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商周交會在齊國:戰國齊文化的淵源與發展
作者:陳正凡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陳啟雲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7
主題關鍵詞:齊文化齊學商文化周文化認識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1
本論文計有五章。第一章〈東夷族與商王朝對先齊文化的影響〉,希望首先釐清在齊國文化出現前,東夷族與商王朝帶來的風俗如何劇烈影響齊地,譬如東夷人擅長於漁獵與畜牧,商王朝則往往會拿人或獸來殉葬先人,這都影響著後來齊國的國風,再者,本章主要通過認識考古發掘與相應的解釋,反駁齊地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已經有成熟的農業這種說法。第二章〈姜太公封國於齊面臨的處境與應變〉,主要想釐清姜太公因為實施「因其俗,簡其禮」的政策,包容夷與商的文化,並兼顧理想與現實,任人唯賢,不計較出身,從而創造出齊國文化兼容並蓄的特徵。第三章〈地理環境對齊國文化與產業的影響〉,這裡想釐清齊國的地理環境(包括氣候)如何影響齊國的歷史與信仰,並使得齊國因此發展出獨特的工商業,在避免受到「地理環境決定論」的說法影響外,還想認識商周兩大文化如何在齊國交會,從而醞釀出齊學,這裡並間接談到商周天命觀的重大變化。第四章〈兼容並蓄的社會風氣對齊學的醞釀〉,齊國是個夷與夏文化並存的國度,既有嚴格遵循周禮的社會規範,更有很多不同於華夏民族的「奇風異俗」,而面對齊人的生活習慣,齊國的兩大政治領袖,管子與晏子,卻採取截然不同的主張(奢靡與節儉),這只是反映齊國不同時期的現況,體現出齊人徹底務實的態度。第五章〈開明的政治傳統催化稷下學術興起〉,這裡想釐清民主其實可有不同的型態,齊國透過各種制度的落實,體現出中國早期特殊的民主型態,國人有各種直接從政的機會,而田齊政權歷來國君都不斷鼓勵積極發展稷下學宮的講學,由齊威王開始獲得大興,至齊王建完全結束,一百五十年間的歷史,替中國孕育出大量的思想家,更使得齊學產生完整而獨特的思想風格。商文化對上帝的信仰,凝聚出強烈的「血緣天命觀」。周朝取替商朝,則逐漸發展出「德性天命觀」,齊文化繼承後者,卻有著比純粹周文化發展出來的魯學與晉學有著更濃厚對上帝的信仰,雖然其上帝並轉化出「八神主」的系統,或者即使有上帝,其神性都不是一神論的信仰型態,但,比起同樣不是一神論的楚學,齊學又因信仰上帝,而產生更濃厚的真理意識,對掌握宇宙究竟的規律性有著強烈的企圖,但,由於齊文化同樣深受周文化的影響,掌握宇宙究竟的規律性又跟著發展出實用於人事的傾向。這就是齊文化的複雜性。齊國的學術受其文化的哺育,如何透過釐清醞釀齊文化的背景與環境,瞭解齊國的學術為何會發展出真理觀的思維(這個真理觀完全不同於西洋哲學的真理觀),這裡著重於歷史情境的鋪陳與討論,冀圖使齊學的孕育有個清晰的文化輪廓。
Digest
My doctoral dissertation wants to discuss how the Shang Dynasty and Zhou Dynasty affected the State of Qi, and the Culture of Qi developed the Learning of creative philosophies, especially in the angles of cosmology and epistemology. Although I want to clearly explain the laws of the Nature in the philosophies, but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 is a half of my whole study, so it just discuss the source and history of the Culture of Qi.
Shang people’s ancestors is Dongyi people. Both of them believed the God, obeyed it to bunsiss their life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politics, military affairs, diplomacy, marriage and funeral, etc.. Passing many inferences can confirm that they have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Truth. Qi people is affected upon the Culture of Shang. When the founder of Qi, Jiang Tai-gong (or called the Great-grandfather), set the settlement in Qi, he selected merciful and tolerate policies to govern Dongyi people, so that the State of Q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include in the Culture of Shang and Zhou and monopolize them.
The governing class of Qi wanted to develop a strong country, they encouraged many literati and officialdom who came from foreign countries to join their government. The kings of Qi built a Great Academy to develop many studies. The Great Academy is called Jixia.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many philosophers were breed in it.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 also wants to deal with the history of all the details of Jixia in the period of the Warring States.
參考書目

