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患吾學之未至--「已卯士禍」對李退溪朱子學思想深化的影響
書刊名:漢學研究
作者:蔡至哲
作者(外文):Tsai, Chih-che
出版日期:2018
卷期:36:1=92
頁次:頁101-135
主題關鍵詞:趙光祖李滉退溪士禍政治主體意識朝鮮朱子學Jo Gwang-Jo조광조Yi Hwang이황Literati purgesPolitical subject consciousnessJoseon Cheng-Zhu schoo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01
  • 點閱點閱:14
期刊論文
1.許齊雄、王昌偉(20100600)。評包弼德《歷史上的理學》--兼論北美學界近五十年的宋明理學研究。新史學,21(2),221-245+247-2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月惠(20131200)。朝鮮朝前期性理學者對王陽明思想的批判。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10(2)=20,99-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淑閔(19980200)。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君臣關係論研究。哲學與文化,25(2)=285,173-183+1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姜智恩(20140300)。東亞學術史觀的殖民扭曲與重塑--以韓國「朝鮮儒學創見模式」的經學論述為核心。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4,173-2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來(2014)。中韓朱子學比較研究的意義。中國社會科學報,570,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遠義(20061200)。試論黃宗羲政治思想的歷史意義--中西公私觀演變的一個比較。臺大歷史學報,38,65-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崑將(20090500)。十六世紀末中韓使節關於陽明學的論辨及其意義--以許篈與袁黃為中心。臺大文史哲學報,70,55-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至哲(20171200)。朝鮮君臣對朱熹〈與留丞相書〉詮釋爭議之分析。臺灣師大歷史學報,58,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正顯(2008)。一心運時務:正德時期(1506-21)的王陽明(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柳承國、傅濟功(1989)。韓國儒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立文(1997)。李退溪思想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俊傑、林維杰(2006)。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展良(20070000)。東亞近世世界觀的形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英時(2003)。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台北:允晨文化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子健(1963)。歐陽修的治學與從政。香港:新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崔英辰、邢麗菊(2008)。韓國儒學思想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崑將(20110000)。陽明學在東亞:詮釋、交流與行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俊傑(2006)。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俊傑(1997)。孟學思想史論。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琴章泰、韓梅(2011)。韓國儒學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유수원(1971)。迂書。首爾:首爾大學古典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月惠、李明輝(2015)。高橋亨與韓國儒學研究。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玄相允(1982)。朝鮮儒學史。玄音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志淵、李民樹(2009)。朝鮮儒教淵源。首爾:명문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琴章泰(1996)。退溪學派의思想。首爾:集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錢穆(1993)。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脫脫(197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廷玉(1988)。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宗羲。黃宗羲全集。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河謙鎮(1962)。東儒學案。晉州:海東佛教譯經院內一鵬精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朝鮮國史編纂委員會(1955)。朝鮮王朝實錄。首爾:朝鮮國史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丙燾(1989)。韓國儒學史略。首爾:亞細亞文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東俊(2007)。十六世紀韓國性理學派的哲學思想與歷史意識。首爾:심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基白(1961)。韓國史新論。首爾:一潮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瀷(1982)。星湖僿說類選。首爾:明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金泰永(2006)。朝鮮性理學의 歷史像。首爾:경희 대학 교출판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金龍德(1977)。朝鮮後期思想史研究。首爾:乙酉文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俊傑(2013)。朝鮮儒者對儒家傳統的解釋。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魏志江(2008)。韓國學概論。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邊英浩(2010)。朝鮮儒教の特質と現代韓国:李退溪.李栗谷から朴正熈まで。東京:クレイ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社會科學辭書刊行會(1959)。韓國史辭典。首爾:東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靜菴論叢刊行委員會(1999)。靜菴道學研究論叢。首爾:靜菴論叢刊行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Deuchler, Martina(1992)。The Confucian transformation of Korea: A Study of Society and Ideolog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5.林月惠(2010)。異曲同調--朱子學與朝鮮性理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余英時(2004)。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黃俊傑(20140000)。儒家思想與中國歷史思維。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陸九淵、鍾哲(1980)。陸九淵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包弼德、王昌偉(2010)。歷史上的理學。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田浩、牛樸(2008)。朱熹的思維世界。允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李明輝(20050000)。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蕭公權(1982)。中國政治思想史。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滉(1998)。退溪先生文集。影印標點韓國文集叢刊。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植(1998)。澤堂集。影印標點韓國文集叢刊。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誠一(1998)。鶴峯先生文集。影印標點韓國文集叢刊。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洪仁祐(1998)。耻齋先生遺稿。影印標點韓國文集叢刊。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光祖(1998)。靜菴先生文集。影印標點韓國文集叢刊。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展良(2014)。禮與中國人的「多層級錐形網絡存在意識」:以朱熹的禮學及其實踐為中心。中國儒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姜文植(2003)。宋時烈的朱子書研究與編纂:以《朱子大全劄疑》、《節酌通編》為中心。朝鮮儒者對儒家傳統的解釋。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