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民小學實施國際教育之研究
作者:劉素珠
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
指導教授:蔡金田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9
主題關鍵詞:國際教育學校本位國際教育計畫(SIEP)IPO模式International educationSchool-base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ject( SIEP)IPO mode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本研究以IPO模式,針對2012~2018年申辦SIEP公立國民小學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我國國民小學實施國際教育之情形,並採Likert五點量表,以自編問卷進行調查研究,共抽取910份樣本,回收有效問卷為658份。茲將本研究所獲得之結論分述如后:(一)國民小學實施國際教育輸入、過程與輸出面向量表之整體平均數達中上程度,平均數介於3.77到4.01之間;(二)不同規模學校及擔任職務的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推動國際教育輸入、過程與輸出面向之整體的得分結果達顯著差異,其餘變項則未達顯著差異;(三)國民小學實施國際教育輸入面向、過程面向與輸出面向之整體及其各分向度均具有顯著正相關,相關係數介於.45到.86之間;(四)國際教育輸入面向對過程面向具有.43顯著直接效果,輸入面向對輸出面向具有.08顯著直接效果以及過程面向對輸出面向具有.60顯著直接效果;而輸入面向可經由過程面向對輸出面向產生顯著間接效果,其總效果為.34;(五)不同背景變項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實施國際教育整體輸入面向困境,最高者均為「經費與資源整合」,最低則為「推動國際教育理念」,而在過程面向之困境最高者均為「國際交流與旅行」,最低則為「行政領導與執行」。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所示,研究者針對學校現場的行政與教師以及教育主管機關提出實務上之建議,並就未來研究之對象、方法、構面與設計架構上亦提出思考建議。
This study aims at exami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Taiwan. Adapting IPO model, with Likert five-point scale, self-made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who applied for SIEP between 2012 and 2018. In total 910 schools were samples, 658 of which were valid.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ing: (1) the arithmetic means of the input, process and output of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have reached upper intermediate, and the average number fell between 3.77 and 4.01; (2) the sizes of schools and position held by teachers contributed to differences of the input, process, and output of implement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such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hile the remaining variables are not; (3) there i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put, process and output of implement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its respective degrees of differentiation,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45 and .86; (4) when considering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implement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put prospect has a .43 direct impact on the process, and process, likewise, has a direct impact of .60 on the output. The indirect impact from input on the output of implement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s translated through the process aspect,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34. And lastly, (5)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all the factors that lead to differences, including school locations, school sizes, level of education, service years and different positions, the largest obstacle to the input of implement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while the least one is the ideal for pushing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process aspect, the largest obstacle i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raveling, while the least one is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and executio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mentioned research results, the researcher offer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s of the schools as well as education authorities, and also propose recommendations the objects, methods, facets, design frameworks and verific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嘉琳(2011)。全台首座英語村、桃園打頭陣。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3677
