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當前思想狀況與「中國性」問題
書刊名:臺灣社會研究季刊
作者:周展安
作者(外文):Zhou, Zhan'an
出版日期:2020
卷期:117
頁次:頁113-165
主題關鍵詞:思想狀況中國性革命向下超越文質Ideological situationChinese characterRevolutionDownward transcendenceIdea and matte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87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溝口雄三、汪婉(1998)。中國公私概念的發展。國外社會科學,1998(1),6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金錚(2010)。向「新革命史」轉型:中共革命史研究方法的反思與突破。中共黨史研究,2010(1),73-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應星(2016)。「把革命帶回來」:社會學新視野的拓展。社會,2016(4),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奇生(2013)。高山滾石--20世紀中國革命的連續與遞進。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52(5),90-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小楓(2009)。施特勞斯與中國:古典心性的相逢。思想戰線,35(2),59-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丁耘(2011)。論中華傳統的根本特性--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基礎。文化縱橫,2011(1),93-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奇生(2015)。中國革命的連續性與中國當代史的「革命史」意義。社會科學,2015(11),151-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紹光(2013)。「公民社會」:新自由主義編造的粗糙神話。人民論壇,2013(22),5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紹光(2014)。中國的「代表型民主」。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4(1),4-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紹光(2014)。社會建設的方向:「公民社會」還是人民社會。開放時代,2014(6),26-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曉明(2016)。現代早期中國思想中的「第三世界」。名作欣賞,2016(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江湄(2014)。重新將「中國史」置於「世界史」之中--全球史與中國史研究的新方向。全球史評論,2014(7),193-3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江湄(2019)。怎樣認識10-13世紀中華世界的分裂與再統一。史學月刊,2019(6),95-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毛澤東(1958)。送瘟神二首。詩刊,195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甘陽(2005)。新時代的「通三統」:中國三種傳統的融匯。書城,2005(6),29-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甘陽(2009)。古典西學在中國。開放時代,2009(1),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小雲(2018)。中國社會科學的學術自覺與文化自覺。文化綜橫,2018(5),42-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金錚(2016)。再議「新革命史」的理念與方法。中共黨史研究,2016(11),98-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吳重慶(2017)。中國社會主義和改革道路的新思考:編者按。開放時代,20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重慶(2019)。邁向社會革命視野下的革命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2019(11),2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吳飛(2020)。鄭玄「禮者體也」釋義。勵耕語言學刊,2020(1),4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吳曉明(2007)。回到社會現實本身。學術月刊,2007(5),54-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吳曉明(2013)。社會現實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課題。社會科學輯刊,2013(1),2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吳曉明(2008)。社會現實的發現--黑格爾與馬克思。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8(2),9-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吳曉明(20171000)。從社會現實的觀點把握中國社會的性質與變遷。哲學研究,2017(10),12-18+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吳曉明(2019)。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新文明類型的可能性。哲學研究,2019(7),3-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汪暉(2008)。魯迅與向下超越--《反抗絕望》跋。中國文化,2008(1),144-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汪暉(2018)。作為思想對象的二十世紀中國(上)--薄弱環節的革命與二十世紀的誕生。開放時代,2018(5),78-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汪暉(2018)。作為思想對象的二十世紀中國(下)--空間革命、橫向時間與置換的政治。開放時代,2018(6),56-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汪暉(2018)。漢唐混合制度及其道德理想--回應蘇力教授的中國憲制論。師大法學,2018(2),3-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金沖及(2009)。談談新中國的「前30年」。黨的文獻,2009(5),29-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孟捷(2018)。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政策--制度話語和學術-理論話語的相互關係。西部論壇,2018(5),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孟捷(202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國家理論:源流、對象和體系。清華大學學報,2020(3),16-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姜義華(2017)。以文明的尺度回溯改革開放四十年。文化縱橫,2017(6),20-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倩吾(1922)。無政府主義者對於國家的觀念。工餘,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師複(19140411)。無政府主義釋名。民聲,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獨秀(1923)。《新青年》之新宣言。新青年,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壁生(2020)。經史之間的鄭玄。哲學研究,2020(1),66-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渠敬東(2016)。破除方法主義迷信:中國學術自立的出路。文化縱橫,2016(2),81-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梁展(2014)。政治地理學、人種學與大同世界的構想--圍繞康有為《大同書》的文明論知識譜系。外國文學評論,2014(4),5-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張志強(2016)。超越民族主義:「多元一體」的清代中國--對「新清史」的回應。文化縱橫,2016(2),94-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志強(2017)。「良知」的發現是具有文明史意義的事件--「晚明」時代、中國的「近代」與陽明學的文化理想。文化縱橫,2016(4),56-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黃宗智(2018)。探尋紮根於(中國)實際的社會科學。開放時代,2018(6),159-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強世功(2015)。黨章與憲法--多元一體法治共和國的建構。文化縱橫,2015(4),1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張志強(2018)。革命與佛學。開放時代,2018(1),34-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黃道炫(2020)。整風運動的心靈史。近代史研究,2020(2),4-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黃道炫(2018)。政治文化視野下的心靈史。中共黨史研究,2018(11),27-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鄭開(20180100)。中國哲學語境中的本體論與形而上學。哲學研究,2018(1),77-85+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鄧演達(19300901)。對中國及世界革命民眾宣言。革命行動,193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劉禾(2015)。世界秩序與文明等級--全球史研究的新視野。文化縱橫,2015(6),112-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劉光漢(1905)。理學字義通釋序。國粹學報,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汪暉(2013)。二十世紀中國歷史視野下的抗美援朝戰爭。文化縱橫,2013(6),78-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蘇力(2019)。努力創造有更多中國經驗的法學。文史哲,2019(2),2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嚴海蓉(2012)。社會主義實踐的現代性。開放時代,2012(11),5-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羅崗(2019)。何以中國:試論「中國道路」的廣度與深度。開放時代,2019(1),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陳獨秀(19210607)。告勞動。共產黨,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易君左(19200224)。我們反對「布林紮維克」。奮鬥,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汪暉(2010)。中國崛起的經驗及其面臨的挑戰。文化縱橫,2010(2),24-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澤厚、劉緒源(2011)。該中國哲學登場了?--李澤厚2010談話錄。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倬雲(2010)。我者與他者:中國歷史上的內外分際。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葛兆光(2011)。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逢祿(2012)。春秋公羊經何氏釋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勰、范文瀾(1958)。文心雕龍註。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侯外廬(1956)。