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羅整菴哲學思想研究
作者:蔡家和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ia-He Tsai
校院名稱:國立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楊祖漢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5
主題關鍵詞:德福一致理氣圓融整菴理氣一致明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4)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8
論文名稱:羅整菴哲學思想研究             
頁數:214
校所組別:國立中央大學 哲學研究所博士班
研究生:蔡家和        
指導教授:楊祖漢
論文題要及內容:
本論文主要對於整菴思想作一詮釋與界定。因本文重在研究羅整菴之思想,故資料來源以整菴的《困知記》為主,因整菴之哲學思想幾乎都詳載於此書。於研究方法上以文獻之解讀與詮釋為主。
研究成果如下:
於整菴的理氣論方面,整菴以理氣一致的思想修正朱子學,而企圖回到明道的理氣圓融一致之義理;於心性論處,整菴視道心為性,而朱子視道心為心之原於性命之正,重在心義而不在性義,故小有差別,此乃整菴避免淪為心學、禪學的呼籲。
於整菴與明道思想的異同之研究方面,整菴最欣賞明道的義理思想,乃於天道論之理氣圓融性上有取於明道,但於心即理義上不同於明道,以致於工夫論上還是停留於朱子學,而非明道之學。
於第四章之研究成果,吾人認為朱子、整菴學與陽明學兩者不同。一者尊天道論;一者重心的自覺性,陽明言心即理,縱使言天道也是不離吾人的良知之知覺下的天道。心學與理學之思想可以互補,不可會通,而朱子學之儒學經典詮釋不合於孔孟的思想。
於第五章處吾人談整菴的儒佛之辨的判準,以虛實的判準為得宜,但此是在不可視心學為虛學之前提下而可如此言之,在此整菴稍有偏差。
第六章認為整菴學確實有天人不一的可能性。且黃宗羲、劉蕺山接受了整菴的天道論及佛學的部分思想,進而轉化整菴的思想,其思想更為客觀公正。
附錄裡談德福一致的意思,以中國哲學的客觀實在論者對於康德哲學與牟宗三先生的心學式的德福一致問題解決之外,提出第三種解決模式,以天理作為德福一致之保証所在。此雖為整菴朱子學的舊有思想,但在寫作與德福一致問題上,乃一創新的嘗試。
none
參考書目(依筆劃順序)


古籍類:

《二程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大正藏》(台北: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六祖壇經》(台北:正一善書,1996年)
王陽明:《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王龍溪全集》(台北:華文書局,1960年)清.道光二年刻本影印本
王懋竑:《朱熹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印順編:《雜阿含經論會編》(新竹:正聞出版社,1994年)
《四書或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
《四書章句集註》(台北:鵝湖出版社,1984年)
《朱熹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
朱子:《易本義》(台北:世界書局,1972年)
《老子、帛書老子》(台北:學海出版社,1994年)
李紱:《朱子晚年全論》(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吳長庚主編:《朱陸學術考辨五種.道一編》(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年)
沈善洪主編:《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岡田武彥主編:《延平答問.上蔡語錄》(台北:中文出版社,日本寶歷六年刊本)
《周敦頤全書》(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
《周張全書》(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
胡仁華點校:《胡宏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郭建勲注:《易經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
郭慶藩編:《莊子集釋》(台北:天工書局,1989年)
陳榮捷編著:《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台北:學生書局,1998年)
曹端:《曹端集》(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曹端:《太極圖說述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697冊。
曹端:《曹月川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243冊。
《張載集》(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
《陸象山全集》(台北:世界書局,1990年),頁300。
《湛甘泉先生文集》(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集部56,57冊。
《劉宗周全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6年)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
《歐陽南野先生文集》(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集部80,81冊。
《整菴存稿》(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文淵閣四庫全書1261冊。
韓廷傑釋譯:《中論》(高雄:佛光山宗務委員會,1997年)
羅整菴:《困知記》(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近人著作:

