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員山堡地區墾殖活動與人文空間的形成
書刊名:臺灣風物
作者:陳文立
出版日期:2012
卷期:62:2
頁次:頁15-66
主題關鍵詞:清代員山堡地區聚落墾殖活動水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72
  • 點閱點閱:45
期刊論文
1.張菼(19760600)。宜蘭兩次械鬥事件之剖析--論噶瑪蘭粵莊殘閩與挑夫械鬥兩案。臺灣文獻,27(2),54-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簡秀珍(20021200)。日治時期宜蘭地區慶典中的遊藝活動。藝術評論,13,95-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仲浩(20061200)。光復前宜蘭舊城區的市街發展與變遷。宜蘭文獻雜誌,77/78,3-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白長川(19911231)。宜蘭先賢陳輝煌協臺評傳。臺灣文獻,42(3/4),215-2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翔鶴(1997)。力裁業戶:水利古文書中所見之宜蘭拓墾初期社會狀況。臺灣研究集刊,1997(3),69-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翔鶴(1998)。從水利事業看清代宜蘭的社會領導階層與家族興起。臺灣研究集刊,1998(1),62-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雪姬(19810900)。宜蘭開發史事探微--吳光裔事蹟考。臺灣風物,31(3),3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清蓮(1976)。宜蘭之西皮福路百年考。蘭陽,8,101-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施添福、許智富(19960700)。宜蘭的聚落發展及實查。宜蘭文獻雜誌,22,38-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志煌(19940600)。臺灣北管「子弟班」所反映的社群分類現象--以西皮福祿及軒園之爭為中心的探索。國文天地,10(1)=109,70-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素真(20050500)。邊陲區域與「慚愧祖師」信仰--以林屺埔大坪頂地區為例。地理研究,42,73-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施添福(19940900)。蘭陽平原的傳統聚落及其人文生態意義。空間,62(2),104-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世慶(19850600)。從清代臺灣農田水利的開發看農村社會關係。臺灣文獻,36(2),107-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世慶(19881200)。談清代臺灣蘭陽地區之農田水利開發史料。臺灣文獻,39(4),181-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根岸勉治、陳乃蘗(19641000)。噶瑪蘭熟番移動與漢族之殖民。臺灣風物,14(4),7-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溫振華(19850600)。清代臺灣的建城與防衛體系的演變。歷史學報,13,253-2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淵洯(19850600)。合股經營與清代臺灣的土地開發。歷史學報,13,275-3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雯娟(2009)。日治初期宜蘭平原熟番地權的轉變與三星「四十佃」地名的形成。第二屆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暨施添福教授榮退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詹素娟(2003)。宜蘭河與原住民--從水系看噶瑪蘭的村落與文化。故鄉的河慢慢的流--宜蘭河生命史討論會。宜蘭:宜蘭縣政府文化局。199-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石田浩(1998)。宜蘭村落的形成與其同族組織未發達的原因--臺灣農村研究的課題和問題意識。「宜蘭研究」第二屆國際學術研討會。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308-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英傑(2000)。「宜蘭研究」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研究」第三屆學術研討會。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詹素娟(1998)。歴史轉折期的噶瑪蘭族:十九世紀的擴散與變遷。臺灣原住民歴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09-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簡秀珍(2002)。清代宜蘭地區北管分派原因探考及其文化意涵分析。2001年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臺北:民族音樂學會。112-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邱彥貴(1996)。宜蘭溪北地區的三山國王信仰--自傳說看歷史性的族群關係論述。「宜蘭研究」第二屆國際學術論文研討會。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266-2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鍾明靜(2004)。水圳空間的領域性研究--以嘉南大圳灌溉區為主(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雯娟(1990)。清代蘭陽平原的水利開發與聚落發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欣怡(2000)。清代台灣漢人社會的建立--以南投平林溪流域為例(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淑娟(1991)。蘭陽平原祭祀圈的空間組織(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于玲(1998)。清代噶瑪蘭土地租佃制度的形成與演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正芳(2004)。宜蘭城與宜蘭人的生活。宜蘭:宜蘭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田浩(1985)。台湾漢人村落の社会経済構造。大阪:關西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盧世標(1969)。宜蘭縣志。宜蘭:宜蘭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進傳(1997)。宜蘭縣傳統藝術資源調査報告書。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姚瑩(1984)。東槎紀略。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鴻禧(2001)。話說員山。宜蘭:員山鄉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施添福、黃雯娟(2000)。臺灣地名辭書。宜蘭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邱彥貴、廖英杰(2006)。發現客家:宜蘭地區客家移民的研究。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邱坤良、施如芳、張秀玲、藍素婧、郝譽翔(2002)。宜蘭縣口傳文學。宜蘭市:宜蘭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振寰、瞿海源(2000)。社會學與臺灣社會。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5)。宜蘭廳管內埤圳調查書。臺北:株式會社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施添福(1997)。蘭陽平原的傳統聚落--理論架構與基本資料。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其南(1994)。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潘英海、詹素娟(1995)。平埔研究論文集。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基辛、張恭啟、于嘉雯(1989)。文化人類學。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淑均、張光前、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2006)。噶瑪蘭廳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進傳(1995)。宜蘭傳統漢人家族之研究。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00)。宜蘭廳街庄社名査定の件認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360323)。四人がかりで一人の老鰻を斬殺廿一日夜の員山の慘劇原因は西皮福祿の勢力爭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邱坤良(1979)。西皮福祿的故事。民間戲曲散記。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世慶(20050000)。結首制與噶瑪蘭的開發--兼論結首制起自荷蘭人之說。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詹素娟(2001)。有加有留:清代噶瑪蘭的族群土地政策。平埔族群與臺灣歷史文化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