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人筆記中初見之國際型故事研究
作者:林彥如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Yen-Ju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金榮華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AT分類系統民間故事國際型故事明人筆記Aarne-Thompson Classification SystemATATKFolktaleInternational Folktal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4
  本論文之研纂,取材明人筆記,運用AT故事分類法,搜羅其中成類型之故事。又以明代與外交通發達,有鄭和下西洋、耶穌會傳教士來華的具體交流事實,故著重探究跨國別皆見流傳的國際型故事。
  論文進行初步,檢閱明人596部筆記,其記載成型故事者有99部,搜得227個類型,當中屬於明朝初見類型有88個。此88個類型之中,有54個是國際型故事。
  文中簡化AT類目,將54個類型依「動物故事」、「幻想故事」、「宗教神仙故事」、「生活故事」、「惡地主故事」、「笑話」與「其它」七類歸屬,再分章討論故事在明代時期的說法、國際間可知的故事早期記錄、中外故事差異與流傳狀況,並探究故事呈現的文化現象等。
  This dissertation utilizes the Aarne-Thomps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to obtain folktales recorded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A total of 227 different types were acquired, of which 54 of them were types that first appeared in China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in addition to them being international types.
These 54 types are categorized into the following chapters: “Animal Tales”, “Tales of Magic and Religious Tales”, “Romantic Tales and Tales of the Stupid Ogre”, and ”Jokes and Others”. Within the chapters, topics discussed include the folktales’ origins and how it spreads, similar and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stories, etc.
  本書目共分「筆記」、「工具書」、「專著與論集」、「故事資料」、「學位論文」、「期刊及研討會論文」六類。用書見於叢書者,在各叢書第一次敘列時詳列出版,後再出現相同叢書,僅列敘書名與冊數。

一、筆記
(一)明代筆記(依作者筆劃排序)
孔邇述:《雲蕉館紀談》,見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4年元月,書在冊89。
方大鎮:《田居乙記》,見《筆記小說大觀》,台北:新興書局,民國62年4月至民國76年6月陸續出版,書在4編冊5
方逢年定;劉侗、于奕正修:《帝京景物略》,見《筆記小說大觀》13編冊6。
王文祿:《與物傳》,見《叢書集成新編》冊82。
王文祿:《機警》,見《叢書集成新編》冊88。
王兆雲:《白醉璅言》,見《筆記小說大觀》37編冊1。
王同軌:《耳談類增》,見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書在冊1268。
王圻:《稗史彙編》,見《筆記小說大觀》3編冊4-7。又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9月至1997年7月陸續出版,書在子部冊139-142。
王罃:《羣書類編故事》,見《筆記小說大觀》3編冊3。
王濟:《君子堂日詢手鏡》,見《叢書集成新編》冊94。
王穉登:《虎苑》,見王德毅主編:《叢書集成續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8年7月,書在冊83。
王臨亨撰,凌毅點校:《粵劍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
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見清.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5年3月,書在冊585。
