版
英.休謨著,關文運譯/人性論上下/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第1版
英.卡爾著/王任光譯/歷史論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68年初版
英.科林伍德著,黃宣範譯/歷史的理念/台北:聯經/1981年初版
英.科林伍德著,盧曉華譯/藝術哲學新論/大陸:工人出版社
/1998年初版
英.柯林伍德著,吳國盛譯/自然的觀念/大陸:華夏出版社/1999年二版
英.華倫和韋勒克著,梁伯傑譯/文學理論/台北:水牛圖書/1991年版
韋勒克著,楊自伍譯/近代文學批評史第一至五卷/大陸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2年初版
韋勒克著,張今言譯/批評的概念/大陸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9年初版
英.宮布利希/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1997年3版
宮布利希/藝術與幻覺/大陸:工人出版社/1989年初版
英.塞爾登編,劉象愚等譯/《文學批評理論──從柏拉圖到現在》
/大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英.泰瑞.伊果頓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台北:書林/1993年初版
英.羅素/西方哲學史/台北:五南書局/1984年初版
羅素/羅素散文集/台北:志文出版社/1971年初版
英.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現代小說寫作的藝術
/台北:志文出版社/1995年修訂一版
英.克萊夫.貝爾著,周金環、馬鍾元合譯/藝術/台北:商鼎文化
/1991年初版
英.克里斯.簡克斯,俞敏智等譯/文化/台北:巨流圖書/1998年初版
英.史蒂文.盧克斯著,閻克文譯/個人主義/大陸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1年初版
美.桑塔耶那著,杜若洲譯/美感/台北:晨鐘出版社/1972年初版
美.孔恩著,程樹德等譯/《科學革命結構》/台北:遠流/1994年二版
美.蘇珊.蘭格著/劉大基譯/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文化/1991年初版
美.蘇珊.蘭格著/藝術問題/大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社/1985年初版
美.艾布拉姆斯/《鏡與燈》/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1版
美.史泰司/希臘哲學史/台北雙葉書廊/1999年初版
美.梯利著/西方哲學史/大陸:商務印書館/1995年第一版
美.列文森著,鄭大華、任菁譯/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
/大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美.馬爾庫塞著,李小兵譯/審美之維/大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年初版
美.吉爾伯特,俄.庫恩合著/美學史/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年初版
美.白瑞德著,彭鏡禧譯/非理性的人:存在主義的現代面貌與西方傳統的淵源/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90年初版
美.帕瑪著/詮釋學/台北:桂冠圖書/1992年初版
美.懷特編著,杜任之譯/分析哲學/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初版
美.哈洛.卜倫著,高志仁譯/西方正典/台北:立緒文化/1998年初版
美.詹明信著,唐小兵譯/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台北:允晨文化
/民國78年初版
美.赫伯特.曼紐什著,古城里譯/懷疑論美學/台北;商鼎文化
/1992年初版
美.海若.亞當斯著,傅士珍譯/西方文學理論四講/台北:洪範書局
/2000年初版
美.佛克馬、蟻布思合著,袁鶴翔等譯/二十世紀文學理論/台北:書林出版社
                        /1987年初版
美.保羅.約翰遜著/所謂知識分子/台北:究竟出版社/2003年初版
美.孫康宜著,鍾振振譯/抒情與描寫──六朝詩歌概論/台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民國90年初版
美.羅勃赫.魯伯著,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台北:駱駝出版社
/民國86年初版
美.羅伯特.休斯著,劉豫譯/文學結構主義/台北:桂冠圖書
/1995年初版
義大利.克羅齊著,朱光潛譯/《美學原理》/台灣:正中/1989年初版
義大利.雅岡、法喬樂合著,曾堉、葉劉天增合譯/藝術史學的基礎
/台北:東大圖書/民國81年初版
俄.托爾斯泰著,耿濟之譯/藝術論/台北:金楓出版社/未注出版年月
俄.康定斯基著/論藝術裡的精神/台北:丹青圖書/民國76年出版譯本
法.巴斯葛著,劉大悲譯/冥斯錄/台北:志文出版社/1985年初版
法.叔本華著,劉大悲譯/意志與表象的世界/台北:志文/1974年初版
法.叔本華著,陳曉南譯/叔本華論文集/台北:志文/1969年初版
法.叔本華著,陳曉南譯/愛與生的苦惱/台北:志文/1974年初版
法.波特萊爾著,莫渝譯/惡之華/台北:志文出版社/1985年初版
法.羅丹著,傅雷譯/羅丹藝術論/台北好讀出版社/2003年初版
法.柏格森著/形而上學導言/大陸:商務印書館/1963年初版
 柏格森著,肖聿譯/創造進化論/大陸:華夏出版社/2000年第1版
法.傅柯著,王德威譯/《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出版社/1993年初版
傅柯著,莫偉民譯/詞與物/上海:三聯書店/2001年初版
法.羅蘭.巴特著/李幼蒸譯/寫作的零度/台北:桂冠圖書/1998年初版
法.保羅.富爾基埃著,潘培慶譯/存在主義/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8年初版
日.廚川白村著,徐雲濤譯/苦悶的象徵/台南:經緯書局/1967年出版
