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秦漢戶政制度研究
作者:蔡宜靜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
指導教授:管東貴先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5
主題關鍵詞:商鞅變法戶籍傅籍鄉里什伍案比上計授田秦漢簡牘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5
本論文主要探討秦漢時期的戶政制度。秦漢時期的戶政制度,廣義而言,包含當時戶籍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案比制度、上計制度與當時的授田制度,從而構成一套完整的戶政運作體系。
首先,探討秦漢戶政形成的背景。春秋戰國時代的劇變,使秦漢時代的戶政制度逐漸形成雛形,故需上溯至此時期的變動。另外,商鞅變法是秦漢戶政制度形成的關鍵點,故本論文在探討商鞅變法的影響方面,將著重在他對戶政改革的措施及影響。
其次,戶籍制度本是戶政制度的主軸,故本論文在論述完形成背景之後,接著論述秦、漢的戶籍制度。然而漢雖承秦制,但因時代的不同,仍有所差異,所以論及秦、漢的戶籍制度時,將予以分開論述及討論。
再者,秦漢時期從中央到地方自有一套管理戶政的體系。基本上,秦漢時期的戶籍是藏於鄉中,故在當時戶政管理體系之中,尤重基層的鄉里什伍。因此,本文論述至此一課題時,將著重於基層的管理運作體系。此外,秦漢之時,因徵調賦役之故,特重戶口調查。而戶口調查之後,地方政府需將統計的人口數字及其他相關數字上呈中央政府,中央也依此為考核官吏之政績的依據。故案比制度與上計制度實為當時戶政制度之一環,不可不論述之。又關於授田制與戶政之關係,或因史料稀少,較易受忽視。秦漢時之戶籍與田籍的分別,並無十分明確,因當時以戶籍為主,田籍只能附屬於戶籍,再加上秦漢政府欲培養小農經濟,以穩定稅收與傜役來源,常以授田方式來鼓勵百姓分家立戶,所以授田制度也屬戶政制度的一環,需予以論述與探討。
徵引資料

