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蘇軾詩人意識研究
作者:李妮庭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Ni-Ting Lee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指導教授:黃啟方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2
主題關鍵詞:蘇軾詩人意識詩人詩名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5
作為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家之一,蘇軾在文學、藝術領域上皆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影響深遠。在詩歌史上,蘇軾向來被認為是第一流詩人,無庸置疑,然而他自己是如何看待此一角色,卻是研究者較少關注的。如眾所知,蘇軾是宋代詩歌創作與新興傳媒結合之後詩集得以廣泛流傳的重要先例,是北宋烏臺詩案的主角;在有意識地為自我作品編年、以次韻古人詩歌的方式創作一系列和陶詩、支持詩賦在科舉的作用、與江西詩派諸人的師友關係等,都可看到蘇軾作為一位詩人的獨特性。相對於此,蘇軾在作品中也對自我的「詩人」身分流露出極為強烈的意識,從各個角度賦予豐富的價值詮釋與表述。然而歷來研究蘇軾詩者,對此一自我表現與內在意識並未給予充分的揭示,仍有待更深入的探討。本文即據蘇軾的創作歷程,從蘇軾的詩人自覺、社會交往、詩人典範認同、詩名與不朽等視角探究「詩」之於蘇軾的價值、存在意義,及其在意識深處中是如何定位作為「詩人」的自己等相關問題。詩歌本是創作主體以語言符號的形式表述其閱歷、體驗與自我存在感受的社會性實踐。探討蘇軾對自我「詩人」角色的認識時,其對詩歌本質的認識、價值的界定、詩歌風格形成、詩歌表現與社會文化場域的互動關係等,也將獲得另一個詮釋面向的把握。本文即是以創作主體的內在意識為詮釋進路,來呈現蘇軾身為「詩人」的自我認識,重新把握蘇軾及其詩歌在詩史上的地位與獨特性意義。
一、蘇軾相關文獻

宋‧蘇軾著,清‧王文誥輯註,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
宋‧蘇軾著,馮應榴輯注,黃任軻等點校:《蘇軾詩集合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宋‧王十朋等註:《東坡詩集註》(《四庫全書》珍本十一集),臺北:商務印書館
宋‧蘇軾著,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
宋‧蘇軾著,薛瑞生箋證:《東坡詞編年箋證》,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宋‧蘇軾著,鄒同慶、王宗堂編年校註:《蘇軾詞編年校註》,北京:中華書局,2002
宋‧蘇軾著,張志烈等校注:《蘇軾全集校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宋‧蘇軾著:《蘇氏易傳》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
宋‧王宗稷編:《東坡先生年譜》,《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第19冊,頁459-635
宋‧邵浩:《坡門酬唱集》,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七集》
傅藻編纂:《東坡紀年錄》,《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第19冊,頁383-458
王水照編:《宋人所撰三蘇年譜彙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孔凡禮:《蘇軾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8
孔凡禮:《蘇轍年譜》,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1
孔凡禮:《三蘇年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
曾棗莊:《蘇軾評傳》,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曾棗莊:《蘇轍評傳》,臺北:五南圖書,1995
曾棗莊:《三蘇傳》,臺北:學海出版社,1986
李一冰:《蘇東坡新傳》,臺北:聯經出版社,1986
王水照、朱剛;《蘇軾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四川大學中文系唐宋文學研究室編:《蘇軾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94
宋‧朋九萬:《東坡烏台詩案》,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
王水照:《蘇軾選集》,臺北:萬卷樓出版社,1997
王水照:《蘇軾論稿》,臺北:萬卷樓出版社,1994
王洪:《蘇軾詩歌研究》,北京:朝華出版社,1993
曾棗莊、曾濤:《三蘇選集》,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
曾棗莊、曾濤編:《蘇文彙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
曾棗莊、曾濤編:《蘇詩彙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
曾棗莊、曾濤編:《蘇詞彙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
曾棗莊:《三蘇文藝思想》,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5
曾棗莊等著:《蘇軾研究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黃啟方先生:《東坡的心靈世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
劉尚榮:《蘇軾著作版本論叢》,成都:巴蜀書社,1988
謝桃坊:《蘇軾詩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87
謝佩芬:《蘇軾心靈圖像:以「清」為主之文學觀》,臺北:文津出版社,2005

