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現代國家對原住民族自治主體的侵害--88災後重建、五都對原住民族社會的衝擊與挑戰
作者:以撒克.阿復
書刊名:原住民族運動.媒體.記憶:後殖民進路
頁次:171-260
出版日期:2016
出版項:臺北: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學會
主題關鍵詞:民族國家原住民族自治行政區域劃分原住民族政策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藤井志津枝(2000)。探討台灣原住民族的土地問題。原住民,4,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明峻、許介鱗(20000600)。國際法與原住民族的權利。政治科學論叢,12,161-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一宏、王惠君(20070300)。從隘勇線到駐在所:日治時期李崠山地區理蕃設施之變遷。臺灣史研究,14(1),71-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密察(19981100)。從人類學者到歷史學者--臺灣史研究的巨峰伊能嘉矩。當代,17=135,10-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玉茹(20080300)。軍需產業與邊區政策:臺拓在東臺灣移民事業的轉向。臺灣史研究,15(1),81-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丁讚(20100600)。重回土地:災難社會的重建。臺灣社會研究,78,273-3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志偉(20090900)。災後重建與人權保障--以原住民族文化為本的思考。臺灣民主季刊,6(3),179-1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丘延亮(20100600)。不對天災無奈,要教人禍不再:災後民間力量在信任蕩然之叢林世界中的對抗與戰鬥。臺灣社會研究,78,363-4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秋綿(20010500)。臺灣各時期原住民土地政策演變及其影響之探討。臺灣土地研究,2,23-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謝世忠(1992)。偏離群眾的菁英:試論「原住民」象徵與原住民菁英現象的關係。島嶼邊緣,5,52-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蘭翔(19961200)。花蓮日本官營移民村初期規畫與農宅建築。臺灣史研究,3(2),51-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德義(19990100)。臺灣原住民的地位與處境。歷史月刊,132,89-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洪廣冀(20020600)。戰後初期之臺灣國有林經營問題:以國有林伐採制度為個案(1945-1956)。臺灣史研究,9(1),55-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玉茹(20020600)。國策會社的邊區開發機制:戰時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在東臺灣的經營管理系統。臺灣史研究,9(1),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柯志明(20090300)。熟番地權的「消滅」:岸裡社平埔族大小租業的流失與結束。臺灣史研究,16(1),29-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計堯(20010400)。試論日月潭地區原住民的歷史遷移(1815-1934)。臺灣史研究,7(1),81-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文良(20061200)。十九世紀晚期劉銘傳裁隘事業的考察--以北臺灣新竹縣為中心。臺灣史研究,13(2),87-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宣衛(19991200)。阿美族的人名制度與異族觀--一個海岸村落的例子。東臺灣研究,4,73-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鍾淑敏(20040600)。政商與日治時期東臺灣的開發--以賀田金三郎為中心的考察。臺灣史研究,11(1),79-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洪廣冀(20041200)。林學、資本主義與邊區統治:日治時期林野調查與整理事業的再思考。臺灣史研究,11(2),77-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姚人多(20010600)。認識臺灣:知識、權力與日本在臺之殖民治理性。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2,119-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永龍(20100600)。莫拉克災後原住民部落再生成的主體化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78,403-4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文良(20000400)。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林野支配與所有權--以「緣故關係」為中心。臺灣史研究,5(2),35-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趙建雄(19940600)。中國傳統時空結構化之早期發展。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地理學系地理學報,17,169-1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志梧、鄧宗德(19900200)。東埔社布農族生活空間的變遷(1945-1990):一個政治經濟學的考察。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1),5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謝世忠(19890600)。原住民運動生成與發展理論的建立:以北美與臺灣為例的初步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4,139-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孫大川(20050500)。被迫讓渡的身體--高砂義勇隊所反映的意識構造。當代,95=213,92-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孫大川(20050400)。被迫讓渡的身體--高砂義勇隊所反映的意識構造。當代,94=212,114-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宣衛(19891000)。從歲時祭儀看宜灣阿美族傳統社會組織的互補性與階序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7,75-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詹素娟(20051200)。臺灣平埔族的身分認定與變遷(1895-1960)--以戶口制度與國勢調查的「種族」分類為中心。臺灣史研究,12(2),121-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雅萍(19940300)。他們的歷史寫在名字裡--透過姓名制度的變遷對臺灣原住民史的觀察。