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用佛教來救國:梁啟超佛學政治理念的建構
書刊名:政大史粹
作者:倪管嬣
作者(外文):Ni, Kuan-nin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8
頁次:頁39-68
主題關鍵詞:梁啟超佛學救國新民公德Liang QichaoNational salvationNew citizenSocial moralityBuddh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35
  • 點閱點閱:94
歷來學者們對梁啟超的討論主要關注兩個面向:第一為政治面向;第二是學術面向。然在本文中所欲提出的,是在政治行動思想的貫徹力、傳統儒學和西方新學間的挑戰與回應之外,學者們較少深究的另一面向,那就是梁啟超是位熱衷於佛教的知識份子,撰寫過諸多佛學與佛教歷史文章,在佛教研究方面可說是開創性的人物之一。過去學者在提到梁啟超「佛學」與「政治」的議題時,多以「佛學是為政治服務」為前提來做論述,此種先入為主的觀點筆者認為並不客觀,還有重新檢討的必要。梁啟超佛學研究之脈絡,是在與佛學研究的師友們影響之下,表現一種訴諸佛學融入治國理念的行文模式。梁啟超所認定的人民與國家是互相依存的關係,國家安定富強的基礎是建立在有著優良道德的新民身上,再由每個人將其私德提升為公德,並將公德推之於國家。梁啟超的佛教思想,是包括純理論的研究,和現實的實踐方針,《論佛教與群治之關係》可說是後者的典型代表,人民與國家的發展,是可得益於佛教,展現其佛學與政治理念的建構基礎。
歷來學者們對梁啟超的討論主要關注兩個面向:第一為政治面向;第二是學術面向。然在本文中所欲提出的,是在政治行動思想的貫徹力、傳統儒學和西方新學間的挑戰與回應之外,學者們較少深究的另一面向,那就是梁啟超是位熱衷於佛教的知識份子,撰寫過諸多佛學與佛教歷史文章,在佛教研究方面可說是開創性的人物之一。過去學者在提到梁啟超「佛學」與「政治」的議題時,多以「佛學是為政治服務」為前提來做論述,此種先入為主的觀點筆者認為並不客觀,還有重新檢討的必要。梁啟超佛學研究之脈絡,是在與佛學研究的師友們影響之下,表現一種訴諸佛學融入治國理念的行文模式。梁啟超所認定的人民與國家是互相依存的關係,國家安定富強的基礎是建立在有著優良道德的新民身上,再由每個人將其私德提升為公德,並將公德推之於國家。梁啟超的佛教思想,是包括純理論的研究,和現實的實踐方針,《論佛教與群治之關係》可說是後者的典型代表,人民與國家的發展,是可得益於佛教,展現其佛學與政治理念的建構基礎。
期刊論文
1.黃克武(19981200)。梁啟超與康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0,101-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啟超(19020208)。本報告白。新民叢報,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村哲夫(2003)。梁啟超與佛學。歷史教學問題,2003(3),39-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倪管嬣(20110700)。清末民初江蘇居士楊文會的佛教教育(1851-1911)。史苑,71,37-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成有(200008)。論20世紀中國佛學對科學主義思潮的回應。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0(4),99-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向平(199712)。近代中日知識分子的佛教因緣。浙江學刊,107,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柳信夫(200703)。「中国学術思想史」における仏教の位置--梁啟超の場合。言語.文化.社会,5,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曉華(2000)。論梁啟超佛教理性觀的內在矛盾。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丁文江、趙豐田、島田虔次(2004)。梁啟超年譜長編。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葛兆光(2006)。西潮又東風:晚清民初思想、宗教與學術十講。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蔣海怒(2012)。晚清政治與佛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嚴復、林載爵(1998)。嚴復文集編年。臺北:辜公亮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立新(2009)。梁啟超とジヤ--ナリスム。東京:芙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克武(2006)。一個被放棄的選擇:梁啟超調適思想之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叔迦(2006)。周叔迦佛學論著全集:清代佛教史料輯稿。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維亮(1999)。梁任公治學繫年。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梁啟超(2012)。梁啟超自傳。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梁啟超、夏曉虹(2009)。清代學術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梁啟超(1999)。飲冰室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梁啟超(1959)。論佛教與群治之關係。臺北:臺灣印經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文會(2006)。楊仁山居士文集。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Huxley, Thomas Henry、嚴復(2009)。天演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俊中、江燦騰、潘光哲、金仕起(2003)。東亞漢藏佛教史研究。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雷泉(1996)。悲憤而後有學:歐陽漸文選。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木原勝治(1980)。東洋史論叢:三田村博士古稀記念。京都:立命館大學人文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宋文明(1970)。梁啟超的思想。臺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余金城(1996)。佛學辭典。臺北:五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雷慧兒(1989)。梁啟超的治國之道--人才主義的理想與實踐。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喜所(2005)。梁啟超與近代中國社會文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趙軼峰(2008)。明代國家宗教管理制度與政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鄭匡民(2009)。梁啟超啟蒙思想的東學背景。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Rickett, Adele Austin(1978)。Chinese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from Confucius to Liang Ch'i-Ch'ao。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5.張朋園(2006)。梁啟超與民國政治。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吳汝鈞(1994)。佛教思想大辭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狹間直樹(1999)。共同研究梁啟超:西洋近代思想受容と明治日本。みすず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Huang, Philip C. C.(1972)。Liang Ch'i-ch'ao and Modern Chinese Liberalism。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new window
29.梁啟超、黃坤(1998)。新民說。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灝、崔志海、葛夫平(1995)。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0-1907)。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梁啟超(1990)。飲冰室佛學論集。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Chang, Hao(1971)。Liang Ch'i-Ch'ao and Intellectual Transition in China, 1890-1907。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3.梁啟超、林志鈞(1989)。飲冰室合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Pittman, Don Alvin(2001)。Toward a modern Chinese Buddhism: Taixu's reforms。Honolulu, Hawaii: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new window
35.江燦騰(1990)。現代中國佛教思想論集。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灝(2000)。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台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俊義、黃愛平(1999)。清代學術文化史論。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梁啟超(2013)。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黃進興(20130000)。從理學到倫理學:清末民初道德意識的轉化。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Levenson, Joseph Richmond(1953)。Liang Chi'i-Ch'ao and the Mind of Modern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平生(2001)。[百年家族--梁啟超]序。百年家族--梁啟超。臺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