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唐君毅(2006)。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金冲及(2009)。二十世紀中國史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支偉成(1928)。清代樸學大師列傳。上海:泰東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確(1979)。陳確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蘇力(2018)。大國憲制: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寶楠、高流水(1990)。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莊存與、郭曉東(2014)。春秋正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汪榮祖(20140000)。清帝國性質的再商榷:回應新清史。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明珂(2006)。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阮元(1993)。揅經室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立華(2018)。一本與生生:理一元論綱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丁耘(2019)。道體學引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陽明(2015)。王文成公全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何駑(2015)。怎探古人何所思--精神文化考古理論與實踐探索。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武家璧(2019)。陶寺觀象臺與文明起源。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華喆(2018)。禮是鄭學:漢唐間經典詮釋變遷史論稿。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孫歌(2019)。尋找亞洲。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孫慶偉(2018)。鼏宅禹跡:夏代信史的考古學重建。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許宏(2016)。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伯行(1987)。正誼堂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趙剛(2015)。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中國」理念。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鐘焓(2018)。清朝史的基本特徵再探究:以對北美「新清史」觀點的反思為中心。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唐君毅(2005)。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來(2014)。仁學本體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焦循(1985)。雕菰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島田虔次、甘萬萍(2005)。中國近代思維的挫折。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胡繩(1991)。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國黨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夫之(1977)。周易外傳。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顏元、王星賢、張芥塵、郭征(1987)。顏元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張載、章錫琛(1978)。張載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黃宗羲、沈芝盈(1985)。明儒學案。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戴震、何文光(1961)。孟子字義疏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章學誠、葉瑛(1985)。文史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張志強(20140630)。禮俗與文明--當前中國哲學研究的一種趨向及其思想關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毛澤東(1960)。論人民民主專政。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毛澤東(1993)。關於農村調查。毛澤東文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章學誠(1985)。答邵二雲書。章學誠遺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于治中(20150000)。中國主體性的敘述與歷史意義。重新認識中國。臺北:臺灣社會研究雜誌。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毛澤東(1977)。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毛澤東(1991)。反對本本主義。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毛澤東(1960)。接見厄瓜多爾文化代表團和古巴婦女代表團時的談話。毛澤東思想萬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毛澤東(1991)。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士‧斯特朗的談話。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毛澤東(1992)。四海之內皆兄弟。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毛澤東(1992)。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毛澤東(1992)。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的講話提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毛澤東(1998)。十年總結。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毛澤東(1999)。兩個中間地帶。毛澤東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毛澤東(1999)。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節選)。毛澤東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57)。中共「八七」會議告全黨黨員書。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57)。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大會宣言。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57)。中國共產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底決議案。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57)。中國現狀與共產黨的任務決議案。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79)。共產黨的根本主義。中共黨史參考資料。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朱熹(1974)。寄陳同甫書。陳亮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汪暉(2016)。蒙元史敘述之難敞開了重新理解歷史的可能性。重新講述蒙元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79)。《青年週刊》宣言。中共黨史參考資料。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周予同(2010)。康有為與章太炎。周予同經學史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周恩來(1979)。共產主義與中國--從經濟現狀上立論。中共黨史參考資料。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胡適(2007)。幾個反理學的思想家。胡適學術代表作。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曹錦清(2018)。宋以來的鄉村組織重建--歷史視角下的新農村建設。如何研究中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章太炎(2011)。歷史的價值。章太炎演講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章太炎(2014)。釋戴。太炎文錄初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章學誠(1985)。與孫淵如觀察論學十規。章學誠遺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章學誠(1985)。上辛楣宮詹書。章學誠遺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梁啟超(1989)。近代學風之地理分佈。飲冰室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惲敬(2005)。三代因革論。清儒學記。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程頤(1981)。伊川先生語十一。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溝口雄三、林少陽(2014)。辛亥革命新論。中國的歷史脈動。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蒙文通(2015)。非常異義之政治學說。蒙文通全集。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錢大昕(1987)。[廿二史劄記]序。廿二史劄記。北京: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蔡和森(1979)。關於中國革命問題致毛澤東同志的兩封信。中共黨史參考資料。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蔡和森(1980)。蔡林彬給毛澤東。蔡和森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蔡和森(1980)。馬克思學說與中國無產階級。蔡和森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劉小楓(2019)。新史學、帝國興衰與古典教育。擁彗先驅:走向政治史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劉小楓(2015)。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儒教與民族國家。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劉師培(2016)。戴東原先生學說。天義‧衡報。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劉少奇(1982)。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向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工作報告。中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史教學參考資料。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劉鏡園(1984)。中國經濟的分析及其前途之預測。中國社會性質問題論戰。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戴震(1961)。與段若膺書。孟子字義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龔自珍(1975)。資政大夫禮部侍郎武進莊公神道碑銘。龔自珍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龔自珍(1975)。五經大義終始論。龔自珍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