田汝成:《委巷叢談》,見明.馮可賓:《廣百川學海》,台北:新興書局,民國59年7月。書又見《五朝小說大觀.明人小說》第94帙,在《筆記小說大觀》38編冊4。
田汝成:《熙朝樂事》,見明.馮可賓:《廣百川學海》,台北:新興書局,民國59年7月。
田藝蘅:《留青日札》,見《續修四庫全書》冊1129、《叢書集成新編》冊88(摘抄4卷本)。
朱國禎:《湧幢小品》,見《筆記小說大觀》22編冊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106。
江盈科:《皇明十六種小傳》,見黃仁生輯校:《江盈科集》,長沙:岳麓書社,1997年4月。
江盈科:《雪濤小說》,見《筆記小說大觀》37編冊1。
江盈科:《雪濤閣集》,見黃仁生輯校:《江盈科集》,長沙:岳麓書社,1997年4月。
江盈科:《雪濤諧史》,明刊本,台北:國家圖書館藏善本。
江盈科:《談言》,見《筆記小說大觀》37編冊1。
江盈科:《諧史》,見黃仁生輯校:《江盈科集》,長沙:岳麓書社,1997年4月。
江進之著,章衣萍校訂:《雪濤小書》,上海:中央書店,民國37年12月。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
何孟春:《餘冬序錄》,見《筆記小說大觀》31編冊9。
吳敬所:《京台新鍥公餘勝覽國色天香》,見古本小說集成編輯委員會編:《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書不著錄出版年,書前〈編輯弁言〉記年1990年8月。)書在冊273-274。
宋雷:《西吳里語》,見《筆記小說大觀》25編冊4。
宋鳳翔:《秋涇筆乘》,見《筆記小說大觀》6編冊7。
宋濂:《潛溪邃言》,見《筆記小說大觀》6編冊5。
李日華撰,郁震宏、李保陽點校:《六研齋筆記》,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3月。
李詡撰,魏連科點校:《戒庵老人漫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0月。
李樂:《見聞雜記》,見《筆記小說大觀》4冊5。
李濂:《汴京勼異記》,見《叢書集成新編》冊82。
李贄:《山中一夕話》,見《續修四庫全書》冊1272。
李贄:《雅笑》,見《續修四庫全書》冊1272。
沈周:《石田雜記》,見《筆記小說大觀》6編冊7。
沈敕:《荊溪外紀》,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382。
周元暐:《涇林續記》,見《叢書集成新編》冊89。
周暉:《金陵瑣事》,見《筆記小說大觀》16編冊3。
周應治:《霞外麈談》,見《筆記小說大觀》28編冊5。
施顯卿:《奇聞類紀》,見《叢書集成新編》冊82(4卷本)、《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247(10卷本)。
胡侍:《真珠船》,見《筆記小說大觀》4編冊6。
郎瑛:《七修類稿》,見《筆記小說大觀》33編冊1。
唐順之:《兩漢解疑》,見《筆記小說大觀》6編冊5。
夏樹芳:《酒顛》,見《筆記小說大觀》39編冊5。
孫能傳:《益智編》,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143-144。
徐復祚:《三家村老委談》,見《筆記小說大觀》42編冊10。
徐復祚:《花當閣叢談》,見《筆記小說大觀》16編冊2、《續修四庫全書》冊1175。
徐禎卿:《翦勝野聞》,見《筆記小說大觀》9編冊7。
徐應秋:《玉芝堂談薈》,見《筆記小說大觀》續編冊5、23編冊1-2。
浮白主人:《笑林》,見《中國笑話大觀》、《中國笑話書》。
浮白齋主人:《雅謔》,見《筆記小說大觀》39編冊5。
祝允明:《志怪錄》,見《叢書集成新編》冊82。
祝允明:《前聞記》,見《筆記小說大觀》31編冊9。
祝允明:《野記》,見《筆記小說大觀》40編冊1。
耿定向:《先進遺風》,見《筆記小說大觀》4編冊5。
耿定向:《權子》,見《續修四庫全書》冊1192。
馬中錫:《東田集》,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41。
屠本畯:《艾子外語》,台北:世界書局,民國48年9月。
屠本畯:《憨子雜俎》,台北:世界書局,民國48年9月。
張岱撰,李小龍整理:《夜航船》,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2月。
張怡撰,魏連科點校:《玉光劍氣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8月。
張景:《補疑獄集》,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729,刊於晉.和凝:《疑獄集》之後,卷次相屬,書名仍作《疑獄集》。
張燧:《千百年眼》,見王德毅主編:《叢書集成三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86年3月,書在冊67。
曹安:《讕言長語》,見《筆記小說大觀》5編冊4。
都穆撰,陸采編次;李劍雄校點:《都公談纂》,見上海古籍出版社編:《明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書在冊1。