中小學國際教育資源網(無日期)。取自http://www.ietw.moe.gov.tw/GoWeb/include/index.php
內政部統計處查詢網(無日期)。取自http://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100
王如哲(1999)。比較與國際教育初探。比較教育,46,67-82。
王秋萍(2015)。談「國際文憑小學課程」。教育研究月刊,253,98-111。
王國川譯(2015)。最適樣本數:考驗力、精準度與實務性權衡。(原作者:P. Dattalo)。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2008)。
王彩鸝(2016)。台灣準備好了嗎? PISA 2018加考「全球素養」。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85/1780953
王雅玄(2013)。國際理解與己他關係--國際教育中臺灣意象的解構與重構。教育資料與研究,110,49-76。
王熙、陳曉曉(2015)。國際教育的全球化陷阱。取自http://www.lunwendaquan.com/jiaoyuxue/335753.html
王曉寧、浦小松(2017)。基礎教育國際化视野中的教師國際素養測評研究。基礎教育,14(5),61-75。
王麗雲(譯)(2014)。政策與方案評鑑。(原作者:C. H. Weiss)。臺北市:學富文化。(原著出版年:1998)。
伍振鷟(2000)。中華民國教育宗旨及其實施方針。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2562/
朱啟華(2012年4月)。臺灣中小學國際教育之反思。「教育國際化之反思」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298-305,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朱啟華(2013)。臺灣國際教育的反思--以《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為例。嘉大教育研究學刊,30,1-20。
余鎮綸(2014年4月)。學校本位國際教育計畫之實踐與反思:以高中職國際教育旅行為例。張善禮(主持人),中小學國際教育國際研討會:國際交流與課程變革論文集,524-540,國立中正大學。
吳天方和費業勳(2007)。由人力資源提升教育品質方案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9,41-60。
吳宗立(2007)。教育品質:學校經營的挑戰。教育研究月刊,160,17-39。
吳宗哲(2014)。淺談國民小學國際教育的問題與做法--以臺北市幸安國小推動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1),34-38。
吳明隆、涂金堂(2017)。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11)。培養學生國際視野的策略。研究資訊,28(5),1-3。
吳清山、黃姿霓、王令宜(2011)。國民教育階段關鍵績效指標之初步建構。教育研究月刊,209,2-16。
吳翠玲(2012)。國際教育之教師專業,教師天地。180,30-35。
呂伊萱(2017,11月15日)。IEE最新報告:台生為美國國際學生第7大來源。自由時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254565
李英明(2012年7月)。全球化下的國際關係:國際教育的場域視角。教育部101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初階研習手冊,國立中正大學。
沈姍姍(主編)(2010)。國際組織與教育。臺北市,高等教育。
周玉秀(2012)。一個行動課程--國際教育融入數學之臨床實驗。國民教育,53,82-92。
周汶昊(2013)。美國國際教育政策建議書發表。取自http://www.moetw.org/2013/06/blog-post_9444.html
周珮儀(2011)。全球教育在地化。研習資訊,28(5),5-16。
周祝瑛、陳榮政(2012)。國際教育。載於國家教育研究院主編,我國教育政策綱領之研究,203-215。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周櫻雀(2011)。向世界邁進—桃園縣國際教育計畫。取自http://e-news.smes.tyc.edu.tw/Module/Pages/News_View.php?ID=3078
林心怡、林雲龍、許倪菁、溫美玲、郭香吟、周浩群、陳樹欉(2013年3月)。國際教育導入學校本位課程之思維與實踐策略。中小學國際教育國際研討會:理論與實踐的對話論文集,433-451,國立中正大學。
林永豐(2011)。強調學校本位與課程融入的英國全球教育。研習資訊,28(5),25-36。
林永豐(2013年3月)。中小學國際教育的主題與範疇分析。中小學國際教育國際研討會:理論與實踐的對話論文集,521-534,國立中正大學。
林明地(2012)。從中小學國際教育政策談學生國際學習。教師天地,180,1-6。
林明地(2013)。我國中小學國際教育政策主軸與學校實踐分析。教育研究月刊,230,14-26。
林彥良 (2015),國際教育融入課程與教學:從思考到發表,開啟國際新視角,新北市教育,16,34-37。
林素卿(2011)。課程如國際文本—全球教育課程與實踐之省思。研習資訊,28(5),17-23。
林清山(2014)。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林雅芳(2016年4月)。全球公民素養下的課程實踐與行動:以國民小學推動問題導向學習為例。中小學國際教育國際研討會:全球公民:素養、知識與能力論文集,151-166,國立中正大學。
林錦郎、黃淑玲(2015)。國小教師參與教師研習行為意向之研究。全球商業經營管理學報,7,149-162。
林騰跤(2006)。臺北市教育國際化的政策與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47-62。
邱玉蟾(2009)。學校推動國際教育應有的認識。取自http://web.fg.tp.edu.tw/~tispa/blog/epaper/02/word/d2-3.pdf
邱玉蟾(2010)。國際教育理念分析。取自http://www.qtm.ks.edu.tw:82/dyna2/data/user/internation/files/201105051056312.pdf
邱玉蟾(2012)。中小學國際教育政策與行動。國民教育,53,64-71。
邱皓政、林碧芳審訂(2014)。調查研究方法。(原作者:Floyd J. Fowler, Jr.)。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2013)。
建構中央與地方教學輔導網絡實施方案(2013年6月27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44354
洪雯柔(2012)。面向未來:以建構全球競爭力為基礎的國際教育。竹縣文教,43,19-23。
洪雯柔、郭喬雯(2012)。建構國際教育融入課程的教師專業成長團體規劃模式:三所偏鄉學校策略聯盟的經驗。課程研究,7,55-83。
洪意雯(2014)。國際教育訊息。教育資料與研究,113,229-244。
美國在臺協會(無日期)。取自https://www.ait.org.tw/zhtw/education-culture-zh/
美國亞洲協會網站(無日期)。取自https://asiasociety.org/education/our-initiatives
美國國際教育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oreign Student Advisers, NAFSA) (無日期)。取自http://www.nafsa.org/
美國教育資訊中心網站(U.S. Education Information Center) (無日期)。取自http://www.educationusa.tw/dispPageBox/UStudyHP.aspx?ddsPageID=USTUDYHP.