臺灣風物,44(1),63-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林玉茹(20010600)。殖民與產業改造--日治時期東臺灣的官營漁業移民。臺灣史研究,7(2),51-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近藤正已(19881000)。霧社事件後的「理蕃」政策。當代,30,40-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夏鑄九、陳志梧(19881200)。臺灣的經濟發展、蘭嶼的社會構造與國家公園的空間角色。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4),233-2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康培德(19990400)。南勢阿美聚落、人口初探--十七到十九世紀。臺灣史研究,4(1),5-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丁祥、蘇淑娟(20040900)。國家發展大計下的原住民移住聚落--屏東縣三和村拼湊的地區內涵。地理學報,37,99-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詹素娟(20040600)。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的「熟番」政策--以宜蘭平埔族為例。臺灣史研究,11(1),43-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楊俊朗(20100600)。「造林」造災,「護林」護生。臺灣社會研究季刊,78,355-3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趙中麒(20030900)。關於臺灣原住民「民族」生成的幾個論證。臺灣社會研究季刊,51,185-2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鄭安睎(20100600)。昔日鬱鬱,今之濯濯:臺灣南部原住民傳統山林經驗與現今山區開發之對話。臺灣社會研究季刊,78,327-3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臺邦.撒沙勒(19930800)。廢墟故鄉的重生:從「高山青」到部落主義--一個原住民運動者的觀察和反省。臺灣史料研究,2,28-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吳密察(20060600)。明治國家體制與臺灣--六三法之政治的展開。臺大歷史學報,37,59-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康培德(20000400)。一六四0至五0年代花東縱谷中北段村落區域勢力的變遷。臺灣史研究,5(2),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顧玉珍、張毓芬(19990600)。臺灣原住民族的土地危機:山地鄉「平權會」政治經濟結構之初探。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4,221-2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林玉茹(20030600)。國家與企業同構下的殖民地邊區開發:戰時「臺拓」在東臺灣的農林栽培業。臺灣史研究,10(1),85-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劉千嘉、林季平(20081200)。臺灣原住民的回流及連續遷徙2000年戶口普查分析。地理學報,54,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林玉茹(20040600)。殖民地邊區的企業--日治時期東臺灣的會社及其企業家。臺大歷史學報,33,315-3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王增勇(20100600)。災後重建中的助人關係與原住民主體:原住民要回到誰的家?。臺灣社會研究季刊,78,437-4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以撒克.阿復(2000)。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草案與「原住民族和台灣政府的新夥伴關係」--為台灣原住民族自治重新定調。新夥伴關係週年研討會,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主辦 。台北: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蘭翔(1998)。日本官營移民村建設目的與居民營運組織:以吉野、豐田、 林田三村為例。守望東台灣研討會。台北:聯合報系文教基金會。213-2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明峻(1998)。原住民與自決權。台灣原住民民族權、人權學術研討會。臺北: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淑雅(1998)。原住民族與憲法。台灣原住民民族權、人權學術研討會。臺北: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195-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聖欽(1998)。日治時期花東縱谷中段地區的土地開發。守望東臺灣研討會。臺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239-2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夷將.拔路兒(1994)。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發展路線之初步探討。原住民文化會議。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75-2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人傑(2003)。集體人權與發展權:理論與反思--兼論台灣原住民族與少數族群權利問題。人權理論與歷史國際研討會,國史館、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主辦 (會議日期: 2003/12/06-12/07)。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其澎、范玉梅(2002)。日久他鄉是故鄉:石門水庫移民遷徙歷程之研究。文化研究學會2002年會--重訪東亞:全球.區域.國家.公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以撒克.阿復(2004)。為何原住民族要自治?。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制憲小組會議。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德義(2005)。原住民族的自決權。憲法原住民族專章會議。臺北。203-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德義(2005)。台灣原住民族為何需要自治?。憲法原住民族專章會議。臺北。293-3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隆志(2001)。國家、區域與殖民現代性的建構:以十九世紀台灣「番地」問題為例。國家與東臺灣區域發展史研討會,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主辦 (會議日期: 2001/12/13-12/14)。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以撒克.阿復(2001)。國際勞工組織(ILO)有關原住民族之人權公約:探討《第169號公約》的立法精神與其不逮。平埔權益研討會,台灣平埔族群協會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以撒克.阿復(2003)。夥伴關係與原住民族自治:原住民族主權、自決權與自治權。