二、經部、史部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 《孟子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
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新校漢書集注》,臺北:世界書局,1972。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
晉‧陳壽著,南朝宋‧裴松之注:《新校三國志注》,臺北:世界書局,1972。
宋‧歐陽脩、宋祁:《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76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
宋‧楊仲良:《續通鑑長編紀事本末》,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
宋‧未著編者:《宋大詔令集》,臺北:鼎文書局,1972
宋‧趙汝愚編:《宋代名臣奏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宋‧王偁 :《東都事略》,臺北:文海書局出版,1979
宋‧詹大和等撰,裴汝誠點校:《王安石年譜三種》,北京:中華書局,1994
元‧脫脫:《宋史》,臺北,鼎文書局,1994
明‧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臺北:三民書局,1956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臺北:世界書局,1963
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北京:中華書局,1957
清‧顧棟高撰;馮惠民點校:《司馬溫公年譜》,北京:中華書局,2006
宋‧樂史撰,王文楚等點校,《太平寰宇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
宋‧王存撰,《元豐九域志》,北京:中華書局,1984
宋‧祝穆撰,祝洙增訂,施和金點校,《新編方輿勝覽》,北京:中華書局,2003

三、子部筆記類

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北京:中華書局,1984
宋‧方勺:《泊宅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
宋‧洪邁:《容齋隨筆》,北京:中華書局,2005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北京:中華書局,1980
宋‧周惲:《清波雜誌》,北京:中華書局,1994
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北京:中華書局,1981
宋‧趙德麟:《侯鯖錄》,北京:中華書局,2004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79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1983
宋‧魏泰:《東軒筆錄》,北京:中華書局,1983
宋‧莊綽著,蕭魯陽點校:《雞肋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
宋‧范鎮:《東齋記事》,朱易安等主編:《全宋筆記》第一編,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
宋‧歐陽修:《歸田錄》,《全宋筆記》第一編(五),2003
宋‧晁說之:《晁氏客語》,《全宋筆記》第一編,2003
宋‧蘇軾:《東坡志林》,《全宋筆記》第一編(九),2003
宋‧蘇軾:《仇池筆記》,《全宋筆記》第一編(九),2003
宋‧蘇軾:《漁樵閑話錄》,《全宋筆記》第一編(九),2003
宋‧蘇軾:《仇池筆記》,《全宋筆記》第一編(九),2003
宋‧蘇轍:《龍川別志》,《全宋筆記》第一編(九),2003
宋‧呂希哲:《呂氏雜記》,夏廣興整理:《全宋筆記》第一編(十)
宋‧張耒:《明道雜誌》,《全宋筆記》第二編(七),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
宋‧李廌:《師友談記》,《全宋筆記》第二編(七),2006
宋‧王鞏:《聞見近錄》,《全宋筆記》第二編(六),2006
宋‧惠洪:《冷齋夜話》,《全宋筆記》第二編(九),2006
宋‧費袞:《梁谿漫志》,《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宋‧周煇著,劉永翔校注:《清波雜志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7
曾棗莊、李凱、彭君華編:《宋文紀事》,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5

