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盛唐送別詩研究
作者:蔡玲婉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何淑貞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盛唐送別詩唐詩送別別離詩類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6
論文提要內容:
  送別詩,是建構在離別情境下的抒情言志之作。唐代士人經由科舉、從軍、漫遊等方式追求功業理想,造成種種離別的情境。臨別之際,普遍以賦詩表情達意,離別成為詩人重要的表現主題。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意。」宋.顧樂:「唐人多送別妙作。」(《萬首唐人絕句選》)傳統的送別詩在盛唐特有的時代文化中,呈現出空前的繁榮,並湧現大量膾炙人口的佳作,有極高的藝術成就。
盛唐詩家中,山水田園詩派王維、孟浩然,邊塞詩派的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以及李白、杜甫二大家,在送別詩的數量與質量上,都有其獨特之處。盛唐送別詩在唐型文化的陶塑蘊釀下,蔚為大觀,顯透盛唐人廣闊的心靈境界,不論在內容、技巧與風格等方面,都有不同的開拓與創新。全文分八章:
第一章〈緒論〉綜合各家看法,對送別詩提出明確的義界,並說明研究旨趣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盛唐送別詩的淵源〉古代詩歌的題材類型,都經過一個醞釀和嬗變的歷史過程。本章試圖探索盛唐之前送別詩發展的軌跡,在「史」的縱向剖析下,作為了解盛唐送別詩的承繼與創新、以及尋繹其文學史定位的基礎。
第三章〈盛唐送別詩興盛的背景〉文學的內容與時代環境、社會生活密不可分。重現背景原貌,才能掌握盛唐送別詩風貌獨出的偶然與興盛的必然。盛唐的科舉制度、開邊政策以及漫遊風尚,產生眾多的別離情境。傳行久遠的祖餞送別習俗,在以詩歌交往的時代中,以及藝術文化融合的催化下,造成賦詩送別的盛況。盛唐賦詩送別成為定式,也為送別詩帶來新氣象。
第四章〈盛唐重要詩家的送別詩〉送別詩本是傳統題材,在盛唐諸家獨特的藝術構思下,或於內容、或於形式、或於體裁的運用,別有創發。本章著重分析盛唐重要詩家在送別詩上各自的特點,發現詩家在送別詩創作上的「個性」。
第五章〈盛唐詩歌的審美內涵〉送別詩在抒發別情的基礎上,與各種題材結合,不但增加其表現力,也使盛唐送別詩在審美內涵上更為豐富,包括誠摯動人的人情美、神采飛揚的人物美、豐富多樣的風物美、真率自然的精神美、詩可以群的文化美。
第六章〈盛唐送別詩的意境營造〉情、景、時、空是詩境構成的基本要素。本章從意象運用、時間描寫、情景交融等方面,探討盛唐送別詩的意境美。
  第七章〈盛唐送別詩的審美風格〉盛唐送別詩在傷感基調上注入樂觀開朗的情調,並呈現雄渾、悲壯、沖淡等方面的風格特色。  
  第八章〈結論〉對盛唐送別詩予以綜合性的,確立其在送別詩史上的地位。
主要參考書目
壹、專著
一、詩文集、箋注類
(一)總集、選集
《詩經詮釋》屈萬里,台北:聯經出版社,一九八三年new window
《楚辭讀本》傅錫壬,台北:三民書局,一九九三年
《昭明文選》蕭統,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九0年
《先秦魏晉南北朝詩》逯欽立,台北:木鐸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河嶽英靈集》殷璠,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
《樂府詩集》郭茂倩,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七九年
《篋中集》元結,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
《國秀集》芮挺章,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
《御覽詩》令孤楚,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
《中興閒氣集》高仲武,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
《極玄集》姚合,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
《又玄集》韋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
《才調集》韋縠,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
《瀛奎律髓》方回,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
《唐詩品彙》高棅,台北:學海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唐五十家詩集》明銅活字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全唐詩》清聖祖御定,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全唐文》清仁宗敕編,上海:上海古籍,一九九0年
《全唐書補編》陳尚君,台北:中華書局,一九九二年
《唐詩別裁》沈德潛,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唐宋詩舉要》高步瀛,台北:學海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唐代中日往來詩輯注》張步雲,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歷代贈別詩選》馬大臨,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二)別集
《陶淵明集校箋》陶淵明著、楊勇注,台北:正文書局,一九八七年
《駱臨海集箋注》駱賓王著、陳熙晉注,台北:華正書局,一九七四年
《王子安集》王勃著,台北:世界書局,一九六六年
《陳子昂集》陳子昂著,台北:世界書局,一九六六年
《曲江集》張九齡著、劉斯翰校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孟浩然集》孟浩然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
《孟浩然集校注》徐鵬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孟浩然詩集箋注》佟培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000年
《孟浩然詩說》蕭繼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五年new window
《李頎詩評注》李頎著、劉寶和注,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一九九0年
《王昌齡集校注》王昌齡著、李國勝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七三年
《王昌齡詩注》王昌齡著、李雲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摩詰全集箋注》王維著、趙殿成注,台北:世界書局,一九六六年
《王維集校注》王維著、陳鐵民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
《王維詩選譯》鄧安生,成都:巴蜀書社,一九九0年
《高適詩集編年箋注》高適著、劉開揚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一年
《李太白全集》李白著、王琦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七七年
《杜詩詳注》杜甫著、仇兆鰲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七九年
《杜詩鏡銓》杜甫著、楊倫注,台北:華正書局,一九九三年
《讀杜心解》杜甫、浦起龍注,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台北:鼎文書局,一九七九年  
《岑參集校注》岑參著,陳鐵民、侯忠義注,台北:漢京文化公司,一九八五年