日.本間久雄:文學概論      台灣開明書局   1957年台一版
朱光潛編譯/西方美學家論美與美感/台北:漢京文化/1984年初版    
鄭樹森編譯/現象學與文學批評/台北:東大/1984年初版
伍蠡輔等編譯/現代西方文論選/台北:書林/1992年初版
伍蠡輔等編譯/西方文藝理論名著選編(上)(中)(下)/大陸:北京出版社
                   /1987年初版
莊耀嘉編譯/馬斯洛──人本心理學之父/台北:桂冠圖書/2000年初版
張德興等編譯/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經典文本(一)至(四)卷
/大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吳曉明編譯/二十世紀哲學經典文本(序卷)/大陸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9年初版
陳學明編譯/二十世紀哲學經典文本(馬克思主義卷)/大陸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9年初版
黃頌杰編譯/二十世紀哲學經典文本(歐洲大陸哲學卷)/大陸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9年初版
俞吾金編譯/二十世紀哲學經典文本(英美哲學卷)/大陸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9年初版
貳、學位論文(按出版先後排列)
顏承繁/「人物志」在人性學上之價值/1978年臺灣師大碩士論文
張蓓蓓/漢晉人物品鑒研究/1983年台大中研所博士論文
鄭毓瑜/六朝文氣論探索/1984年台大中研所碩士論文
莊耀郎/原氣/1984年台灣師大碩士論文
鍾竹連/莊子與郭象思想之比較研究/1987年高雄師大國文碩士論文
賴麗蓉/從思維形態探討六朝文體論/1987年台灣師大國文碩士論文
錢國盈/魏晉人性論研究/1992年台灣師大國文碩士論文
賴麗蓉/魏晉人物品鑑的研究/1996年台灣師大國文博士論文
袁美敏/人品與文品相關研究/1993年台灣師大國文碩士論文
蔡忠道/魏晉儒道互補思想之研究/1998年高雄師大國文博士論文
孫良水/阮籍審美思想研究/1998年高雄師大國文博士論文
李玲珠/魏晉自然思潮研究/2000年高雄師大國文博士論文
黃明誠/魏晉南北朝才性論研究/2000年高雄師大國文碩士論文
黃雅淳/魏晉士人之悲情意識研究/2001年高雄師大國文博士論文
參、期刊論文
日.吉川幸次郎/<推移的悲哀>/載《中外文學》第六卷四期
高友工/<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美感經驗的定義與結構>/《中外文學》第七卷,第12期
   /<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下):經驗材料的意義與解釋>/文載《中外文學》第八卷三期
王夢鷗/<試論曹丕怎樣發現文氣>/文收《中外文學》第八卷第四期
蔡英俊/<抒情精神與抒情傳統>/收錄《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篇一》
/台北:聯經/1981年初版
/<曹丕「典論論文」析論>/文載《中外文學》第八卷十二期
/<「知音」探源──中國文學批評的基本理念之一>
/文收《中國文學批評》第一集/台灣學生書局/民國81年初版
張瑞穗/<天與人歸-中國思想中政治權威合法性的觀念>/《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理想與現實》/台北:聯經/1982年初版
劉增貴/<論後漢末的人物評論風氣>/《成功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報》第十期
莊耀郎/<曹丕典論論文氣義探微>/《古典文學》第六集/臺灣學生書局
/1984年初版
   /<魏晉玄學的聖人觀>/1993年《台灣師大國文學報》二十二期 
/<論文物志的英雄理論及英雄人物>/《台灣師大國文學報》第二十五期
  /<魏晉形式美試論>/台灣師大國文學報第二十六期
楊儒賓/<向郭莊子注的適性說與向郭支道林對於逍遙義的爭辯>/收1985年《史學評論》第九期
曹道衡/<《典論.論文》齊氣試釋>/《中古文學史論文集》
/大陸:中華書局/1986年初版
顏崑陽/<論文心雕龍辯證性的文體觀念架構──兼辨徐復觀、龔鵬程文心雕
龍的文體論>/收《文心雕龍綜論》/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初版
曾春海/<對郭象人生論的考察>/1997年《哲學與文化》二十四卷第五期
賴麗蓉/<文心雕龍文體一詞的內容意義及文體的創造>/收《文心雕龍綜論》
   /<人物志何以入「名家」>/《鵝湖月刊》第二一卷第四期
鄭毓瑜/<文心雕龍的辭氣論──兼論辭氣品鑒與人物品鑒的關係>
/1989年《台大中文學報》第一期
   /<六朝書論中的審美關係>/1992年《台大中文學報》第四期
田文棠、劉學智/<魏晉「才性四本」之辯述略>
/1989年第4期《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蕭振邦/<魏晉前期審美觀的轉化與特色暨人物志的美學意義>
/1991年《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九期 
劉明/<六朝玄音遠 誰似解人歸──大陸玄學研究四十年的回顧與反思>
/1993年《書目季刊》第二十七卷第二期
金貞姬/<劉劭人物志之哲學底反省>
/台大中研所1994年《中國文學研究》第八期
張亨/論語論詩>/收《文學評論》第六集/台北:黎明出版社
/1980年初版
王曉毅/<《人物志》成書、版本及學術價值>
/1995年《書目季刊》二十九卷第二期
王金凌/<論文心雕龍的「氣」>/《中外文學》第八卷七期
吉廣輿/<從元遺山《論詩絕句》看潘岳詩品與人品之出入>
/收高師大國文系《問學》第二期
朱曉海/<清理「齊氣」說>/1997年《台大中文學報》第九期
戴璉璋/<玄學與形神思想>/1998年《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三期
戴景賢師/<論王弼認識論之立場及其思想來歷>/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津/1997年初版
/<中國美學思想中神理說骨論與其影響>/《中國文學美學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歷史博物館/1998年初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