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外臺歌子戲之現象說到其近十年音樂特色與可行之道
書刊名:戲曲學報
作者:游素凰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u, Su-huang
出版日期:2009
卷期:6
頁次:頁203-244
主題關鍵詞:外臺歌子戲內臺歌子戲廟口歌子戲The outdoor Taiwanese Gezi OperaThe indoor Taiwanese Gezi OperaTaiwanese Opera in the temple fai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0
  • 點閱點閱:45
外臺歌子戲,向來與臺灣民間的廟會酬神活動息息相關。外臺歌子戲團的消長、活動場域與演出型態,亦隨臺灣的社會環境之變遷而轉化、蜕變。而影響其改變的最爲關鍵因素即是「音樂」。爲此,筆者以之爲探點之重點。長久以來,政府對於外臺歌子戲的演出,本來漠不關心,近十年來則積極鼓勵輔導,因而有所提昇改善;但亦僅限少數劇團與有限的演出場數,其中國藝會之「歌子戲製作及發表專案」即爲典型例子。而經本人觀察,認爲有幾項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乃就個人觀點,試圖提出外臺歌子戲音樂日後發展的可行之道,以略盡個人對今日外臺歌子戲棉薄之力。
The outdoor Taiwanese Gezi opera has all along been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aiwanese temple thanksgiving activities. In addition, its troupes' wax and wane, its acting fields, and its performing patterns have transformed and diverged following the changes of social environment in Taiwan.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causing these changes is the "music," on which this paper now focuses its attention. For a long time the Taiwan government showed little concern about the performance of outdoor Gezi Opera. In this past decade, however, it actively encouraged and assisted this performing art. As a result, the outdoor Gezi opera performance has been promoted and improved somewhat, though still restricted to few dramatic troupes and limited number of performances. Among the advocating efforts, the project entitled "The Produc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Taiwanese Gezi Opera" funded by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s Foundation (NCAF) stands a typical example. According to my observation, there remain several issues deserving serious consideration and research in this case. This paper thus explores the future possibilities in promoting the music of the outdoor Gezi opera.
期刊論文
1.游源鏗(19930500)。給我一個舞臺--歌仔戲的野臺怎麼變?。表演藝術,7,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如芳(2002)。祖師爺的「活」飯碗--外臺戲的講戲文化。表演藝術,119,17-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秀錦(19871100)。現階段歌仔戲劇團結構與經營之比較分析。民俗曲藝,50,32-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茂賢(19860800)。歌仔戲概說。民俗曲藝,42,47-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安和(19890300)。論臺灣「唸歌-歌仔戲」的戲曲語言詩美之所據:從音樂、語音、美學的觀點來探討。民俗曲藝,58,5-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秀錦、李疾、吳季芬、邱昭文、江武昌(1986)。野臺高歌─劇團採訪。民俗曲藝,42,84-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蘭陽、是非、吳亞梅(1986)。臺灣省地方戲劇比賽記實。民俗曲藝,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永義(1988)。歌仔戲的源流。國魂,515/516/5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邱坤良(1993)。為臺灣野臺戲整型─改善民間劇團營運的一點看法。表演藝術,8,49-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培能(1993)。明華園歌仔戲團在此作場。表演藝術,7,16-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鴻鴻(1993)。臺灣戲劇何處去─與陳傳興談歌仔戲及其他。表演藝術,7,24-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施如芳(2002)。仰望藝術,演出新舞臺--對政府扶助外臺歌仔戲的思考與期許。表演藝術,119,28-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柯銘峰(2002)。色彩繽紛的音樂戲弄--外臺外場瀏覽。表演藝術,119,2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謝筱玫(2002)。眾神饗宴背後的攻防戰─外臺戲班打戲實錄。表演藝術,119,1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2009)。戲劇學刊。戲劇學刊,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蔡宗德(1996)。台灣歌仔戲中的傳統與變遷。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93-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1996)。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暨研究中心(1999)。88年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民間藝術─生態與脈絡。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施德玉(2007)。形變質不變─戲曲音樂在當代因應之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榮興(2007)。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教育之探討與前瞻。2007年戲曲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欣欣(2008)。