壹、文獻史料

一、《詩經》
1.鄭玄,《毛詩鄭箋》,臺北:學海出版社,民國88年初版。
2.朱熹,《詩集傳》,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63年4月3版。
二、《周禮》
1.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十三
經注疏書本。
2.鄭玄注,《鄭注周禮》,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6年臺1
版。
3.孫詒讓,《周禮正義》,臺北:中文出版社,1980年12月初版。
4.朱熹、田中慶太郎校訂,《周禮本義》,臺北市:五洲出版社,
1998年5月初版1刷。
三、《春秋左傳》
1.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
76年9月初版。
2.---,《春秋左傳杜林合註》,臺北:學海出版社,民國64年
8月初版。
3.左丘明撰、杜預注、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
理,《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
版第1次印刷。
四、《國語》
1.韋昭注,《國語》,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48年出版。
2.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組,《國語》,臺北:里仁書局,民國70
年12月25日出版,
五、劉向集錄、高誘注,《戰國策》﹙點校本﹚,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5年3月2版。
六、董說編、繆文遠訂補,《七國考訂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7年11月初版。
七、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new window
年。
八、鄭均,《戰國紀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2年。
九、王逸注、洪興祖補注,《楚詞》,臺南:北一書局,民國61年
出版。
十、《管子》
1.戴望點校,《管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
1956年4月臺初版。
2.郭沫若,《管子集釋》,收入《郭沫若全集》,北京:人民出版
社,1985年出版。
3.謝浩范、朱迎平,《管子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
6月第1 版第1次印刷。
4.羅根澤,《管子探源》,臺北:里仁書局,民國70年11月25日出
版。
十一、陳奇猷,《韓非子集釋》,臺北:世界書局,民國70年3月3
版。
十二、《商君書》
1.朱師轍,《商君書解詁訂本》,臺北:世界書局,民國64年7月再
版。
2.高亨,《商君書注譯》,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11月第1版第1次
印刷。
十三、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1961年7月第1版;1997年10月北京第5版第8次印刷。
十四、《荀子》
1.王先謙,《荀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2月4版。
2.王先謙撰、沈嘯環、王星賢點校,《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
局,1988年9月第1版;1997年10月北京第4次印刷。
十五、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上海:新華書局,1984年4
月初版;1990年12月第2次印刷。
十六、《史記》
1.司馬遷,《史記》,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百衲本,民國77年臺
6版。
2.司馬遷撰、吳見思評點,《史記論文》,臺北:台灣中華書局,民
國76年臺2版。
3.司馬遷撰、張森楷校注,《史記新校注稿》,臺北:中國學典館復
館籌備處,民國56年。
4.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2年
初版。
十七、《漢書》
1.班固,《漢書》,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百衲本,民國70年臺5
版。
2.班固撰、王先謙集解,《漢書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44
年出版。
十八、《後漢書》
1.范曄,《後漢書》,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7年臺6版。
2.王先謙,《後漢書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1版。
十八、史游,《急就篇》,長沙:岳麓出版社,1989年1月第1版第1
次印刷。
十九、陳澔注,《禮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3月第1
版;1996年3月第10次印刷,頁3。
二十、許慎撰、段玉裁注,魯實先補正,《說文解字注》,臺北:黎
明書局,民國80年增定8版。
二一、劉熙撰、畢沅疏證,《釋名疏證》,臺北:廣文書局,民國68
年4月再版。
二二、《漢官七種》
1.孫星衍等輯、周天游點校,《漢官六種》,北京:中華書局,1990
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王隆撰、胡廣注、孫星衍輯、周天游點校,《漢官解詁》,北京:
中華書局,1990年第1版。
3.蔡質撰、孫星衍校集、周天游點校,《漢官點職儀式選用》,北
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1版。
4.應劭撰、陶宗儀輯、周天游點校,《漢官儀》,北京:中華書局,
1990年第1版。
二三、王應麟,《漢制考》,臺北:華聯出版社,民國53年。
二四、徐天麟,《西漢會要》,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第1版第2次
印刷。
二五、徐天麟,《東漢會要》,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第1版第3次
印刷。
二六、萬斯同撰,劉祐仁點校,《東漢九卿表》,北京:中華書局,
1984年第1版。
二七、盧元駿註譯,《說苑》,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6年2
月初版;民國77年9月修訂1版。
二八、《鹽鐵論》
1.桓寬撰、張敦仁考證,《鹽鐵論》,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
69年臺2 版。
2.桓寬撰、王利器校注,《鹽鐵論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第1版第2次印刷。
3.馬非百,《鹽鐵論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1版。
二九、王充撰、黃暉校釋,《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11月北京第3次印刷。
三十、班固撰、陳立疏證、吳則虞點校,《白虎通疏證》,北京:
中華書局,1994年。
三一、何寧集釋,《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第1版
第1次印刷。
三二、李繼閔校注,《九章算術校正》,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
社,1993年第1版第1次印刷。
三三、《風俗通義》
1.應劭撰、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
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應劭撰、吳樹平校釋,《風俗通義校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
社,1980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三四、何清谷校注,《三輔黃圖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
第1版第2次印刷。
三五、王明,《太平經合校》,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3月第1版第
4次印刷。
三六、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百
衲本,1995年4月台1版第7次印刷。
三七、常璩,《華陽國志》,函海叢書,臺北:宏業書局,民國57年
2月10日出版。
三八、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11月第1
版;1998年3月第7次印刷。
三九、蕭吉,《五行大義》,北京:北京圖書館,1998年。
四十、魏徵等,《群書治要》,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6年4月再
版。
四一、長孫無忌等撰、劉俊文點校,《唐律述議》,北京:法律出版
社,1999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四二、杜佑,《通典》,長沙:岳麓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第1次
印刷。
四三、釋玄應,《一切經音義》,宛委別藏,臺北:台灣商務印書
館,民國70年10月初版。
四四、朱熹,《四書集註》,臺北:學海出版社,民國77年6月初
版。
四五、王夫之,《讀通鑒論》,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2
年。
四六、顧炎武撰,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臺北:台灣中華書
局,民國55年台1版。
四七、趙翼,《二十二史劄記》,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4年初版。
四八、趙翼,《陔餘叢考》,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64年11月
初版。
四九、陳良傅等撰,《歷代兵制》,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民
國58年9月初版。
五十、鄭珍,《說文新附考》,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
原刻景印。
五一、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5年7
月初版。
五二、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及《補遺》,臺北:台灣商務印
館,民國59年1月台3版。
五三、王念孫,《讀書雜志》,臺北:樂天書局,民國65年9月出
版。
五四、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臺北:宏業書局,
民國64年8月。
五五、中華書局編輯部,《中國歷代食貨典》,臺北:台灣中華書
局,民國59年9月臺1版。
五六、馬怡、唐宗瑜,《秦漢賦役資料輯錄》,太原:山西經濟出版
社,1990年1月1版第2次印刷。