台灣原住民族自治研討會,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主辦 。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以撒克.阿復(2005)。個人生存權或民族集體權?--建構文化完整性的原住民族勞工政策。第一屆原住民族法學研討會,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05/05/27-05/28)。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以撒克.阿復(2005)。立委選舉影響下的原住民族文化:從阿圖塞的「鎮壓性國家機器」和「意識型態國家機器」談起。原住民族立委選制的展望研討會,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主辦 (會議日期: 2005/11/26)。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育霖(2004)。皇民化--一個符號學的考察。第八屆台灣地理學術研討會、第三十三屆南島史學國際研討會:台灣與日本及其周邊區域的地理歷史與文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日本南島史學會主辦 (會議日期: 2004/11/21-11/22)。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宋秀環(2004)。霧社事件以後:從對事件的認識與認同談起。第八屆台灣地理學術研討會、第三十三屆南島史學國際研討會:台灣與日本及其周邊區域的地理歷史與文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日本南島史學會主辦 (會議日期: 2004/11/21-11/22)。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汪明輝(1997)。台灣原住民族地名的意義--以鄒族tfuya與tapangu兩社為例之探討。第三屆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政治大學民族學系主辦 (會議日期: 1997/12/06-12/07)。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豪人(2003)。野蠻與文明的辯證:台灣原住民傳統規範在殖民地時代的意義。人權理論與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史館、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聯合主辦 (會議日期: 2003/12/06-12/07)。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高德義(1998)。爭辯中的民族權:國際组織、國際與原住民人權。台灣原住民.民族權.人權學術研討會。台北:台北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郭錦慧(1998)。論日據時期運行於原住民部落中的規訓權力。「宜蘭研究」第三屆學術研討會。宜蘭:宜蘭縣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鄭政誠(2004)。理蕃政策又一章--日治時期原住民的內地觀光。第八屆台灣地理學術研討會、第三十三屆南島史學國際研討會:台灣與日本及其周邊區域的地理歷史與文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日本南島史學會主辦 (會議日期: 2004/11/21-11/22)。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顧玉珍、張毓芬(1998)。台灣原住民族的土地危機:山地鄉「平權會」之政治經濟分析。台灣原住民民族權人權學術研討會。台北:台北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Smith, Linda Tuhiwai(1999)。Kaupapa Maori Research: Our Power to define ourselves。Seminar presentation to the School of Education。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new window
26.陳昭瑛(1995)。霸權與典律:葛蘭西的文化理論。臺北: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75-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內政部統計處(1997)。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台灣地區都市原住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泰升(1997)。原住民的法律地位。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4)。九十一年度台灣原住民族統計年鑑。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木柱(2003)。花蓮市原住民部落歷史重建。花蓮:花蓮市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秋雲(2003)。台灣地區原住民母語教育政策之探討:以布農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范玉梅(1999)。關於觀音「大潭」:一個聚落的生活空間史的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安睎(2000)。布農族丹社群遷移史之研究(1930-1940年)(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竹上(2002)。論我國原住民保留地之生態價值及其永續發展方向(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卓翰(1998)。自然資源開發與環境正義的衝突分析--以和平水泥專業區的開發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曉俠(1996)。日據時期理蕃事業下的原住民集團移住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中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舜伶(2002)。原住民族運動中「權利法制化」進路的困局--兼論建構中的台灣原住民族自治(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魏貽君(1997)。另一個世界的來臨--原住民運動的理論實踐(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岱屏(2000)。看不見的土地--太魯閣族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的歷史、論述與行動(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茂順(1998)。戰後台灣原住民政策--從平地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的身份區分去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竹上(2000)。看不見的權利:從民族主義、族群文化與殖民歷史反思台灣原住民族財產權在國內法制中的發展(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敏慧(1997)。日治時期臺灣山地部落的集團移住與社會重建--以卑南溪流域布農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雅萍(1994)。姓名與認同:以台灣原住民族姓名議題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淑雅(1998)。