陳全之著,顧靜標校:《蓬窓日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1月。
陳良謨:《見聞紀訓》,見《筆記小說大觀》4編冊5。
陳洪謨撰,盛冬鈴點校:《治世餘聞》,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
陳降:《辨物小志》,見《筆記小說大觀》6編冊7。
陳師教:《花裏活》,見《筆記小說大觀》6編冊5。
陳霆:《兩山墨談》,見《筆記小說大觀》14編冊3。
陳繼儒:《太平清話》,《筆記小說大觀》5編冊4。
陳繼儒:《狂夫之言》,《筆記小說大觀》4編冊6。
陳繼儒:《見聞錄》,見《筆記小說大觀》4編冊6。
陳繼儒:《妮古錄》,《筆記小說大觀》14編冊4。
陳繼儒:《枕譚》,《筆記小說大觀》6編冊7。
陳繼儒:《虎薈》,見《筆記小說大觀》4編冊5。
陳繼儒:《珍珠船》,《筆記小說大觀》13編冊5。
陳繼儒:《香案牘》,見《筆記小說大觀》14編冊4。
陳繼儒:《羣碎錄》,《筆記小說大觀》6編冊7。
陳繼儒:《辟寒部》,《筆記小說大觀》5編冊4。
陳繼儒:《讀書鏡》,《筆記小說大觀》5編冊4、《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冊288。
陸灼:《艾子後語》,台北:世界書局,民國48年9月。
陸容:《式齋先生集》,明弘治14(1501)年崑山陸氏家刊本,台北:國家圖書館藏。
陸容:《菽園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陸楫:《古今說海》,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85-886。
陸粲:《庚巳編》,見《筆記小說大觀》16編冊5(4卷本)。《叢書集成新編》冊88(10卷本)。
陸樹聲:《叢書集成新編》冊88。
惠康野叟:《識餘》,見《筆記小說大觀》續編冊4。
閔文振:《涉異志》,見《筆記小說大觀》31編冊9。
馮時化:《酒史》,見《筆記小說大觀》4編冊7。
馮夢龍:《古今譚概》,見《筆記小說大觀》20編冊7-8。書又見欒保群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8月。
馮夢龍:《笑府》、《廣笑府》,見竹君校點:《笑府》(附《廣笑府》),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1992年6月。
馮夢龍:《情史》,見《古本小說集成》冊549-552。
馮夢龍:《增廣智囊補》,見《筆記小說大觀》正編冊3。
黃暐:《蓬軒別記》,見《筆記小說大觀》39編冊5。
黃暐:《蓬軒吳記》,見《筆記小說大觀》39編冊5。
黃暐:《蓬窓類記》,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251。
黃瑜:《雙槐歲鈔》,見《筆記小說大觀》14編冊2。
楊昱:《牧鑑》,見《續修四庫全書》冊753。
楊慎:《丹鉛續錄》,見《筆記小說大觀》13編冊5。
楊儀:《明良記》,見《叢書集成新編》冊88。
楊儀:《高坡異纂》,見《筆記小說大觀》17編冊4。
葉盛撰,魏中平點校:《水東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雷燮:《奇見異聞筆坡叢脞》,見程毅中編:《古體小說鈔—宋元卷》,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1月。
趙南星:《笑贊》,見盧冀野校訂:《清都散客二種》,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10月。
劉元卿:《賢奕編》,見《筆記小說大觀》4編冊4。
劉辰:《國初事蹟》,見《筆記小說大觀》40編冊1。
樂天大笑生:《解愠編》,見《續修四庫全書》冊1272。
潘游龍:《笑禪祿》,見《筆記小說大觀》38編冊4。
蔡善繼:《前定錄》,見《筆記小說大觀》37編冊1。
談遷撰,羅仲輝、胡明校點校:《棗林雜俎》,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4月。
鄭仲夔:《耳新》,見《筆記小說大觀》18編冊1。
鄭瑄:《昨非庵日纂》,見《筆記小說大觀》22編冊4。
醉月子:《精選雅笑》,見《中國笑話大觀》。
謝肇淛:《麈餘》,見《續修四庫全書》冊1130。
謝肇淛撰,傅成校點:《五雜俎》,見《明代筆記小說大觀》冊2。
顧起元撰,譚棣華、陳稼禾點校:《客座贅語》,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8月。
不題撰人:《時尚笑談》,見《中國笑話大觀》。
不題撰人:《笑苑千金》,見《中國笑話書》。
不題撰人:《笑海千金》,見《中國笑話大觀》。
不題撰人:《新刻時尚華筵趣樂談笑酒令》,見姜亞沙、經莉、陳湛綺編輯:《中國古代酒文獻輯錄》,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4年9月,冊4。

(二)其他朝代筆記(先依朝代,再依作者筆劃排序)