貳、出土史料

一、洪適,《隸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11月第1版。
二、吳式分、陳介祺輯,《封泥考略》,北京:中國書店,1990年第
1版。
三、孫慰祖主編,《兩漢官印考》,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
年初版。
四、羅福頤,《漢印文字徵》,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9年
第1版。
五、羅振玉、王國維,《流沙墜簡》(1912),北京,中華書局,
1993年第1版。
六、秦簡
1.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
社,1990年第1版第1次印刷。
2.---,《睡虎地秦墓竹簡》,臺北:里仁書局,民國70年出版。
3.劉信芳、梁柱編著,《雲夢龍崗秦簡》,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4.中國文物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龍崗秦簡》,北京:
中華書局,200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5.吳小強,《秦簡日書集釋》,長沙:岳麓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七、王輝,《秦出土文獻編年》,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0年9
月臺1版。
八、居延漢簡
1.勞榦,《居延漢簡—圖版之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
之四十,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81年景印1版。
2.勞榦,《居延漢簡—考釋之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
之四十,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75年出版。
3.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居延漢簡甲乙編》,北京:中
華書局,1985年第1版。
4.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炤,《居延漢簡釋文合校》,北京:文物出
版社,1987年第1版。
5.簡牘整理小組,《居延漢簡補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
究所,民國87年出版。
6.甘肅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居延新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0年第1版。
7.甘肅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居延新簡—甲渠候官、甲渠塞第四
燧》,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第1版。
8.甘肅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居延新簡釋粹》,蘭州:蘭州大學
出版社,1994年第1版。
九、敦煌漢簡
1.甘肅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敦煌漢簡》,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第1版。
2.吳礽驤、李永良等釋校,《敦煌漢簡釋文》,蘭州:甘肅人民出版
社,1991年第1版。
3.胡平生、張德芳,《敦煌懸泉漢簡釋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十、李均明、何雙全撰,《散見簡牘合輯》,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0年第1版。
十一、吳九龍,《銀雀山漢簡釋文》,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出
版。
十二、連雲港博物館等編,《尹灣漢墓簡牘》,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第1版。
十三、林梅村、李均明輯,《疏勒河流域出土漢簡》,北京:文物出
版社,1984年第1版第1次印刷。
十四、張家山漢簡
1.彭浩,《張家山漢簡《算數書》註釋》,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
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十五、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資料室編,《敦煌資料》第一輯,北
京:中華書局,1961年。


