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三十六計的象思惟
書刊名:本土心理學研究
作者:汪睿祥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7
卷期:7
頁次:頁2-29
主題關鍵詞:身心狀態思惟方法象思惟謀略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99
  • 點閱點閱:30
     中國在先秦時代就有計的觀念,南北朝以後出現三十六策、三十六計或三十六著 之類的習語,各式各樣的計目隨後出現,最後出現各種版本的三十六計條目,成為傳統中國 社會的一種實踐性知識。計目有故事、成語與單字三種形式,都是具體的擬寫,或寫歷史故 事,或寫具體動作。用計的人在應事當下,依計目之啟發,審察事態變動的機微與分寸以形 成應事的手段。計的思惟包括以具體擬寫形成各種計目來指示可能的應事手段、以一實用的 態度來面事態的變化、觀察體會計目所寫的事態與面對事態的律動,以形成當下應事手段等 面相。這些不同的思惟面相,按傳統中國人的名詞,可以統稱為「象思惟」。具體的例子見 於《易經》中的象。象思維是一種應事的思惟,不是一種認識的思惟,思惟的核心是人與事 的關係,並以此為中心形成一種特別的身心狀態。作為一種知識的形態,受西方科學理性教 育的現代中國人並不熟悉這個思惟。
期刊論文
1.劉君祖(19840100)。即事言理:春秋經表達手法初探。中國文化月刊,51,7-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羊滌生(19900100)。略論中國古代辯證思維的特點及其對世界的貢獻。中國文化月刊,123,27-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國安(19890100)。類比的思維:一項中國思想史研究的初步考察。哲學與文化,16(1)=176,64-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鄒川雄(1995)。拿捏分寸與陽奉陰違:一個傳統中國社會行事邏輯的初步探索(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汪睿祥(1996)。傳統中國人用「計」的應事理法(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Chiao, Chien(1995)。Strategic Behavior of Chinese Political Elites。Hong Kong: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new window
2.熊十力(1984)。讀經示要。台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訓詳(19910000)。先秦的兵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村元、徐復觀(1953)。中國人之思惟方法。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Jung, Carl Gustav、von Franz, M. L.、Henderson, J. J.、Aniela, J.、黎惟東(1983)。人類及其象徵。臺北:好時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澤厚(1990)。中國古代思想史論。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顧曉鳴、溫天、黎瑞剛(1993)。夢、象、易:智慧之門。臺北:國際村文庫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宗吾(1994)。厚黑學--正編。台北:新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語堂(1980)。吾土吾民。台北:喜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興明(1993)。謀智、聖智、知智--謀略與中國觀念文化型態。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星光出版社(1976)。鬥智--三十六計。台北:星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von Senger, Harro、劉曉東、朱聖妤(1994)。智謀新典--西方人眼中的三十六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錦昌(1989)。從中國古代思考方式論較荀子思想之本色。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雷真子(1993)。108計--上策.戰略大計36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魯迅(1990)。且介亭雜文。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蔡錦昌(1994)。章伯社會科學方法論釋義。台北:唐山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光國(19980000)。知識與行動:中華文化傳統的社會心理詮釋。臺北:心理。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龔鵬程(1992)。文化符號學。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勝雅律(19890911)。殺仟儆億--鄧小平鎮壓學運思想的背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Chiao, Chien(1986)。Games Are forever: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Manipulative Behavior of the Chinese。Asian Peoples and Their Cultures: Continuity and Change。Seoul: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黃沛榮(1981)。心聲心畫--語言和文字。中國文化新論.根源篇:永恆的巨流。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喬健(1988)。中國文化中的計策問題初探。中國人的心理。臺北: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北溟(1976)。從中國語言構造上看中國哲學。中國哲學思想論集.總論篇。台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俊傑(1996)。中國古代儒家歷史思維的方法及其運用。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蔣年豐(19960000)。從「興」的精神現象論《春秋》經傳的解釋學基礎。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臺北:正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