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小鎮到城市的靈魂漫遊--論七等生與阮慶岳短篇小說中的自我與人我關係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林欣怡
作者(外文):Lin, Shin-yi
出版日期:2010
卷期:6
頁次:頁171-184
主題關鍵詞:七等生阮慶岳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人我關係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7
  • 點閱點閱:139
建築師阮慶岳近年成為臺灣文壇的「老人新秀」,其作品誠如王德威所說,繼承了現代主義的血脈,並以本土元素加以消化,展現了不同於六七○年代臺灣現代主義小說的面貌。那麼阮慶岳的「轉向」具有什麼樣的內涵?與其所繼承的現代主義作品有什麼樣的異同之處? 在臺灣現代主義作家之中,阮慶岳最鍾愛的作家是七等生,兩人的作品亦同樣著重於特殊的「人我關係」之辯證,因此,本文擬藉由比較七等生與阮慶岳作品中人我關係的面向來比較此兩代作家作品中呈顯精神之異同。而在描寫「人我關係」的題材之中,七等生和阮慶岳又有描寫我與「我」對話的小說作品,由自我出發辯證自我與他人關係的意義,這儼然成為一個阮慶岳對七等生直接繼承的例子。因此本文將先處理兩人小說中探討我與「我」之間關係的作品,勘察其所呈顯的自我面貌,再進一步推及兩人作品中如何處理「人與我」的關係。在我與「我」的自我對話中,兩人同樣表現出疏離不安的心境,但對於過去之我與現在之我的關係,阮慶岳似乎表現得比七等生更安然自在。而在「人我關係」一節,兩人亦同樣表現出對人際關係的恐懼與抽離,但比起七等生筆下角色的悲劇性結尾,阮慶岳筆下的人物往往可以找到安身的位置。藉由比較兩人小說中此一特殊面向及不同的走向,或許有助了解向來被認為晦澀難懂的七等生其作品中重要的追尋層面,亦適足以勾勒出在阮慶岳為數不多的短篇小說中一深刻的內在追尋,與兩人之間的傳承及差異。
期刊論文
1.吳億偉(20031000)。一種淡淡的形而上思想--訪問阮慶岳先生。文訊,216,頁80-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葉(2002)。昏藹柔愀的燦爛光彩--阮慶岳與《哭泣哭泣城》。文訊,205,2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阮慶岳(200405)。一人漂流。臺北:印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范銘如(20050000)。像一盒巧克力:當代文學文化評論。臺北:INK印刻。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七等生(1986)。來到小鎮的亞茲別。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恆豪(1993)。認識七等生。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七等生(1986)。散步去黑橋。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恆豪(1993)。七等生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七等生(2003)。我愛黑眼珠。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瑪莉塔.史特肯、莉莎.卡萊特、陳品秀、吳莉君、Cartwright, Lisa(2009)。觀看的實踐 : 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臺北:臉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Anderson, Perry、王晶(1999)。後現代性的起源。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阮慶岳(1992)。紙天使。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阮慶岳(2001)。四色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阮慶岳(2004)。凱旋高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詹明信、唐小兵、Jameson, Fredric(1989)。後現代主義文化。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阮慶岳(200208)。哭泣哭泣城。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阮慶岳(2003)。林秀子一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