臺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海樹兒.犮剌拉菲(2006)。原住民參選立法委員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蔡迪清(1999)。集團移住與宗教變遷對部落環境行動之影響--以太魯閣三棧部落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鄭惠美(1998)。台灣光復後原住民語言政策演變之分析(碩士論文)。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胡政桂(2003)。七腳川社(Cikasuan)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佳陵(1996)。論關於臺灣原住民土地之統治政策與法令(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洪泉湖(1992)。臺灣地區山地保留地政策制定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潘春義(2002)。原住民的身分與選區劃分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邱世宏(1995)。花蓮地區人口遷移的時空變遷(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徐世璇(2001)。瀕危語言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廣均(2004)。文化適應與象徵鬥爭--「名字/命名」的社會學分析。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藤井志津枝(1997)。日本治理台灣的計策--理蕃。文英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du Gay, Paul、Evans, Jessica、Redman, Peter(2000)。Identity: A Reader。Sage。  new window
5.張素玢(2001)。臺灣的日本農民移民(1909-1945 ):以官營移民為中心。臺北:國史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3)。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Tully, James、黃俊龍(2001)。陌生的多樣性:歧異時代的憲政主義。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Gumperz, John J.(1982)。Language and social identit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9.Anaya, S. James(1996)。Indigenous Peoples in International Law。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陳墇津、Therborn, Göran(1990)。政權的意識型態與意識型態的政權。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Hobsbawm, Eric John、李金梅(1997)。民族與民族主義。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Appiah, Kwame Anthony、Gates, Henry Louis Jr.(1995)。Identitie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13.施添福(19990000)。臺灣的人口移動和雙元性服務部門。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翁佳音(2001)。異論台灣史。台北:稻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藤井志津枝(1989)。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的理蕃政策。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Derrida, Jacques、張正平(2000)。他者的單語主義:起源的異肢。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謝世忠(19870000)。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臺北:自立晚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施雅軒(2003)。台灣的行政區變遷。臺北:遠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Crystal, David、周蔚(2001)。語言的死亡。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Lehning, Percy B.、許雲翔(2002)。分離主義的理論。臺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Freire, Paulo、Romos, M. B.(1973)。Education for Critical Consciousness。Seabury Press。  new window
22.張松(1953)。臺灣山地行政要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培倫(2005)。秦力克論自由主義與多元文化論。宜蘭縣礁溪鄉: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周勇(2002)。少數人權利的法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周志杰、Guibernau, Montserrat(2002)。無國家的民族:全球時代的政治社群。台北永和: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矢內原忠雄、林明德(2004)。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宣衛(2005)。異族觀、地域性差別與歷史:阿美族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Bourdieu, Pierre、褚思真、劉暉(2005)。言語意味著什麼:語言交換的經濟。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Foucault, Michel、莫偉民(2001)。詞與物:人文科學考古學。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潘朝成、劉益昌、施正鋒(2003)。台灣平埔族。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宋龍生(20020000)。卑南公學校與卑南族的發展。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Hobsbawm, Eric J.、陳思仁(2002)。被發明的傳統。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林修澈、王雅萍、黃季平、王鈺婷(1999)。原住民身分認定的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Althusser, Louis、陳越(2003)。哲學與政治:阿爾都塞讀本。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Kymlicka, Will、應奇、葛水林(2005)。自由主義、社群與文化。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黃應貴(2006)。布農族。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小森陽一、陳多友(2003)。日本近代國語批判。