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滲入、多元與變遷--從比較宗教視野論「天人之際」
書刊名:宗教哲學
作者:張家麟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Zhang, Jia-lin
出版日期:2018
卷期:86
頁次:頁1-22
主題關鍵詞:天人之際崇拜敬天宗教經驗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24
  • 點閱點閱:9
本文從比較宗教視野論「天人之際」中,運用經驗主義(empiricism)篩選具體的觀察資料,再用詮釋主義(Hermeneutics)解讀台灣地區儒教、道教、釋教、民間宗教及天帝教等各教派的相關問題,並且深入探討「人對天崇拜的現象」、「人向天學習與修行的思想」及「人在對天崇拜與修行後的宗教經驗」等三個議題,以此作為比較「基準」(criteria),分析漢族五個宗教的異同;再思考彼此的互動及效應(influence)。
期刊論文
1.鄭志明(20020600)。華人的信仰心理與宗教行為。鵝湖,27(12)=324,12-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慧賢(20091200)。商末紀年、祭祀類甲骨研究。元培學報,16,53-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文鋒(20110900)。臺南地區民間無祀孤魂轉化為神明的考察。臺灣史研究,18(3),141-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家麟(20080400)。宗教儀式的認知與感受--以「拜斗」參與者的宗教經驗為焦。真理大學人文學報,6,33-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通敏(20131200)。天人親和之炁氣觀。宗教哲學,65/66,297-3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富士(20131200)。「舊俗」與「新風」--試論宋代巫覡信仰的特色。新史學,24(4),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惠南(2000)。光明的追尋者--宋七力研究。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來靜(2017)。不二心法。第三屆「臺灣道教」學術研討會。台北: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贇(2016)。神主牌位考--兼論儒家復興語境下的現代價值。「宗教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學術研討會。台灣宗教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志欽(2016)。高僧傳與佛教通史所載法華三昧之實踐情形。2016年台灣宗教學會年會。政治大學宗教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家麟(2012)。酬神、融合與交陪:小坪頂集應廟九年輪祀尪公的豬公祭典。2012「淡水宗教」學術研討會。台北:真理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運喜(2015)。「延壽斗科」儀式實踐的現代意義。華人宗教經典的建構、詮釋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台北:保安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üller, Friedrich Max、陳觀勝、李培茱(1989)。宗教學導論。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鼎松、陳運棟、張強、張致遠、陳運造、黃勝沐、劉鳳梅、廖綺貞、梁碧珠(2000)。獅頭山百年誌。苗栗:財團法人獅頭山勸化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Otto, Rudolf、丁建波(2009)。神聖者的觀念。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艾彌爾.涂爾幹、芮傳明、趙學元(200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鈴木清一郎、馮作民(1989)。台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市: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呂宗力、欒保群(2001)。中國民間諸神。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愛德華.泰勒、連樹聲、謝繼勝、尹虎彬、姜德順(2005)。原始文化--神話、哲學、宗教、語言、藝術和習俗發展之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瀛濤(1990)。臺灣民俗。臺北:眾文圖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亦園(20040000)。宗教與神話論集。臺北:立緒。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道教總廟三清宮(2015)。道教諸神聖記。道教總廟三清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熹(2010)。家禮。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012)。延壽斗科。台北:蓮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014)。金光明懺齋天科儀。臺南:和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呂大吉(2002)。宗教學通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亦園(1992)。文化的圖像。台北:允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志剛(2016)。宗教學是什麼?。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家麟(2017)。誰在宗教中?--宗教社會學的詮釋。台北:蘭臺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詹姆士(2009)。宗教經驗之種種:人性之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衛禮賢、榮格、張卜天(2016)。金花的秘密:中國的生命之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蕭進銘(20150000)。道教內學探微:以內丹及齋醮為核心。臺北:新文豐。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瞿海源(20060000)。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第0029期》問: 為何要誦唸「皇誥」,http://qigong.tienti.tw/node/6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天人炁功院實施天人炁功專案實驗研究呈請無形應化表,http://qigong.tienti.tw/node/20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Baird, Robert D.(1991)。Syncretism and the History of Religions。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Religions。New York: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  new window
2.Watson, James L.(2002)。神祇標準化--華南沿岸天候地位的提昇(960-1960)。諸神嘉年華--香港宗教研究。香港:牛津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cott, James(1994)。Introduction: problematizing syncretism。Syncretism/Anti-syncretism: The Politics of Religious Synthesis。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4.蕭進銘(2009)。萬星宗主、賜福天官及伏魔祖師--紫微大帝信仰源流考察。道教與民間宗教神祇論文集。台北:保安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