、專書

一、中文

于豪亮,《于豪亮學術文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版。
王子今,《秦漢交通史稿》,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4年
第1版。
王云度,《秦史編年》,西安: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1版。
左言東編著,《先秦職官表》,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年7月北京
第1版第1次印刷。
田昌五、安作璋,《秦漢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秦漢簡牘論文集》,蘭州:甘肅人民出
版社,1989年,第1版。
白壽彝、廖德清、施丁主編,《中國通史-中古時代‧秦漢時期》,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頁。
安作璋、熊鐵基,《秦漢官制史稿》﹙上冊﹚,濟南:齊魯書社,
1984年。
安作璋、熊鐵基,《秦漢官制史稿》﹙下冊﹚,濟南:齊魯書社,
1985年。
朱紹侯,《秦漢土地制度與階級關係》,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年。
朱紹侯,《軍功爵制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月第1
版。
朱紹侯主編,《中國古代治安制度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4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杜正勝,《編戶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臺北:聯經出版new window
事業公司9年3月初版。
宋昌斌,《中國古代戶籍制度史稿》,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年1
月第1版。
宋昌斌,《編戶齊民-戶籍與賦役》,長春:長春出版社,2004年。
余宗發,《雲夢秦簡中思想與制度摭》,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
81年5月初版。
呂思勉,《秦漢史》(1947),臺北:台灣開明書店,民國72年3月
臺6版。
呂思勉,《中國制度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5月第1
版;1998年5月第2次印刷。
李均明、劉軍,《簡牘文書學》,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6
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李振宏、孫英民,《居延漢簡人名編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1997年第1版第1次印刷。
李振宏,《居延漢簡與漢代社會》,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10月北
京第1版第1次印刷。
李惠村、莫曰達,《中國統計史》,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3年
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李劍農,《先秦兩漢經濟史稿》,北京:三聯書店,1957年12月第1
版第1次印刷。
吳昌廉,《漢代郡國上計制度之研究》,台北:蘭臺出版社,民國83
年9月初版。
吳昌廉,《兩漢算人考》,台北:蘭臺出版社,民國86年9月初版1
刷。
吳福助,《睡虎地秦簡論考》,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邢義田,《秦漢史論稿》,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年6月。new window
邢鐵,《戶等制度史綱》,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林甘泉,《中國封建土地制度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0年8月第1 版。
林劍鳴,《簡牘概述》,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林劍鳴,《秦史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台北縣:谷
風出版社,1986年12月。
翦伯贊,《先秦史》(1944),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2
版。
柳春藩,《秦漢魏晉經濟制度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3年,第1版第1次印刷。
胡寄窗,《中國經濟思想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4月
第1版。
徐中舒,《先秦史論稿》,成都:巴蜀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第1
次印刷。
徐富昌,《睡虎地秦簡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2年5月new window
初版。
馬非白,《秦集史》,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臺北:弘文館,民
國75年10月初版。
馬新,《兩漢鄉村社會史》,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6月第1版第1
次印刷。
栗勁,《秦律通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
高敏,《雲夢秦簡初探》,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1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高敏,《簡牘研究入門》,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
高敏,《秦漢史探討》,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
1次印刷。
高敏,《秦漢史論稿》,臺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8月
初版1刷。
韋慶遠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89年。
梁方仲,《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80年8月第1版;1993年3月第4次印刷。
莫曰達主編,《先秦.秦漢統計思想史》,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北京第1次印刷。
陳中龍,《秦漢爰書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民國84年6月。
陳直,《兩漢經濟史料論叢》,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
版。
陳直,《漢書新證》,天津: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一版;1979年再
版。
陳直,《史記新證》,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陳直,《居延漢簡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陳啟天,《商鞅評傳》,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再版。
陳槃,《漢晉遺簡釋小七種》,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75年第1版。
曹旅寧,《秦律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第1版第1次印刷。
郭道揚,《中國會計史稿》,武漢: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2年6
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先秦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
公司,2002年6月初版一刷。
張傳璽,《秦漢問題研究》(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5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黃今言,《秦漢賦役制度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4
月第1版第1 次印刷。
黃今言,《秦漢軍制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
版。
黃今言,《秦漢經濟史論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黃中業,《戰國變法運動》,長春:吉林大學,1990年。
黃中業,《秦國法制建設》,瀋陽:遼瀋書社,1991年。
黃綬,《兩漢行政史手冊》,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第
1版第1次印刷。
傅克輝,《魏晉南北朝籍賬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1年6月第
1版第1次印刷。
傅榮珂,《睡虎地秦簡刑律研究》,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2
年。
賀昌群,《漢唐間封建土地所有形式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64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齊思和,《中國史探研》﹙古代篇﹚,臺北:弘文館,民國74年9
月。
童書業,《春秋史》,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87年5月重版。
程喜霖,《唐代過所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6月第1版北京
第1次印刷。
趙秀玲,《中國鄉里制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12
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楊寬,《戰國史》(增訂版),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10月new window
初訂5版。
楊濤,《中國封建賦役制度研究》,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1998年
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廖伯源,《簡牘與制度-尹灣漢墓簡牘官文書考證》,臺北:文津出
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8月1刷。
熊鐵基,《秦漢軍事制度史》,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5
月。
鄭有國,《中國簡牘學綜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
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鄭良樹,《商鞅及其學派》,臺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76年8月初
版。
鄭良樹,《商鞅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
版;2001年3月第2次印刷。
鄭學檬主編,《中國賦役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黎東方,《先秦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44年初版;1995年
修訂版。
劉樂賢,《睡虎地日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3年7月初
版。
錢劍夫,《秦漢賦役制度考略》,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6
月第1版第1 次印刷。
錢穆,《國史大綱》(1940),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9年3
月修訂17版。
繆文遠,《戰國制度通考》,成都:巴蜀書社,1998年。
薛英群,《居延漢簡通論》,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第1
版。
蕭璠,《先秦史》,臺北:眾文圖書公司,民國68年初版;民國74年
再版。
韓連琪《先秦兩漢史論叢》,濟南:齊魯書社,1986年8月。
韓國磬,《中國古代法制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
版;1997年北京第2次印刷。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地圖出版社,1982年第1版。
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秦漢地方行政制度》
(1961),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86年6月景印
四版。