(按作者姓名與書名排序)


(一)古籍註釋

王先謙 《荀子集解》,台北,世界書局,1991
王更生(註譯) 《晏子春秋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9
王國維 《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學書叢編》(五),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
王斯睿 《慎子校正》,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
伍非百 《先秦名學七書》,台北,洪氏出版社,1984
朱又曾(編) 《逸周書集訓校釋》,《國學基本叢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
朱師轍 《商君書解詁定本》台北,鼎文書局,1979
朱駿聲 《說文通訓定聲》,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
杜佑 《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
阮廷焯(輯) 《先秦諸子考佚》,台北,鼎文書局,1980new window
卲增樺(註譯) 《韓非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2
林品石(註譯) 《呂氏春秋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
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注》,漢許慎撰,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92
徐培根(註譯) 《太公六韜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
袁珂 《山海經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82
馬茂元(主編) 《楚辭注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高明(註譯) 《大戴禮記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
張震澤 《孫臏兵法校理》,台北,明文書局,1985
曹操(等) 《十一家注孫子》(附竹簡兵法),台北,里仁書局,1982
陳癸淼(註譯) 《公孫龍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
陳鼓應(註譯) 《老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0
陳鼓應(註譯) 《黃帝四經今註今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
陳廣忠(注譯) 《淮南子譯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焦循《孟子正義》,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9
楊家駱(主編) 《後漢書》,《新校本後漢書並附編十三種》,全六冊,台北,鼎文書局,1994
楊家駱(主編) 《晉書》,《新校本晉書並附編六種》,全六冊,台北,鼎文書局,1995
楊家駱(主編) 《隋書》,《新校本隋書附索引》,全二冊,台北,鼎文書局,1993
楊家駱(主編) 《漢書》,《新校本漢書並附編二種》,全五冊,台北,鼎文書局,1994
楊家駱(主編) 《魏書》,《新校本魏書附西魏書》,全四冊,台北,鼎文書局,1993
劉仲平(註譯) 《司馬法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劉仲平(註譯) 《尉繚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
盧元駿(註譯) 《新序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
賴炎元(註譯) 《春秋繁露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
賴炎元(註譯) 《韓詩外傳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
錢熙祚 《慎子》,台北,世界書局,1970
錢穆 《莊子纂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
鍾肇鵬(編) 《世本》,《古籍叢殘彙編》,第七冊,全七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
羅少卿(註譯) 《說苑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6
瀧川龜太郎 《史記會注考證》,台北,洪氏出版社,1986
酈道元 《水經注疏》,楊守敬與熊會貞疏,全三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十三經注疏》,彙編本,全八冊,台北,藍燈文化出版公司,1995
第一冊:《周易正義》;《尚書正義》
第二冊:《毛詩正義》
第三冊:《周禮注疏》
第四冊:《儀禮注疏》
第五冊:《禮記注疏》
第六冊:《春秋左傳正義》
第七冊:《春秋公羊傳注疏》;《春秋穀梁傳注疏》
第八冊:《論語注疏》;《孝經注疏》;《爾雅注疏》;《孟子注疏》
《戰國策》,全兩冊,台北,里仁書局,1990
《藝文類聚》,《類書薈編》第一輯,全五冊,台北,文光出版社,1977