四、集部

(一)、總集別集類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
元‧方回選評,李慶甲集評校點:《瀛奎律髓彙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清‧嚴可鈞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99
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2003
清‧董誥等人編,孫映逵等點校:《全唐文》,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逯欽立編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學海出版社,1991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舒大綱主編:《宋集珍本叢刊》,北京:線裝書局,2004
曾棗莊、舒大綱主編:《三蘇全書》,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
晉‧陶潛著,龔斌校箋:《陶淵明集校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唐‧杜 甫著,仇兆鰲注:《杜詩詳註》(北京:中華書局,1999)
唐•李白著,瞿蛻園,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箋校:《白居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唐‧陸龜蒙著,宋景昌、王立群點校:《甫里先生文集》,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6
宋‧王禹偁:《小畜集》,臺北:台灣商務書局,1968
宋‧范仲淹著,李勇先,王蓉貴校點:《范仲淹全集》,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
宋‧梅堯臣著,朱東潤校注:《梅堯臣集編年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宋‧歐陽脩著,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
宋‧歐陽脩著,洪本健校箋:《歐陽修詩文集校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宋‧司馬光撰,李之亮箋注:《司馬溫公集編年箋注》,成都,巴蜀書社,2008
宋‧張方平撰,鄭涵點校:《張方平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宋‧文同著,胡問濤、羅琴校注:《文同全集編年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99
宋‧道元著,顧宏義譯注:《景德傳燈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0
宋‧蘇洵著,曾棗莊、金成禮箋注:《嘉祐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1993
宋‧曾鞏著,陳杏珍、晁繼周點校:《曾鞏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
宋‧王安石著,高克勤點校:《王荊文公詩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宋•周敦頤著,陳克明點較:《周敦頤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
宋‧程顥、程頤著,朱熹編;《二程集》,台北:里仁書局,1982
宋‧蘇轍著,曾棗莊、馬德富校點:《欒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宋‧蘇轍著,陳宏天、高秀芳點校:《蘇轍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
宋‧黃庭堅著;任淵,史容,史季溫注;劉尚榮校點:《黃庭堅詩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
宋‧黃庭堅:《黃庭堅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
宋‧黃庭堅著,宋‧任淵等注:《黃山谷詩集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宋‧黃庭堅著:《豫章黃先生文集,臺市:商務印書館,1979
宋‧秦觀著,徐培均注:《淮海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宋‧秦觀著,周義敢編注:《秦觀集編年校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宋‧陳師道著,宋‧任淵注,冒廣生補箋:《後山詩注補箋》,北京:中華書局,1995
宋‧張耒著,李逸安等點校:《張耒集》,北京:中華書局,2000
宋‧晁補之:《濟北晁先生雞肋集》,四庫叢刊本
宋‧蘇過著,舒大剛等校注《斜川集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96
宋‧李之儀:《姑溪居士文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
宋‧楊萬里著,辛更儒箋校,《楊萬里集箋校》,北京:中華書局,2007
宋‧陸游著,錢仲聯校注:《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二)、詩話

宋‧阮閱編,周本淳校:《詩話總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後集》,《宋詩話全編》,1998
宋‧陳師道:《後山詩話》,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
宋‧王直方:《王直方詩話》,郭紹虞輯:《宋詩話輯佚》,臺北:華正書局,1981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
宋‧葉夢得:《石林詩話》,《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
宋‧周必大:《二堂老詩話》,《歷代詩話》,中華書局,1981
宋‧陳巖肖:《庚溪詩話》,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
宋‧嚴羽:《滄浪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
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五、近人研究書目

(一)、年譜、評傳及資料彙編

吳洪澤主編:《宋人年譜叢刊》,成都:四川大學,2003
曾棗莊、舒大剛:《北宋文學家年譜》,臺北:文津書局,1999年
嚴杰:《歐陽修年譜》,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年
申利編著:《文彥博年譜》,成都:巴蜀書社,2011清‧顧棟高撰,馮惠民點校:
鄭永曉:《黃庭堅年譜新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
鄭騫:《陳後山年譜》,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
劉乃昌、楊慶存著:〈晁補之年譜〉,《晁氏琴趣外篇‧晁叔用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黃啟方先生:《北宋文學批評資料彙編》,臺北:成文出版社,1978
洪本健編:《歐陽修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 1995
周義敢、周雷編:《秦觀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1
周義敢:《張耒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7
傅璇琮編:《黃庭堅與江西詩派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78
黃寶華:《黃庭堅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二)、其它相關研究書目

