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文學引渡者 : 林海音及其出版事業
作者:汪淑珍
出版日期:2008
出版項:臺北:秀威資訊
集叢:史地傳記類;AC0007
ISBN:9789866732683
主題關鍵詞:林海音出版業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2)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1
期刊論文
1.雷叔雲(20060300)。小而美的策略--獨立書店的求存之道。全國新書資訊月刊,87,1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海音(1964)。談談兒童讀物。文壇,43,36-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程登懷(19780501)。五四運動的時代背景--歷史學家張玉法從四方面分析五四和時代的關係。書評書目,6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利國(19780501)。五四的信息--思想的開發是推動社會前進不可忽視的力量。書評書目,61,9-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茶陵(19780501)。周策縱「五四運動史」述要。書評書目,61,2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彭瑞金(197903)。從鄉土文學到三民主義文學--訪葉石濤先生談台灣文學的歷史。台灣文藝,6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亞菁(1979)。從「純文學」雜誌談到辦雜誌的辛酸。幼獅文藝,31,149-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平子(19820910)。繁華落盡見真醇--高信疆道「人間」。益世,2(12),1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力(19820910)。關懷與薪傳--試論聯副。益世,2(12),2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典婉(19840200)。綠樹繁花:林海音與「純文學出版社」。新書月刊,5,87-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榮斌(19840800)。愛的種種:關於余阿勳和他的新書。新書月刊,11,76-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訓民(19850300)。雜誌經營奧秘(3):策略與趨勢。新書月刊,18,85-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銘蹯(1987)。四十年來台灣的出版史略。文訊,32,259-2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銘蹯(1987)。四十年來台灣的出版史略。文訊,33,243-2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柔慧、黃也瑜(1988)。教科書中也有「女權運動?--從另一個角度談男女平等」。國立編譯館通訊,1(2),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祝勤(19891000)。文學出版的痕跡。精湛,10,16-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潘人木(19891030)。如銀河傾瀉而下的感覺--我的寫作歷程。精湛,10,2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海音、碩石(1990)。記「純文學」的誕生。幼獅文藝,71(5)=437,36-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本刊編輯小組(1990)。訪高信疆先生談文藝雜誌、報紙副刊和讀者的三角習題。幼獅文藝,437,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鄭明娳(1990)。文藝環境與校園文學。幼獅文藝,437,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瘂弦、夏士芬(1991)。大眾傳播體系中的文學--從副刊說起。自由青年,34-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向陽(1992)。對當前台灣副刊走向的一個思考。文訊,82,1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潘知常(1994)。文化工業:美學面臨著新的挑戰--當代文化工業的美學闡釋之一。文藝評論,1994(4),1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吳浩(1994)。「叢書縱橫談」專題前言。文訊,107,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坤生(1995)。也談編輯的定義與起源。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5(5),116-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淇瀁(19951200)。淺談當代臺灣文學傳播問題。傳播研究簡訊,4,1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岫(19970400)。近十多年來出版事業的觀察。文訊,100=138,26-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崑義(1998)。解嚴以來編輯角色的重構。目擊者雙月刊,3,4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孟樊(19980200)。臺灣出版業的世紀末。出版界,53,64-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盛璘(1999)。編輯學研究的一些情況。出版界,56,2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古繼堂(2002)。林海音--台灣女性文學開山人。新文學史料,2002(2),4-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古遠清(2002)。做為「自由派」作家的林海音。新文學史料,2002(2),1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瑞璧(2002)。追尋。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18(3),1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麥莉(2002)。兒童文學界追思林海音先生感懷會側記。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18(3),7-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孟樊(20020900)。合縱連橫抑或分裂繁殖?--臺灣出版社的分與合。文訊,203,48-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應鳳凰(2003)。從林海音到文藝列車。文訊,207,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一川(2003)。論媒介在文學中的作用。廣東社會科學,3,2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張邦衛、李勝清(2003)。直面文學的式微--現代傳播媒介與文學詩性空間萎縮的內在關係之審視。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3),82-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李秀金(2004)。試談文學場域中的現代傳播媒介因素。理論學刊,2,107-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林舟(2004)。大眾傳播與當代文學批評的空間構成。南方文壇,48,26-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徐開塵(20040600)。聯經三十年。全國新書資訊月刊,66,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祁岩(2005)。現代廣告傳播模式探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58(4),504-5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黎湘萍(20060100)。「理論」是否重要?。文訊,243,56-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羅蘭(20060500)。塑造人物的重要性與樂趣。文訊,247,34-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萬麗慧(20060500)。用出版疼惜臺灣--專訪龍文出版社發行人周崑陽。全國新書資訊月刊,89,35-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彭歌(20070300)。溫柔敦厚,風華自蘊--琦君與李唐基。文訊,257,56-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彭歌(20070300)。深情永不舊--林海音與何凡。文訊,257,5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徐開塵(20070400)。定靜如榕的姿勢--爾雅出版社的故事。文訊,258,114-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夏祖焯、丁櫻樺(20030400)。林海音的性格與作品背道而馳嗎?。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11,80-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季季(20060400)。專欄:行走的樹--走進林海音的第一個客廳。印刻文學生活誌,2(8)=32,200-2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應鳳凰、丁櫻樺(20030400)。閱讀林海音:林先生的編輯、寫作生涯與臺灣文壇。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11,89-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應鳳凰(20030800)。50年代文學圖書的生產與特色--兼談個人的蒐集經驗。文訊,214,37-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莊瑞琳(20020200)。應用波笛爾[Pierre Bourdieu]。當代,56=174,24-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芳明(20010500)。臺灣新文學史(11)--反共文學的形成及其發展。