(二)研究專著

小野澤精一(等) 《氣的思想》,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文崇一 《楚文化研究》,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new window
王玉哲 《古史集林》,《南開史學家論叢》,北京,中華書局,2002
王玉哲 《中華遠古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王志民(主編) 《齊文化概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
王明珂 《黃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7new window
王夢鷗 《鄒衍遺說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
王曉波 《先秦法家思想史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1new window
白奚 《稷下學研究:中國古代的思想自由與百家爭鳴》,北京,三聯書店,1998
任繼愈(編) 《中國哲學史》,第一冊,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任繼愈(編) 《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印會河(主編) 《中醫基礎理論》,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上海,華陀醫藥雜誌社,1983
安樂哲(Roger T. Ames) The Art of Rulership:A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1994
安樂哲(Roger T. Ames) 《主術——中國古代政治藝術之研究》,滕復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朱鳳翰 《先秦史研究概要》,與徐勇著,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
牟宗三 《名家與荀子》,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4
何秀煌(譯) 《知識論》,Roderick M. Chishplm著,台北,三民書局,1995
余英時 《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2
余德慧 《詮釋現象心理學》,台北,會形文化公司,1998new window
李新泰(主編) 《齊文化大觀》,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李賢中 《先秦名家『名實』思想探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new window
李學勤 《簡帛佚籍與學術史》,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94
杜正勝 《周代城邦》,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new window
杜正勝 《編戶齊民》,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
杜正勝 《古代社會與國家》,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2
杜正勝(編) 《中國上古史論文選集》,台北,華世書局,1979
汪奠基 《中國邏輯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邢義田 《秦漢史論稿》,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new window
林劍鳴 《秦史稿》,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
林聰舜 《西漢前期思想與法家的關係》,台北,大安出版社,1991new window
林麗娥 《先秦齊學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new window
金受申 《稷下派之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
金耀基 《中國民本思想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new window
侯外廬(編) 《中國思想通史》,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姜廣輝(主編) 《郭店楚簡研究》,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
姚蒸民 《法家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
胡家聰 《管子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胡家聰 《稷下爭鳴與黃老新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胡家聰 《稷下爭鳴與黃老新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胡適 《先秦名學史》(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cal Method in Ancient China),先秦名學史翻譯組,上海,學林出版社1983,
胡適 《中國古代哲學史》,《胡適作品集》,第三十一冊,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6
胡適 《說儒》,《胡適作品集》,第十五冊,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6new window
胡適 《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上),《胡適作品集》,第二十一冊,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8new window
韋政通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反思》,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0
韋政通 《荀子與古代哲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
韋政通 《中國思想史》,上冊,台北,水牛出版社,1993
韋政通 《儒家與現代化》,台北,水牛出版社,1997
唐君毅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第一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2
唐君毅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第二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
唐君毅 《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
夏甄陶 《中國認識論思想史稿》,上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孫振青 《知識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4
徐文珊 《先秦諸子導讀》,台北,幼獅書店,1972
徐旭生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徐復觀 《兩漢思想史》,第一卷與第二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
徐復觀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
徐漢昌 《慎子校注及其學說研究》,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6
孫周興(譯) 《走向語言之途》(Unterwegs zur Sprache),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著,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93
張心澂(編) 《偽書通考》(修訂版),香港,友聯出版社,日期不詳
張光直 《中國青銅時代》,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new window
張光直 《中國考古學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5
張光直 《考古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
張秉南 《稷下鉤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張雁深(譯) 《論法的精神》(De L’esprit Des Lois),孟德斯鳩(Montesquieu)著,台北,商務印書館,2006
梁啟超 《先秦政治思想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0
梁慶寅 《真理——科學探索的目標》,與黃華新著,台北,淑馨出版社,1994
許倬雲 《古史編》,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4
郭沫若 《十批判書》,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陳啟天 《中國法家概論》,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5
陳啟天 《商鞅評傳》,台北,商務印書館,1995
陳啟雲 《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歷史論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陳復 《申子的思想》,台北,唐山出版社,1997
陳復 《慎子的思想》,台北,唐山出版社,2001
陳復 《心學工夫論》,台北,洪葉出版公司,2005
陳鼓應 《管子四篇詮釋:稷下道家代表作》,台北,三民書局,2003
陳鼓應(主編)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陳麗桂 《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1new window
陳麗桂 《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
傅斯年 《傅斯年全集》,全七冊,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0
勞思光 《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台北,三民書局,1991
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新編》(一)(二),台北,藍燈文化公司,1991
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增訂本,上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
黃釗 《帛書老子校注析》,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
楊志玖(主編) 《中國古代官制講座》,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7
楊寬 《戰國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new window
楊寬 《西周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
聞人軍 《考工記導讀圖譯》,台北,明文書局,1990
蒲慕州 《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4new window
趙靖(主編) 《中國經濟思想通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趙蔚芝(主編) 《稷下學宮資料彙編》,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
劉昭民 《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
劉敦願 《東夷古國史研究》(第一輯),與逢振鎬主編,山東古國史研究會編,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
劉敦願 《東夷古國史研究》(第二輯),與逢振鎬主編,山東古國史研究會編,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劉儒庭 《中國古代文明——從商朝甲骨刻辭看中國上古史》,(義大利)安東尼奧‧阿馬薩里(英譯不詳)著,與王天清與齊明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
劉澤華(編)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2
蔣伯潛 《諸子通考》,台北,正中書局,1991
蔡汝坤 《慎子集說》,上海,商務印書館,1940
鄭良樹(編) 《續偽書通考》,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
蕭公權 《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華崗出版公司,1977
蕭登福 《公孫龍子與名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4
蕭登福 《鬼谷子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new window
錢穆 《黃帝》,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
錢穆 《先秦諸子繫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
錢穆 《國史大綱》(修訂本),上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
錢穆 《莊老通辨》,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
錢穆 《中國思想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2
錢穆 《秦漢史》,台灣,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
錢穆 《中國文化史導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
繆文遠 《戰國史繫年輯證》,成都,巴蜀書社,1997
韓水法(譯) 《民主與資本主義:財產、共同體和現代社會思想的矛盾》(Democracy and Capitalism: Property, Community, and the Contradictions of Modern Social Thought),鮑爾斯(Samuel Bowles)與金蒂斯(Herbert Gintis)著,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1
龐樸(主編) 《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台北,台灣古籍出版公司,2002
羅根澤 《諸子考索》,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嚴靈峰(編) 《周秦漢魏諸子知見書目》,台北,正中書局,1979new window
顧念先 《縱橫家研究》,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69
顧頡剛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台北,里仁書局,1995
顧頡剛(主編) 《古史辨》,全七冊,台北,藍燈文化公司,1993