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Gameau, Dick、李鵬飛、杜發春(2008)。印第安人--加拿大第一民族的歷史、現狀與自治之路。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Tamir, Yael、陶東風(2005)。自由主義的民族主義。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林淑雅(20000000)。第一民族:臺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台灣省原住民史料彙編。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文宣組(1987)。原住民--被壓迫者的吶喊。台北縣永和市: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李玉芬(2008)。消失中的都市部落--台東市馬蘭社阿美族生活空間的形成與轉變。高雄:麗文文化事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黃應貴(20010000)。臺東縣史:布農族篇。臺東:臺東縣政府。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陳秀淳(1998)。日據時期台灣山地水田作的展開。台北:稻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紹馨(1984)。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溫振華(2007)。台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二)清治時期。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張憲生(2003)。發現豐田:一個日本移民村的誕生與發展。南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蔡茂豐(2003)。台灣日語教育史研究。台北:大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蔡永良(2003)。語言.教育.同化:美國印地安語言政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鄭全玄(1995)。台東平原的拓墾與聚落。台東:東台灣研究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鍾書豪(2004)。花蓮糖廠百年來的花蓮糖業發展史(1899-2002年)。台東:東台灣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謝世忠(2004)。族群人類學的客観探索:台灣原住民論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顏愛靜、李國柱(2004)。台灣原住民族的土地制度與經濟發展。台北:稻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藤井志津枝(1999)。臺灣原住民與土地關係之研究--花蓮、台東部分。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藤井志津枝(2001)。台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三)日治時期。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Kymlicka, Will、楊立峰(2009)。多元文化公民權:一種有關少數民族權利的自由主義理論。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Aronowitz, Stanley(1992)。The Politics of Identity: Class, Culture, Social Movement。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59.Kymlicka, Will(1995)。Politics in the Vernacular: Nationalism, 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 A Liberal Theory of Minority Right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0.Lockwood, Victoria S.(1992)。Tahitian Transformation: Gender and Capitalist Development in a Rural Society。Lynne Rienner Pub.。  new window
61.蔡明哲、傅仰止、黃毅志、朱柔若、王淑英、利格拉樂阿〔女烏〕、林金泡、張清富、李明政、洪輝祥(2001)。臺灣原住民史:都市原住民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陳小沖(2005)。日本殖民統治臺灣五十年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孫大川(20000000)。夾縫中的族群建構:臺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王人英(19670000)。臺灣高山族的人口變遷。臺北:中研院民族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Kymlicka, Will(2001)。Politics in the Vernacular: Nationalism, Multiculturalism, and Citizenship。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6.江宜樺(19980000)。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張茂桂(19930000)。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業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林玉茹(20070000)。殖民地的邊區:東臺灣的政治經濟發展。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Young, Iris Marion(1990)。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0.Kymlicka, Will、鄧紅風(2004)。少數群體的權利:民族主義、多元文化主義和公民權。臺北:左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施正鋒(20050000)。臺灣原住民族政治與政策。臺中:新新臺灣文化教育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Smith, Linda Tuhiwai(1999)。Decolonizing methodologies: Research and indigenous peoples。Zed Books。  new window
73.班納迪克.安德森、吳叡人(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Young, Robert J. C.、周素鳳、陳巨擘、國立編譯館(2006)。後殖民主義--歷史的導引。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詹姆斯.羅爾、董洪川(2012)。媒介.傳播.文化:一個全球性的途徑。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黃宣範(1995)。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文鶴。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Chatterjee, Partha(1986)。Nationalist Thought and the Colonial World。Minneapolis。  new window
