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權力儀式」與「主體生成」--臺灣歌謠論述模式的誕生
書刊名: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作者:張錫輝蕭義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Zhang, Xi-huiHsiao, I-ling
出版日期:2009
卷期:7
頁次:頁31-64
主題關鍵詞:規訓權力查禁歌曲臺灣歌謠主體化現代化Disciplinary powerBanned songsTaiwanese balladsSubjectificationModern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7
  • 點閱點閱:28
若從一個巨觀的角度來審視,則生活當中諸多不同的文化面相都會產生各種變貌的這個事實,幾乎可視為是一種普遍的概念被大家接受與使用著,但是如何將這個概念落實到實際的類項與現象當中,並且進一步做清楚的理解與確認,則分析性、解釋性的微觀研究仍屬理想的不二法門。鄒族音樂的傳統在現代社會當中有許多不同的樣貌展現出來,本論文將以鄒族地區國小的學童、老師及社區為範疇,從問卷、訪問及展演活動的描述等幾個角度,藉著音樂相關脈絡當中觀念、價值、行為等因素的分析,以及實際活動當中的所運用及展示的內容,來探討鄒族音樂在傳承及發展上的特色、規律及可能產生與面臨的相關問題。
期刊論文
1.蕭義玲(20051200)。重建或發明?--臺灣歌謠傳統的建立與形象再現。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7,81-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葛濤(200604)。黨義與風化中的顫音--從審査制度看民國時期政治對唱片的影響。史林,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葛濤(200505)。電波中的唱片之聲--論民國時期上海廣播唱片的社會境遇。史林,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克隆(19980700)。臺灣戰後反對運動歌曲的壓抑與重生--以解嚴前後的反對運動歌曲為例。臺灣人文,2,57-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金麟(19971200)。革命/民權:訓政的敘事建構。清華學報,27(4),459-4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適(1935)。試評所謂「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獨立評論,145,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筱峰(19970900)。時代心聲--戰後二十年的臺灣歌謠與臺灣的政治和社會。臺灣風物,47(3),127-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杜文靖(2000)。臺灣歌謠歌詞呈顯的臺灣意識(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克隆(1998)。台語流行歌曲與文化環境變遷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鄧元忠(2000)。國民黨核心組織真相--力行社、復興社曁所謂藍衣社的演變與成長。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安東尼.吉登斯、田禾(1990)。現代性的後果。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oble, Parks M.、馬俊亞(2004)。走向「最後關頭」--中國民族國家構建中的日本因素(1931-193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52)。薪聞業務手冊。台北: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杜文靖(1994)。說唱台灣歌謠。台中:台中區域發展硏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臺灣一年來之宣傳。臺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Kirby, W. C.(2006)。德國與中華民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永明(1997)。臺北市文化人物略傳。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費正清、章建剛(199209)。劍橋中華民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Giddens, Anthony、趙旭冬、方文(2002)。現代性與自我認同:晚期現代的自我與社會。臺北:左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孫中山、中國國民黨中委會黨史委員會(1973)。國父全集。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孫德銘、莊永明(1994)。臺灣歌謠鄉土情。臺北:臺灣e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Giddens, A.、李康、李猛(2007)。社會的構成。臺北:左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曾慧佳(1998)。從流行歌曲看臺灣社會。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Giddens, Anthony、胡宗澤、趙力濤(2002)。民族:國家與暴力。臺北:左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金麟(2000)。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Said, Edward W.、王志弘、王淑燕、郭菀玲、莊雅仲、游美惠、游常山(1999)。東方主義。臺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杜文靖(1993)。大家來唱臺灣歌。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瑞成(19900630)。光復臺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余虹(2005)。藝術與歸家--尼采、海德格爾、福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Heidegger, Martin、孫周興(1994)。林中路。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Bauman, Zygmunt、楊渝東、史建華、彭剛(2002)。現代性與大屠殺。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許福明(1986)。中國國民黨的改造(1950-1952) : 兼論其對中華民國政治發展的影響。臺北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Heidegger, Martin、孫周興(1993)。走向語言之途。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Foucault, Michel、嚴鋒、包亞明(1997)。權力的眼睛:福柯訪談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石之瑜(1998)。宋美齡與中國。臺北:商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Foucault, Michel、劉北成、楊遠嬰(1992)。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Foucault, Michel、錢翰(1999)。必須保衛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林果顯(20050000)。「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統治正當性的建立與轉變。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莊永明(1995)。臺灣第一。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慧玲(2002)。禁錮的時期:台灣查禁歌曲之文化霸權論述。中華傳播學會2002年會論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宜蘭縣鄕土教材,http://media.ilc.edu.tw/MUSIC/index.htm。  new window
2.鄭南渭(19460823)。關於台灣行政的評論--民主主義的試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報業公會(19580505)。報業公會請願書大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610601)。警備總部査禁歌曲二五七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慶彰(19710802)。邱慶彰籲正統音樂家扶流行歌上正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盧非易(2003)。從數字看台灣電影五十年,http://www.cinemaY2/intro.htm, 2003/0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添旺(19610611)。臺語歌曲的逆流-禁唱部分國語歌曲和日本軍歌有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