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周易》「位移性格」哲學初詮
書刊名:中國學術年刊
作者:白金銑
作者(外文):Pai, Chin-hsien
出版日期:2002
卷期:23
頁次:頁1-33
主題關鍵詞:周易位移位位互異不居不息動能無限波動之流Zhou IPotential movingTha position is different from another oneNothing can be settled down and not stop movingEnergy of kinetic is limitlessThe flowing wav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1)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1
  • 點閱點閱:67
本文之創作,意在豁顯《周易》位移不息而締造人類社會文明之特有能量(energy)。這種「位移不息的能量」,是我中華民族長久以來生生不息的源泉,然歷來學者雖偶有觸及,卻常執於定版。如漢世以降之專研《易》者,多鑽入常人不易理解之象數;媚世俗儒者,則傾向於命運災禍之推陳解說。命之可說者,非命也;非命者,非《易》之理也。深奧難解之數理,應留待科學家去推演;《易》所推演者,實「天、地、人合一」之道也。 故本文之作,先就「位移」與「位移哲學」作一定義;俟則依此觀點對《周易》所呈現之四種性格--「位位互異」、「不居不息」、「動能無限」與「波動之流」進行論析;《易》之所以具有能量,即因宇宙事物乃「位」「位」「互異」也;《易》體之所以「不居」者,位位移易故也;「不息」者,能能生機故也;《周易》語言文字之展現乃存而有限,易道本體之流進乃無限動能;《周易》既為動能無限之續續前進道體,則其前進路線必有紋波之路。最後,綜合前賢及一己之論說,將主旨歸結於:「人」與「天」、「地」、「時」、「空」之交融流匯乃生機活躍之互涵互攝,而此活躍生機實因「位移」方能成就所謂之「易道」。
期刊論文
1.宋后玲(20000400)。中國書法的抽象之美。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0(4)=81,42-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賴貴三(1994)。焦循雕菰樓易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清)焦循(1975)。易圖略。易圖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翔、陳抗、陳初生、董琨、李學勤(1991)。商周古文字讀本。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秀煌(1996)。思想方法導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弼。周易略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牟宗三(1996)。現象與物自身。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戴璉璋(199702)。易傳的形成及其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鼓應(2000)。老子今註今譯及其評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象、成玄英、陸德明、郭慶藩、王孝魚(1993)。莊子集釋。臺北市: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Buber, Martin、陳維剛(1991)。我與你。臺北:久大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安梧(1996)。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臺北: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傅偉勳(1999)。創造的詮釋學及其應用:中國哲學方法論建構試論之一。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懷民(1995)。易經對人類三大問題的提出及解決之道。詮釋與創造:傳統中華文化及其未來發展。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唐君毅(1991)。易傳之哲學淺釋。哲學論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8)。四念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孔穎達(1997)。周易正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隋)釋智顗(1998)。維摩經玄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7)。周易,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98)。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8)。大智度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東漢)許慎(1989)。說文解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西漢)司馬遷(1985)。史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98)。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97)。孟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