二、日文及日人之研究

大庭脩撰、林劍鳴等譯,《秦漢法制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1年3 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永田英正,《居延漢簡研究》,京都:同朋舍,1989年10月30日初
版。
池田溫撰、韓國磬譯,《中國古代籍帳研究》,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
究所,1979年;中譯本,臺北:弘文館出版社,民國74年11月初
版。
好並隆司,《商君書研究》,廣島:溪水社,平成4年(1992年)。
西定生,《中國古代帝國形成構成-二十等爵制研究-》,
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61年3月25日初版;1998年10月20日第
5刷。另有中譯本,見武尚清譯,《二十等爵制》,北京:國際文
化出版社公司,1992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堀毅,《秦漢法制史論考》(中譯本),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年
8月。
富谷至,《秦漢刑罰制度研究》,京都:同朋社,1998年。
森鹿三,《東洋學研究—居延漢簡篇》,京都:同朋舍出版部,昭和
50年3月31日發行。
鎌田重雄,《漢代史研究》,東京:川田書房,1948年出版。


三、英文及西人之研究

Michael Loewe Record of Han Administration,2vols.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7.
﹙英﹚崔瑞德、魯惟一著、楊品泉等譯,《劍橋中國秦漢史》,北
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1995年10月第4次印
刷。


肆、期刊論文

一、中文

于琨奇,〈秦漢戶賦與魏晉戶調源流考〉,《新史學》,民國80年3new window
月。
王子今,〈關於居延“車父”簡〉,《簡帛研究第二集》,法律出版
社,1996年。
王好立,〈“閭左”辨疑〉,《歷史研究》1978年第11期。
王素、宋少華、羅新,〈長沙走馬樓簡牘整理的新收穫〉,《文物》
1999年第5期。
王毓銓,〈漢代“亭”與“鄉”不同性質不同行政系統說〉,《歷史
研究》1954年第2期。
王毓銓,〈「民數」與漢代封建政權〉,《中國史研究》1979年第3
期,後收入《萊蕪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10月第1版。
田人隆,〈“閭左”試探〉,《中國史研究》1979年第2期。
田澤濱,〈漢代的更賦貲算與戶賦〉,《東北師大學報》第6期,
1984年。
包林,〈商鞅變法〉,《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1975年第3期。
冉昭德,〈試論商鞅變法的性質〉,《歷史研究》1957年第6期。
曲守約,〈漢代之亭〉,《大陸雜誌》第12卷第12期﹙1955年﹚。
朱紹侯,〈軍功爵制試探〉,《開封師院學報》1978年第1期。
朱紹侯,〈秦軍功爵制簡論〉,《河南師大學報》1979年第6期。
沈元,〈居延漢簡牛籍校釋〉,《考古》1962年第8期。
杜正勝,〈「編戶齊民」的出現及其歷史意義-編戶齊民的研究之new window
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54本第3分,1983
年。
杜正勝,〈從封建制度到郡縣制的土地權屬問題〉,《食貨月刊》復
刊14、9、10期,1985年。
杜正勝,〈從爵制論商鞅變法所形成的社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new window
研究所集刊》第56本第3分,1985年。
李孝林,〈從雲夢秦簡看秦朝的會計管理〉,《江漢考古》第3期,
1984年。
李均明,〈張家山漢簡所反映的二十等爵制〉,《先秦秦漢史》2002
年第5期。
李清和,〈論商鞅變法〉,《中國史研究》1983年第3期。
李解民,〈開阡陌辨正〉,《文史》第11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
年。
李解民,〈睡虎地秦簡所載魏律研究〉,《中華文史論叢》1987年第
1期。
李學勤,〈銀雀山簡《市法》講疏〉,《秦漢簡牘論文集》,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
李學勤,〈初讀里耶秦簡〉,《文物》2003年第1期。
吳昌廉,〈秦漢「自占」制度初探〉,《第一屆簡牘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嘉義: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國92年。
吳益中,〈秦什伍連制度坐初探〉,《北京師院學報》1988年第2
期。
吳榮曾,〈監門考〉,《中華文史論叢》1981年第3輯。
吳樹平,〈秦代社會的階級和階級關係-讀雲夢秦簡札記之一〉,
《文物》1977年第3期。
宋敏,〈論秦的土地國有制〉,《求實學刊》1980年第4期。
辛得勇,〈閭左臆解〉,《中國史研究》1996年第4期。
