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近代大嵙崁的菁英家族與地方公廟:以李家與福仁宮為中心
書刊名:民俗曲藝
作者:陳世榮
作者(外文):Ch'en, Shih-jung
出版日期:2002
卷期:138
頁次:頁239-278
主題關鍵詞:地方社會地方菁英大嵙崁李家福仁宮Local societyLocal eliteTakokanTa-hsiLi familyPalace of blessings and benevolenceFu-jen ku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3)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9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61
  • 點閱點閱:252
期刊論文
1.林文龍(19791200)。清末寓臺詩人林豪事略。臺灣文獻,30(4),127-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世榮(20010500)。清代北桃園的地方菁英及「公共空間」。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8,203-2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文良(19960600)。日治時期臺灣林野經營之展開過程--以大嵙崁(桃園大溪)地區為中心。臺灣史研究,3(1),143-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世慶(1996)。林本源的農田水利事業。臺灣風物,46(2),6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世慶(19871200)。林本源之租館和武備與乙未抗日。臺灣文獻,38(4),35-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富三(19950600)。板橋林本源家與清代北臺山區的發展。臺灣史研究,2(1),5-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雪姬(19830600)。板橋林本源史料舉隅。高雄文獻,14/15,3-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雪姬(19800600)。林本源及其花園之研究。高雄文獻,3/4,35-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慧玉(19961200)。日治臺灣街庄行政(1920-1945)的編制與運作:街庄行政相關名詞之探討。臺灣史研究,3(2),93-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國祁(19780700)。清代臺灣社會的轉型。中華學報,5(2),131-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淵洯(19830100)。清代臺灣社會領導階層的組成。史聯雜誌,2,25-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蔡淵洯(19830600)。清代臺灣社會領導階層性質之轉變。史聯雜誌,3,34-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洪秋芬(20001200)。日治初期葫蘆墩區保甲實施的情形及保正角色的探討(1895-190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4,211-213+215-2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富三(2002)。帝國邊陲與家族社會流動:霧峰林家的發展模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吉發(1986)。清代社會經濟變遷與祕密會黨的發展:臺灣、廣西、雲貴地區的比較研究。臺北。335-3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文良(1996)。日治時期臺灣林野整理事業之研究--以桃園大溪地區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燕如(1998)。中元普渡與政商之間:日據時期基隆地方領袖的發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興安(1999)。殖民地統治與地方菁英--以新竹、苗栗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淵洯(1980)。清代台灣的社會領導階層(一六八四-一八九五)(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朝博(1999)。1945年以前大溪舊街區聚落空間之構成與發展(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世榮(1999)。清代北桃園的開發與地方社會建構(1683-1895)(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國璠(1985)。板橋林本源家傳。臺北:林本源祭祀公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富永豐(1985)。大溪誌。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9)。臺灣省通志。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Ter Haar, Barend J.(1992)。The White Lotus Teachings in Chinese Religious History。Leiden:E. J. Brill。  new window
5.(1994)。清宮月摺檔臺灣史料。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瀚章(1975)。大清律例彙輯便覽。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光宇(1995)。宗教與社會。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Sangren, P. Steven(1987)。History and Magical Power in a Chinese Community。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9.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福建省例。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溫振華、戴寶村(1999)。淡水河流域變遷史。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5)。臺灣土地慣行一班。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Ch'u, T'ung-tsu(1962)。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under the Ch'ing。Cambridge, Mass.: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3.蔣師轍、薛紹元(1962)。臺灣通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戴炎輝(1992)。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Jordan, David K.、Overmyer, Daniel L.(1986)。The Flying Phoenix: Aspects of Chinese Sectarianism in Taiwan。台北:敦煌。  new window
16.陳培桂、林豪(196308)。淡水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周鍾瑄、陳夢林、李欽文(1962)。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世慶(1998)。淡水河流域河港水運史。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杉浦和作(1912)。台灣商工人名錄。台北:台北商工人名錄發行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許雪姬(2000)。板橋林家--林平侯父子傳。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Chang, Chung-Li(1967)。The Chinese Gentry: Studies on Their Role in Nineteenth Century Chinese Society。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new window