《齊文化叢書總目》,齊文化叢書編輯委員會,濟南,齊魯書社,1997
第一卷:《管子簡釋》
第二卷:《荀子匯校匯注》
第三卷:《晏子春秋注解》;《春秋公羊傳解詁》
第四卷:《秦漢齊博士論議集》;《七緯》
第五卷:《鄭玄集》(上)
第六卷:《鄭玄集》(下)
第七卷:《齊兵書》;《稷下七子捃逸》
第八卷:《齊黃老書》
第九卷:《姜齊卷》;《田齊卷》;《秦漢卷》
第十卷:《考古卷》
第十一卷:《中國論文卷》
第十二卷:《外國論文卷》
第十三卷:《先齊文化源流》;《齊史稿》
第十四卷:《齊國政治史》;《齊國經濟史》
第十五卷:《齊國軍事史》;《齊國科技史》
第十六卷:《齊國學術思想史》;《齊文學藝術史》
第十七卷:《齊國社會生活史》;《齊宗教研究》
第十八卷:《齊都臨淄城》;《古齊地理》
第十九卷:《齊文化與魯文化》;《秦漢齊學》
第二十卷:《齊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齊文化與現代化》
第二十一卷:《名君評傳》;《名臣評傳》
第二十二卷:《名將評傳》;《名士評傳》
《膠縣三里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中國田野考古報告集‧考古學專刊》,丁種第三十二號,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The Propensity of Things:Toward A History of Efficacy in China,Francois Jullien,translated by Janet Lloyd,New York:Zone Books,1995
THE SHEN TEU FRAGMENTS(中譯名為《慎子逸文》),P.M.Thomps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1979

(三)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期刊號數相同者按頁次排序)