王邦雄、楊祖漢、岑溢成、高柏園:《中國哲學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8年)new window
王曉朝譯:《柏拉圖全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古清美:《宋明理學概述》(台北:臺灣書店,1996年)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1996年)new window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書局,1995年)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北:學生書局,1993年)
牟宗三:《圓善論》(台北:學生書局,1996年)
牟宗三譯,康德:《判斷力之批判》(台北:學生書局,1993年)
牟宗三:《佛性與般若》(台北:學生書局,1977年)
牟宗三:《王陽明的致良知教》(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0年)
束景南:《朱子年譜長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岑溢成:《大學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社,1997年)
岡田武彥著,吴光、錢明、屠承先譯:《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侯外廬主編:《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台北:學生書局,1993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台北:學生書局,1990年)
陳來:《宋明理學》(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陳來:《有無之境》(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張立文:《宋明理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
楊祖漢:《儒家的心學傳統》(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new window
楊祖漢:《當代儒學思辨錄》(台北:鵝湖出版社,1998年)new window
楊祖漢:《中庸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社,1997年)new window
劉述先:《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台北:學生書局,1995年)new window
劉述先:《黃宗羲心學的定位》(台北:允晨出版社,1986年)new window
劉又銘:《理在氣中》(台北:五南出版社,2000年)
蒙培元:《理學的演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廖申白譯注:《尼各馬可倫理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蔡仁厚:《新儒家的精神方向》(台北:學生書局,1984年)
錢明:《陽明學說的形成與發展》(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鍾彩鈞:《王陽明思想之進展》(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
鍾彩鈞主編:《劉蕺山學術思想論集》(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8年)


單篇論文:

古清美:<明代朱子理學的演變──從薛敬瑄、羅整菴到高景逸>《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下)(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所,1993年),頁1301-1339。
李明輝:<劉蕺山對朱子理氣論的批判>《漢學研究》(台北:中央圖書館,2001年,12月)19卷,第二期,頁1-32。new window
楊祖漢:<李栗谷與羅整菴思想之比較>《哲學與文化月刊》(台北:輔仁大學,2004年8月)第三十一卷第八期,頁37-58。new window
楊祖漢:<唐君毅、牟宗三先生對劉蕺山哲學的研究>《劉蕺山學術思想論集》(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8年),頁573-579。new window
鄧克銘:<羅欽順「理氣為一」說之理論效果>,《漢學研究》第19卷第2期,(台北:漢學研究中心,2001年12月),頁33-57。
鄧克銘:<明中葉羅欽順格物說之特色及其效果>《鵝湖學誌》(台北:鵝湖出版社,2001年6月)二十六期,頁67-105。new window
鄧克銘:<明儒羅欽順心性論之形成與意義>《國立編譯館刊》第二十九卷第一期,2000年9月,頁185-212。
蔡家和:<朱子的孟子學──以知言養氣篇為例>(中壢:中央大學第一屆青年儒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2003年),頁248-250。new window
蔡家和:<從羅近溪分別體仁與制欲之工夫進路見心學與理學之不同>《華梵人文學報》(台北:華梵大學,2003年,7月),第一期,頁69-105。new window
鍾彩鈞:<羅整菴的理氣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5年,3月)第六期,頁199-220。new window
鍾彩鈞:<上海復旦大學藏《整菴續稿》及其價值>《中國文哲研究通訊》(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5年9月)第五卷.第三期。頁137-141。
鍾彩鈞:<羅整菴的心性論與工夫論>《鵝湖學誌》(台北:鵝湖出版社,1996年12月)17期,頁41-74。new window
鍾彩鈞:<羅整菴的經世思想與其政治社會背景>《中國文哲研究集刊》(台北1: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1996年3月)8期,頁197-226。new window
鍾彩鈞:<朱子學派尊德性道問學問題研究>《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3年),頁1271-130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