英國文化協會(The British Council)(無日期)。取自https://www.britishcouncil.org
英國國際發展部之全球學校夥伴關係計畫(DFID Global School Partnerships)國際學校獎(International School Awards)(無日期)。取自http://schoolsonline.britishcouncil.org/international-learning/inter-national-school-award
英國教育部(The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DfE) (無日期)。取自https://www.gov.uk/government/organisations/department-for-education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2015)。桃園市105年至108年國民中小學英語教育中長程計畫。桃園市,作者。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2016)。桃園市國際教育中程(106至109年)計畫。桃園市,作者。
桃園市國際英語村網站(無日期)。取自http://ev.tyc.edu.tw/ev_index.php
桃園縣政府(2008)。桃園縣教育簡介。桃園市,作者。
桃園縣政府教育局(2011)。2020桃園航空城教育計畫。桃園縣,作者。
祖曉梅(2015)。跨文化交際。大陸:外語社。
翁麗霞、洪明(2011)。美國聯邦政府國際教育政策探略—聚焦《高等教育法》第六款與「富布賴特計畫」。教育發展研究,7。取自http://www.cnsaes.org/homepage/html/magazine/jyfzyj/jyfzyj_alpx/5170.html
馬健生、吳佳妮(2016)。論新世紀美國教育國際化發展策略轉向—以十萬強計畫為例。比較教育研究,7,42-49。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9)。高雄市推動國際教育中程計畫。高雄:作者。
高雄市國際教育資源中心(無日期)。取自http://www.kierc.kh.edu.tw/internet/index.asp
國民教育法(2016年6月1日修正)。
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2016年7月1日修正)。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2)。全球教育。取自教育大辭書網站http://terms.naer.edu.tw/detao;/1453927/
張佳琳(2014年2月13日)。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簡介。教育部電子報,601。取自http://epaper.edu.tw/print.aspx?print_type=windows&print_sn=14574&print_num=601
張明文、陳盛賢(2006)。桃園縣初等教育國際化及其政策。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63-77。
張偉豪(2011) 。SEM論文寫作不求人。高雄市:三星統計。
張善禮(2015)。國際行動的能力:國際教育要帶給學生的改變。新北市教育,16,27-29。
張欽盛(2006)。台灣教育國際化的政策與措施。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1-16。
張瑞生、呂惠甄(2014)。以推拉策略推動學校國際交流模式之研究。洪志成(主持人),中小學國際教育國際研討會:國際交流與課程變革論文集,420-430,國立中正大學。
張碧娟(2013)。現階段高中國際教育的評析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230,27-40。
張樹倫(2008)。邁向全球化社會的多元文化素養。教師天地,157,28-33。
教育基本法(1999年6月23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8468#lawmenu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21世紀的教育願景。取自http://3w.naer.edu.tw/education/pdf/%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6%95%99%E8%82%B2%E5%A0%B1%E5%91%8A%E6%9B%B8%EF%BC%9A%E9%82%81%E5%90%9121%E4%B8%96%E7%B4%80%E7%9A%84%E6%95%99%E8%82%B2%E9%A1%98%E6%99%AF.pdf
教育部(2000)。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暫行版。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1a)。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1b)。推動高中職國際教育旅行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9)。教育部補助增進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國際視野要點。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GL000020&KeyWordHL=&StyleType=1
教育部(2010)。教育部中程施政計畫(99 至 102 年度)。取自https://ws.moe.edu.tw/001/Upload/1/relfile/6313/6897/0dcc4912-e390-4505-b094-b239c5e36184.pdf
教育部(2011)。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扎根培育21世紀國際人才。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2a)。教育部補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推動國際教育計畫要點。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8055/ch05/type2/gov40/num16/Eg.htm