沈剛伯 〈齊國建立的時期及其特殊的文化〉,原載於《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七卷第九期(1974),《中國上古史論文選集》,1979,台北,華世出版社,頁1215—1232。
黃中業 〈戰國商品經濟的飛躍發展〉,《齊魯學刊》,第四期(總計第四十九期),1982,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七月十五日,頁37—41。
羅夢冊 〈說渾沌與諸子經傳之言大象〉(上)(下),《東方文化》,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第九卷第一期與第二期,1971,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頁15—56與頁230—305。new window

《齊魯學刊》專題:稷下學研究(一)

張福信 〈關於稷下學宮昌盛的緣由〉,《齊魯學刊》,第一期(總計第五十二期),1983,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一月十五日,頁29—31。
逢振鎬〈秦漢時期山東紡織手工業的發展〉,《齊魯學刊》,第一期(總計第五十二期),1983,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一月十五日,頁51—56。
董治安 〈試論稷下學宮的地理位置和政治性質〉,與王志民作,《齊魯學刊》,第一期(總計第五十二期),1983,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一月十五日,頁24—26。
劉蔚華 〈稷下學概述〉,《齊魯學刊》,第一期(總計第五十二期),1983,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一月十五日,頁21—24。
蔡德貴 〈論稷下學宮的性質〉,《齊魯學刊》,第一期(總計第五十二期),1983,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一月十五日,頁26—29。

《齊魯學刊》專題:稷下學研究(三)

周立升 〈環淵考辨〉,《齊魯學刊》,第三期(總計第五十四期),1983,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五月十五日,頁27—29。
孫開泰 〈孟子與稷下學宮的關係〉,《齊魯學刊》,第三期(總計第五十四期),1983,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五月十五日,頁21—23。
趙宗正 〈稷下大師荀子〉,《齊魯學刊》,第三期(總計第五十四期),1983,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五月十五日,頁30—33。
劉捷宸 〈稷下名辯思潮與名家〉,《齊魯學刊》,第三期(總計第五十四期),1983,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五月十五日,頁33—36。
謝祥皓 〈論尹文〉,《齊魯學刊》,第三期(總計第五十四期),1983,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五月十五日,頁24—26,頁24—26。

陳茂進 《齊文化研究:臨淄城制和齊學風》,1983,台北,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指導教授:勞翰與宋晞。new window

《齊魯學刊》專題:山東東部古國史研究

王汝濤 〈東夷與東夷文化〉,《齊魯學刊》,第一期(總計第五十八期),1984,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一月十五日,頁67—71。
王恩田 〈紀、萁、萊為一國說〉,《齊魯學刊》,第一期(總計第五十八期),1984,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一月十五日,頁71—77。
周昌富 〈萊國姓氏與地望考〉,《齊魯學刊》,第一期(總計第五十八期),1984,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一月十五日,頁77—80。
郭克煜 〈有關莒國史的幾個問題〉,《齊魯學刊》,第一期(總計第五十八期),1984,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一月十五日,頁63—67。
遲克儉 〈古萊國初探〉,《齊魯學刊》,第一期(總計第五十八期),1984,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一月十五日,頁81—83。

《齊魯學刊》專題:稷下學研究(四)