王 南:《中國詩性文化與詩觀念》,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王水照主編:《宋代文學通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0
李德輝:《唐代交通與文學》,長沙:湖南文學出版社,2003
何寄澎:《唐宋古文新探》,臺北:大安書局,1990
伍曉蔓:《江西宗派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5
沈松勤:《北宋文人與黨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程千帆、吳新雷:《兩宋文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程杰:《北宋詩文革新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
馬東瑤:《蘇門六君子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周裕鍇:《宋代詩學通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文字禪與宋代詩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祝尚書:《宋代科舉與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08
莫礪鋒:《唐宋詩學論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
陳中浙:《蘇軾書畫藝術與佛教》,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張高評主編:《宋代文學研究叢刊》,1-5期,高雄:麗文文化,1995-1999
張宏生:《宋詩融通與開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張海鷗:《宋代文化與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郭為藩:《自我心理學》,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6new window
夏承燾:《夏承燾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黃啟方先生:《兩宋文史論叢》,臺北:學海出版社,1985
─── :《宋代詩文縱談》,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7
─── :《東坡的心靈世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
─── :《黃庭堅與江西詩派論集》,臺北:國家出版社,2006
─── :《兩宋詩文論集》,臺北:國家出版社,2010
黃弈珍:《宋代詩學中的晚唐觀》,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
───:《象徵與家國-杜甫論文新集》,臺北:唐山出版社,2010
黃啟江:《北宋佛教史論稿》,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new window
錢鍾書:《宋詩選注》,臺北:書林出版社,1990
───:《管錐篇》,北京:三聯書店,2007
───:《談藝錄》,北京:三聯書店,2008
錢 穆:《莊子纂箋》,北京:三聯書店,2010
蔣 寅:《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北京:中華書局,2003
蔣寅編譯:《日本學者中國詩學論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
謝佩芬:《北宋詩學中「寫意」課題研究》,臺北:臺大出版委員會出版,1998new window
謝思煒:《唐宋詩學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蕭麗華:《唐代詩歌與禪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0new window
蕭 馳:《玄智與詩興》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
龔鵬程:《江西詩社宗派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new window
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六、外籍學者專著

日‧松浦友久著,劉維治、尚永亮、劉崇德譯,《李白的客寓意識及其詩思-李白評傳》,北京:中華書局,2001
日‧山本合義:《詩人と造物:蘇軾論考》,東京:研文出版社,2002
日‧川合康三著,劉維治、張劍、蔣寅譯:《終南山的變容:中唐文學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蔡毅譯:《中國的自傳文學》,北京:中央編譯社出版,1999
日‧小川環樹著,潭汝謙等編譯:《論中國詩》,香港:中文大學,1986
───:周先民譯:《風與雲―中國詩文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5
日‧內山精也著,朱剛等譯:《傳媒與真相-蘇軾及其周圍士大夫的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日‧淺見洋二著,金程宇、岡田千惠譯:《距離與想像-中國詩學的唐宋轉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日‧土屋健次郎著,朱剛譯:《道學之形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日‧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7
日‧村上哲見著,楊鐵嬰譯:《唐五代北宋詞研究》,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
日‧一海知義著,彭家紅譯:《陶淵明•陸放翁•河上肇》,北京:中華書局,2008
日‧保苅佳昭著:《新興與傳統──蘇軾詞論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美‧宇文所安著,陳引馳、陳磊譯:《中國中世紀的終結:中唐文學文化論集》,北京:三聯書店,2006
───:,賈晉華、錢彥譯:《晚唐詩》,北京:三聯書店,2011
Stephen Owen:Traditional Chinese poetry and poetics―Omen of the world,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85
美‧田曉菲:《塵几錄―陶淵明與手抄本文化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
美‧高友工、梅祖麟著,李世耀譯:《唐詩的魅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美‧楊曉山著,文韜譯:《私人領域的變形》,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
美‧包弼德著,劉寧譯:《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美‧姜斐德:《宋代詩畫中的政治隱情》,北京:中華書局,2009
法‧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臺北:張老師出版社,1993
德‧哈貝馬斯著,李黎等譯:《作為意識型態的技術和科學》,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英‧MikeCrang著,楊淑華譯,《文化地理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七、期刊論文

