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禮教下的親情與恩義--傳統人倫秩序與當代人際關係的教育思考
書刊名:止善
作者:張文昌
作者(外文):Chang, Wen-chang
出版日期:2008
卷期:5
頁次:頁21-53
主題關鍵詞:禮教親情恩義人倫禮典Ethical moralsNatural affectionGratitudePrinciples of human relationsRitual cod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89
  • 點閱點閱:104
傳統禮教所建構的人倫關係,是基於親情與恩義所凝聚而成。但是經過傳統皇帝國家禮法制度的政治運作,將禮教人倫神聖化,造成傳統禮教的人際關係,呈現出強化身分上下尊卑的運作型態。面對當代強調個體自主的潮流,身為教育工作者,如何設身處地站在學子之立場,思考時代斷裂所造成的人倫困境,並針對學子所面對的時空背景,重新回應親情與恩義的人際關係,讓人倫具備當代性與可用性之意義。如此不但可使傳統歷史與通識教育獲得結合,更可突破當代社會所人際關係發展的困境,這是當代從事歷史教育工作者可以深思之觸點。
The Chinese human relations constructed by traditional ethical morals, that is 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affection and the gratitude. But through the political operation of decorum in Chinese emperor's country, that turned human relations to the relationship of status. To be a present teacher, he must think about his student's stance and predicament. The teacher should offer human relations to have the meanings of modernity and reasonableness, and then his students need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human relations.
期刊論文
1.梁滿倉(2001)。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五禮制度化。中國史研究,2001(4),27-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頌華(1995)。試論新生活運動的特點與效用。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明士(20031200)。從律令制的演變看唐宋間的變革。臺大歷史學報,32,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金麟(198806)。醜怪的裝扮:新生活運動的政略分析。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0,163-2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璠(19930300)。皇帝的聖人化及其意義試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2(1),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橋忠彥(1980)。『三禮注』より見た鄭玄の禮思想。日本中国学会報,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馬育良(1992)。東漢隆禮之勢的形成和鄭玄的崇尚禮學。孔子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育良(1992)。東漢隆禮之勢的形成和鄭玄的崇尚禮學。孔子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明士(1998)。隋唐教育法制與禮律的關係。唐研究,4,156-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段瑞聰(1999)。抗日戰爭時期之新生活運動。近代中國,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羅彤華(2005)。家長與尊長─唐代家庭權威的構成。唐研究,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明士(2005)。唐律中的家長責任。唐研究,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高明士(1993)。論武德到貞觀禮的成立—唐朝立國政策的研究之一。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玫茵(2001)。唐代殺人罪的法律規範。高雄。696-6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張文昌(2008)。唐宋時期における禮書に意義を論ずる─中國における儀禮發展の視角から。高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文昌(2006)。唐宋禮書研究--從公禮到家禮(博士論文)。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中龍(2005)。漢晉家族法制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寶三(1992)。五經正義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淑宜(2007)。士人與儒禮:元明時期祖先祭禮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閻鴻中(1997)。周秦漢時代家族倫理之變遷(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野間文史(1998)。五經正義の研究—その成立と展開。五經正義の研究—その成立と展開。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季乃禮(2004)。三綱六紀與社會整合--由《白虎通》看漢代社會人倫關係。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76)。大元聖政國朝典章。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漢昌(1976)。慎子校注及其學說研究。慎子校注及其學說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房玄齡(1992)。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一夔(1986)。明集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明士(2003)。中國傳統政治與教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居中(1986)。政和五禮新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韓愈、屈守元、常思春(1996)。韓愈全集校注。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惟謙、懷效峰(1999)。大明律。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杜正勝(1990)。編户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姚思廉(1980)。梁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安居香山、中村彰八(1971)。重修緯書集成。明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高明士(1999)。中國教育制度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麗娛(2002)。唐禮摭遺:中古書儀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蔡墩銘(1993)。德、日刑法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嵇璜、清高宗(1958)。清朝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昫(1977)。舊唐書。臺北:國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荀況、王先謙、沈嘯寰、王星賢(1992)。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學勤(1999)。禮記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任繼昉(20061100)。釋名匯校。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明楷(2006)。日本刑法典。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班固、陳立、吳則虞(1994)。白虎通疏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葆玹(1994)。西漢經學源流。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懷信、孔德立、周海生(2005)。大戴禮記彙校集注。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源盛(1998)。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高漢成(2007)。簽注視野下的大清刑律草案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莊周、郭象、郭慶藩(1991)。莊子集釋。華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左丘明、杜預、孔穎達、浦衛忠、龔抗雲、胡遂(1999)。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林果顯(20050000)。「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統治正當性的建立與轉變。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Hamilton, Gary G.(1990)。父權制、世襲制與孝道:中國與西歐的比較。中國社會與經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甘懷真(2003)。「制禮」觀念的探析。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潘維和(1965)。唐律上家族主義之研究。唐律上家族主義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沈文倬(1999)。從漢初今文經的形成說到兩漢今文《禮》的傳授。宗周禮樂文明考論。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玉福(2002)。從禮刑分離到禮法結合。秦漢制度史論。濟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文昌(1999)。《唐律疏議》與「三禮」。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1978)。國民生活須知(修訂本)。國民生活須知(修訂本)。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黃源盛。從傳統身分差別到近代平權立法。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Hamilton, Gary G.(1990)。傳統中國與西歐的父權制:韋伯支配社會學的重估。中國社會與經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78)。後漢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3)。唐律疏議,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蕭嵩(1972)。大唐開元禮,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元)托克托(1994)。宋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北宋)歐陽修(1985)。太常因革禮,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清)徐松(2002)。中興禮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南宋)葉宗魯(2002)。中興禮書續編,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清)來保。欽定大清通禮,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南宋)朱熹(1999)。論語集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東漢)班固(1991)。漢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清)紀昀。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清)張廷玉(1994)。《明史》新校本,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94)。國民禮儀規範,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007)。刑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杰倫(2006)。范特西,臺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源盛(2007)。大清新刑律的禮法爭議。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元照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源盛(1998)。晚清法制近代化的動因及其開展。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聯陞、段昌國(1985)。報--中國社會關係的一個基礎。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明士(1993)。隋代的制禮作樂--隋代立國政策研究之二。隋唐史論集。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學勤(1994)。秦律與周禮。簡帛佚籍與學術史。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