邢義田,〈漢代案比在縣或在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集刊》第60本第2分,民國78年6月。
邢義田,〈尹灣漢墓木牘文書的名稱和性質-江蘇東海縣尹灣漢墓出
土簡牘讀記之一〉,《大陸雜誌》第95卷第3期,民國86年9月15日
出版。
孝感地區第二期亦工亦農考古短期訓練班,〈湖北雲夢睡虎地十一號
秦墓發掘報告〉,《文物》1976年第6期。
何雙全,〈《漢簡‧鄉里志》及其研究〉,《秦漢簡牘論文集》,蘭
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何雙全,〈居延漢簡研究〉,《國際簡牘學會會刊》第二號,台北:
蘭臺出版社,1996年。
邵台新,〈試論漢代農戶的“一家五口”〉,《秦漢史論叢》第五
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長江流域第二期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湖北江陵鳳凰山西漢墓發掘
簡報〉,《文物》1974年第6期。
岳慶平,〈漢代“賦額”試探〉,《中國史研究》1985年第4期。
胡大貴、馮一夏,〈試論秦代徭戍制度〉,《四川師範大學學報》
1987年第6期
胡炳權、寶志強,〈商鞅變法〉,《歷史教學》1961年第8、9期。
荊州地區博物館,〈江陵張家山三座漢墓出土大批竹簡〉,《文物》
1985年第1 期。
施鈞、金戈,〈談商鞅變法〉,《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1974年
第3期。
施偉青,〈從秦簡看戰國時期秦國保護“人力”的措施〉,《中國社
會經濟史研究》1985年第3期。
施偉青,〈也論秦自商鞅變法以後的土地制度〉,《中國社會經濟史
研究》1986年第4期。
孫筱,〈秦漢戶籍制度考述〉,《中國史研究》1992年第1期。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地圖的整
理〉,《文物》1975年第2期。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駐軍圖整理簡
報〉,《文物》1976年第1期。
馬先醒,〈「坐」與「連坐」〉,《簡牘學報》第10期,1981年。
馬非百,〈秦漢經濟史料(七)-租稅制度〉,《食貨半月刊》1953
年第3卷第9期。
馬新,〈編戶齊民與兩漢的人口控制〉,《先秦秦漢史》1997年第1
期。
高尚志,〈秦簡律文中的「受田」〉,《秦漢史論叢》第三輯,1986
年。
高恒,〈“嗇夫”辨正〉,《法學研究》1980年第3期。
高恒,〈漢代上計制度論考-兼評尹灣漢墓木牘《集簿》〉,《尹灣
漢墓簡牘綜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第1次印
刷。
高敏,〈關於秦時服役者年齡探討〉,《鄭州大學報》1978年第2
期。
高敏,〈“有秩”非“嗇夫”辨〉,《文物》1979年第3期。
高敏,〈從雲夢秦簡看秦的幾項制度〉,《雲夢秦簡初探》,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1979年第1版。
高敏,〈秦漢戶籍制度〉,《求索》1987年第1期,後收入《秦漢史
探討》一書。
高敏,〈從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看西漢前期的土地制度-讀《張
家山漢墓竹簡》札記之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3年第3期。
栗勁,〈〈睡虎地秦墓竹簡〉譯注斠補〉,《吉林師大學報》1984
年第5期。
祝瑞開,〈漢代的公田和假稅-附說秦的「受田」和「租」
「賦」〉,《西北大學學報》1980年第2期。
郭人民,〈商鞅變法的內容及其歷史意義〉,《新史學通訊》1953年
第3期。
陳乃華,〈關於秦漢刑事連坐的若干問題〉,《山東師大學報》1987
年第6期。
陳明光,〈秦朝傅籍準蠡測〉,《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7年第1
期。
陳槃,〈由漢簡中之軍吏名籍說起〉,《大陸雜誌》第2卷第8期。
張金光,〈秦自商鞅變法後的租賦繇役制度〉,《文史哲》1983年第
1期。
張金光,〈試論秦自商鞅變法後的土地制度〉,《中國史研究》1983
年第2期。
張金光,〈商鞅變法後秦的家庭制度〉,《歷史研究》1986年第6
期。
張金光,〈商鞅變法後秦的家庭制度〉,《歷史研究》1989年第5
期。
張金光,〈秦戶籍制度考〉,《漢學研究》第12卷第1期﹙1994new window
年﹚。
許倬雲,〈春秋封建社會的崩解和戰國社會的轉變〉,《中國上古史
(待定稿)》第三本,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74
年。
逢振鎬,〈試論秦漢土地制度的基本特點〉,《中國史研究》1986年
第3期。
黃今言,〈秦代租賦徭役制度初探〉,《秦漢史論叢》第一輯,西
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
黃盛璋,〈雲夢秦簡辨正〉,《考古學報》1979年第1期。
葉玉華,〈商鞅變法與西方秦國以及秦漢統一帝國封建制的成長〉,
《歷史教學》1957年第12期。
葉茂,〈秦漢的外徭與居役〉,《中國經濟史研究》1987年第2期。
齊思和,〈封建制度與儒家思想〉,《燕京學報》第22期,1937年。
