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復讎新釋--從皇權的角度再論唐宋復讎個案
書刊名: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作者:陳登武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Den-wu
出版日期:2003
卷期:31
頁次:頁1-36
主題關鍵詞:唐代復讎皇權禮法衝突殺人罪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5) 專書(3)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25
  • 點閱點閱:59
復讎行為的本質就是殺人罪,但因涉及禮法衝突與皇權的操作,因而更加顯得複雜。拙稿從檢討古典文獻中儒家復讎理論的文本著手,認為儒家所建構的復讎理論,隱含不少矛盾或錯誤,導致後世討論復讎問題的諸家看法分歧。儒家復讎理論之所以出現矛盾現象,和儒家對忠孝的態度與君臣的關係有密切關連。 從皇權的角度出發,「復讎」議題既可彰顯「孝」的本質:又可強化「忠」的意義,進而達到安撫人心或鞏固政權的效果。因此,當國家處理「復讎」問題,恐怕更考慮到「皇權穩定性」和當時的國家及社會狀況;拙稿從這個角度理解國家處理復讎個案之所以會出現差異性判決的原因。 從中唐以降,乃至兩宋時期,國家或有君王被弒;或有亡國陰影;舉國瀰漫的是為君父復讎的氛圍,在這種情況下,復君仇幾乎是國家最終極目標,那麼「復父仇」當然更被視為是義行,更不會被科以重罰。
期刊論文
1.黃純怡(20000600)。唐宋時期的復讎--以正史案例為主的考察。興大歷史學報,10,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日原利國(1974)。復讎の論理と倫理。日本中国学会報,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齊桂遜(2000)。我國固有律對於「禮」、「法」衝突的因應之道--以唐代的「復讎」案件為例。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桂齊遜(1996)。唐代「判」的研究--以唐律與皇權的互動關係為中心(博士論文)。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沈家本、劉海年、韓延龍(1996)。沈家本未刻書集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濂(1995)。元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erman, Haorld J.(1996)。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尚瑗(2006)。三傳折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小野清一郎(1955)。刑法講義。東京:有斐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汪琬(1987)。堯峰文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駱賓王、陳熙晉(1974)。駱臨海集箋注。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宋綬、宋敏求(197804)。唐大詔令集。臺北市: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Wechsler, Howard J.(1987)。劍橋中國史‧隋唐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天游(1992)。古代復仇面面觀。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章士釗(1972)。柳文指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昫(1975)。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趙翼、王樹民(19840900)。廿二史劄記。台北:仁愛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溥(198212)。唐會要。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丘濬(1988)。大學衍義補。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溫大雅(1983)。大唐創業起居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廣明(1993)。宗法中國。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西田太一郎(1974)。中國刑法史研究。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周梁曉、顧菊英(1993)。元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安石。臨川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董誥(1987)。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仁井田陞(1959)。中國法制史研究‧刑法。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昉(1985)。文苑英華。臺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穗積陳重(1931)。復讎と法律。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白居易(1984)。白居易集。臺北市: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欽若、楊億(1984)。冊府元龜。臺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柳宗元、吳文治(198205)。點校本柳宗元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何喬新(1983)。椒邱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敞。公是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伯峻(1982)。春秋左傳注。台北:源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肇(1978)。唐國史補。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吉甫、賀次君(1983)。元和郡縣圖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韓愈、馬其昶、馬茂元(1983)。韓昌黎文集校注。新北市: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瞿同祖(19840000)。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白居易、朱金城(1988)。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鄭玄、賈公彥(1999)。周禮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Pound, Roscoe(1984)。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桑原騭藏(1935)。支那の孝道殊に法律上より見たる支那の孝道。支那法制史論叢。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潘維和(1965)。唐律上家族主義之研究。唐律上家族主義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潘維和(1974)。唐律學通義。唐律學通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斯坦.彼得(1990)。西方社會的法律價值。西方社會的法律價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程樹德。九朝律考。九朝律考。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李樹桐(1979)。唐史考辨。唐史考辨。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Pulleyblank, Edwin G.(1973)。The Background of the Bebellion of An Lu-San。The Background of the Bebellion of An Lu-San。臺北。  new window
其他
1.(唐)長孫無忌(1983)。唐律疏議,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北宋)司馬光(1980)。資治通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74)。韓非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宋)華鎮。雲溪居士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新唐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宋)孫光憲(1997)。北夢瑣言,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宋)高斯得。恥堂存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源盛(1998)。兩漢春秋折獄案例。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孟森(196503)。清太祖起兵為父祖復仇事詳考。明清史論著集刊。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布目潮渢(1976)。白居易の判を通レヘ見た唐代の復讎。中國哲學史の展望と摸索。東京: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1970年代之前中華民國赦免實踐的傳統色彩--以「復仇」、「官蔭」與「留養」為主的討論
2. 共犯關係下的「準服制以論罪」--以《刑案匯覽》「聽從尊長殺害以次尊長」類案件為例
3. 評介《中國古代的法典、制度和禮法社會》[鄭顯文著,(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
4. 傳統中國哲學範疇落實於警察文化與執法之舉隅
5. 理解法律多元--行動者視角的分析框架
6. 刑事法教化效能可能性之探討--以法院判決分析為例
7. 親親與幽禁--探析明代高牆規劃與罪宗淹禁現象
8. 不是契約的約定--論約法三章與社會契約義理的差距
9. 后妃的荷包:溫惠皇貴太妃及其太監們的營生
10. 精神障礙犯罪者與監護處分關聯之法制探討--兼論其判斷疑義及治療
11. 集體化時期中國農村的社會運動--兼評《告別理想》、《通向集體之路》與《西溝》[評1.張樂天,《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盧暉臨,《通向集體之路:一項關於文化觀念和制度形成的個案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3.常利兵,《西溝:一個晉東南典型鄉村的革命、生產及歷史記憶(1943~1983)》(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12. 評釋字第791號解釋--從性別身分到平等契約?
13. 《逸周書》〈芮良夫〉之憲政思想限制與隱埋
14. 經典、習俗與禮法--對喪服「嫡孫承重」的歷史考察
15. 從歷史角度看駱賓王的〈討武曌檄〉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