晉.干寶撰,李劍國輯校:《新輯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5月。
宋.孔平仲:《談苑》,見《筆記小說大觀》4編冊4。
清.袁枚:《續子不語》,見《筆記小說大觀》正編冊4。
清.黃漢:《貓苑》,見《筆記小說大觀》22編冊9。
清.遊戲主人撰,袁明輯校:《笑林廣記》,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年6月。
清.樂鈞著,辛照校點:《耳食錄》,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11月。

二、工具書(依作者筆劃排序)
(美)丁乃通著,鄭建成等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年7月。(2008年4月,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重新出版,譯者鄭建成作鄭建威)
(德)艾伯華著,王燕生、周祖生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2月。
金榮華:《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類型索引(一)》,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民國89年元月。
金榮華:《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類型索引(二)》,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民國91年3月。
金榮華:《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民國96年2月。
金榮華:《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增訂本),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民國103年4月。
姜亮夫:《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2年11月。
張芝聯、劉學榮主編:《世界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02年4月。
寧稼雨:《中國文言小說總目題要》,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12月。
Choi, In-Hak A Type Index of Korean Folktales, Seoul, Myong Ji University Publishing, 1979.
El-Shamy, Hasan M. Type of the Folktale in The Arab World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 2004.
Ikeda, Hiroko A Type and Motif Index of Japanese Folk-literature (FFC209), Helsinki, Academia Scientiarum Fennica, 1971.
Jason, Heda Types of Indic Oral Tales Supplement (FFC242), Helsinki, Academia Scientiarum Fennica, 1989.
Súilleabháin, Seán Ó and Reidar Th. Christiansen, The Types of the Irish Folktale (FFC188), Helsinki, Academia Scientiarum Fennica, 1968.
Thompson, Stith and Warren E. Robert, Types of Indic Oral Tales (FFC180), Helsinki, Academia Scientiarum Fennica, 1991.
Thompson, Stith Motif-Index of Folk-Literature,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5.
Thompson, Stith The Types of the Folktale (FFC184), Helsinki, Academia Scientiarum Fennica, 1981.
Ting, Nai-Tung A Type Index of Chinese Folktales (FFC223), Helsinki, Academia Scientiarum Fennica, 1978.
Uther, Hans-Jörg The Types of International Folktales (FFC284-286), Helsinki, Academia Scientiarum Fennica, 2004.