其他
1.Bing(20090921)。殖民,永無休止的迴圈,http://time17pm.blogspot.com/2009/09/god-belsses-taiwan.html。  new window
2.孫大川(20080616)。被綁架的主體?--台灣原住民族當前法政發展的檢討,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20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以撒克.阿復(19990522)。新集圑移住政策.衝擊原住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tephane(20070129)。殖民福利的弔詭,http://www.stephane.idv.tw/index.php/home/article/28。  new window
5.(1998)。「圖帕克.阿馬魯」印第安人運動:從國際法看原住民族的自決,http://daccess-dds-ny.un.org/doc/UNDOC/GEN/G98/129/40/IMG/G9812940.pdf?OpenElement,(UNDoc.E/CN/4/Sub.2/AC.4/199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高德義(2005)。原住民族行政區劃問題初探。行政區域重劃與遷都。台北:財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恆嘉(1996)。以「國語學校」為場域,看日治時代的語言政策。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江義(2003)。臺灣原住民族官方認定的回顧與展望。臺灣平埔族。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Young, Iris Marion、毛興貴(2004)。政治與群體差異--對普適性公民關的批評。共和、社群與公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人傑(1993)。從政治觀點看原住民的適應與抗拒。山林傳響:1993 年原住民文化藝術節紀念專輯。板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大川(1994)。從統計數字中解讀原住民人口之移動及其對族群認同之影響。台灣原住民族族群與分佈之研究。台北: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夷將.拔路兒(1993)。我們為什麼選擇「台灣原住民族」這個稱呼?。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雅萍(2004)。原名運動需要深層文化覺醒與多元文化意識。不上街的運動--台灣原住民族姓名權運動。台北: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宣範(1996)。近五十年台灣語言政策的變遷。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ourdieu, Pierre、吳飛(1999)。論符號權力。學術思想評論。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隆志(2006)。知識建構、異己再現與統治宣傳--《台灣統治志》(1905)和日本殖民論述的濫觴。文化啟蒙與知識生產:跨領域的視野。台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國興(1996)。日本殖民統治時代台灣社會的變化。台灣史論文精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秀容(1995)。第三世界人權觀念的探討:1986年聯合國「發展權宣言」的初步分析。民主理論:古典與現代。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孫大川(1996)。夾縫中的族群建構:泛原住民意識與臺灣族群問題的互動。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謝世忠(19900000)。「第四世界」的建構--原住民世界的契機與危機。人類學研究:慶祝芮逸夫教授九秩華誕論文集。臺北: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Laclau, Ernesto(1994)。[The Making of Political Identities] Introduction。The Making of Political Identities。London:Verso。  new window
17.Bourdieu, Pierre、王志弘(1993)。社會空間與象徵權力。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伊凡.諾幹(2000)。近代地權制度與'tayal〔msbtunux〕初探--殖民主義、近代化與民族的動態。民族問題論文集。臺北:稻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Taylor, Charlas、董之林、陳燕谷(1998)。承認的政治。文化與公共性。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蘇峰山(2005)。象徵暴力與文化再製--布爾迪厄之反思。意識、權力與教育--教育社會學理論導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2001)。中文版序:語言的死亡是族群的大浩劫。語言的死亡。台北:貓頭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秋原(2003)。審訂序:在區域結構中的宰制過程:萬千現象的容器與社會族群。台灣的行政區變遷。台北:遠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浦忠盛(2005)。原住民族自治與行政區域重劃。行政區域重劃與遷都。台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孫大川(2000)。行政空間與族群認同--以台灣原住民為例。夾縫中的族群建構--臺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孫大川(2001)。中文版序:母語是通往祖靈的護照。語言的死亡。台北:猫頭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宣衛(2005)。宜灣阿美族的時間、歷史與記憶。異族觀、地域性差別與歷史:阿美族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志梧(1993)。台灣城鄉發展與原住民。山林傳響:1993年原住民文化藝術節紀念專輯。台北縣板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志梧(1993)。悲慘命運的另一註解--城鄉發展狂朝下的原住民。山林傳響:1993年原住民文化藝術節紀念專輯。台北縣板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人傑(1993)。重建原住民政治共同體--悲慘命運的又一註解。山林傳響:1993年原住民文化藝術節紀念專輯。台北縣板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Adalsteinsson, Ragnar、Thórhallson, Páll(1999)。無結論的少數民族權利問題:第217C(III)號決議。「世界人權宣言」:努力實現的共同標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傅仰止(2001)。都市原住民概說。台灣原住民史:都市原住民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汪明輝(20030000)。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回顧與展望。兩岸社會運動分析。臺北:新自然主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