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朱子格物致知再探--兼及儒學是否接上科學問題
書刊名:當代儒學研究
作者:許明珠
作者(外文):Shiu, Ming-Chu
出版日期:2007
卷期:2
頁次:頁135-166
主題關鍵詞:朱子格物牟宗三儒學科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82
  • 點閱點閱:38
牟宗三先生認為朱子「格物致知」的成德進路混雜了知識問題與道德問題,這個混雜使得一、道德涵養的內容只剩下認知而來的存有概念,使得道德實踐的力量減殺,動力不足;二、獨立的聞見之知亦不能真正建立。 本文試圖說明子「格物致知」不礙聞見之知的建立,順便談談民國以來儒學接上科學的問題。其次,朱學雖然道德實踐的力量減殺,其道德效能的涵蓋面卻相對寬闊。
Other
1.徐光啟(1984)。泰西水法序,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樂愛國(2002)。朱熹:一位被遺忘的天文學家。東南學術,2002(6),36-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樂愛國(2004)。朱熹對渾儀的研究。上饒師範學院學報,200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毛健儒(1995)。牛頓的宗教觀對他科學工作的影響。晉陽學刊,19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樂愛國(200404)。從朱熹的「格物致知」到「科學」。人文,2004(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仁厚(19820600)。中國哲學的現代化與世界化。鵝湖,7(12),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樂愛國(2002)。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科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約瑟、陳立夫(1973)。中國之科學與文明。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休謨。人性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語類卷十五,大學。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謙之(2006)。中國哲學對歐洲的影響。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Dampier, W. C.、黎冷(2004)。科學史。台北:華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牟宗三(1963)。中國哲學的特質.作為宗教的儒教。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時珍(1976)。本草綱目(上).凡例。台北:文化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Shapin, Steven、Schaffer, Simon、蔡佩君(2006)。利維坦與空氣泵浦:霍布斯、波以耳與實驗生活。台北:行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約瑟、柯林‧羅南、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2001)。中華科學文明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國榮(2000)。科學主義:演進與超越--中國近代的科學主義思潮。臺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Hawking, Stephen W.、許明賢、吳忠超(1996)。時間簡史。長沙: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來(2000)。朱子哲學思想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蘇頌、胡維佳(1997)。新儀象法要。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亞宗、王新榮(1992)。中國古代科學與文化。湖南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永瑢、紀昀(1965)。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朱熹(2002)。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金永植、潘文國(2003)。朱熹的自然哲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唐君毅(1989)。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牟宗三(1996)。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牟宗三(1979)。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徐剛(2002)。朱熹自然哲學思想論稿。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Kuhn, Thomas S.、程樹德、傅大為、王道還、錢永祥(1994)。科學革命的結構。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鄭家棟(2000)。牟宗三。臺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祖漢(1987)。儒學與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鄭文光(2000)。中國天文學源流。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慶明(1985)。實然應然問題探微。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澤厚(1985)。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葉適。序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語類卷二,理氣。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語類卷二十三,論語。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熹。答江德功。朱子全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語類卷九十四,周子之書。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語類卷一三八,雜類。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語類卷九,論知行。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熹。與江德功書。朱子全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語類卷十三,學。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語類卷一○六,朱子。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傅大偉(1994)。科學的哲學發展中的孔恩。科學革命的結構。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謝仲明(1991)。儒家妨礙了科學嗎?。當代新儒學論文集.外王篇。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語類卷一一九,朱子。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大學章句序。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語類卷十四,大學一,經。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語類卷一二四,陸氏。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語類卷十八,大學。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語類卷四四,論語。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語類卷六十,孟子。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約瑟、胡菊人(1979)。李約瑟博士訪問記。李約瑟與中國科學。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陸象山(2000)。象山語錄。陽明傳習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俊傑(2002)。試論儒學的宗教性內涵。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二):儒學篇。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