聯合文學,17(7)=199,148-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呂正惠(19881200)。現代主義在臺灣:從文藝社會學的角度來考察。臺灣社會研究,1(4),181-2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陳芳明(20010600)。五0年代的文學侷限與突破。聯合文學,17(8)=200,164-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林淇瀁(19950700)。戰後臺灣文學傳播困境初論: 一個「文化研究」向度的觀察。新聞學研究,51,143-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封德屏(2003)。第七屆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台灣文學的比較研究。第七屆青年文學會議。臺北:文訊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2006)。苦悶與蛻變--60、70年代台灣文學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苦悶與蛻變--60、70年代台灣文學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寄澎(2000)。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瑞騰(2006)。永恆的溫柔:琦君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永恆的溫柔:琦君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琦君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瑞騰(2003)。霜後的燦爛--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臺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封德屏(1996)。台灣文學出版--五十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台灣文學出版--五十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行政院文建會主辦 。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筱燕(2003)。從出版趨勢看編輯角色的轉變(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佩娟(2002)。台灣的文學編輯與作者之互動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姿夙(1993)。林海音及其作品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麗娟(2003)。台灣文人出版社的經營模式(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英美(2003)。〈聯合報〉副刊時期(1953-1963)的林海音研究(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丁希如(1999)。出版企劃的角色與功能(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莊麗莉(1995)。文學出版事業產銷結構變遷之研究--文學商品化現象觀察(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隱地(2000)。漲潮日。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文寶(2001)。台灣文學。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孟樊(1997)。台灣出版文化讀本。台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Escarpit, Robert、于沛(1987)。文學社會學。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舒乙、傅光明(2001)。林海音研究論文集。北京:台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方蘭生(1988)。傳播原理。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阿爾方斯•西爾伯曼、魏育靑、于汛(1988)。文學社會學引論。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淑君、張守華、王悅南(1990)。文化市場:結構、功能、管理。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樺(1994)。文學社會化的當代探索。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乾任(2004)。台灣出版產業大未來:文化與商品的調和。台北市:生活人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海音(1973)。兩地。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游淑靜(1981)。出版社傳奇。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編輯委員會(1982)。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總目卷。臺北:聯合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編輯委員會(1982)。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史料卷。臺北:聯合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鐘麗慧、應鳳凰(1984)。書香社會。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夏祖麗(1985)。風簷展書讀。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隱地(19851110)。作家與書的故事。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俊廷(1986)。營銷與廣告戰略。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貞銘(1988)。編輯與製作講義。臺北:中華函授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蔡源煌(1989)。海峽兩岸小說的風貌--文化研究的方法。臺北:雅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覺明(1980)。現代雜誌編輯學。臺北:商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蕭富峯(1988)。行銷實戰讀本。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花建、于沛(1989)。文藝社會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小赫伯特‧S‧貝利、郭茂生、潘建國、郭瑞紅(1992)。書籍出版的藝術與技巧。臺北: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鄭興東(1992)。報紙編輯學教程。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建臣(1993)。圖書編輯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瑞騰(199506)。文化理想的追尋。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高斯、洪帆(1995)。圖書編輯學概論。蘇州: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Smith, Datus C. Jr.、彭松建、趙學范(1995)。圖書出版的藝術與實務。臺北:周知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東平(1996)。城市季風--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瘂弦、陳義芝(1997)。世界報紙副刊學縱論。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義芝(1998)。台灣小說史綜論。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楊洪承(1998)。文學社群文化形態論。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文訊雜誌社(1998)。1997台灣文學年鑑。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蔣廣學(2000)。編學原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包亞明(2000)。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經典文本。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辛廣偉(2001)。台灣出版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丁曉原(2001)。文化生態與報告文學。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小林一博(2001)。出版大崩壞。臺北:尖端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肖東發(2002)。中國編輯出版史。瀋陽:遼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Korda, Michael、陳皓(2002)。因緣際會--出版風雲四十年,這些人,那些事。臺北:商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銘蹯(2002)。陳銘蹯報導文學集。臺北:華成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平原、山口守(2003)。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學。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向陽(2004)。浮世星空新故鄉--台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傅月庵(2004)。蠹魚頭的舊書店地圖。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潘恰中(2004)。預約下一輪出版盛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黃維樑(2004)。文學英雄拜會記--錢鍾書、夏志清、余光中的作品與生活。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方卿(2004)。圖書營銷管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于友先(2004)。