三、專著與論集(先依朝代,再依作者筆劃排序)
明.袁宏道:《袁中郎集》,台北:清流出版社,民國65年10月。
明.張時徹等纂修:《寧波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明嘉靖39年刊本影印,民國72年3月。
明.焦竑編:《國朝獻徵錄》,見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民國80年元月,冊109-114。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台北:世界書局,民國90年10月。
清.張吉安修,清.朱文藻等纂:《餘杭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民國8年重刊本影印,民國59。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原刊本印,民國99年12月。
周發祥、李岫主編:《中外文學交流史》,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
祁連休:《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上、中、下三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又,《修訂本》於2011年9月出版。
祁連休:《中國民間故事史:明代篇》,台北:秀威資訊科技,民國100年11月。
金榮華:《中國民間故事與故事分類》,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民國96年9月。new window
金榮華:《中韓交通史事論叢》,台北:福記文化圖書,民國74年9月。
金榮華:《愚公移山山還在—民間文學論集》,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民國102年5月。
苗壯:《筆記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孫順霖、陳協琹編著:《中國筆記小說縱覽》,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6月。
商傳:《明代文化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5月。
張玉安、陳崗龍等著:《東方民間文學概論》,北京:昆侖出版社,2006年10月。
張瑞文:《丁乃通先生及其民間故事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民國101年9月。new window
陳大康:《明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4月。
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3月。
彭斐章主編:《中外圖書交流史》,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
斯蒂.湯普森著,鄭海等譯:《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2月。(美)
楊昭全著:《中國—朝鮮.韓國文化交流史》,北京:昆侖出版社,2004年1月。
臺灣學生書局編輯部輯:《明代登科錄彙編》,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69年12月。
劉守華:《中國民間故事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
劉守華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
羅宗強:《明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1月。
顧希佳:《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長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10月。
Thompson, Stith The Folktale , N.Y. , Holt , Rinebart and Winston , 1946.

四、故事資料(筆記之外)
(一)中國古籍(先依朝代,再依作者筆劃排序)
漢.高誘:《戰國策》,見《叢書集成新編》冊109。
元魏.吉迦夜共曇曜譯:《雜寶藏經》,見大藏經刊行會編輯:《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2年元月,書在冊4(本緣部下)。
唐.義淨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見《大正新修大藏經》冊24(律部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見《大正新修大藏經》冊24(律部3)。
明.安遇時編集:《包龍圖判百家公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8月。
明.吳承恩:《西遊記》,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80年5月。
明.馮夢龍編撰,徐文助校注,繆天華校閱:《警世通言》,台北:三民書局,民國97年6月。
明.馮夢龍編撰,廖吉郎校注,繆天華校閱:《醒世恆言》,台北:三民書局,民國96年元月。
明.羅貫中著,吳小林校注:《三國演義校注》,台北:里仁書局,民國83年9月。
不著撰人:《龍圖公案》,台北:天一出版社,民國63年9月。明.
(明際義大利籍)利瑪竇:《畸人十篇》,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93。
(明際義大利籍)高一志:《童幼教育》,見鐘鳴旦、杜鼎克、黃一農、祝平一等主編:《徐家匯藏書樓明清天主教文獻》,台北:方濟出版社,民國85年12月,書在冊1。
(明際西班牙籍)龐迪我:《七克》,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93。
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台北:世界書局,民國99年2月。
王利器、王貞珉編:《中國笑話大觀》,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1月。
王曉松、和建華譯注:《尸語故事》,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12月。
周光培編:《歷代筆記小說集成.明代筆記小說》,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
楊家駱主編:《中國笑話書》,台北:世界書局,民國91年11月(2版3刷)。

(二)外國古籍(依作者筆劃排序)
(印)月天著,黃寶生、郭良鋆、蔣忠新譯:《故事海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8月。
(希臘)伊索著,徐靜雯譯:《伊索寓言》,台北:小知堂,民國91年8月。
