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科學博物館增進觀眾科學素養之分析--以「莫拉克風災重建展示館」導覽解說為例
書刊名:科技博物
作者:黃惠婷陳淑菁黃俊夫
作者(外文):Huang, Hui-tingChen, Shu-chingHuang, Jun-fu
出版日期:2020
卷期:24:3
頁次:頁85-115
主題關鍵詞:博物館學習模式導覽解說科學素養Museum learning modelDocent's explanationScientific literac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6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靳知勤(20020900)。效化「基本科學素養」問卷。科學教育學刊,10(3),287-3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augksch, R. C.(2000)。Scientific Literacy: A Conceptual Overview。Science Education,84(1),71-94。  new window
3.蕭瑞棠(20040100)。博物館環境:另一種學習理念的初探。博物館學季刊,18(1),63-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忠宏、謝旻熹(20060300)。遊客之旅遊動機與其對解說服務需求之實證研究:以鹿港古蹟景點為例。環境教育研究,3(2),77-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于瑞珍(20021100)。科學博物館輔助學校科技教育教學資源之探討--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科技博物,6(6),4-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莊淑芬、張美珍(20110300)。國小學童參觀科學博物館之自我調整學習與科技概念學習。科技博物,15(1),33-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孝宗、蔡俊彥、黃台珠(20130900)。公民科學家意象與參觀博物館對科學研究利益知覺之影響。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8(3),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靳知勤(20071200)。科學教育應如何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臺灣學術精英的看法。科學教育學刊,15(6),627-6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有傑、張瑜娟(20120600)。解說人員專業能力指標建立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6(4),77-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美珍、陳玫岑(20020300)。博物館觀眾參觀學習模式之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思想起」特展為研究現場。科技博物,6(2),66-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Hurd, P. D.(1958)。Science literacy: Its meaning for American schools。Educational Leadership,16(1),13-16。  new window
12.鄭瑞洲、黃臺珠(20180300)。探討臺灣公民參訪科學與工藝博物館和其科學素養間之關係。科技博物,22(1),43-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美珍(20000700)。從認知心理學派觀點探析博物館內的學習。科技博物,4(4),30-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嘉裕、黃任閔、王弘裕(20140600)。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遊客對導覽解說服務滿意度與需求之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5,1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佩修、朱斌妤(20010700)。解說員影響民眾參觀博物館經驗之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科技博物,5(4),65-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盧秀琴(20151200)。九年一貫到十二年國教自然領域課綱的研究與建議。國民教育,55(4),145-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薪惠、林煥祥、洪瑞兒(20181200)。臺灣公民科技素養、科學興趣及科學參與之探討。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3(4),229-2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忠宏(20011000)。解說員證照之研議。臺灣林業,27(5),52-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美珍、蔡東鐘、許景綾(20150100)。國小學生擔任科學實驗站解說員對其科學態度及表達能力之影響。博物館學季刊,29(1),23-33+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鄭瑞洲、李育諭、林煥祥(20190600)。臺灣公民參與科技議題活動與參訪科學工藝類博物館的關係及變化。科技博物,23(2),7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美珍、林淑歆、莊淑芬(20130900)。探討偏遠地區科學實驗站學生解說員之科學態度。科技博物,17(3),59-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Hurd, Paul DeHart(1998)。Scientific literacy: New minds for a changing world。Science Education,82(3),407-416。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施明發(1998)。發展以情意為主的博物館教育。二十一世紀博物館的新視覺:博物館館長論壇研討會。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88-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黃台珠(2012)。2012年科技與語文素養計畫--公民科技素養調查研究執行報告。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公民素養推動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龔東昇(2010)。科學博物館培育國民科學素養指標之發展(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Grinder, Alison L.、McCoy, E. Sue、閻蕙群(2006)。如何培養優秀的導覽員:博物館相關文化教育機構導覽人員養成手冊。臺北市:五觀藝術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1995)。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National Academy Press。  new window
3.Tilden, F.(1957)。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new window
4.Beck, Larry、Cable, Ted、吳忠宏(2000)。21世紀的解說趨勢:解說自然與文化的15項指導原則。臺北:品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明發(2000)。如何規劃博物館教育活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Penick, J. E.(1993)。Scientific literacy: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Paris: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Associations for Science Education。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