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近代戲劇/電影發展及其互動關係--以臺北永樂座為中心
書刊名:民俗曲藝
作者:邱坤良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1
卷期:131
頁次:頁169-202
主題關鍵詞:臺灣戲劇電影永樂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1)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27
  • 點閱點閱:184
期刊論文
1.海野幸一、李享文(19950500)。昭和時期臺北的電影院。電影欣賞,13(3)=75,44-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劍雲(1914)。上海新劇一年來之現象。繁華雜誌,3,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慧玲(19960800)。女演員、寫實主義、「新女性」論述--晚清到五四時期中國現代劇場中的性別表演。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4,87-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芳榮、林萬傳(19920300)。大稻埕耆老座談會紀錄。臺北文獻,99,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維賢(19540800)。我的演劇回憶。臺北文物,3(2),105-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龍岡(1953)。稻江小人物誌。臺北文物,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竹內治(1941)。永樂座。文藝臺灣,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至潔(1994)。回憶《閹雞》演出經事。文學臺灣,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金城(1957)。戲院業的苦難。地方戲劇,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西門大(1957)。地方戲演員與電影明星。地方戲劇雜誌,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邱坤良(2000)。飄浪舞臺:臺灣職業新劇團變遷。「回顧老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葉龍彥(1997)。西門町電影史。西門町電影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龍彥(1995)。新竹市電影史。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顧正秋(1997)。休戀逝水--顧正秋回憶錄。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惠雯(19990000)。大稻埕查某人地圖:大稻埕婦女的活動空間近百年來的變遷。臺北:博揚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培火、陳逢源、林柏壽、吳三連、葉榮鐘(1971)。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市:自立晚報叢書編輯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1928)。臺灣に於ける支那演劇及臺灣演劇調。臺北: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龍彥(1998)。日治時期台灣電影史。台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呂訴上(1961)。臺灣電影戲劇史。銀華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焦雄屏(1993)。改變歷史的五年:國聯電影研究。萬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徐亞湘(20000000)。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臺灣。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顧正秋、劉枋(1967)。顧正秋的舞臺回顧。顧正秋的舞臺回顧。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邱坤良(1993)。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43)。臺北商工案內。臺北商工案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46)。大明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23)。臺灣日日新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24)。永樂座樂隊出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20)。臺灣日日新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25)。永樂座落成,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25)。永樂座落成詳況,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29)。永樂座重役,與戲園主糾紛,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35)。臺灣第一劇場役員選舉,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衡道,邱秀堂(1995)。繽紛,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24)。永樂座出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27)。永樂座演仔戲,兒女聚觀夜夜滿座,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26)。臺灣日日新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21)。民興社藝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25)。女優好評,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26)。復和班盛況,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27)。劇界消息,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31)。臺灣新民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50)。而後,預售制度有調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邱坤良(1999)。「內臺戲」的劇本創作與舞臺演出─以拱樂社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26)。元丹與京班,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衡道(1995)。永樂座走入歷史的戲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24)。永樂座京班好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460621)。糾正看白戲的風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57)。臺灣戲院業的負擔,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51)。臺灣新生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邱坤良(1999)。大眾表演文化的資料蒐集與研究──以戲院為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30)。臺灣劇界變遷,應當時而趨向,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956)。聯合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1956)。臺語片的前途,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