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倫理視角下中國鄉村社會變遷中的“禮”與“法”
書刊名:中國社會科學
作者:王露璐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7)
頁次:94-107
主題關鍵詞:鄉村社會變遷傳統鄉村社會倫理視角中國鄉村社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52
  • 點閱點閱:9
期刊論文
1.董建輝(2005)。「禮治」與傳統農村社會秩序。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170,93-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aldron, Jeremy(1989)。Rights in Conflict。Ethics,99(3)。  new window
3.劉作翔(1998)。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秩序結構及其模式選擇--兼對當代中國社會秩序結構論點的學術介評。法學評論,199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項繼權(2009)。中國農村社區及共同體的轉型與重建。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3),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鴻鉤(2003)。現代法治的困境及其出路。法學研究,20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梁治平(1999)。從"禮治"到"法治"。開放時代,19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田成有、王鑫(1999)。轉型期農村法治資源的發現、重組與良性互動。現代法學,19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萬俊人(2004)。道德譜系與知識鏡像。讀書,20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露璐(2010)。經濟能人•政治權威•道德權威--以HH村為個案的蘇南村莊領袖權威獲得與延續之實證研究。道德與文明,20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露璐(2013)。轉型期中國鄉村社會的人際信任--基於三省四村莊的實證研究。道德與文明,20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露璐(2007)。社會轉型期的中國鄉土倫理研究及其方法。哲學研究,200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羅傑‧科特威爾、潘大松(1989)。法律社會學導論。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伯琦(2005)。近代法律思潮與中國固有文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阿拉斯代爾•麥金太爾、宋繼杰(2003)。追尋美德。北京:譯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川島武宜、王志安(1994)。現代化與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蘇力(1996)。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費正清、張理京(1987)。美國與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賀雪峰(2003)。新鄉土中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E. 博登海默、鄧正來(1987)。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亞裏士多德、吳壽彭(1989)。政治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瞿同祖(2007)。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勇(2009)。現代國家鄉土社會與制度建構。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蘇力(2011)。送法下鄉--中國基層司法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羅雲峰(2012)。禮治與法治。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費孝通(1998)。鄉土中國.生育制度。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Duara, Prasenjit、王福明(1996)。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梁治平(1997)。鄉土社會中的法律與秩序。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1970年代之前中華民國赦免實踐的傳統色彩--以「復仇」、「官蔭」與「留養」為主的討論
2. 共犯關係下的「準服制以論罪」--以《刑案匯覽》「聽從尊長殺害以次尊長」類案件為例
3. 評介《中國古代的法典、制度和禮法社會》[鄭顯文著,(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
4. 邊緣異常或無所不在?法律移植作為法社會研究概念工具
5. 傳統中國哲學範疇落實於警察文化與執法之舉隅
6. 儒法之間--荀子的禮法思想方法再探
7. 理解法律多元--行動者視角的分析框架
8. 刑事法教化效能可能性之探討--以法院判決分析為例
9. 親親與幽禁--探析明代高牆規劃與罪宗淹禁現象
10. 不是契約的約定--論約法三章與社會契約義理的差距
11. 后妃的荷包:溫惠皇貴太妃及其太監們的營生
12. 精神障礙犯罪者與監護處分關聯之法制探討--兼論其判斷疑義及治療
13. 集體化時期中國農村的社會運動--兼評《告別理想》、《通向集體之路》與《西溝》[評1.張樂天,《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盧暉臨,《通向集體之路:一項關於文化觀念和制度形成的個案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3.常利兵,《西溝:一個晉東南典型鄉村的革命、生產及歷史記憶(1943~1983)》(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14. 評釋字第791號解釋--從性別身分到平等契約?
15. 《逸周書》〈芮良夫〉之憲政思想限制與隱埋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