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析「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的衝突結構
書刊名:中外文學
作者:陳葆文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89
卷期:18:2=206
頁次:頁127-151
主題關鍵詞:珍珠衫結構蔣興哥衝突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99
  • 點閱點閱:73
圖書
1.李宣揚(1983)。結構主義概說。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朗(1987)。中國小說美學。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秉璋(1987)。社會學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東原(1986)。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克萊博、廖立文(1986)。當代社會學理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Hilgard, Ernest R.、鄭伯勳、張東峰(1988)。心理學。台北市: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86)。結構主義析論。臺北:谷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秦英燮(1986)。紅樓夢的主線結構研究。臺大中研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英茂(1984)。普通心理學。臺北:大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Freud, Sigmund、林克明(1987)。性學三論。臺北: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婁子匡。家範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靄斯理、馮明璋(1984)。性心理。文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余英時(198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樂蘅軍(1969)。宋代話本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瞿同祖(19840000)。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聯陞(1976)。報--中國社會關係的一個基礎。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慶炳(1985)。短篇話本的常用佈局。古典小說論評。幼獅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文崇一(1988)。報恩與復仇:交換行為的分析。中國人的心理。臺北:桂冠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瑞玲(1988)。中國人的社會互動:論面子的問題。中國人的心理。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樂蘅軍(1982)。世紀的漂泊者--論《儒林外史》羣像。古典小說散論。臺北:純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蒲安迪(1985)。《西遊記》、《紅樓夢》寓意探討。中國文學論著譯叢。臺北:學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亦園(1985)。中國家庭與中國文化。信仰與文化。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文崇一(1988)。從價值取同談中國國民性。中國人的性格。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1970年代之前中華民國赦免實踐的傳統色彩--以「復仇」、「官蔭」與「留養」為主的討論
2. 共犯關係下的「準服制以論罪」--以《刑案匯覽》「聽從尊長殺害以次尊長」類案件為例
3. 評介《中國古代的法典、制度和禮法社會》[鄭顯文著,(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
4. 傳統中國哲學範疇落實於警察文化與執法之舉隅
5. 理解法律多元--行動者視角的分析框架
6. 刑事法教化效能可能性之探討--以法院判決分析為例
7. 親親與幽禁--探析明代高牆規劃與罪宗淹禁現象
8. 不是契約的約定--論約法三章與社會契約義理的差距
9. 后妃的荷包:溫惠皇貴太妃及其太監們的營生
10. 探析儒家思想對大專公開組游泳運動教練領導行為的影響
11. 精神障礙犯罪者與監護處分關聯之法制探討--兼論其判斷疑義及治療
12. 集體化時期中國農村的社會運動--兼評《告別理想》、《通向集體之路》與《西溝》[評1.張樂天,《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盧暉臨,《通向集體之路:一項關於文化觀念和制度形成的個案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3.常利兵,《西溝:一個晉東南典型鄉村的革命、生產及歷史記憶(1943~1983)》(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13. 評釋字第791號解釋--從性別身分到平等契約?
14. 中古佛教護生思想容受與動物觀轉變--以《冥報記》為核心的考察
15. 《逸周書》〈芮良夫〉之憲政思想限制與隱埋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