22.連橫(1994)。臺灣通史。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洪敏麟(1980)。臺灣舊地名之沿革。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Esherick, Joseph W.(1987)。The Origins of the Boxer Uprising。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25.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都市計劃研究室(1981)。板橋林本源園林研究與修復。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都市計劃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臺灣總督府(1916)。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豪(1957)。東瀛紀事。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楊緒賢(1979)。臺灣區姓氏堂號考。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許雪姬(19900600)。龍井林家的歷史。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魏秀梅(19920000)。清代之迴避制度。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Duara, Prasenjit(1988)。Culture, Power and the State: Rural North China, 1900-1942。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2.林滿紅(19970000)。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黃朝進(19950000)。清代竹塹地區的家族與地域社會:以鄭、林兩家為中心。臺北:國史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吳文星(19920000)。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Kuhn, Philip A.(1970)。Rebellion and Its Enem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Militariz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1796-1864。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6.織田萬(1979)。清國行政法汎論。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邱秀堂(1986)。臺灣北部碑文集成。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內藤素生(1922)。南國之人士。臺灣人物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岩崎潔治(1912)。臺灣實業家名鑑。臺北:岩崎潔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丸井圭治郎、臺灣總督府(1993)。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捷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臺灣私法物權編。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吳德功(1959)。戴施兩案紀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蔡青筠、吳德功(1964)。戴案紀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何培夫、林文睿(1999)。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臺北市、桃園縣篇。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大園市藏(1916)。台湾人物誌。台北:谷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戴炎輝(0)。淡新檔案。淡新檔案。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1919)。臺灣民間職員錄。臺灣民間職員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1922)。臺灣民間職員錄。臺灣民間職員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1918)。臺灣商工便覽,第2編。臺灣商工便覽,第2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1918)。臺灣商工便覽,第1編。臺灣商工便覽,第1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1904)。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王世慶(1994)。林本源之租館和武備與乙未抗日。清代臺灣社會經濟。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淡新檔案校註出版編輯委員會(1995)。淡新檔案(四),第一編,行政。淡新檔案(四),第一編,行政。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1985)。桃園廳志。桃園廳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0)。福仁宮項。寺廟調查書。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伍壽民、藍植銓(1996)。李騰芳古宅之研究與導覽。李騰芳古宅之研究與導覽。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許大齡(1968)。清代的捐納制度。清代的捐納制度。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0)。李姓溯源譜。李姓溯源譜。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許雪姬、林會承(1987)。歷史研究。桃園縣二級古蹟李騰芳古宅修復研究。桃園縣中壢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吳文星、安藤靜原(1903)。神明會之性質。臺灣慣習記事,第3卷第7號。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1991)。Chinese Local Elites and Patterns of Dominance。Chinese Local Elites and Patterns of Dominance。Berkeley。  new window
62.Ter Haar, Barend J.(1998)。Ritual and Mythology of Chinese Triads: Creating and Identity。Ritual and Mythology of Chinese Triads: Creating and Identity。Leiden。  new window
其他
1.(1925)。臺灣官民職員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仁和宮,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8)。福仁宮沿革簡介,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仁和宮簡介,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李火德公傳下原始族譜,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79)。宮中檔雍正朝奏摺(第9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文良(1997)。三層埔的土地拓墾過程與業主權取得:一個隘墾區的拓墾史研究(1790-1925)。臺灣開發史論文集。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盛韶(199711)。水溺。問俗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Johnson, D.(1985)。Communication, Class and Consciousness in Late Imperial China。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4.張素玢(1995)。龍潭十股寮蕭家:一個霄裡社家族的研究。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淵洯(1986)。清代臺灣基層政治體系中非正式結構之發展。近代歷史上的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文星(1994)。日據時期高雄地區社會領導階層之分析。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高雄:財團法人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