(希臘)伊索著,羅念生譯:《伊索寓言》,見《羅念生全集》第6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義)吉姆巴地斯達.巴西耳著,馬愛農、馬愛新譯:《五日談》,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年6月。
季羨林譯:《五卷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8月。
(法)拉.封登著,吳憶帆譯:《拉.封登寓言故事》,台北:志文出版社,民國93年元月。
金莉華譯:《鸚鵡的七十個故事—古印度民間敘事》,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民國101年10月。
徐居正:《太平閒話》,見《古今笑叢》,首爾:旿晟社,書無標列出版年。(朝鮮)
(德)格林兄弟著,魏以新譯:《格林童話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4月。
納訓譯:《一千零一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2月。
郭良鋆、黃寶生譯:《佛本生故事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8月。
(朝鮮)不題撰人:《青丘野談》,見東國大學校附設韓國文學研究所編:《韓國文獻說話全集》,韓國:太學社發行,1981年6月,冊2。
(朝鮮)不題撰人:《攪睡襍史》,見《古今笑叢》,首爾:旿晟社,書無標列出版年。

(二)今著(依作者筆劃排序)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編輯委員會:《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各省卷本,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暨中國ISBN中心等單位,1992年起陸續出版。
中華民族故事大系編委會:《中華民族故事大系》,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12月。
戈寶權譯:《納斯列丁的笑話》(土耳其的阿凡提的故事),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3年9月。
王樹英、石懷真等編譯:《印度民間故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年8月
(南)卡拉吉奇搜集,汪浩譯:《南斯拉夫童話》,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1月。
任泉等譯:《櫻桃樹》(阿拉伯民間故事),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2年6月。
江肖梅:《臺灣故事》,見《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06輯,冊118-120,臺北:東方文化書局,民國63年春季。
艾克拜爾.吾拉木編譯:《阿凡提故事大全》(銀卷),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8年3月。
佛娜.阿台瑪撰,陳森譯:《南非黑人的民間故事》,台北:華欣文化事業,民國63年12月。
吳瀛濤:《臺灣民俗》,台北:眾文圖書,民國83年5月。new window
呂正、吳彩瓊翻譯:《越南神話民間故事選》,河內:河內世界出版社,1997年6月。
李常傳譯:《法國傳奇故事》,台北:幽默文學,民國80年9月。
沈志宏、方子漢譯:《俄羅斯童話》,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4月。
林怡君改寫:《世界民間物語100》,台北: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6月。
祁連休、欒文華、張志榮選編:《東南亞民間故事選》,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1985年4月。
金榮華:《台北縣烏來鄉泰雅族民間故事》,高雄:中華民國民間文學學會,民國87年12月。
金榮華:《台東大南村魯凱族口傳文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國84年5月。
金榮華:《台東卑南族口傳文學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國78年6月。
金榮華:《台灣桃竹苗地區民間故事》,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民國89年11月。
金榮華:《台灣高屏地區魯凱族民間故事》,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民國88年12月。
金榮華:《台灣漢族民間故事》,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民國100年5月。
金榮華:《台灣賽夏族民間故事》,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民國93年3月。
金榮華:《花蓮阿美族民間故事》,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民國90年10月。
金榮華:《金門民間故事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金門:金門縣立社會教育館,民國86年3月。
金榮華:《澎湖縣民間故事》,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民國89年10月。
施翠峰:《臺灣民譚》,新北市: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民國100年11月。
張紹祥主編:《藍靛花—宣威民間故事》,貴州:貴州民族出版社,1992年7月。
許端容:《台灣花蓮賽德克族民間故事》,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民國96年3月。
郭奇格編,馮敬、黎明、高峰、郭奇格譯:《蒼鷹—蘇聯民間故事選》,北京:新華書店,1987年12月。
陳慶浩、王秋桂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集》,台北:遠流出版社,民國78年6月。
陳馥編譯:《俄羅斯民間故事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陳麗娜:《屏東後堆客家民間故事》,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民國95年6月。
陸瑞英演述,周正良、陳泳超主編:《陸瑞英民間故事歌謠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年5月。
傅林統改寫,許義宗主編:《世界民間故事精選》,臺北:黎明文化,民國72年2月。
楊永、徐瑞華等譯:《黃金的土地—世界民間故事大全.非洲篇》,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1982年3月。
筱林等譯:《百靈鹿的故事》(馬來亞少年叢書第二集),出版社、出版年不詳,書有1952年5月〈序〉。
