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舊時王謝堂前燕:臺灣電視新聞勞動五十年簡史
書刊名:中華傳播學刊
作者:劉昌德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u, Chang-de
出版日期:2012
卷期:22
頁次:頁67-98
主題關鍵詞:勞動電視新聞新聞工作者新聞史LaborTelevision newsJournalistsJournalism histo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7
  • 點閱點閱:105
本文以勞動觀點描繪五十年來台灣電視新聞的產製與消費、工作者樣貌、與勞動條件變遷。依照生產、消費、與政策的概況,台灣電視新聞發展大致分為五個階段。1980年代前獨占與有限競爭的兩個時期中,雖然籠罩在威權體制的政治控制下,但產業結構改變時,也曾出現短暫的專業自主、及有限度新聞競爭。1980年代後三台寡占聯合、共同瓜分鉅額利潤,新聞工作者勞動條件大幅提升,但專業反而受限。1993年後新聞勞動商品化加劇的晚近兩個時期,僅在1990年代中期因新競爭者介入,出現短暫新聞競爭與專業自主,隨後一般工作者勞動條件與專業自主同步下降,顯示媒體私有化帶來的衝擊。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bor, this study elucidates the history of Taiwanese television news in the past fifty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elevision news in Taiwan i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according to changes in news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regulation. During the first two stages, from 1962 to 1980, despite control from the authoritarian regime, for a short period the three terrestrial television stations competed in news production and journalists had a certain degree of autonomy. Because of the cartel in television production from 1980 to 1993, profits generated by the television stations increased and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journalists improved dramatically. Nevertheless, these stations were completely controlled by the KMT government during the third stage. In the mid-1990s because the government lifted the ban on broadcasting license, new participants in the TV market led to competence in news production and temporary autonomy for journalists. However, during the final two stages, working conditions and the degree of autonomy for the average journalist declined because of the privatization of the media.
期刊論文
1.羅文輝、劉蕙苓(20061000)。置入性行銷對新聞記者的影響。新聞學研究,89,81-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炳宏(20120700)。有線電視產業市場動能與系統員工工作滿意度之關連性研究。新聞學研究,112,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ardt, H.(1990)。Newsworkers, technology, and journalism history。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7(4),346-365。  new window
4.Carey, J.(1974)。The problem of journalism history。Journalism History,1,3-5。  new window
5.陳炳宏、鄭麗琪(20030400)。臺灣電視產業市場結構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新聞學研究,75,37-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麗雲(20060600)。威權主義下臺灣電視資本的形成。中華傳播學刊,9,71-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國峰(20100400)。有線電視新聞臺的賽局競爭分析。新聞學研究,103,83-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炳宏(20051200)。探討廣告商介入電視新聞產製之新聞廣告化現象:兼論置入性行銷與新聞專業自主。中華傳播學刊,8,209-2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馮建三(1988)。另一個研究死角:媒體工作者的勞動條件及其工會15,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慧櫻(1997)。媒體薪事誰人知:各媒體新進記者待遇比較。目擊者,試刊號,64-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韓旭爾(2001)。台灣新聞片與紀錄片產製之歷史分析(1945-2001)(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佩蓮(2011)。電視新聞媒體組織文化、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之關係研究-電視記者的觀點(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淑芬(2011)。觀察收視率在新聞室之權力移動--以電視新聞編輯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復欽(2002)。電視攝影記者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蕙苓(2009)。探索廣告主導向新聞:置入性行銷對電視新聞常規與記者專業性的影響(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蔡崇隆等(2009)。愛恨情仇紀錄片:台灣中生代紀錄片導演訪談錄。台北:同喜文化出版: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台視三十年編輯委員會(1992)。台視三十年:中華民國五十一年至八十一年。台北市:台灣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盛竹如(1995)。螢光幕前--盛竹如電視生涯回憶錄。臺北市: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chiller, Dan(1996)。Theorizing Communication: A Histor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鄭瑞城(1988)。透視傳播媒介。臺北:經濟與生活。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盧秀芳(2000)。盧秀芳談主播幕後。台北:希代書版集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馮建三(1998)。大媒體(壹)媒體工業與媒體工人。台北:元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照真(2009)。收視率新聞學:臺灣電視新聞商品化。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馮建三(19950000)。廣電資本運動的政治經濟學:析論1990年代台灣廣電媒體的若干變遷。臺北:唐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維佳(2011)。作為勞動的傳播:中國新聞記者勞動狀況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禎和(1977)。電視.電視。臺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台視二十年編輯委員會(1982)。台視二十年:中華民國五十一年至七十一年。臺灣電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何貽謀(2002)。臺灣電視風雲錄。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繼高(1995)。必須贏的人。台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麗雲(20040000)。臺灣傳播研究史:學院內的傳播學知識生產。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Mosco, Vincent、McKercher, Catherine(2008)。The laboring of communication: Will knowledge workers of the world unite?。Lanham, MD:Lexington Book。  new window