王水照:〈「蘇門」諸公貶謫的心態與縮影─論秦觀千秋歲及蘇軾等和韻詞〉,《蘇軾論稿》,頁118-138
───:〈蘇門的性質與特徵〉,《蘇軾論稿》,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12月,頁30-65
───:〈蘇門的形成與人才網絡的特點〉,《王水照自選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頁377
王啟鵬:〈「忘」與「游」:蘇軾的精神家園-蘇軾遭貶後的心靈透視〉,《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2007),頁10-17。
朱剛:〈從先憂後樂到簞食瓢飲-北宋士大夫心態之轉變〉,《文學遺產》,第2期(2009),頁54-63。
祝尚書:〈蘇門後四學士考論〉,《江海學刊》,2006年4月,頁172-179
崔銘:〈基本人生取向與人格理想―論蘇軾與黃庭堅的內在契合〉,《南京師大學報》,2002年第1期,頁148-154。
───:〈跨越時空的群體性唱和-蘇門晚期交游考述〉,《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科版)第22卷第1期,頁93-98。
曾棗莊:〈論蘇門後四學士〉,曾棗莊著:《宋代文學與宋代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頁301-315。
───:〈論《全宋文》的文體分類及其編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冊360,頁 240-275。
───:〈論宋代律賦〉,《文學遺產》,2003年第5期,頁47-61。
諸葛憶兵:〈論宋代科舉考場外的詩歌創作活動〉,《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6卷第5期。
張淑香:〈抒情自我的原型―屈原與離騷〉,《臺靜農先生百歲冥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出版委員會,2001年,頁47-74。
美‧唐凱林(kathleen M.):〈宋代傳記與蘇軾的生平〉,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主編:《中國蘇軾研究》,第一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頁127-142。
───:〈蘇軾詩歌中的歸―宋代士大夫貶謫心態之探索〉,孫欽善主編:《國際宋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
日‧橫山伊勢雄:〈關於詩人之狂-蘇軾的情況〉,劉柏靑等編《日本學者中國文學硏究譯叢第一輯》,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頁179-191。
陳家煌:〈論中唐「詩人概念」與「詩人身分」〉,《文與哲》第17期(2010.12),頁137-168。new window
鞏本棟:〈環繞蘇門起始興盛的幾個問題〉,莫礪鋒主編:《第二屆宋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頁295-323。
───:〈詩窮而後工的歷史考察〉,《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8)
蔣寅:〈古典文學的精神史意義及其研究〉,《中國文化》2009,第29期。
謝佩芬:〈蘇軾「清」論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主編:《第五屆中國詩學會議論文集》,彰化:彰師大國文學系,1992,頁111-145。
───:〈三蘇研究論著目錄〉(1913-2003)(上),《書目季刊》第38卷第4期,2005.3。
───:〈三蘇研究論著目錄〉(1913-2003)(下),《書目季刊》第39卷第1期,2005.6
蕭麗華:〈東坡詩中的般若禪喻〉,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聖傳與詩禪:中國文學與宗教國際學術研討會」,2004
顏崑陽〈「詩社會文化行為」所展現的「詮釋範型」意義〉,《東華人文學報》第8期(2006),頁55-88
鍾巧靈:〈論黨爭漩渦裡文人退隱心態-關於元祐蘇門汴京題山水畫詩唱和〉,《東岳論叢》第29卷第2期(2008.3),頁138-141。
鍾曉峰:〈論孟郊的詩人意識與自我表述〉,《淡江中文學報》第20期(2009),頁189-216。new window
───:〈論晚唐的「詩名」―一個文學社會學的考察〉,《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第57卷第1期(2012),頁71-101。
James M. Hargett:〈The Travel Records(Yu-chi)of Su Shin〉,《漢學研究》第8卷,第2期(1990),頁369-396。
Crutis Dean Smith:〈The Dream of Chou-chih:Su Shih’s Awakening〉,《漢學研究》第18卷第1期,頁255-289

八、學位論文

李貞慧:《蘇軾「意」與「法」觀與其「古文」創作發展之研究》,臺北: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2
李妮庭:《閑樂:宋初白居易接受研究》,花蓮:東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蔡孟芳:《蘇軾詩中的生命觀照》,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陳家煌:《白居易詩人自覺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7new window
楊方婷:《蘇軾文學作品中的遊》,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李天祥:《蘇軾的「寄寓」與「懷歸」―以時間、空間為主軸的考察》,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