齊思和,〈戰國制度考〉,《燕京學報》1938年第24期;後收入《中
國史探研(古代篇)》一書,弘文館出版,民國74年9月初版。
齊思和,〈商鞅變法考〉,《燕京學報》1947年第33期;後收入《中
國史探研(古代篇)》一書,弘文館出版,民國74年9月初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文物處、龍山縣文物管
理所,〈南龍山里耶戰國-秦代古城一號井發掘簡報〉,《文物》
2003年第1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懷化市文物處、沅陵縣博物館,〈沅陵虎
溪山一號漢墓發掘簡報〉,《文物》2003年第1期。
彭浩,〈秦《戶律》和《具律》考〉,《簡帛研究》第一輯,北京:
法律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程敦復,〈漢代的案比和上計制度〉,《先秦秦漢史》1987年第8
期。
勞貞一,〈居延漢簡考證〉《勞榦學術論文集甲編》上冊,臺北:藝
文印書館,民國65年初版。
賀潤坤,〈論秦的宗法制度-兼談胡亥篡位與秦朝滅亡的根本原
因〉,《文博》1990年第5期(秦文化.秦俑研究刊)。
傅舉有,〈論漢代民貲的登記及有關問題〉,《中國史研究》1988年
第3期。
楊禾丁,〈「門」「監門」〉,《中華文史論叢》第3期,1983
年。
楊禾丁,〈論秦簡所載魏律“假門逆旅”〉,《四川大學學報》1985
年第1期。
楊作龍,〈漢代奴婢戶籍問題商榷〉,《中國史研究》1985年第2
期。
楊華,〈商鞅變法與秦兵制〉,《文博》1999年第6期。
楊師群,〈從雲夢秦秦簡看秦的國有制經濟〉,《中國古代史》1995
年第9期。
楊劍鳴,〈秦代的口賦、徭役、兵役制度初探〉,《考古與文物》
1987年第5期。
楊寬,〈論商鞅變法〉,《歷史教學》1955年第9期。
楊寬,〈春秋時代楚國縣制的性質問題〉,《中國史研究》1981年第
4期。
楊寬,〈雲夢秦簡所反映的土地制度和農業制度〉,《上海博物館集
刊-建館三十週年特輯》,總第2期﹙1983年﹚;後收入《楊寬古
史論文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1次印
刷。
楊樹藩,〈漢代鄉亭制度研究〉,《大陸雜誌》第11卷第10期﹙1955
年﹚。
臧知非,〈先秦什伍鄉里制度試探〉,《人文雜誌》1994年第1期。
臧知非,〈“假門逆旅”新探〉,《中國史研究》1997年第4期。
葛劍雄,〈秦漢的上計和上計吏〉,《中華文史論叢》1982年第3
輯。
裘錫圭,〈湖北江陵鳳凰山10號漢墓出土簡牘考釋〉,《文物》1974
年第7期。
裘錫圭,〈嗇夫初探〉,《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蘇古籍出
版社,1992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蔣非非,〈秦代謫戍、贅婿、閭左新考〉,《中國古代史》1995年第
11期。
管東貴,〈戰國至漢初人口變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new window
刊》第50本第四分,1979年。
管東貴,〈從漢簡看漢代邊塞的奉廩制〉,《陶希聖先生八秩榮慶論new window
文集》,臺北:食貨出版社,民國68年。
劉海年,〈秦漢「士伍」的身份與階級地位〉,《文物》1978年第2
期。
樊志民,〈試論初秦末期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中國古代史》
1995年第9期。
翦伯贊,〈秦漢歷史上的若干問題〉,《歷史學》1979年1期。
潘策,〈從睡虎地秦墓竹簡看秦的土地政策〉,《江漢考古》1983年
第2期。
盧星,〈試論秦漢謫戍的幾個問題〉,《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
科學社會版)1988年第4期。
盧建一、王猶升,〈從居延漢簡看漢代戶籍制度-居延漢簡學習札
記〉,《西北史地》1991年第1期。
錢劍夫,〈漢代「案比」制度的淵源及其流變〉,《先秦秦漢史》
1988年第7期。
熊鐵基,〈秦代賦稅繇役制度初探〉,《華中師院學報》1978年第1
期。
魏萍、史炳軍,〈秦專制制度成因探討〉,《文博》1996年第4期。
謝桂華,〈 “尹灣漢墓簡牘”的主要內容和學術價值〉,《秦漢史
論叢》第七輯,1998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韓連琪,〈漢代的田租口賦和繇役〉,《文史哲》1956年第7期。
韓連琪,〈漢代的戶籍和上計制度〉,《先秦兩漢史論叢》,濟南:
齊魯書社,1986年8月。
羅開玉,〈秦律中的徭、戍問題-讀雲夢秦簡札記〉,《考古》1980
年第6期。
羅開玉,〈秦國“什伍”、“伍人”考-讀雲夢秦簡札記〉,《四川
大學學報》1981年第2期。
羅開玉,〈秦國鄉、里、亭新考〉,《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5期。
羅開玉,〈秦國傅籍制度考辨〉,《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第三
集,長沙岳麓出版社,1983年。
蘇誠鑒,〈頭會箕斂與八月算人〉,《中國史研究》1983年第1期。
龔鵬九,〈秦漢的民爵、囚徒和謫發〉,《邵陽師專教與學》(文
科)1981年第3期。