董天琦譯:《非洲童話》,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4月。
劉士毅、張雪杉主編:《外國傳統民間故事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4月。
劉秀美:《火神眷顧的光明未來—薩奇萊雅族口傳故事》,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民國101年3月。
劉秀美:《台灣宜蘭大同鄉泰雅族口傳故事》,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民國96年10月。
劉竟編譯:《阿凡提笑話集》(烏茲別克斯坦流傳的阿凡提故事),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5年1月。
魯克編:《外國民間故事選》,北京: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1985年8月。
錫錕譯述:《鳳凰鳥》(菲律賓民間故事),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2年5月。
嚴大椿、周仁義等譯:《太陽東邊月亮西邊—世界民間故事大全.歐洲篇》,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1992年12月。
不題撰人:《印度童話》,台中:義士出版社,民國56年1月。
不題撰人:《梵諦岡童話》,台中:義士出版社,民國56年1月。
五、學位論文(依時代先後排序)
陳清俊:《中國古代笑話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74年5月。
黃明理:《「晚明文人」型態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78年5月。
宋隆枝:《馮夢龍詼諧寓言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賴旬美:《中國古代寓言型笑話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7年1月。
林彥如:《《六度集經》故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
蕭佳慧:《笑話的書寫與閱讀—馮夢龍《笑府》、《古今笑》探論》,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4年7月。
張瑞文:《江盈科敘事作品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12月。new window
陳正誼:《由明代筆記小說看理想世人典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7年1月。
鄭春子:《明代筆記所見明人社會習俗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7年12月。new window
方巧玲:《趙南星《笑贊》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8年6月。
陳麗娜:《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8年6月。new window
葛麗玲:《明清笑話書之官學人物形象研究》,台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民國98年6月。
張維芳:《笑話型寓言《艾子》系列研究》,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8年12月。

六、期刊及研討會論文(依時代先後排序)
陳葆文:〈中國古代笑話中的妻子型像探析〉,《中外文學》第21卷第6期(總246期),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民國81年11月。
顏瑞芳:〈明代動物寓言的角色與寓意〉,《古典文學》第15期,台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89年9月。
鄭小寧:〈明清民俗小品略論〉,見《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1期,廣東:佛山科學技術學院,2005年1月。
林禎祥:〈探析《笑府》中所嘲諷的世情〉,見《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12期,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學生會,民國94年7月。new window
李劍波、晏萌芳:〈試論明代筆記小說的市井化傾向〉,見《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5卷第6期,湘潭:湖南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06年6月。
顏瑞芳:〈論明末清初傳華的歐洲寓言〉,見林明煌主編:《長河一脈:不盡奔流華夏情—2007海峽兩岸華語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壢:萬能科技大學,民國96年8月。
王國良:〈從《解慍編》到《廣笑府》—談一部明刊笑話書的流傳與改編〉,《漢學研究集刊》第6期,斗六: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民國97年6月,頁113-128。new window
陳秋良:〈迂、酸、鄙、偽—明清詼諧寓言中的讀書人形象析論〉:《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15期,台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民國98年1月。new window
吳俐雯:〈《解慍編》中的讀書人〉,《耕莘學報》第8期,台北:天主教耕莘護理專校,民國99年6月,頁70-83。
吳俐雯:〈《笑贊》中的讀書人〉,《耕莘學報》第9期,台北:天主教耕莘護理專科學校,民國100年6月,頁51-64。
張惠菻:〈明代禽鳥寓言的類型與寓意〉,《思辨集》第15期,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民國101年3月,頁99-112。
黃玉緞:〈「精怪摘瘤又還瘤」故事試探〉,見《2011海峽兩岸民俗暨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桃園:桃園創新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聯合出版,民國101年7月。
金榮華:〈一事四說—「來僕不敬罰揹磨」故事試探〉,發表於「2014海峽兩岸民俗暨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14年5月24日。new window
林彥如:〈明人國際型笑話試探〉,發表於「2014海峽兩岸民俗暨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14年5月24日。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