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視覺變奏曲:日據時期臺灣人的電影實踐
書刊名:文化研究
作者:李政亮
作者(外文):Lee, Cheng-liang
出版日期:2006
卷期:2
頁次:頁127-166
主題關鍵詞:日據時期電影現代性殖民大眾文化Japan occupied eraCinemaModernityColonyPopular cul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93
  • 點閱點閱:56
期刊論文
1.小林勝、李享文(1995)。日本統治末期臺灣電影的狀況:臺灣電影界印象。電影欣賞,4,89-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海野幸一、李享文(1995)。昭和初期的臺北戲院。電影欣賞,4,39-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三澤真美恵(2005)。日本植民地統治下の台湾人による非営利の映画上映活動。歴史学研究,802,3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天鐸(19951100)。殖民體制下臺灣電影的扭曲歷程。當代,115,28-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美陵(20030500)。攝影真實與社會身體的監控。中外文學,31(12)=372,68-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維明(19930900)。「活動幻燈」與「臺灣介紹活動寫真」--臺灣電影史上第一次放映及拍片活動的再考查。電影欣賞,11(5)=65,118-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道明(19950100)。臺灣電影史第一章:1900∼1915。電影欣賞,13(1)=73,2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維賢(19540800)。我的演劇回憶。臺北文物,3(2),105-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呈聰(19230101)。論普及白話文的新使命。臺灣,4(1),1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柳書琴(20041200)。通俗作為一種位置:《三六九小報》與1930年代臺灣的讀書市場。中外文學,33(7)=391,19-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子安宣邦、趙京華(2004)。日本近代的東亞敘事。視界,14,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呂訴上(1947)。臺灣演劇改革論。臺灣文化,2(2),7-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朝琴(1923)。續漢文改造論:倡設臺灣白話文講習會。臺灣青年,4(2),2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Williams, Raymond、閻嘉(2002)。現代主義的政治:反對新國教。北京: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龍彥(2001)。臺灣唱片相思起。臺北:博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Puttnam, David(1997)。The Undeclared War: The Struggle for Control of the World’s Film Industry。London: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new window
4.Hsiau, A-chin(2000)。Contemporary Taiwanese Cultural Nationalism。Routledge。  new window
5.程佳惠(2004)。臺灣史上第一大博覽會:1935年魅力臺灣show。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芳明(2004)。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臺北:麥田:文建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雅倫(2000)。光與電:影像再現視覺藝術中的角色與實踐(1880-2001)。臺北:美學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王乃信(1989)。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領臺以後的治安狀況(中卷):臺灣社會運動史(1913年-1936年):文化運動。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王乃信(1989)。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領臺以後的治安狀況(中卷):臺灣社會運動史(1913年-1936年):政治運動。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芸能史研究会(1995)。日本芸能史(7):近代‧現代。東京:法政大学出版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Armes, Roy、陳儒修、廖金鳳(1997)。第三世界電影與西方。臺北:電影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巴薩拉、周光發(2000)。技術發展簡史。上海: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Czitrom, Daniel J.、陳世敏(1994)。美國大眾傳播思潮:從摩斯到麥克魯漢。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Williams, R.、馮建三(2002)。電視:科技與文化形式。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佐藤卓己、諸葛蔚東(2004)。現代傳媒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尾崎秀樹(1994)。大衆文学。東京:紀伊国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柏維(199306)。台灣文化協會滄桑。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南博、社會心理研究所(1992)。昭和文化(1925-1945)。東京:勁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國富(1984)。片面之言--陳國富電影文集。台北: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電影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渡(1994)。日據時期臺灣新劇運動(1923-1936)。臺北:時報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酈蘇元、胡菊彬(1996)。中國無聲電影史。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若林正丈(2001)。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東京:研文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紹馨(1979)。臺灣的社會變遷與人口變遷。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三澤真美惠(2002)。殖民地下的「銀幕」:臺灣總督府電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Turner, G.、林文淇(1997)。電影的社會實踐。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葉龍彥(1998)。日治時期台灣電影史。台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邱坤良(1992)。日治時期台灣戲劇之研究(1895-1945)。臺北:自立晚報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Williams, Raymond、劉建基(2005)。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周蕾、孫紹誼(20010000)。原初的激情:視覺、性慾、民族誌與中國當代電影。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呂訴上(1961)。臺灣電影戲劇史。銀華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肇嘉(1968)。楊肇嘉回憶錄。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周婉窈(19890000)。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黃美娥(20040000)。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班納迪克.安德森、吳叡人(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Thompson, Kristin、Bordwell, David、廖金鳳(1998)。電影百年發展史。臺北:麥格羅.希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Richie, Donald(1990)。Japanese Cinema: An Introduction。Oxford。  new window
37.Puttnam, David、李欣、盛希、李漫江、周南(2001)。不宣而戰:好萊塢VS.全世界。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曝狂鐘(19301018)。張深切所引導的台灣演劇研究會將走入那一條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臨秋,邱再福。人道,http://www.taiwan123.com.tw/musicdata/search_d.asp?id=728, 2004/09/28。  new window
3.(19261121)。嘉義文協影戲盛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珍弟,簡偉新(2004)。跳舞時代,臺北:黑巨傳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登山(19270101)。新興藝術的電影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9)。人物誌:四月望雨「鄧雨賢」,http://www.legend.net.tw/abcbbs/p1.htm, 2004/09/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彰化新劇社(1928)。祝大眾時報發刊,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呂紹理(1999)。日治時期臺灣的休閒生活與商業活動。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巴拉茲‧貝拉、何力(1995)。可見的人類。外國電影理論文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承機(2005)。1930年代臺灣における「読者大衆」の出現:新聞市場の競争化から考える殖民地モダニタィ。記憶する臺湾:帝国との相剋。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avanaugh, Carole、Washburn, Dennis(2001)。Introduction。Word a xi d lxii age in Japanese Cinema。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Edgerton, D.(2004)。從創新到使用:十道兼容並蓄的技術史史學提綱。科技渴望性別。臺北: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山本喜久男、郭二民(1991)。日美歐比較電影史。日本映画における外国の影響:比較映画史研究。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市川彩、李享文(2000)。臺灣電影事業發達史稿。臺灣紀錄片研究書目與文獻選集。臺北:國家電影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佐藤忠男(1995)。日本映画成立の土台。日本映画の誕生。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承機(2004)。殖民地臺灣媒體語言的重層構造:「近代性」與「民族主義」的分裂。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的交錯。臺北:傳播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翁鬧、李永熾(1998)。殘雪。日據時期臺灣小說選讀。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卡努度、施金(1995)。電影不是戲劇。外國電影理論文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吉見俊哉(2005)。1930年代のコロニアル.モダニティとメディア。記憶する台湾:帝国との相剋。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洪深(2003)。[中國新文學大戲‧戲劇集]導言。中國新文學大戲.戲劇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文環、鍾肇政(1998)。閹雞。日據時期臺灣小說選讀。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駒込武(2004)。日本的殖民統治和近代:疊加的多重暴力。印跡。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龍瑛宗、張良澤(1998)。植有木瓜樹的小鎮。日據時期臺灣小說選讀。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Gerow, Aaron(2001)。The Word before Image。Word and Image in Japanese Cinema。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8.Mcdonald, Keiko I.(1989)。Popular Film。Handbook of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Westport, Connectict:London:Greenwood Press。  new window
19.Shohat, Ella、Stam, Robert(2002)。The Imperial Imaginary。The Anthropology of Media: A Reader。Oxford:Blackwell。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