教育部(2012b)。中華國民師資培育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2c)。中小學國際教育融入課程資源手冊國小版(第一冊)。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3)。教育部中程施政計畫(102 至 105 年度)。取自https://ws.moe.edu.tw/001/Upload/1/relfile/6313/6896/4677c787-46a4-4a29-9d81-1a276828b800.pdf
教育部(2014a)。103-104年教師合作問題解決教學能力提升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4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6)。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8932
教育部(2017a)。教育部中程施政計畫(106 至 109 年度)。取自https://ws.moe.edu.tw/001/Upload/3/relfile/6313/54847/6f0059a3-39e1-4a91-bab3-ae82512684c7.pdf
教育部(2017b)。106 年度中小學國際教育課程領導者培訓工作坊實施計畫。取自http://www.ietw.moe.gov.tw/GoWeb/include/GetDBfile.php?KeyID=209565135058a7a6b2a7146-f01
教育部統計處(無日期)。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
教育部補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推動國際教育計畫要點(2012年3月23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History.aspx?hid=753
梁俐玲(2015年7月16日)。美國國際教育政策。教育部電子報:國際視窗,674。取自https://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17064
梁福鎮(2013)。比較教育學:起源、內涵與問題探究。臺北市:五南。
莊文忠、鄭天澤(譯)(2017)。愛上統計學 (第4版)。(原作者:Neil J. S.)。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2014)。
許西玲(2016)。國際教育旅行與姊妹校交流的現況與問題。國教新知,63(3),98-113。
郭峰(2015)。全球化時代大學國際理解教育策略構建。取自https://www.sinoss.net/uploadfile/2012/0531/20120531115645810.pdf
陳玉琨(2004)。教育評鑑學。臺北市:五南。
陳怡如(2011)。臺灣中等學校國際教育實施現況與未來發展。教育資料集刊,50,1-26。
陳怡如(2015)。二十一世紀全球國際學校的發展與挑戰。教育研究月刊,259,39-55。
陳美如、郭昭佑(2014)。課程導向之國際交流教育個案研究--以資訊科技為媒介。教育資料與研究,113,171-203。
陳偉泓(2006)。臺北市麗山高中國際教育實務經驗。教與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79-86。
陳善德(2006)。教育品質推廣列車正式啟動--教育品質委員會成立及運作紀實。品質月刊,42(6),58-59。
陳惠邦(2013)。論國際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教育研究月刊,230,5-13。
陳順興 (2011)。建構高等教育經營績效架構和關鍵績效指標。教育研究月刊,209,25-38。
陳意尹、蔡清華(2013年3月)。英國推動中小學全球教育內涵與政策之研究。中小學國際教育國際研討會—理論與實踐的對話論文集,565-572,國立中正大學。
陳劍涵、陳麗華(2015)。以網路國際交流重構學習者教材知識的契機與實例。教科書研究,8(1),109-134。
陳嬋娟、陳斐娟(2016年4月)。國民小學推動國際教育之實施困境與契機分析。王智弘(主持人),中小學國際教育國際研討會:全球公民:素養、知能與能力論文集,207-222,國立中正大學。
陳麗華(2010)。臺北市全球教育白皮書芻議。教師天地,168,4-11。
傅爾布萊特學術交流基金會(無日期)。取自http://www.fulbright.org.tw/dispPageBox/CtCh.aspx?ddsPageID=FOSECHIAAA
就業服務法(1992年5月8日)。
黃乃熒(2009)。臺灣推動中小學國際教育之行動建構。教育資料集刊,42,1-23。
黃乃熒(2011)。全球領導與國際教育。台北:學富。
黃文定(2014年4月)。從跨國校際交流探究我國國小學童跨文化能力—技能面向的分析。王俊斌(主持人),中小學國際教育研討會國際交流與課程變革論文集,382-396,國立中正大學。
黃文定(2017)。析論影響英國「國際學校獎」實施之因素:政策執行的觀點。教育政策論壇,20,35-69。
黃文定、詹盛如、陳怡如(2013)。英國「國際學校獎」運作機制與功能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110,189-214。
黃月純、王如哲(2013)。臺灣、韓國國際教育之展望。教育研究月刊,230,121-135。
黃玫玲(2012)。永續發展教育下,國小教師應有的國際教育素養。國民教育,52,75-79。
黃冠勳(2014)。國民中小學推動國際教育之迷思與困境。學校行政,92,164-181。
黃捷(2016)。全球文化素養調查北歐包辦前5名。取自https://anntw.com/articles/20160321-PBgy
黃碧智(2012)。臺灣《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之推動與反思-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融入課程規劃之個案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楊巧玲(2004)。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意義與爭議。教育政策論壇,7(1),101-110。
楊思偉(2007)。比較教育。臺北市:心理。
楊深坑(2014)。比較教育的意義、目的、研究類型與方法策略。載於楊深坑、王秋絨、李奉儒主編,比較與國際教育,21-54。臺北市:高等教育。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無日期)。取自http://www.oecd.org/
葉興華、郭玉慧、吳奇美、劉春陽、吳卿華、林雅雯(2013)。以讀報推動國際教育之調查研究。國教新知,60,54-67。