二、經、史著作
《毛詩正義》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出版社
《論語注疏》何晏注、刑昺疏,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出版社
《孟子注疏》趙岐注、孫奭疏,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出版社
《史記》司馬遷,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台北:鼎文書局
《漢書》班固,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台北:鼎文書局
《後漢書》范曄,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台北:鼎文書局
《晉書》房玄齡等,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台北:鼎文書局
《南史》李延壽,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台北:鼎文書局
《北史》李延壽,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台北:鼎文書局
《舊唐書》劉煦,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台北:鼎文書局
《大唐新語》劉肅,台北:仁愛書局,一九八五年 
《新唐書》歐陽脩、宋祈,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台北:鼎文書局
《唐摭言》王定保,台北:世界書局,一九七五年
《資治通鑑》司馬光,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六年
《唐大詔集令》宋敏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
《通典》杜預,藝文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
《唐國補史》李肇,藝文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
《貞觀政要》吳競,台北:河洛出版社,一九七五年
《唐代文化史研究》羅林香,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七年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隋唐制度淵略論稿》陳寅恪,台北:里仁出版社,一九八0年
《唐代政制史》楊樹藩,台北:正中書局,一九八八年
《隋唐五代史》王仲犖,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o年 
《漢唐文化史》熊鐵基,長沙:湖南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隋唐文化史》趙文潤,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國史大綱》錢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四年(修定本)
《唐代科舉與文學》傅璇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中國歷代帝王世系年表》杜建民,濟南:齊魯書社,一九九五年
《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李斌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一九九八年
《唐代文學編年史》傅璇琮,瀋陽:遼海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三、思想類
《老子今註今譯》陳鼓應註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七四年
《莊子集釋》郭慶藩注,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一九九三年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注,台北:鵝湖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中國哲學史》勞思光,台北:三民書局,一九八四年
《魏晉玄學史》許抗生,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唐代士大夫與佛教》郭紹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四、詩話、筆記
《文心雕龍讀本》劉勰著、王更生註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文鏡秘府論校注》弘法大師著、王利器注,台北:貫雅文化公司,一九九一年
《詩品》司空圖,台北:金楓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韻語陽秋》葛立方,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
《唐才子傳》辛文房,台北:世界書局,一九六O年
《唐詩記事》紀有功,台北:鼎文書局,一九七一年
《帶經堂詩話》王士禛,台北:清流出版社,一九七六年
《詩藪》胡應麟,台北:廣文書局,一九七三年
《薑齋詩話》王夫之,收入《清詩話》,丁福保編,台北:木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說詩晬語》沈德潛,收入《清詩話》,丁福保編,台北:木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歷代詩話》何文煥輯,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一年排印本
《續歷代詩話》丁福保輯,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三年排印本
《唐才子傳校箋》傅璇琮主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七年
《藝概》劉熙載,台北:金楓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詩人玉屑》魏慶之,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
五、文學評論
《唐詩研究》胡雲翼,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八年
《唐詩概論》蘇雪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七O年
《唐代詩學》正中書局編委會編著,台北:正中書局,一九七三年
《山水與古典》林文月,台北:純文學出版社,一九七六年
《中國詩學.鑑賞篇》黃永武,台北:巨流圖書公司,一九七六年
《中國詩學.設計篇》黃永武,台北:巨流圖書公司,一九七六年
《六朝文論》廖蔚卿,台北:聯經出版社,一九七八年
《中國詩學.思想篇》黃永武,台北:巨流圖書公司,一九七九年
《唐詩論叢》陳貽焮,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O年
《唐代詩人叢考》傅璇琮,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O年
《略讀指導舉隅》朱自清,台北:漢京文化公司,一九八一年
《美學的散步》宗白華,台北:洪範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唐代詩評中風格論之研究》黃美鈴,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唐聲詩》任半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古典文學論探索》王夢鷗,台北:正中書局,一九八四年
《詩與美》黃永武,台北:洪範書局:一九八四年
《唐詩體派論》許總,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童慶炳,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一九八四年