于孔寶 〈管仲對荀子的影響〉,《齊魯學刊》,第五期(總計第一0四期),1991,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九月十五日,頁33—38。
于孔寶 〈姜太公輔周治齊及其謀略智慧〉,《齊魯學刊》,第五期(總計第一二二期),1994,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九月十五日,頁82—87。
王威宣 〈論慎到的法律思想〉,《齊魯學刊》,第四期(總計第一三三期),1996,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頁62—65。
王德敏 〈太公與齊文化〉,《齊魯學刊》,第一期(總計第一0六期),1992,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一月十五日,頁88—93。
吳光 〈稷下道家三辨〉,《齊魯學刊》,第二期(總計第五十九期),1984,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三月十五日,頁31—36。
呂斌 〈淳于髡著《晏子春秋》考〉,《齊魯學刊》,第一期(總計第六十四期),1985,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一月十五日,頁73—76。
周立升 〈再論環淵:答吳光同志〉,《齊魯學刊》,第一期(總計第六十四期),1985,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一月十五日,頁51—55。
姜楠 〈說『齊氣』與『魯氣』:從《詩經》有關齊、魯諸篇看齊魯文化之不同特徵〉,《齊魯文化》,第二期(總計第一一九期),1994,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三月十五日,頁67—70。
胡家聰 〈田齊法家法制理論的主要特點〉,《齊魯學刊》,第二期(總計第五十九期),1984,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頁36—40。
苗潤田 〈田駢述論〉,《齊魯學刊》,第一期(總計第六十四期),1985,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一月十五日,頁64—68。
孫以楷 〈孟子對墨子思想的吸收與改造〉,《齊魯學刊》,第二期(總計第六十五期),1985,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三月十五日,頁41—46。
袁信愛 〈「管子」中黃老道家的人學思想〉,《哲學與文化月刊》,第二十四卷第十二期(總計第二八三期),1997,台北,輔仁大學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主編,頁1130—1140。new window
陳復 〈尹文子《大道》篇思想之解析〉,《中國文化月刊》,第一七六期(六月號),1994,台北,中國文化月刊雜誌社,頁42—58。
陳德正 〈先秦齊文化與古希臘雅典文化中開放精神的比較研究〉,《齊魯文化》,第二期(總計第一二五期),1995,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三月十五日,頁52—57。
陳麗桂 〈黃老與齊學(1):治國〉,《中國學術年刊》,第二十三期(六月號),2002,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主編,頁117—155。
楊國榮 〈《管子》方法論思想初探〉,《齊魯學刊》,第四期(總計第六十七期),1985,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七月十五日,頁65—69。
趙玉瑾 〈鄒衍及其學說簡論〉,《齊魯學刊》,第一期(總計第六十四期),1985,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一月十五日,頁59—63。
趙瀟 〈論五德終始說在秦的作用和影響〉,《齊魯學刊》,第二期(總計第一一九期),1994,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三月十五日,頁55—61。
劉蔚華 〈稷下荀學體系(下)〉,《齊魯學刊》,第二期(總計第一0一期),1991,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三月十五日,頁98—101。
劉蔚華 〈稷下荀學體系(上)〉,《齊魯學刊》,第一期(總計第一00期),1991,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一月十五日,頁16—28。
蔡德貴 〈試論荀子和淳于髡的師承關係〉,《齊魯學刊》,第一期(總計第六十四期),1985,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一月十五日,頁69—72。
蔡德貴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齊魯兩種文化的不同氛圍和特點〉,與劉宗賢作,《哲學與文化月刊》,第二十四卷第一期(總計第二七二期),1997,台北,輔仁大學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主編,頁47—52。new window
鍾宗憲 〈黃老造說盛起於稷下學宮之蠡測:兼論「黃老之學」〉,1996,台北,《輔大中研所學刊》,第六期(六月號),頁105—124。new window
鍾宗憲 《黃帝研究:黃帝神話傳說之嬗變與有關黃帝學術源流問題之辨正》,1998,台北,輔仁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指導教授:王孝廉new window
龔維英 〈稷下先生內有無墨者〉,《齊魯學刊》,西元一九八五年第一期(總計第六十四期),1985,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主編,一月十五日,頁56—58。

〈山東長島北莊遺址發掘簡報〉,北京大學考古實習隊、煙台地區文管會與長島縣博物館作,《考古月刊》,西元一九八七年第五期(總計第二三六期),198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五月二十五日,頁385—428。
〈山東栖霞楊家圈遺址發掘簡報〉,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實習隊作,《史前研究》(季刊),第三期(總計第五期),198,西安,西安半坡博物館,七月二十日,頁91—99。
〈山東鄒平縣苑城早期新石器文化遺址調查〉,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作,《考古月刊》,西元一九八九年第六期(總計期數不詳),198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六月二十五日,頁489—563。
〈山東臨淄後李遺址第三、四次發掘簡報〉,濟清公路文物考古隊作,《考古月刊》,西元一九九四年第二期(總計第三一七期),1994,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二月二十五日,頁97—11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