葉蕙芬(2012年4月)。臺灣教育國際化影響因素與推動策略之研究。「教育國際化之反思」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212-227,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董國安 (2012)。台灣中小學紮根國際教育的思維與作為。竹縣教育,43,50-57。
詹盛如(2011)。國際組織與英澳國際教育政策。取自http://www.qtm.ks.edu.tw:82/dyna2/data/user/internation/files/201105051046272.pdf
詹盛如(2012)。英、澳與國際組織國際教育推動現況。教育部101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初階研習手冊,107-112,國立中正大學。
詹盛如(2013)。國際教育政策:中央與地方政府之比較分析。國民教育,53,93-97。
詹盛如(2015)。國際教育的理念分析。教育部104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初階研習手冊,28-32,國立中正大學。
電子化語言學習(elanguages) (無日期)。取自http://www.elanguages.ac.uk
廖文靜(2013)。中小學國際教育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230,41-54。
廖玉枝、陳正為、施馨貴、王婉如(2014年4月)。國際教育融入學校本位課程之實踐策略與建議-以「深耕大甲 國際順中」課程推動為例。陳聖謨(主持人),中小學國際教育國際研討會:國際交流與課程變革論文集,210-226,國立中正大學。
網路學校社群(eTwinning) (無日期)。取自http://www.britishcouncil.org/etwinning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2)。臺北市教育國際交流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0)。臺北市全球教育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趙文德(2015)。臺灣小學推動學校本位國際教育之行動研究 -苗栗縣後龍國民小學反省性實踐歷程分析(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趙文德、劉火欽、陳佳宜、徐千惠(2016年4月)。臺灣小學推動國際教育姐妹校交流模式之行動研究—以苗栗縣後龍國民小學為例。王智弘(主持人),中小學國際教育國際研討會:全球公民:素養、知識與能力論文集,223-240,國立中正大學。
劉永順(2015)。國際教育旅行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師友月刊,581,10-15。
劉美慧、游美惠、李淑菁編著(2016)。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市:高等教育。
劉慶仁(2006)。英國中小學國際教育之推展。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87-108。
劉靜宜(2013)。美國加州大學海外學習計畫模式及其啟示。教育資料集刊,60,61-92。
潘志煌(2012年4月)。臺灣中小學國際教育政策之批判論述分析。「教育國際化之反思」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321-338,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潘慧玲(2017)。縣市教育力指標系統:臺灣地方學會之初探。學校行政雙月刊,109,138-151。DOI:10.3966/160683002017050109008
蔡宜紋、黃文定(2016)。台灣國民小學國際教育交流之帶隊教師國際教育技能研究。載於溫明麗主編,國際教育人才培育之策略研究,11-46。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蔡金田(2004)。從全球化教育競爭力的觀點談校長領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3),58-77。
蔡金田(2017)。各國國際教育推動現況。桃園市106年度國際教育初階研習手冊,20-26。
蔡金田、許瑞芳(2019)。臺灣國民小學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與分析。臺北市:元華文創。
蔡清田、劉祐彰(2007)。國小教師課程設計的實踐與難題。課程研究,3,59-85。
蔡靜儀(2013a)。英國中小學國際教育之學校國際化研究。真理大學人文學報,14,29-48。
蔡靜儀(2013b年3月)。英國中小學教育國際化研究。中小學國際教育國際研討會—理論與實踐的對話論文集,357-372,國立中正大學。
鄭以萱(2013)。以非政府組織支援的海外服務學習培育國際化人才。教育資料與研究,110,27-48。
鄭新輝 (2011)。整合性學校績效管理系統與關鍵績效指標之應用。教育研究月刊,209,39-53。
薛承泰、林昭禎(2004)。外勞數量與台灣勞工之就業關係。國家政策論壇,春季號。2015/11/15擷取自http://old.npf.org.tw/monthly/0401/theme-212.htm
謝孟恬(2015)。國際教育課程設計--以「日本文化欣賞與體驗」為例。新北市教育,16,38-41。
鍾宜興 (2012) 。飛向國際,飛向未來。竹縣文教,43,13-18。
鍾宜興、黃碧智(2013)。流動的文化疆界與跨界的心靈--國際教育相關概念的釐清。教育資料與研究,110,1-26。
鄺灩湘(2016)。二戰後美國國際教育交流及其政治效應探析。取自http://www.charhar.org.cn/newsinfo.aspx?newsid=11212
顏佩如(2005)。全球教育發展與內涵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當代課程與教學新課題,1-17。臺北市: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顏佩如(2010)。全球教育的核心價值之探討。陳清溪主編,教育核心價值實踐之研究,1-38。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羅雪瑞、林詩敏(2015)。運用人權議題實踐國際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以竹北國小六年級學童實踐公民行動方案為例。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15,31-77。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二、外文部分