其他
1.中視十五年特刊編輯委員會(1984)。中視十五年:中華民國五十八年至七十三年,台北市:中視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台視四十年編輯委員會主編(2002)。台視四十年:中華民國五十一年至九十一年,台北市:台灣電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台灣寰球電視自救會(2004)。立委老闆金蟬脫殼 環球員工任宰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海寧(2010)。當數位科技進入電視新聞室:科技採納、組織創新與效益評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小帽(2011)。我的工作是爆料:一位娛樂記者的黑心告白,台北市:推守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四端(1993)。焦點之外,台北市: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豔秋(1997)。新聞背後,真相之前,台北市: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莉倫(1973)。醜陋的新聞界,台北市:將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金開鑫主編(1991)。華視二十年:中華民國六十年~中華民國八十年,台北市:中華電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唐士哲、王裕宏、黃文慧(2012)。建立談話性節目觀察與評鑑指標,台北市: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烏凌翔(1995)。獨家的代價:一個電視記者的觀察手記,台北市: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袁乃娟(1986)。電視新聞相關人員的專業態度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政義(2008)。衛星新聞台駐地記者勞動過程研究:控制與回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舒斐(1998)。電視新聞記者專業價值觀之研究。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勤(1991)。電視新聞,台北市: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皪元(2000)。電視新聞記者對SNG現場連線專業性認知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莫迺滇(1977)。他們……我:電視記者的生涯,台北市:開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莊旻琪(1996)。媒體造英雌:陳文茜、黎明柔、李豔秋竄紅術,台北市:福爾摩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炳宏(200211)。台灣電視產業組織與經營管理之變遷,台灣,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清河(200211)。從科技流變論述電視與社會的對話,台灣,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運璞(1986)。我國電視新聞守門人之研究:以台視晚間新聞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學風(2009)。電視新聞記者工作壓力、身心健康與休閒活動之關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傅達仁(2004)。影視秘聞一籮筐,台北市:世界華文作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彭后諦(2006)。記者的過度商品化:以台灣電視新聞性談話節目中的記者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程宗明(200211)。對制度改革的回顧與前瞻:四十年的荒原曠野的呼聲,台灣,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馮建三、羅世宏譯(2010)。傳播理論史:回歸勞動,台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葉明瑞(2001)。電子媒體新聞工作者工作壓力及其因應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葉俊傑(1996)。媒體造英雄:苦苓、李濤、魚夫竄紅術,台北市:福爾摩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葉俊傑(1997)。雄星壯志:媒體巨人邱復生,台北市:福爾摩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廖啟光(2009)。電視新聞產製數位化對攝影記者勞動過程影響之研究--以東森新聞引進非線性剪輯系統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熊誦桂(1995)。組織溝通氣候與電視新聞記者工作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趙慕嵩(1993)。老大在現場--趙慕嵩三十年採訪實錄,台北市: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愛梅(2007)。媒體年終獎金 比視力還差,目擊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愛梅(2007)。新進記者薪事知多少?工作愈來愈多 薪水愈來愈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歐懿慧(2005)。電視新聞主播工作滿意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盧聖芬(2006)。電視記者工作滿足程度與離職意願及行為的關聯性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羅文輝(1996)。台灣新聞人員背景及工作概況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蘇蘅(200211)。電視新聞在台灣的發展,台灣,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Hardt, H.(1995)。Without the rank and file: History, media workers, and problems of representation,Minneapolis, M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洪貞玲(2009)。黨政軍退出媒體之後?--無線電視所有權的演變與規範。臺灣傳媒再解構。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照堂(1996)。行走的大樹。Pianissimo:張繼高與吳心柳。臺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冠英(1996)。不屑贏的人。Pianissimo:張繼高與吳心柳。臺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炳宏(20090000)。電視服務產業的流變:政經勢力的消與長。臺灣傳媒再解構。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