現代出版產業論集。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陳霖(2004)。文學空間的裂變與轉型--大眾傳播與20世紀90年代中國大陸文學。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黃書泉(200409)。文學轉型與小說嬗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張積玉(2004)。編輯學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Woll, Thomas、鄭永生(200501)。誰說出版不賺錢。臺北:高寶國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隱地(2005)。身體一艘船。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翁翁(2005)。書的容顏--封面設計的賞析與解構。臺北:黎明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行政院新聞局(1989)。中華民國出版事業概況。臺北:行政院新聞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鄭貞銘、賴國洲(1989)。傳播媒介與社會。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瑪麗.伊凡絲、廖仁義(1990)。郭德曼的文學社會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鄭貞銘(1994)。新聞學與大眾傳播學。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1995)。文學與傳播的關係。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林海音(2000)。林海音作品集。臺北:遊目族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王志弘、張華蓀(2005)。現代地理想像。臺北:群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靜宜大學中文系(2005)。2004台灣文學年鑑。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皮述民、邱燮友、馬森、楊昌年(2005)。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臺北: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程光烽(200511)。大眾媒介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周玉寧(2006)。林海音評傳。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李志銘(2005)。半世紀舊書回味--從牯嶺街到光華商場。臺北:群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利薩.泰勒、安德魯.威利斯、吳靖、黃佩(2005)。媒介研究:文本、機構與受眾。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季季(2005)。寫給你的故事。臺北:印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鍾理和、鍾肇政、錢鴻鈞(1998)。台灣文學兩鍾書。臺北:草根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Mcquail, Denis、陳芸芸、劉慧雯(200101)。最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彭瑞金(1992)。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沈謙(1979)。期待批評時代的來臨。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李瑞騰、夏祖麗(2002)。一座文學的橋--林海音先生紀念文集。臺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林俊良(2004)。視覺傳達設計概說。藝風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夏祖麗(2000)。從城南走來--林海音傳。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馬之驌(1986)。新聞界三老兵--曾虛白、成舍我、馬星野奮鬥歷程。臺北:經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陳平原、梅家玲(2005)。晚清文學教室--從北大到台大。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2005)。戰後初期台灣文學與思潮論文集。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周新富(2005)。布爾迪厄論學校教育與文化再製。臺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林淇瀁(20011015)。書寫與拼圖:台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McLuhan, Herbert Marshall、鄭明萱(2006)。認識媒體:人的延伸。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陳平原、王德威(2005)。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Bourdieu, Pierre、孫智綺(2002)。防火牆--抵擋新自由主義的入侵。台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邱各容(1990)。兒童文學史料初稿(1945-1989)。臺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Bourdieu, P.、包亞明、Wacquant, D.(199701)。布爾迪厄訪談錄: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祈述裕(199806)。市場經濟下的中國文學藝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DeFleur, Melvin L.、Ball-Rokeach, Sandra、杜力平(1991)。大眾傳播學理論。臺北:五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Bourdieu, Pierre、Wacquant, Loïc J. D.、李猛、李康、鄧正來(1998)。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陳銘磻(1987)。掌燈人。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詹宏志(19890000)。城市觀察。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Jenks, Chris、俞智敏、陳光達、王淑燕(2002)。文化。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鄭明娳(1994)。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王斑(2004)。歷史與記憶:全球現代性的質疑。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高宣揚(20020000)。布爾迪厄。臺北市:生智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呂正惠(1988)。小說與社會。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呂正惠(1992)。戰後臺灣文學經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林芳玫(1994)。解讀瓊瑤愛情王國。臺北:時報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梅家玲(20040000)。性別,還是家國?:五〇與八、九〇年代臺灣小說論。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許俊雅(1997)。台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高宣揚(1998)。當代社會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何金蘭(1989)。文學社會學。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阿諾德.豪澤爾、居延安(1988)。藝術社會學。雅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王明珂(19970000)。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馮建三(19920000)。資訊.錢.權:媒體文化的政經研究。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邱天助(20020000)。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海音(19510509)。婦女與文學--女作家空中座談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岡(19741203)。林先生與純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季季(19781021)。玻璃墊上的儷影--何凡、林海音美遊歸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淑蘭(19781101)。林海音的文藝天地--寫作、編輯、出版三部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金兆(19810916)。志同道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魏可風(20001029)。從城南走來--林海音先生座談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潘人木(20011221)。天空多了一顆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良(20011221)。林海音和小學國語課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清文(20011203)。懷念文壇奇女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石濤(20011203)。林海音的兩個故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琰如(20011221)。痛失良朋--悼念老友林海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讓(20020129)。您不認識我…從《爸爸真棒》回憶林海音先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