America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undation, AIEF(n.d.)。Retrieved from http://www.aief.org.tw/aboutief/whoweare.htm
American president project (n. d.). Retrieved from http://www.presidency.ucsb.edu/ws/index.php.
American Society for Quality (n. d.). ISO standards. Retrieved from: https://asq.org/quality-resources/standards-101
Bagozzi, R. P., & Yi, Y. (1989). On the us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in experimental desig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6(3), 271-284.
Beck, U. (2000). What is globalization? U.S.: Wiley.
Bereday, G.Z.F. (1964). Comparative method in education. Canada: Holt, Rinehart & Winston of Canada Ltd.
Bruggencate, G. t., Luyten, H., Scheerens, J., & Sleegers, P. (2012). Modeling the influence of school leaders on student achievement: How can school leaders make a differenc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8(4), 699-732. DOI: 10.1177/0013161X11436272
Bruhn, E. (2017). Towards a framework for virtual internationaliz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arning & Distance Education, 32(1). Retrieved from: http://www.ijede.ca/index.php/jde/article/view/1014/1667
Bureau of Educational & cultural Affairs (n. d.). About ECA. Retrieved from https://eca.state.gov/about-bureau
Cambridge, J. & Thompson, J. J. (2004). Internationalism and globalization as contexts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mpare, 342, 161–175.
Canadian Bureau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13). About IE. Retrieved from: http://www.cbie-bcei.ca/about-ie/
Canadian Bureau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16).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leadership of tomorrow: where are we and where do we need to go? Retrieved from: https://cbie.ca/wp-content/uploads/2016/05/INTL-Where-are-We-and-Where-Do-EN.pdf
Clinton, W. J. (2000). Memorandum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Retrieved from: http://www.presidency.ucsb.edu/ws/?pid=58389
Collins, H. T., Czarra, F. R. and Smith, A. F. (1995). Guidelines for global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education: challenges, culture, connections. Retrieved from: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513.2794&rep=rep1&type=pdf
Commission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2013).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umanitiescommission.org/_pdf/hss_executivesummary.pdf
Davis, M. R. (2002). Paige urges new focus on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dweek.org/ew/articles/2002/11/27/13paige.h22.html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 Skills (2013).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global growth and prosperity. U.K.: Author.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Skills (2004). Putting the world into world-class education. U.K.: Author.
Friedman, T. L. (2005). 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USA: Picador.
