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魏晉人物品鑑的一個新尺度:隱逸--以「世說新語」「棲逸」篇為例
書刊名:鵝湖
作者:許尤娜
作者(外文):Hsue, Yu-na
出版日期:1998
卷期:24:4=280
頁次:頁1-14
主題關鍵詞:魏晉人物品鑑隱逸世說新語棲逸人物分析品鑑話語隱逸傳審美觀仕隱之辯人格壯美優美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1
  • 點閱點閱:120
     魏晉時代,由於種種因素,審美觀產生空前的轉化。人物品鑑亦因應轉化,發展出多樣的尺度。「隱逸」在此時代亦成為品評人物的一個標準。《世說新語》總結魏晉士人的各種風貌,並透過特殊的語言形式,可以呈顯出人物的內在世界(即人格)。本文即試圖分析《世說新語》第十八門〈棲逸〉,以管窺魏晉隱逸的基本風貌。方法上則是先分析隱逸人物的生活特色;其次從〈棲逸〉的品鑑話語,通透隱者的人格世界。〈棲逸〉所反映的隱者風貌,可以代表魏晉的隱逸思想;亦可說明其時審美觀某種轉化的軌跡。
期刊論文
1.王元軍(19970200)。中古時期隱士奇異行為的文化含義。中國研究,2(11)=23,6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法高(19900900)。讀「世說新語」小記。中國書目季刊,24(2),3-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國榮(19940500)。儒家人格學說發微。鵝湖,19(11),30-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大寧(19921000)。儒隱與道隱。國立中正大學學報.人文分冊,3(1),121-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玲(19880600)。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士風的轉變。史學會刊,15,39-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麗真(19791100)。魏晉人論聖賢高士。孔孟月刊,18(3),33-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栖(19820600)。世說新語中為何不見陶淵明。東方雜誌,15(12),6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沈禹英(1985)。魏晉隱逸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禹英(1993)。六朝隱逸詩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蓓蓓(1983)。漢晉人物品鑒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梅家玲(1991)。《世說新語》的語言藝術(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寅恪(1977)。陳寅恪先生全集。台北:Hong Kong:九思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君毅(1975)。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値。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牟宗三(1992)。康德判斷力之批判。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晉書斠注。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義慶、劉孝標、楊勇(199210)。世說新語校箋。台北: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英時(1997)。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唐君毅(1993)。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溥(1979)。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蓓蓓(1991)。中古學術論略。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牟宗三(1994)。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抗生(1995)。魏晉思想史。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