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白居易「百道判」試析--兼論經義折獄的影響
作者:陳登武 引用關係
書刊名:傳統中國法律的理念與實踐;柳立言 (主編)
頁次:343-411
出版日期:2008
出版項: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主題關鍵詞:白居易百道判經義折獄
學門:法律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3
期刊論文
1.姜伯勤(1990)。從判文看唐代市籍制的終結。歷史研究,1990(3),17-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賈二強(2000)。論唐代的華山信仰。中國史研究,2000(2),90-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布目潮渢、大野仁(1980)。白居易百道判釋義(一。大阪大學教養部研究集錄 人文社會科學,28,2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布目潮渢、大野仁(1981)。白居易百道判釋義。大阪大學教養部研究集錄人文社會科,29,3-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布目潮渢、大野仁(1982)。白居易百道判釋義。大阪大學教養部研究集錄人文社會科學,30,19-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布目潮渢、大野仁(1983)。白居易百道判釋義。大阪大學教養部研究集錄人文社會科學,31,19-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布目潮渢、大野仁(1984)。白居易百道判釋義。攝大學術,82,7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布目潮渢、大野仁(1985)。白居易百道判釋義。攝大學術,83,49-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布目潮渢、大野仁(1986)。白居易百道判釋義。攝大學術,84,36-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布目潮渢、大野仁(1987)。白居易百道判釋義。攝大學術,85,93-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馬歌東(1988)。從白居易『百道判』にみれる婚姻。國語.國文學,27,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市原亨吉(1963)。唐代の「判」について。東方学報,33,119-1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登武(20030600)。復讎新釋--從皇權的角度再論唐宋復讎個案。臺灣師大歷史學報,31,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源盛(20040600)。法理與文采之間--讀《龍筋鳳髓判》。政大法學評論,79,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學勤(2004)。左傳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學勤(2004)。孟子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1)。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79)。管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學勤(2004)。論語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宋敏求(1978)。唐大詔令集。臺北:鼎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陸贄、劉澤民(1988)。陸宣公集。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光燦(2000)。中國法律思想通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鷟、趙守儼(1997)。朝野僉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謝思煒(199708)。白居易集綜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斌城、李錦綉、張澤咸、吳麗娛、凍國棟(1998)。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榮芳(1987)。唐代京兆尹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仁井田陞、池田溫(1997)。唐令拾遺補--附唐日兩令對照一覽。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滋賀秀三(1981)。中國家族法の原理。東京: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長孫無忌、劉俊文(1999)。唐律疏議。北京:法律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房玄齡、劉俊文、長孫無忌(1996)。唐律疏議箋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白居易(1984)。白居易集。臺北市: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汪世榮(1997)。中國古代判詞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洪邁(1998)。容齋隨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宗國(1992)。唐代科舉制度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溥(1955)。唐會要。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伯峻(1982)。春秋左傳注。台北:源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197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高明士(1999)。隋唐貢舉制度。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源盛(1998)。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勛成(2001)。唐代銓選與文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傅璇琮(1994)。唐代科舉與文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班固、顏師古(1964)。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孫希旦、沈嘯寰、王星賢(1998)。禮記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昫(1975)。舊唐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鄭樵(1987)。通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杜佑、王文錦、王永興、劉俊文、徐庭雲、謝方(1988)。通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仁井田陞、栗勁、霍存福、王占通、郭廷德(1989)。唐令拾遺。長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徐松、孟二冬(2003)。登科記考補正。燕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白居易、朱金城(1988)。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昉、彭叔夏、勞格(1966)。文苑英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房玄齡(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李林甫、陳仲夫(1992)。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元稹(1983)。元稹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向、梁端(1965)。列女傳。中華書局據汪氏振綺堂補刊本校刊。臺北:臺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承學(2000)。唐代判文文體及其源流研究。唐代文學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一良(1991)。敦煌寫本書儀中所見的唐代婚喪禮俗。魏晉南北朝史論集續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霍存福(1999)。對中國古代復仇案的諸分析a對中國古代復仇案的諸分析。法律史論集。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霍存福(2003)。張鷲龍筋鳳髓判判詞問目源自真實案例、奏章、史事考。中國法制史考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霍存福(2003)。張鷲龍筋鳳髓判與白居易甲l乙判異同考。中國法制史考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大野仁(1993)。唐代の判文。中國法制史:基本資料の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布目潮渢(1976)。白居易の判を通して見た唐代の蔭。中國哲學史の展望と摸索。東京: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布目潮渢(1979)。白居易の判を通して見た唐代の復。森三樹三郎博士頌壽紀念東洋學論集。東京:朋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范曄、李賢、司馬彪、楊家駱(1965)。後漢書。楚王英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