Guo, S. C. & Liao, W. T.(2014, April). An exploration on the percep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t the primary school level. Retrieved from: file:///C:/Users/USER1/Downloads/103+0424-%E4%B8%AD%E5%B0%8F%E5%AD%B8%E5%9C%8B%E9%9A%9B%E7%A0%94%E8%A8%8E%E6%9C%83%E7%A0%94%E7%BF%92%E6%89%8B%E5%86%8A.pdf
Howe, D. (2008). Schools without walls. Phi Delta Kappan, 90(3), 206-210.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n. d.). About IB. Retrieved from http://www.ibo.org/about-the-ib/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Education (n. d.). Who we are. Retrieved from http://www.ibe.unesco.org/en/who-we-are/history
Keller, D. (2011). Toward a system of evaluating a school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 Retrieved from: http://www.ibo.org/contentassets/477a9bccb5794081a7bb8dd0ec5a4d17/dankellersystemevaluating.pdf
Kline, R. B. (2011).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3rd Ed.). USA : The Guilford Press.
Knight, J. (1999).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Ed.). Qualit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13-28. Retrieved from: http://ebook.umaha.ac.id/E-BOOKS%20ON%20HIGHER%20EDUCATION/QUALITY%20_%20QA%20MANAGEMENT,%20E-BOOK/QUALITY%20_%20INTERNATIONALIZATION%20IN%20HE%20(BUKU).pdf#page=14
Knight, J. (2003). Update the defini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33 (6), 2-3. Retrieved from: https://ejournals.bc.edu/ojs/index.php/ihe/article/viewFile/7391/6588
Knight, J. (2011). Five myths about internationaliz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doi.org/10.6017/ihe.2011.62.8532
Kozma, T., & Radacsi, I. (2000). Should we become more international or more regional? Aspects of minority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25(1), 41-45.
Lin, M.H. & Chen, S.H.(2014). A comparison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in Taiwan and Japan: The perspective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 7(1), 47-59.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oreign Student Advisers (n. d.). About us. Retrieved from http://www.nafsa.org/About_Us/About_International_Education/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6). Global competency for an inclusive world. Retrieved from: http://www.oecd.org/pisa/aboutpisa/Global-competency-for-an-inclusive-world.pdf
Parmenter, D. (2015).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Developing, implementing, and using winning KPIs (3rd Ed.). Retrieved from: https://doi.org/10.1002/9781119019855.fmatter
Qualification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2007). The global dimension in action: a curriculum planning guide for schools. UK: Author.
Qualification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2010). Cross-curriculum dimensions: A planning guide for schools. UK: Author.
Redecker, C. (2013). The use of ICT for the assessment of key competences. Doi: 10.2791/87007
Reimers, F. M. (2013). Assessing global education: An opportunity for the OEC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oecd.org/pisa/pisaproducts/Global-Competency.pdf
Shapiro, J. P., & Stefkovich, J. A. (2011). Ethical leadership and decision making in education: Applying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to complex dilemmas, (3rd Ed.). U.K.: Routledge.
Thompson, J. J. (1998). Towards a model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M. Hayden & J. J. Thompson (Ed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pp. 276–290). Abingdon, U.K.: Routledge Falmer.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n. d.). About us. Retrieved from https://en.unesco.org/about-us/introducing-unesco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1974). 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co-operation and peace and education relating to human rights and fundamental freedoms. Retrieved from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1/001140/114040e.pdf#page=144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001). 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a culture of peace and non-violence for the children of the world 2001-2010. Retrieved from http://www.un-documents.net/a56r5.htm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004). What i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UNESCO answers. Retrieved from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3/001385/138578e.pdf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010). The international year for the rapprochement of cultures 2010. Retrieved from http://www.un.org/en/events/iyrc2010/background.shtml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013). The international year for the rapprochement of cultures 2013-2022. Retrieved from https://en.unesco.org/decade-rapprochement-cultures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015). Incheon declaration: Education 2030 framework for action. Retrieved from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4/002456/245656E.pdf
United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2). Succeeding globally through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engagement: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trategy 2012–16.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ctfl.org/sites/default/files/reports/international-strategy-2012-16.pdf
Wiersma, W., & Jurs, S. G. (2009).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9th Ed.). USA: Pearson Education, Inc.
Wikipedia (n. d.). IPO model. Retrieved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 IPO_model
World Bank (2018). Learning: to realize education’s promise. Retrieved from http://www.worldbank.org/en/publication/wdr201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