《中國山水詩研究》王國瓔,台北,聯經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中國詩史》吉川幸次郎,安徽:文藝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台北:華正書局,一九八六年
《中國詩歌美學》蕭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中國詩歌流變史》李曰剛,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論詩絕句》杜甫等,台北:金楓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唐詩風格美新探》王明居,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一九八七年
《唐詩百話》施蟄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美的歷程》李澤厚,台北:谷風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唐絕句史》周嘯天,重慶:重慶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唐詩美學論稿》陳銘,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初唐詩》斯蒂芬.歐文,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中國古代美學範疇》曾祖蔭,台北:木鐸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唐詩學引論》陳伯海,上海:知識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唐代文苑風尚》李志慧,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中國文學概論》袁行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一九八八年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袁行霈,台北:五南出版公司,一九八九年
《六朝美學》袁濟喜,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柳宗元詩研究》何淑貞,台北:福記文化圖書公司,一九八九年
《詩文鑑賞方法二十講》周振甫等,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一九八九年
《意象的流變》蔡英俊等,台北:聯經出版公司,一九八九年
《抒情的境界》蔡英俊等,台北:聯經出版公司,一九八九年
《唐代文學論集》羅聯添,台北:學生書局,一九八九年
《中國文學史》游國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蔡英俊,台北:大安出版社,一九九O年
《唐代幕府與文學》戴偉華,北京:現代出版社,一九九0年
《唐詩》詹鍈,台北:群玉堂出版公司,一九九0年
《漢唐文學的嬗變》葛曉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O年
《讀詩常識》吳丈蜀,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一九九O年
《藝術創造工程》余秋雨,台北:允晨文化公司,一九九O年
《唐代詩歌》張步雲,合肥:安徽教育,一九九0年
《唐詩選註》余冠英,台北:華正書局,一九九一年
《唐詩賞論》初國卿,遼寧: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唐代的七言古詩》王錫九,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詩歌分類學》古遠清,高雄:復文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張少康,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new window
《唐詩藝術技巧》師長泰,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詩學.詩觀.詩美》陳良運,江西:高校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李白與中國傳統文化》葛景春,台北:群玉堂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唐詩論學叢稿》傅璇琮,哈爾濱:黑龍江人民,一九九二年
《唐代文學史略》王士菁,湖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唐詩美學》李浩,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河岳英靈集研究》李珍華、傅璇琮,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二年
《高適研究》佘正松,四川:巴蜀書社,一九九二年
《唐詩語匯意象論》松浦友久,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二年
《詩歌意象論》陳植鍔,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唐詩新賞》張淑瓊,台北:地球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大曆詩風》蔣寅,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唐代美學思潮》霍然,高雄:麗文文化公司,一九九三年
《唐詩論藪》蕭明非,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詩史本色與妙悟》龔鵬程,台北:學生出版社,一九九三年new window
《詩馨篇》葉嘉瑩,台北:書泉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迦陵談詩》葉嘉瑩,台北:三民書局,一九九三年
《中國詩歌原理》松浦友久,台北:洪葉文化公司,一九九三年 
《詩論》朱光潛,台北:萬卷樓圖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唐代酒令藝術》王昆吾,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中國文學批評史》王運熙、顧易生,台北:五南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中國古代詩學心理透視》童慶炳等,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唐代詩與畫的相關性研究》陳華昌,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山水田園詩派研究》葛曉音,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唐代文學的文化精神》鄧小軍,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李白與唐代文化》葛景春,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四
《中國文學的精神世界》葉太平,台北:中正書局,一九九四年
《唐詩史》許總,江蘇: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詩與禪》孫昌武,台北:東大圖書公司,一九九四年
《詩美思辨》艾治平,上海:學林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中國山水詩論稿》朱德發,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王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初唐四傑與陳子昂》沈惠樂、錢偉康,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一九九四年
