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儒佛交涉的角度看嚴羽《滄浪詩話》的詩學觀念
書刊名: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作者:蕭麗華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siao, Lee-hwa
出版日期:2000
卷期:5
頁次:頁253-273
主題關鍵詞:嚴羽滄浪詩話儒佛交涉宋代詩學以禪喻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4)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2
  • 點閱點閱:55
     中國古典詩學起最早是環繞《詩三百》為主的儒家詩觀,到了陸機提 出「緣情說」才揭開了詩學觀念的新頁。但事實上,在情志一體的角度,陸機的 「緣情」說仍是在「言志」的系統下,只是突顯情感因素在詩歌中的重大意義而 已。詩學觀念能放開儒家現實關懷與實用主義的視野,大步邁向唯心的超越領 域,必待三教融合的文化意識在士大夫生活中高度成熟以後的唐宋階段。唐代詩 人因庶族抬頭、緇素合流,作品中高度實踐了三教融合的觀念,宋代詩話則是詩 學理論的圓熟反省,只有在宋人對詩體的省思中,我們才能看到三教融合之後, 詩學觀念有跨越儒家思維的進步與開展。以這個角度來說,嚴羽《滄浪詩話》是 極具觀察意義的。 過去研究嚴羽詩論的著作不少,一般以為嚴羽論詩的特識在「以禪喻詩」,實際 上,「以禪喻詩」是唐宋間的論詩現象,現象背後的真正因由則是儒佛交涉的結 果。針對嚴羽「以禪喻詩」,論者已多;針對儒佛交涉的詩觀,則尚無研究者觸 及。本文即從儒佛交涉入手,希望藉儒家詩學觀為對照,映顯嚴羽詩論的特識, 進一步更希望突顯儒佛交涉的問題不應只是存在於思想史上,而是中國文化史上 全面存在的議題,它在詩學觀念上也能獲得驗證。 本文全文凡分六小節。第一節為前言;第二節從詩「言志」的詩學傳統說起,歸 納先秦到漢代「言志」詩觀主要涵攝的知、情、意內涵;第三節分析儒佛交涉下 的詩學演進,以唐人「意境論」為明顯起點,然唐人詩論仍祖述風雅,只是在「言 志」主軸之外,融攝佛理,開展「取境」「穿境」之審美觀而已。至於晚唐北宋, 「以禪喻詩」風氣大開,如東坡、曾幾、范溫等,成為嚴羽詩論之前導;第四節 論嚴羽詩論的思想路徑,將嚴羽詩論分為(一)「妙悟說」之拈出(二)詩家宗祖之 建構等兩條路徑,釐析嚴羽詩論內容之主「識」、「最上乘」、「悟入」暨以漢魏盛 唐為「第一義」詩體等觀念,並觀察其「妙悟說」與大慧宗杲及臨濟禪的關係、 其宗祖說所留下的歷代辯諍、其論詩不提《詩三百》以別出儒家蹊徑之用心;第 五節析論嚴羽詩論中的儒佛辯證,觀察嚴羽刻意大量用臨濟禪語,用妙悟說代替 諷諭風化,迴避《詩三百》,應是有他力矯時弊的一番用意;第六節結語出嚴羽 未嘗反對儒家「詩言志」詩觀,只是未加著墨而已,他的詩論是著力於禪喻,矯 時人議論說理,使詩回歸於含蓄本色。
期刊論文
1.吳紅英(1993)。王昌齡的詩歌意境理論初探。重慶師院學報(哲社版),1993(1),83-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佰偉(19920900)。宋代禪學與詩話二題.[ 雲門宗與葉夢得「石林詩話」、臨濟宗與嚴羽「滄浪詩話」]。中國文化(風雲時代),6,88-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文生(19930300)。「詩言志」--中國文學思想的最早綱領。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209-3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麗華。裴斐《詩緣情辨》評述。中國文學研究,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義正(1998)。儒理與禪法的合流─以大慧思想為中心的考察。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錢鍾書(1983)。新編談藝錄。新編談藝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銳清(1992)。滄浪詩話的詩歌理論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紹虞(1978)。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伯偉(199209)。禪與詩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自清(1983)。詩言志辨。臺北:漢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思煒(19931200)。禪宗與中國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嚴羽、郭紹虞(1980)。滄浪詩話校釋。臺北:東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魏道儒(1993)。宋代禪宗文化。河南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裕鍇(1992)。中國禪宗與詩歌。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夢鷗(1984)。古典文學論探索。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景進(1986)。嚴羽及其詩論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紹虞(1980)。宋詩話輯佚。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成復旺、黃保真、蔡鍾翔(1987)。中國文學理論史。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良運(1992)。中國詩學體系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伯偉(1996)。全唐五代詩格校考。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周裕鍇(1999)。禪宗語言。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裴斐(1990)。詩緣情辨。詩緣情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蕭麗華(1996)。唐代詩歌與禪學。唐代詩歌與禪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景進。唐代意境論初探。文學與美學(第二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89)。劉賓客文集。劉賓客文集。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71)。中國文學批評家與文學批評。中國文學批評家與文學批評。臺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郭紹虞(1980)。中國歷代文論選(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老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簡恩定(1997)。「詩言志」功能的解放─佛教與中國詩歌內涵的轉化,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