二、日文或日文之研究

大塚伴鹿,〈商君法秦墓竹簡〉,《東方》6號,1978年。
太田幸男,〈商鞅變法再檢討、補正〉,《歷史學研究》第483
號,1980年。
太田幸男,〈睡虎地秦墓竹簡「室」、「戶」、「同居」
〉,《西定生博士還曆紀念.東國家
農民》,山川出版社,1983年。
太田幸男,〈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室」、「戶」、
「同居」〉,《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第99冊,1986
年。
平中苓次,〈居延漢簡漢代財產稅〉,《立命館大學人文科學研
究所紀要》1953年第1期。
永田英正,〈禮宗簡徐宗簡〉,《東洋史研究》28卷2、3
號合刊,1969年。
古賀登,〈盡地力說.阡陌制補論-主雲夢出土秦簡
-〉,《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紀要》第32號,1978年。
加藤繁,〈關於算賦小研究〉,《中國經濟史考證》﹙中譯本﹚,臺
北:稻鄉出版社,民國80年2月。
池田溫,〈睡虎地出土竹簡伍制〉,《中村治兵衛
先生古稀紀念東洋史論叢》,刀水書房,1986年。
好並隆司,〈商鞅〈分異令〉秦朝權力〉,《歷史學研究》第
494號,1981年。
佐藤武敏撰、姜鎮慶譯,〈漢代得戶口調查〉﹙1967﹚,原載於《集
刊東洋史》,後收入《簡牘研究譯叢》第二輯。
佐竹靖彥,〈秦國家族商鞅分異令〉,《史林》第63卷第1
號,1980年。
重近啟樹,《秦漢國民農民》,《歷史學研究》別冊特集,1979
年。
重近啟樹,〈秦漢鄉里制諸問題〉,《歷史評論》第403
號,1983年。
堀敏一,《中國律令農民支配》,《歷史學研究》別冊.《一九
七八年歷史學研究會大會報告》。
堀敏一,〈漢代七科謫起源〉,《駿台史學》第57號,1982
年。
堀敏一,〈古代身分制身分觀念〉,《駿台史學》第67
號,1986年。
堀毅,〈(書評)富谷至:〈連坐制周邊〉〉,《法制史研
究》第36號,1986年。
越智重明,〈秦商鞅變法〉,《社會經濟史學》37-
4,1971年。
富谷至,〈秦漢庶人士伍.覺書〉,《中國士大夫階級
地域社會關連總合的研究》,1983年。


三、韓人之研究

尹在碩,〈睡虎地秦簡《日書》所見“室”的結構與戰國末期秦的家
族類型〉,《中國古代史》1995年第11期。
金燁著,劉順達、周業溫合譯,〈雲夢出土秦簡與秦、漢初之徵兵適
令〉,《簡牘學報》第10期,1981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