《詩文批評中的對偶範疇》張思齊,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唐詩彙評》陳伯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中國詩學通論》范況,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五年
《大曆詩人》蔣寅,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五年
《李白詩歌抒情藝術研究》松浦友久,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齊梁詩歌嚮盛唐詩歌的嬗變》杜曉勤,台北:商鼎文化公司,一九九六年
《隋唐五代燕樂雜曲歌辭研究》王昆吾,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六年
《唐詩史》楊世明,重慶:重慶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中唐詩文新變》吳湘洲,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多情自古傷離別─古典文學別離主題研究》蕭瑞峰,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岑參事跡著作考》廖立,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初盛唐詩歌的文化闡釋》杜曉勤,台北:東方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唐詩風貌》余恕誠,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天上謫仙人的祕密─李白考論集》郁賢皓,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七年
《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梅家玲,台北:里仁書局,一九九七年
《杜甫評傳》莫礪鋒,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中唐詩歌之開拓與新變》孟二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唐宋詞美學》楊海明,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唐詩比較論》房日晰,西安:三秦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葛曉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唐詩雜論》聞一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中國文學之美學精神》葉太平,台北:水牛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唐代使府與文學研究》戴偉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唐詩美學意味》陳允鋒,北京:新華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羅宗強,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九年。
《唐代文學研究叢稿》戴偉華,台北:學生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唐詩分類研究》張浩遜,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文選贈答詩流變史》江雅玲,台北:文津,一九九九年
《走向盛唐》尚定,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二000年
貳、論文期刊 (依著作時間)
一、學位論文
《唐人隱逸風氣及其影響》劉翔飛,臺灣大學碩士論文,一九七八年
《高適詩研究》蔡政念,東吳大學碩士論文,一九八六年
《魏晉交誼詩類的研究》金南喜,臺灣大學博士論文,一九九三年new window
《六朝抒情詩研究》羅吉希,文化大學碩士論文,一九九五年
《唐代親情詩研究》許勝傑,文化大學碩士論文,一九九七年
《盛唐詩時空意識研究》陳清俊,台灣師範大學博士,一九九七年new window
《孟浩然及其詩研究》蔡玲婉,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一九九七年
《唐代詠史詩與中國傳統士文化關係之研究》徐亞萍,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一九九九年new window
《大曆時期別離詩歌研究》鄒湘齡,政治大學碩士論文,一九九九年
《盛唐邊塞詩的審美特質研究》蘇珊玉,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二000年new window
《唐代宴飲詩研究》吳秋慧,政治大學博士論文,民國二000年new window
二、單篇論文
〈開元十五年前後〉趙昌平,《中國文化》,第二輯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應是「陪侍御叔華登樓歌」〉詹鍈,《文學評論》,一九八三年,第二期
〈論唐人送別詩〉羅漫,《文學遺產》,一九八七,第二期
〈我國古代詩歌中空間描寫的藝術〉王文龍,《文學評論》,一九八七年,第二期 
〈昭明文選祖餞詩中的離情〉王國瓔,《漢學研究》,一九八九年,第十三期new window
〈古典詩歌中時空表現的幾種方式初探〉陳羽雲,《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一九九0年,第四期
〈盛唐詩歌的美學風貌〉王啟興、喬典運,《唐代文學研究》第一輯,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0年
〈試論漢詩、唐詩、宋詩的美感特質〉柯慶明,《文學與美學》第三輯,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論唐詩意境的開拓〉李暉,《文學遺產》,一九九二年,第三期
〈六朝異類戀愛小說芻論〉洪順隆,《文化大學中文學報》創刊號,一九九三年二月new window
〈盛唐詩人審美心理論〉盧燕平,《唐代文學研究》第四輯,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干謁與唐代詩人心態〉薛天緯,《西北大學學報》,一九九四年,第一期
〈百年徘徊─初唐詩歌的創作趨勢〉袁行霈,《北京大學學報》,一九九四年,第六期。
〈論王維五言律詩的情感傾向〉邱瑞祥,《貴州大學學報》,一九九四年,第三期
〈傳神肖貌詩畫交融│論唐詩對唐代人物畫的借鑒吸收〉陶文鵬,《文學評論》,一九九四年,第六期
〈盛唐北地士風與崔顥、李頎、王昌齡三家詩〉趙昌平,《唐代文學研究》第五輯,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唐別離詩主題賴以生發的意象〉殷憲,《山西大學學報》,一九九五年,第四期
〈短小的體裁與較廣的時間內涵│淺論唐人七絕中時間因素的處理〉葉華,《文藝理論與批評》,一九九五年,第二期
〈關於文學史上的指稱與斷代│以六朝為例〉林文月,《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會議論文集》,一九九六年四月。
〈六朝祖餞、贈答詩論略〉洪順隆,《第三屆中國詩學會議論文集》,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編印,一九九六年
〈唐詩中的「留別」與「贈別」〉吳承學,《文學遺產》,一九九六年,第四期
〈唐代送別詩的繁興與許渾的創作〉羅時進,《鐵道師院學報》,一九九六年,第六期
〈論六朝祖餞詩群對文類學原理的背離〉洪順隆,《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一九九七年
〈唐代「折柳」風俗考略〉李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一九九八年,第一期
〈王昌齡二題〉駱禮剛,《文學遺產》一九九九年,第二期
〈人文美學的面向〉龔鵬程,《文學與美學》第六集,台北:淡江大學,一九九九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