穿梭內外、游走大小、跨足影視─綜覽二十一世紀初臺灣傳統戲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林鋒雄(1988)。宜蘭縣立文化中心臺灣戲劇中心研究規劃報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鶴宜(1999)。「九零年代臺北地區野臺歌仔戲演出活動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周于甄(2006)。國樂樂師對當代歌仔戲音樂發展之影響探討(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桂櫻(1993)。論歌仔戲唱腔即興方式之應用(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慧琥(2000)。民權歌劇團外台歌仔戲的音樂運用(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南芳(1988)。由拱樂社看台灣歌仔戲之發展與轉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筱玫(2000)。臺北地區外臺歌仔戲「胡撇仔」劇目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秀錦(1987)。歌仔戲劇團結構與經營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雅惠(1997)。葉青歌仔戲表演藝術之研究(碩士論文)。師範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邱秋惠(1998)。野台歌仔戲演員與觀眾的交流(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秀娟(1987)。臺灣歌仔戲的演變過程:一項人類學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雅蓉(1995)。野臺歌仔戲演出風格之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蘇碩斌(1992)。戰後台灣歌仔戲流變的社會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靜琪(1988)。臺灣民間演劇活動之研究:以臺南縣鹽分地帶為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婉君(2005)。外臺歌仔戲唱腔研究─以2004、2005年國藝會專案為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紀慧玲(2006)。國家政策下的外臺歌仔戲班─以1990年代後期迄今之創作演出為觀察重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元真(2007)。臺灣1991-2004年間「劇場歌仔戲」音樂設計手法探討─以河洛歌仔戲團為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盧佳慧(2007)。由許再添的樂師生涯探傳播媒介對於歌仔戲曲調運用之影響,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雲玉(2008)。箝制與競技:地方戲劇比賽變遷的歷史解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瓊慧(2003)。從傳統出發的文化創意產業叢書7─陳勝福與明華園。從傳統出發的文化創意產業叢書7─陳勝福與明華園。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美菁(2000)。由劇團看高雄市歌仔戲之過去、現在與未來。由劇團看高雄市歌仔戲之過去、現在與未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麗紗、林良哲(2007)。從日治時期唱片看臺灣歌仔戲。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炫文(198209)。台灣的歌仔戲音樂。臺北:百科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麗紗(199202)。從歌仔到歌仔戲--以七字調曲牌體系為中心。臺北:學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鶴宜、許美惠(2008)。淬煉--陳剩的演藝風華和她的時代。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鶴宜(2000)。臺灣歌仔戲。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馥菱、曾永義(2002)。臺灣歌仔戲史。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貞燕(2008)。日韓無形的文化財保護制度。國立臺灣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總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鶴宜(20030000)。臺灣戲劇史。國立空中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邱婷(1995)。明華園--臺灣戲劇世家。臺北:獨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紹蜜、王佩迪(1999)。蕭守梨生命史。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曾永義(19880000)。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蔡欣欣(20050000)。臺灣歌仔戲史論與演出評述。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進傳、劉素珍、蔡欣茹(1997)。宜蘭本地歌仔陳旺欉生命紀實。宜蘭本地歌仔陳旺欉生命紀實。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康謳(1999)。大陸音樂會辭典。大陸音樂會辭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文建會民族音樂中心籌備處(2000)。臺灣地區民族音樂之現況與發展座談會實錄。臺灣地區民族音樂之現況與發展座談會實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啟豐(2002)。臺灣戲曲─新時代的來臨!民國九十年臺灣戲曲現象與觀察。中華民國九十年表演藝術年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秀庭(2002)。曾仲影的音樂生涯。曾仲影的音樂生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鄭培凱(2006)。口傳水授與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獻、現狀與討論。口傳水授與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獻、現狀與討論。桂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音樂之友社(2008)。新編音樂辭典(樂語)。新編音樂辭典(樂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9補助申請基準」手冊。「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9補助申請基準」手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芳英(2007)。試論傳奇敘事架構中的岐出與離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08)。國藝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